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级贫困县—金寨县的贫困问题一直较为突出,且扶贫任务艰巨。本项目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发放问卷方式,与当地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真实想法,收集金寨县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等,并分析整理,为论文撰写提供第一手数据支持,旨在阐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興的关联,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提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加快乡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 安徽省 乡村振兴 路径选择
一、乡村振兴政策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分布不均,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步调不一致,势必会造成国民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要求,同时乡村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站在了新起点,进入了新时代。农村、农业、农民是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建设怎么样、农业发展怎么样、农民过得怎么样,直接影响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推进,因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探讨及路径选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二、精准扶贫政策的必要性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精准扶贫对我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升人民的总体幸福感,强调新时代下减贫脱贫的新思想、新路线。
为使2020年彻底消除贫困的目标得以实现,精准扶贫政策正式提出并实行,自精准扶贫政策的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精准扶贫体系已初具规模,并建立了有力的治理结构,相关政策也不断跟进与细化。在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背景下,产业扶贫承担着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精准脱贫看产业,贫困户有了产业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摆脱贫困的道路不止一条,但只有依靠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养殖、乡村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地区特色产业,才能最终实现稳定脱贫。产业扶贫有助于调动贫困户的参与热情,突出贫困户的主体作用,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的内在动力,因此,成为精准扶贫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许多贫困地区都把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齐奔小康的“铁抓手”。
三、安徽省金寨县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
(一)安徽省金寨县简要概括
安徽省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的腹地。地处三省七县二区的结合部,西面、南面与河南省、湖北省相毗邻。同时金寨县也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贫困山区县和旅游资源大县。金寨县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现代产业园区,226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近年来,金寨县在基础公共设施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均获得显著成效。
(二)安徽省金寨县扶贫概括简述
精准扶贫政策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总体幸福感。十九大报告强调在新时代下“减贫脱贫”的新思想和新路线。金寨县位于大别山的深处,皖西边缘,贫困人口数量较多。研究和探讨这个地方的精准扶贫机制和策略,对我国大别山区扶贫相关研究起推动作用,从而增加对边远山区扶贫机制的理论研究成果。
近年来,金寨县内的贫困人口由2015年年底的2.92万户、8.43万人,下降为2017年年底的1.65万户、4万人。这是金寨县扶贫攻坚之路的关键节点,标志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不足
1.群众动力不足,思想认识急待改观
大多数重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较差,集体经济较为落后,缺乏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贫困户家庭多因疾病、残疾等致贫,部分家庭缺少劳动力资源。且很多贫困户认为帮扶就是给钱、给物,依靠自身脱贫的内动力不足,将扶贫与享受低保政策划等号,对扶贫攻坚有误解,思想认识急待改观。
2.因户施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不够精准、力度不大
较少数村干部和工作队对脱贫政策的把握仍然不够精准,不能做到因户、因地施策,扶贫项目资金投入涉及到的人员部门较多,整合使用难度较大,脱贫攻坚合力不足,工作措施还需进一步细化。
3.产业扶贫带动能力弱,集体经济发展滞后
农业基础薄弱,生产的特点仍以规模小、效率低、成本高为主,部分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产业缺乏品牌特色。技术对农业增收也有重大影响。但农产品的技术推广需要贫困户主动接受,贫困户在生产中具有较大的技术选择自主性,贫困户所持有的态度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的延缓,且扶贫有时间限制,因而在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帮扶中,对技术推广效果不能期望过高。县经济发展缺少大品牌的带动,部分产业容纳就业有限。
(四)针对精准扶贫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整改措施
1.深入宣传,正确政策导向
进一步加强“精神扶贫”,把扶贫和扶志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贫困户“人穷志不穷”,让“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2.理清思路,精准脱贫措施
找准“贫根”,号准“脉络”,对症下药,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制定脱贫帮扶措施,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就业扶贫、教育扶贫、项目扶贫、搬迁扶贫,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3.凝聚合力,整合脱贫资源
加快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对项目和资金的使用,倡导优先安排重点贫困地区,加大投入,增强“造血”功能,确保如期脱贫。政府可将以成功项目为样本,将传统的农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利用现存旅游资源,打造出高水准的“现代乡村旅游新形态”。
4. 压实责任,强化攻坚力量
完善“领导包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加大对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督查,层层传递压力,切实把帮扶责任扛起来,把优秀干部派下去,把更多的资金投下去。督促驻村干部能够“驻得住、扎得下、干得实”,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 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的选择
(一)抓住乡村振兴钥匙,发展农村新型业态,促进农产品精深化加工
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公共资源向农业农村优先配置,将稀缺资源更多地向农村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深度。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和田园综合体集聚资金、科技、人才优势,建立全产业链保障体系,走生产发展、生活美好、生态优良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从思想上强化“优先发展”战略定位,促进城乡发展平衡
在政策上优先发展农村地区,满足相关要素配置,优先考虑干部配备,保障发展资金充足。政府部门合力联动机制、任务分解责任落实机制、资源要素保障投入优先机制,农民主动参与机制、社会支持激励机制等制度举措,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制度机制保障。
(三)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美化环境强调治理
关闭搬迁“散乱污”企业,整治污染河流,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推进生态乡镇的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乡村规劃风貌管控、环境治理以及“山水林田路”管护等制度。
【参考文献】
【1】 黄承伟.习近平扶贫思想体系及其丰富内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6).
【2】 胡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精准扶贫实践的难点与对策—基于安徽省安庆市精准扶贫的调查[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04) .
【3】 赵纪河.精准扶贫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应对—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例[J]..开发研究,2016(01).
【4】 赵和楠,侯石安,祁毓.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施难点与改进建议—基于四省民族贫困区的调查[J].学习与实践.
【5】 陈骏兰.贫困县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 —以金寨县为例[J].山西农经,2018,6:18-21.
【6】 兰虹,胡颖洁,熊雪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旅游数据的实证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30(1):45-55.
【7】 毕红静,全晨曦.基层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山西省X村为例[J].区域与市场经济,2019,7:24-27.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SKY1974,指导老师:孙利娟
作者简介:董晓月(1999——)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6级本科生,国际经济贸易专业
【关键词】:精准扶贫 安徽省 乡村振兴 路径选择
一、乡村振兴政策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分布不均,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步调不一致,势必会造成国民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要求,同时乡村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站在了新起点,进入了新时代。农村、农业、农民是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建设怎么样、农业发展怎么样、农民过得怎么样,直接影响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推进,因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探讨及路径选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二、精准扶贫政策的必要性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精准扶贫对我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升人民的总体幸福感,强调新时代下减贫脱贫的新思想、新路线。
为使2020年彻底消除贫困的目标得以实现,精准扶贫政策正式提出并实行,自精准扶贫政策的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精准扶贫体系已初具规模,并建立了有力的治理结构,相关政策也不断跟进与细化。在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背景下,产业扶贫承担着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精准脱贫看产业,贫困户有了产业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摆脱贫困的道路不止一条,但只有依靠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养殖、乡村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地区特色产业,才能最终实现稳定脱贫。产业扶贫有助于调动贫困户的参与热情,突出贫困户的主体作用,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的内在动力,因此,成为精准扶贫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许多贫困地区都把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齐奔小康的“铁抓手”。
三、安徽省金寨县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
(一)安徽省金寨县简要概括
安徽省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的腹地。地处三省七县二区的结合部,西面、南面与河南省、湖北省相毗邻。同时金寨县也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贫困山区县和旅游资源大县。金寨县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现代产业园区,226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近年来,金寨县在基础公共设施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均获得显著成效。
(二)安徽省金寨县扶贫概括简述
精准扶贫政策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总体幸福感。十九大报告强调在新时代下“减贫脱贫”的新思想和新路线。金寨县位于大别山的深处,皖西边缘,贫困人口数量较多。研究和探讨这个地方的精准扶贫机制和策略,对我国大别山区扶贫相关研究起推动作用,从而增加对边远山区扶贫机制的理论研究成果。
近年来,金寨县内的贫困人口由2015年年底的2.92万户、8.43万人,下降为2017年年底的1.65万户、4万人。这是金寨县扶贫攻坚之路的关键节点,标志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不足
1.群众动力不足,思想认识急待改观
大多数重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较差,集体经济较为落后,缺乏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贫困户家庭多因疾病、残疾等致贫,部分家庭缺少劳动力资源。且很多贫困户认为帮扶就是给钱、给物,依靠自身脱贫的内动力不足,将扶贫与享受低保政策划等号,对扶贫攻坚有误解,思想认识急待改观。
2.因户施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不够精准、力度不大
较少数村干部和工作队对脱贫政策的把握仍然不够精准,不能做到因户、因地施策,扶贫项目资金投入涉及到的人员部门较多,整合使用难度较大,脱贫攻坚合力不足,工作措施还需进一步细化。
3.产业扶贫带动能力弱,集体经济发展滞后
农业基础薄弱,生产的特点仍以规模小、效率低、成本高为主,部分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产业缺乏品牌特色。技术对农业增收也有重大影响。但农产品的技术推广需要贫困户主动接受,贫困户在生产中具有较大的技术选择自主性,贫困户所持有的态度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的延缓,且扶贫有时间限制,因而在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帮扶中,对技术推广效果不能期望过高。县经济发展缺少大品牌的带动,部分产业容纳就业有限。
(四)针对精准扶贫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整改措施
1.深入宣传,正确政策导向
进一步加强“精神扶贫”,把扶贫和扶志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贫困户“人穷志不穷”,让“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2.理清思路,精准脱贫措施
找准“贫根”,号准“脉络”,对症下药,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制定脱贫帮扶措施,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就业扶贫、教育扶贫、项目扶贫、搬迁扶贫,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3.凝聚合力,整合脱贫资源
加快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对项目和资金的使用,倡导优先安排重点贫困地区,加大投入,增强“造血”功能,确保如期脱贫。政府可将以成功项目为样本,将传统的农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利用现存旅游资源,打造出高水准的“现代乡村旅游新形态”。
4. 压实责任,强化攻坚力量
完善“领导包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加大对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督查,层层传递压力,切实把帮扶责任扛起来,把优秀干部派下去,把更多的资金投下去。督促驻村干部能够“驻得住、扎得下、干得实”,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 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的选择
(一)抓住乡村振兴钥匙,发展农村新型业态,促进农产品精深化加工
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公共资源向农业农村优先配置,将稀缺资源更多地向农村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深度。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和田园综合体集聚资金、科技、人才优势,建立全产业链保障体系,走生产发展、生活美好、生态优良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从思想上强化“优先发展”战略定位,促进城乡发展平衡
在政策上优先发展农村地区,满足相关要素配置,优先考虑干部配备,保障发展资金充足。政府部门合力联动机制、任务分解责任落实机制、资源要素保障投入优先机制,农民主动参与机制、社会支持激励机制等制度举措,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制度机制保障。
(三)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美化环境强调治理
关闭搬迁“散乱污”企业,整治污染河流,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推进生态乡镇的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乡村规劃风貌管控、环境治理以及“山水林田路”管护等制度。
【参考文献】
【1】 黄承伟.习近平扶贫思想体系及其丰富内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6).
【2】 胡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精准扶贫实践的难点与对策—基于安徽省安庆市精准扶贫的调查[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04) .
【3】 赵纪河.精准扶贫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应对—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例[J]..开发研究,2016(01).
【4】 赵和楠,侯石安,祁毓.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施难点与改进建议—基于四省民族贫困区的调查[J].学习与实践.
【5】 陈骏兰.贫困县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 —以金寨县为例[J].山西农经,2018,6:18-21.
【6】 兰虹,胡颖洁,熊雪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旅游数据的实证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30(1):45-55.
【7】 毕红静,全晨曦.基层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山西省X村为例[J].区域与市场经济,2019,7:24-27.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SKY1974,指导老师:孙利娟
作者简介:董晓月(1999——)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6级本科生,国际经济贸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