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题,即是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条理的分析,理清思路,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体验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解题能力较差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本期,我们探讨如何让学生形成好的数学解题思路。
数学解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听起来好像懂了,看起来好像会了,可动手做起来却错了的情况。下面以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和倍问题”为例,谈谈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指导。
一、初读如剥茧,数学信息悉知晓
数学学科既注重理论性、逻辑性,又体现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做题前仔细、认真地读题,排除惯性思维影响,将数学信息从情节描述中抽取出来,能用自己的语言将题中的已知数学信息和未知数学信息(即问题)有条理地复述出来。例题的题目如下:
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阅读图画中的文字信息。阅读时要不受图中颜色、人物行为、活动场景的干扰,从情境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并有条理、完整地表述出来。阅读后,一名学生说:这道题已知的数学信息有两个,一是“全场得了42分”,二是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的一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知道题目给出了什么信息,进一步解题就有了基础。
二、细读似抽丝,关键词句引思路
要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必须对信息进行细读、研读,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关注需要的数学信息。同时,还要灵活地转换题目中包含的隐蔽性、抽象性信息,使其明显化,特别是题目中关键的字、词、句,要做到咬文嚼字,展开联想,反复推敲,并借助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等形式辅助,去分析、去发现数量之间的关联。这样,解题思路才能逐渐清晰。教学例题时,可以设计如下方式研读题中的数学信息。
片段一:说一说——用自己的话将题中隐含信息说明白。
生1:全场得分42分,也就是上半场和下半场一共得分42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得分的一半,也就是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得分的二分之一。这道题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也就是求上半场得多少分,下半场得多少分。
生2:我发现题目中的两个数学信息就是本题的关键,一个告诉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和的关系,一个告诉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生3:“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是把上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那么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得分的[12]。
生4:“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如果把下半场得分看作一倍量,那么上半场得分就是下半场得分的2倍。
片段二:画一画——将题中的数学信息用你喜欢的形式画出来(如线段图)。
一名学生把上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画出如下线段图:
另一名学生把下半场得分看作一倍量,画出如下线段图:
片段三:写一写——根据题中数学信息你能写出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引导至此,学生很快写出如下关系式:
生1:上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42;
上半场的分数=下半场的分数×2。
生2:42-下半场的分数=上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上半场的分数×[12]。
……
教学至此,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解题思路也明朗了。考虑到题目中有两个未知量,教师让学生尝试利用等量关系,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未知数,另一个未知量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
生1:我根据数学信息2想,把上半场得分设为[x]分,那么下半场得分可以表示为[12x]分。
生2:根据数学信息2,还可以这样想——把下半场得分设为[x]分,那么上半场得分可以表示为[2x]分。
生3:我根据数学信息1想,把上半场得分设为[x]分,那么下半场得分可以表示为(42-[x])分。
生4:根据数学信息1,还可以这样想——把下半场得分设为[x]分,那么上半场得分可以表示为(42-[x])分。
突破了难点,寻找到了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利用其中一个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利用另一个等量关系建立方程,顺利地解答了题目。一名学生设上半场得分为[x]分,则下半场得分为[12x]分,并据此列出等式[x] [12x]=42或42-[12x]=[x];第二名学生设下半场得分为[x]分,则上半场得分为[2x]分,并据此列出算式[2x x=42]或[42-x=2x];第三名学生设上半场得分为[x]分,则下半场得分为([42-x])分,列出的算式为42-[x]=[12x]或[x]=2(42-[x]);第四名学生设下半场得分为[x]分,则上半场得分为(42-[x])分,列出的算式为[x]=[12(42-x)]或42-[x]=[2x]。学生顺利地找到这么多解法,与他们准确地把握了题目信息有直接关系。
三、对比、反思加练习,内化提升悟方法
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需要长期努力,更需要教师在解答一题一式的过程中进行指导训练。教学中对问题的解答并不是解题思路训练的终结,教师有必要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并比较不同解法的异同优劣,以渗透优化思想。
教学例题时,当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解答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加以比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假设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理解了各种假设法的合理性以及内在的一致性。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根据其中一个等量关系思考,设一个未知量为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另一个未知量,再依据另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最后,设计以下练习题,让学生透过不同的问题情境及类似的数量关系,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这一类数学问题的数学模型和解题思路。
1.你能从下图中找到哪些数量关系?想一想,如何设未知数?再列出方程并解答。
2.希望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是舞蹈兴趣小组人数的[25],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比舞蹈兴趣小组多15人,美术兴趣小组和舞蹈兴趣小组各有多少人?
3.张老师买了6本同样的笔记本和4支同样的钢笔,共付了57.6元。已知2支钢笔的价钱可以买3本笔记本。钢笔和笔记本的单价各多少元?
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而思路的源头在题目中,只要认真研读,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条理的思考,思路就会有模糊变得清晰。有了清晰的思路,解题方法自然就有了。
本期,我们探讨如何让学生形成好的数学解题思路。
数学解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听起来好像懂了,看起来好像会了,可动手做起来却错了的情况。下面以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和倍问题”为例,谈谈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指导。
一、初读如剥茧,数学信息悉知晓
数学学科既注重理论性、逻辑性,又体现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做题前仔细、认真地读题,排除惯性思维影响,将数学信息从情节描述中抽取出来,能用自己的语言将题中的已知数学信息和未知数学信息(即问题)有条理地复述出来。例题的题目如下:
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阅读图画中的文字信息。阅读时要不受图中颜色、人物行为、活动场景的干扰,从情境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并有条理、完整地表述出来。阅读后,一名学生说:这道题已知的数学信息有两个,一是“全场得了42分”,二是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的一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知道题目给出了什么信息,进一步解题就有了基础。
二、细读似抽丝,关键词句引思路
要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必须对信息进行细读、研读,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关注需要的数学信息。同时,还要灵活地转换题目中包含的隐蔽性、抽象性信息,使其明显化,特别是题目中关键的字、词、句,要做到咬文嚼字,展开联想,反复推敲,并借助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等形式辅助,去分析、去发现数量之间的关联。这样,解题思路才能逐渐清晰。教学例题时,可以设计如下方式研读题中的数学信息。
片段一:说一说——用自己的话将题中隐含信息说明白。
生1:全场得分42分,也就是上半场和下半场一共得分42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得分的一半,也就是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得分的二分之一。这道题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也就是求上半场得多少分,下半场得多少分。
生2:我发现题目中的两个数学信息就是本题的关键,一个告诉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和的关系,一个告诉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生3:“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是把上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那么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得分的[12]。
生4:“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如果把下半场得分看作一倍量,那么上半场得分就是下半场得分的2倍。
片段二:画一画——将题中的数学信息用你喜欢的形式画出来(如线段图)。
一名学生把上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画出如下线段图:
另一名学生把下半场得分看作一倍量,画出如下线段图:
片段三:写一写——根据题中数学信息你能写出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引导至此,学生很快写出如下关系式:
生1:上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42;
上半场的分数=下半场的分数×2。
生2:42-下半场的分数=上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上半场的分数×[12]。
……
教学至此,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解题思路也明朗了。考虑到题目中有两个未知量,教师让学生尝试利用等量关系,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未知数,另一个未知量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
生1:我根据数学信息2想,把上半场得分设为[x]分,那么下半场得分可以表示为[12x]分。
生2:根据数学信息2,还可以这样想——把下半场得分设为[x]分,那么上半场得分可以表示为[2x]分。
生3:我根据数学信息1想,把上半场得分设为[x]分,那么下半场得分可以表示为(42-[x])分。
生4:根据数学信息1,还可以这样想——把下半场得分设为[x]分,那么上半场得分可以表示为(42-[x])分。
突破了难点,寻找到了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利用其中一个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利用另一个等量关系建立方程,顺利地解答了题目。一名学生设上半场得分为[x]分,则下半场得分为[12x]分,并据此列出等式[x] [12x]=42或42-[12x]=[x];第二名学生设下半场得分为[x]分,则上半场得分为[2x]分,并据此列出算式[2x x=42]或[42-x=2x];第三名学生设上半场得分为[x]分,则下半场得分为([42-x])分,列出的算式为42-[x]=[12x]或[x]=2(42-[x]);第四名学生设下半场得分为[x]分,则上半场得分为(42-[x])分,列出的算式为[x]=[12(42-x)]或42-[x]=[2x]。学生顺利地找到这么多解法,与他们准确地把握了题目信息有直接关系。
三、对比、反思加练习,内化提升悟方法
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需要长期努力,更需要教师在解答一题一式的过程中进行指导训练。教学中对问题的解答并不是解题思路训练的终结,教师有必要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并比较不同解法的异同优劣,以渗透优化思想。
教学例题时,当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解答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加以比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假设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理解了各种假设法的合理性以及内在的一致性。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根据其中一个等量关系思考,设一个未知量为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另一个未知量,再依据另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最后,设计以下练习题,让学生透过不同的问题情境及类似的数量关系,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这一类数学问题的数学模型和解题思路。
1.你能从下图中找到哪些数量关系?想一想,如何设未知数?再列出方程并解答。
2.希望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是舞蹈兴趣小组人数的[25],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比舞蹈兴趣小组多15人,美术兴趣小组和舞蹈兴趣小组各有多少人?
3.张老师买了6本同样的笔记本和4支同样的钢笔,共付了57.6元。已知2支钢笔的价钱可以买3本笔记本。钢笔和笔记本的单价各多少元?
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而思路的源头在题目中,只要认真研读,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条理的思考,思路就会有模糊变得清晰。有了清晰的思路,解题方法自然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