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校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实施高位引领策略,体现校本化
学校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针对区域实际和学生实际,学校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概念进行了科学定位,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明确为: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专业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保证实践性与实效性,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紧密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此,学校聘请高校的专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顾问,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和盐城师范学院的博士来校指导,根据专家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开发与构建框架。
第一,构建“一四七”金字塔型心理健康教育结构。学校完善了四大教育组织的建设:校本研究实施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组织、班主任专业组织和其他学科专业组织,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就学生认知心理、交往心理、人际心理、适应心理、情感心理、个性心理、人格心理培养等七个方面重点开展教育,从而建构起“一四七”金字塔型教育结构:即一个总目标、四个实施组织、七个实施重点。
第二,构建“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学校构建起课堂教学、主题活动、指导咨询、危机干预、拓展服务等“五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开展心理教育指导、心理咨询与辅导,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整合教育资源等有效途径,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五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疏导相结合,心理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同伴互助相结合,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被动接受与自我调适相结合。
二、实施科研先导策略,体现专业化
为了增强科学性和实效性,学校以科学的理念、研究的方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组,以“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研究”“小学活动课程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研究”等多个国家、省、市课题为引领,要求参与课题的教师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按期完成“六个一计划”,即:精读一本心理学专著、上好一节心理教育课、设计好一份活动方案、开展一次心理辅导活动、研究一个辅导个案、撰写一篇心育总结等。安全感组的教师在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的过程中,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不断增强。
在科学理念的支撑下,研究组通过三大专业途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开设心理教育课。通过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健康心理的标准,学会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训练正确的行为方式。心理教育课既有20分钟的短课,也有40分钟的长课。其内容既包括心理素质教育的专项训练,如学习心理、交往心理、适应心理、人格心理等,也包括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为提高心理教育课的实效,研究组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组织他们接受专业培训;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合作,编写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力求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心理课堂采用开放式教学,遵循活动性原则、情境性原则、体验性原则,采用学生讨论、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自测自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自主参与、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第二,实施心理辅导咨询。一是团体辅导,其目的在于通过集中辅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它既适用于解决某一阶段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如耐挫力问题),又适用于一部分学生同类的心理困惑(如残疾家庭中儿童的个性问题)。这一途径具有覆盖面大、针对性强、经济而高效的特点,其形式也比较灵活,如专题讲座、专题对话、专项测量分析等,既可以进行大团体辅导,也可在小组中进行。二是个别咨询,由辅导老师运用心理学、医学等相应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和问题作出分析、建议和辅导。个别咨询的形式有来信咨询、来人咨询和来电咨询、在线咨询等。实践中,学校将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点面结合,灵活运用。如在学校广播站和电视台专门开辟了“心灵导航”栏目,定期播放心理教育的教学录像和相关知识;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成立心理辅导中心,开通班级辅导员信箱、“知心姐姐”信箱等,分别针对低、中、高年级同学的不同心理需求,传授心理学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矫治和疏导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
第三,建立心理档案和个案库。为塑造学生的阳光心态,学校通过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测试,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材料,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档案建立注重保密性、教育性、科学性,主要内容为:学生基本情况、学生智力情况及其教育建议、个性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对策等等。同时专门为特殊家庭子女、贫困学生和残障学生等弱势群体学生建立了个案资料库,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有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实验辅导教师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并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
三、实施活动创新策略,体现特色化
活动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活动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结合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校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正确地与人交往;如何适应社会、学校生活,如何面对挫折和竞争;如何控制情绪;如何培养和发展多方面能力,塑造良好的性格等。同时还设计了多层次活动课,包括晨会、班队活动、体育锻炼活动、科技文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传统教育活动等。各项活动中,教师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其中,使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
学校搭建多元开放的主题活动平台,整体规划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形成教育活动实施体系。主题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有“我想告诉你”“成功也不难”“成长不烦恼”“向困难挑战”“好友伴我行”“嗨!男孩女孩”等等,学校还组织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健康校园”“阳光校园”创建行动,推进“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心育工程,在各年级开展了心理游戏、角色模拟、校园心理剧等系列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教育效果十分明显。
学校还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建立校外教育活动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开展活动:以“少儿考察团”“童心体验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走进活动基地;带领学生到市博物馆、新四军纪念馆、陆公祠、泰山庙等人文教育基地参观;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与“手拉手”小伙伴相聚交流等。事实证明,这些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丰富情感,形成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是极为有益的。
四、实施多维开放策略,体现整体化
学校、家庭、社会,被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为此,学校着力拓建多维教育网络,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增强整体教育的合力。
走进“教育开放周”。这是家校合作的一个缩影,是家长全方位了解和参与学校教育的一项大型活动。从最初的召开家长会、邀请部分家长来学校听教育讲座和心育辅导,到后来的班班开放、全面评价,再到现在的家长参与教育研讨,参与校际交流和市际交流,可以说家长参与的面越来越广,参与的度越来越深。每年的“开放周”,学校都会组织“家校沟通”“沙龙研讨”“相约课堂”“亲子活动”“专线咨询”“家教名言征集”“校际联谊”等主题活动。而学校的家长会从形式到内容都颇具特色:有以年级为单位的专题家长会,如“家教经验交流”“家庭教育规划研讨会”“心育成果汇报会”等;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会,如针对本班存在的教育问题、心理问题组织的研讨活动;有以某一类型学生家长为对象的小型家长会,以重点解决突出的共性问题或对特殊学生提出培养建议等。可以说,多种形式的开放周活动使家校联系与合作更灵活机动,更有实效。
“教育助理”进社区。为实现学校和社区的和谐共育,学校启动了“教育助理”进社区计划,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互动工作网络。针对学校学生以及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学校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信息资源、设备资源等,向江动社区、剧场路社区、幸福社区等八个社区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社区教育助理,组织开展教育咨询、推进社区和谐家庭的创建、组织市民教育活动、帮扶后进青少年、组织教育培训等系列活动。此外,老师还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管理,开展文化活动,带领学生进行系列公民实践活动,形成了学校和社区携手共育的良好态势。
“社会实践”大课堂。在学校的协调下,社会各界为孩子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每年春秋两季,学校高年级的全体同学都会到盐城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参加为期两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通过参观国防教育馆,强化了国防观念,激发了爱国热情;通过多项组合拓展训练,视困难为挑战,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了独立思考、发挥了潜能;通过木工工艺、手工制作,培养了实践意识和审美情趣;通过军体五项训练,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磨炼了顽强的意志
一、实施高位引领策略,体现校本化
学校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针对区域实际和学生实际,学校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概念进行了科学定位,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明确为: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专业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保证实践性与实效性,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紧密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此,学校聘请高校的专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顾问,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和盐城师范学院的博士来校指导,根据专家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开发与构建框架。
第一,构建“一四七”金字塔型心理健康教育结构。学校完善了四大教育组织的建设:校本研究实施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组织、班主任专业组织和其他学科专业组织,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就学生认知心理、交往心理、人际心理、适应心理、情感心理、个性心理、人格心理培养等七个方面重点开展教育,从而建构起“一四七”金字塔型教育结构:即一个总目标、四个实施组织、七个实施重点。
第二,构建“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学校构建起课堂教学、主题活动、指导咨询、危机干预、拓展服务等“五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开展心理教育指导、心理咨询与辅导,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整合教育资源等有效途径,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五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疏导相结合,心理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同伴互助相结合,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被动接受与自我调适相结合。
二、实施科研先导策略,体现专业化
为了增强科学性和实效性,学校以科学的理念、研究的方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组,以“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研究”“小学活动课程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研究”等多个国家、省、市课题为引领,要求参与课题的教师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按期完成“六个一计划”,即:精读一本心理学专著、上好一节心理教育课、设计好一份活动方案、开展一次心理辅导活动、研究一个辅导个案、撰写一篇心育总结等。安全感组的教师在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的过程中,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不断增强。
在科学理念的支撑下,研究组通过三大专业途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开设心理教育课。通过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健康心理的标准,学会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训练正确的行为方式。心理教育课既有20分钟的短课,也有40分钟的长课。其内容既包括心理素质教育的专项训练,如学习心理、交往心理、适应心理、人格心理等,也包括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为提高心理教育课的实效,研究组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组织他们接受专业培训;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合作,编写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力求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心理课堂采用开放式教学,遵循活动性原则、情境性原则、体验性原则,采用学生讨论、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自测自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自主参与、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第二,实施心理辅导咨询。一是团体辅导,其目的在于通过集中辅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它既适用于解决某一阶段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如耐挫力问题),又适用于一部分学生同类的心理困惑(如残疾家庭中儿童的个性问题)。这一途径具有覆盖面大、针对性强、经济而高效的特点,其形式也比较灵活,如专题讲座、专题对话、专项测量分析等,既可以进行大团体辅导,也可在小组中进行。二是个别咨询,由辅导老师运用心理学、医学等相应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和问题作出分析、建议和辅导。个别咨询的形式有来信咨询、来人咨询和来电咨询、在线咨询等。实践中,学校将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点面结合,灵活运用。如在学校广播站和电视台专门开辟了“心灵导航”栏目,定期播放心理教育的教学录像和相关知识;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成立心理辅导中心,开通班级辅导员信箱、“知心姐姐”信箱等,分别针对低、中、高年级同学的不同心理需求,传授心理学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矫治和疏导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
第三,建立心理档案和个案库。为塑造学生的阳光心态,学校通过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测试,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材料,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档案建立注重保密性、教育性、科学性,主要内容为:学生基本情况、学生智力情况及其教育建议、个性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对策等等。同时专门为特殊家庭子女、贫困学生和残障学生等弱势群体学生建立了个案资料库,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有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实验辅导教师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并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
三、实施活动创新策略,体现特色化
活动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活动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结合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校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正确地与人交往;如何适应社会、学校生活,如何面对挫折和竞争;如何控制情绪;如何培养和发展多方面能力,塑造良好的性格等。同时还设计了多层次活动课,包括晨会、班队活动、体育锻炼活动、科技文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传统教育活动等。各项活动中,教师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其中,使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
学校搭建多元开放的主题活动平台,整体规划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形成教育活动实施体系。主题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有“我想告诉你”“成功也不难”“成长不烦恼”“向困难挑战”“好友伴我行”“嗨!男孩女孩”等等,学校还组织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健康校园”“阳光校园”创建行动,推进“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心育工程,在各年级开展了心理游戏、角色模拟、校园心理剧等系列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教育效果十分明显。
学校还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建立校外教育活动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开展活动:以“少儿考察团”“童心体验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走进活动基地;带领学生到市博物馆、新四军纪念馆、陆公祠、泰山庙等人文教育基地参观;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与“手拉手”小伙伴相聚交流等。事实证明,这些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丰富情感,形成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是极为有益的。
四、实施多维开放策略,体现整体化
学校、家庭、社会,被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为此,学校着力拓建多维教育网络,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增强整体教育的合力。
走进“教育开放周”。这是家校合作的一个缩影,是家长全方位了解和参与学校教育的一项大型活动。从最初的召开家长会、邀请部分家长来学校听教育讲座和心育辅导,到后来的班班开放、全面评价,再到现在的家长参与教育研讨,参与校际交流和市际交流,可以说家长参与的面越来越广,参与的度越来越深。每年的“开放周”,学校都会组织“家校沟通”“沙龙研讨”“相约课堂”“亲子活动”“专线咨询”“家教名言征集”“校际联谊”等主题活动。而学校的家长会从形式到内容都颇具特色:有以年级为单位的专题家长会,如“家教经验交流”“家庭教育规划研讨会”“心育成果汇报会”等;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会,如针对本班存在的教育问题、心理问题组织的研讨活动;有以某一类型学生家长为对象的小型家长会,以重点解决突出的共性问题或对特殊学生提出培养建议等。可以说,多种形式的开放周活动使家校联系与合作更灵活机动,更有实效。
“教育助理”进社区。为实现学校和社区的和谐共育,学校启动了“教育助理”进社区计划,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互动工作网络。针对学校学生以及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学校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信息资源、设备资源等,向江动社区、剧场路社区、幸福社区等八个社区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社区教育助理,组织开展教育咨询、推进社区和谐家庭的创建、组织市民教育活动、帮扶后进青少年、组织教育培训等系列活动。此外,老师还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管理,开展文化活动,带领学生进行系列公民实践活动,形成了学校和社区携手共育的良好态势。
“社会实践”大课堂。在学校的协调下,社会各界为孩子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每年春秋两季,学校高年级的全体同学都会到盐城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参加为期两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通过参观国防教育馆,强化了国防观念,激发了爱国热情;通过多项组合拓展训练,视困难为挑战,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了独立思考、发挥了潜能;通过木工工艺、手工制作,培养了实践意识和审美情趣;通过军体五项训练,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磨炼了顽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