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在国家引导这类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目前,该类院校转型发展面临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投入不充足、管理体制不通畅等突出问题。为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转变教育观念,根据自身办学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办学定位,创建办学特色,加大办学投入,理顺管理体制,以此实现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顺利转型。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段宏广(1979- ),男,河北蔚县人,张家口学院,讲师,硕士;王宝钧(1963- ),男,河北宣化人,张家口学院,教授,硕士;陈志刚(1982- ),男,河北蔚县人,张家口学院,硕士。(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7-0058-05
在国家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已不仅仅是单纯的高校综合改革问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和人才培养改革创新问题,而是一个更深层次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如何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大学的内涵体现在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上,形成高校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需要重點关注的问题。因此,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升本前大多是地方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教育学院、成人高校等,自1999年我国大学扩招以来,各地通过合并多所单科性院校(以师范类为主),逐年改制升本,促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队伍日益壮大,客观上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本科层次需求,调整地方本科教育发展布局,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然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整体发展不平衡,办学基础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来看,公办性质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国家政策支持、生源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优势,但在国家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和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的双重变革背景下,一大批地方院校二本、三本将逐渐合并,公办与民办性质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将展开生源之战。可以肯定的是,唯有在转型变革中凸显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高校,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当前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普遍处于“阵痛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投入不充足、管理体制不通畅等突出问题。
(一)办学定位不清晰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刚刚脱胎于高职专科院校,“发育”尚不健全,有些甚至是“揠苗助长”,在升本后面临着两方面的羁绊:一是长期举办专科教育所遗留下的办学理念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本科教育的要求;二是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还未形成,或处在不断摸索中。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无例可循,纷纷效仿传统精英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难免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反而导致定位不清,严重脱离市场发展需求,偏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定位不清直接导致学校发展迷失航向,造成学校资源浪费和配置失衡,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有损学校的办学声誉,不利于学校的生存发展。
(二)办学特色不鲜明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底蕴浅,办学基础条件薄弱,升本后迅速拓展本科专业,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力图以规模优势在竞争中取得先机,本科教育呈现粗放型、外延式发展状态,难以形成属于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不鲜明,很大程度上与其教育理念和培养机制是分不开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单纯地为提高效益而进行专业增设和招生规模的扩张,极少考虑职业岗位群的行业背景而使其失去了特色,而且也消弭了进行扩张的基础。同时,人才培养理念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忽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办学同质化现象日趋明显,办学特色愈加难以打造。
(三)办学投入不充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费来源渠道相对单一,除政府拨款外,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费,而地方政府往往难以在短期内落实对升本校的承诺,支持升本校建设和发展的专项财政资金常常无法及时到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为应对日益扩大的规模,应对本科教学合格工作评估对“办学基本条件”的要求,规划新校区,修建新校舍,大量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致使学校的办学经费压力剧增,忽视应用型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顶层设计,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占据较大比重,而有益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经费、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对接地方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乏力,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
(四)管理体制不通畅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依托地方政策和财政支持,按照管理体制类型划分,一般分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两种类型。从目前来看,两种类型院校多处于尴尬境地,“共建”效果体现得不明显。两种类型院校在人才培养面向地方、为地方服务上是一致的,但“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类型的高校难以得到市级政府的支持,地方对于该类型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无直接的利益攸关点和政绩点,“共建”更多地停留在名义上;“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类型的高校弊端更为突出,省政府对“以市为主”的高校主要在招生就业、学科专业设置和评估、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供宏观管理和指导,或拨发数量较少的奖励性经费,无法发挥“共建”的实质性作用。由此可见,两种管理体制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期发展利弊共存,并直接影响地方本科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转型发展期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对策
解决上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是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正确面对困难,首先,要找准办学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其次,要创建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再次,要加大办学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最后,要理顺管理体制,推进内部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增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转型发展期的大跨越。 (一)找准办学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历史积淀普遍不足,新建或升格之后,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切莫贪大求全,盲目走“专科升格为本科学院—本科学院升格为大学—申报硕士点,培养研究生”的办学道路,甚至提出建设“中国知名大学、高水平大学”等不切实际的口号。这些认识都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是与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南辕北辙的。找准办学定位,需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党委做好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一是办学类型定位明确立足于教学。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基础、本科教育薄弱,将学校定位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都是脱离实际的,只有定位为教学型才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于教学型,有利于发挥其传统的优势和经验,有利于学科专业建设的扎实起步,有利于整体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
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着眼于应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从师资水平到生源质量,与老牌的本科院校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其必然选择。在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确立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规格,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要将专业认证标准、职业资格鉴定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推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讨论式、情景式教学方法,体现理论教学的实践导向;要創造条件,从行业、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早日接触社会实践,使人才培养满足经济建设需求。
三是服务面向定位植根于地方。地方本科院校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当地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中心,汇聚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师资,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本科院校的区域特性决定了这类学校服务层次面向只能是地方,功能面向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智力保障、科技支持和培养高级人才。地方本科院校要明确区域服务范围,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状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更好地占有教育市场,拓展学校的生存空间,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地方急需的、适用的建设人才,并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创建自身特色。
(二)创建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盲目跟风老牌本科院校,致使“千校一面”,同质化现象严重,办学特色不鲜明。国家鼓励高校办出特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首当其冲,只有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创建办学特色,在核心竞争力上缩小与老牌本科院校的差距,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是适度扩大办学规模是创建办学特色的牢固基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短期内急于扩规模、增效益的办学特点,规模的扩大与特色的突出如一体之两翼,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学校的发展和生存需要规模的扩大,也离不开办学特色的创建与打造。办学特色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规模的扩大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具体表现,既不能单纯地为特色而忽视规模的扩大,也不能为扩大规模而不顾办学特色,而是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在特色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塑特色”的良性循环。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创建办学特色的重要抓手。“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健全,已成为制约这类院校转型发展的共性问题。当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也有一定优势,这类院校办学时间短,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本科教育尚未形成思维定式,有利于人才培养机制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这类院校规模相对较小,具有更强的办学灵活性,社会适应性强,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协同联动机制。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紧抓上述优势,加强促进与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业企业的互动,推进校内校外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协调创新机制,从而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三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创建办学特色的活力源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既然植根于地方,就决定了这类院校必须立足地方,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例如,温州大学一直扎根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国家级创业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逐步构建和实施“专业实习 岗位实践”的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岗位创业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新体系,培养新一代温商和岗位创业者,该校创业教育被誉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四大模式之一。实践证明,这种紧贴地方发展的做法特色明显。因此,对接地方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办出特色的活力和源泉。
(三)加大办学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显而易见,学校要发展,必须加大投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校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纳入普通本科高校序列,理应按照普通本科“基本办学条件”要求进行建设,增加和建设应用型专业需要大量的实验仪器设备,需要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加强实践教学投入。据调研,“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已将“实践教学经费”作为考量高校办学状态的主要监测指标,而定位为应用型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更应该扎根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出操作与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大量加大实践教学投入。众所周知,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普遍较低,已成为制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瓶颈之一,导致该类院校在保障教学运行和开展教学建设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面对经费不足的现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要在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社会资金支持,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注资办学,创造合作效益,实现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双赢。 (四)理顺管理体制,推进内部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前文提到,不管是“省市共建,以省为主”,还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均存在相应弊端,“共建”效果不明显。笔者认为,以谁为主并不是实质性问题,关键是人、财、物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权、责、利主体意识的规范性,重点是科学规范政府和高校的管理权限,把握好政府在高等教育简政放权的“度”,深化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行政化”普遍严重,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管理模式僵化呆板,学校层面在专业设置、项目培育、设备采购、财务预决算等方面统抓统管的情况较为常见,管理重心和主体难以下移,影响管理效率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构建责任明确的“学校—二级学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逐步深化和细化二级学院内部管理机构的岗位设置职责,理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关系,促进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增强教师教学的责任心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促进该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内部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遵循本科院校的办学规律,明确转型发展目标和标准,推动其产生实质性改革创新;要加强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政策引导和宏观引导,逐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针对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细化应对问题的措施,促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选择正确路径,以实现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李俊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的路径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2]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转型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4-05-07.
[3]周慧,申俊涵.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謀转型 职业教育改革再引热议[N].21 世纪经济报道,2014-04-01.
[4]孙泽平,漆新贵.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实现应用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21).
[5]王者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4).
[6]袁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的几大问题及其危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7]陈锋.关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8]张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本科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2).
[9]鞠伟.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6(22).
[10]钟秉林.新建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基于41所本科院校合格评估结果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5(6).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段宏广(1979- ),男,河北蔚县人,张家口学院,讲师,硕士;王宝钧(1963- ),男,河北宣化人,张家口学院,教授,硕士;陈志刚(1982- ),男,河北蔚县人,张家口学院,硕士。(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7-0058-05
在国家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已不仅仅是单纯的高校综合改革问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和人才培养改革创新问题,而是一个更深层次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如何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大学的内涵体现在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上,形成高校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需要重點关注的问题。因此,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升本前大多是地方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教育学院、成人高校等,自1999年我国大学扩招以来,各地通过合并多所单科性院校(以师范类为主),逐年改制升本,促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队伍日益壮大,客观上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本科层次需求,调整地方本科教育发展布局,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然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整体发展不平衡,办学基础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来看,公办性质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国家政策支持、生源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优势,但在国家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和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的双重变革背景下,一大批地方院校二本、三本将逐渐合并,公办与民办性质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将展开生源之战。可以肯定的是,唯有在转型变革中凸显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高校,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当前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普遍处于“阵痛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投入不充足、管理体制不通畅等突出问题。
(一)办学定位不清晰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刚刚脱胎于高职专科院校,“发育”尚不健全,有些甚至是“揠苗助长”,在升本后面临着两方面的羁绊:一是长期举办专科教育所遗留下的办学理念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本科教育的要求;二是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还未形成,或处在不断摸索中。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无例可循,纷纷效仿传统精英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难免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反而导致定位不清,严重脱离市场发展需求,偏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定位不清直接导致学校发展迷失航向,造成学校资源浪费和配置失衡,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有损学校的办学声誉,不利于学校的生存发展。
(二)办学特色不鲜明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底蕴浅,办学基础条件薄弱,升本后迅速拓展本科专业,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力图以规模优势在竞争中取得先机,本科教育呈现粗放型、外延式发展状态,难以形成属于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不鲜明,很大程度上与其教育理念和培养机制是分不开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单纯地为提高效益而进行专业增设和招生规模的扩张,极少考虑职业岗位群的行业背景而使其失去了特色,而且也消弭了进行扩张的基础。同时,人才培养理念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忽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办学同质化现象日趋明显,办学特色愈加难以打造。
(三)办学投入不充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费来源渠道相对单一,除政府拨款外,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费,而地方政府往往难以在短期内落实对升本校的承诺,支持升本校建设和发展的专项财政资金常常无法及时到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为应对日益扩大的规模,应对本科教学合格工作评估对“办学基本条件”的要求,规划新校区,修建新校舍,大量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致使学校的办学经费压力剧增,忽视应用型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顶层设计,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占据较大比重,而有益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经费、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对接地方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乏力,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
(四)管理体制不通畅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依托地方政策和财政支持,按照管理体制类型划分,一般分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两种类型。从目前来看,两种类型院校多处于尴尬境地,“共建”效果体现得不明显。两种类型院校在人才培养面向地方、为地方服务上是一致的,但“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类型的高校难以得到市级政府的支持,地方对于该类型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无直接的利益攸关点和政绩点,“共建”更多地停留在名义上;“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类型的高校弊端更为突出,省政府对“以市为主”的高校主要在招生就业、学科专业设置和评估、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供宏观管理和指导,或拨发数量较少的奖励性经费,无法发挥“共建”的实质性作用。由此可见,两种管理体制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期发展利弊共存,并直接影响地方本科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转型发展期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对策
解决上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是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正确面对困难,首先,要找准办学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其次,要创建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再次,要加大办学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最后,要理顺管理体制,推进内部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增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转型发展期的大跨越。 (一)找准办学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历史积淀普遍不足,新建或升格之后,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切莫贪大求全,盲目走“专科升格为本科学院—本科学院升格为大学—申报硕士点,培养研究生”的办学道路,甚至提出建设“中国知名大学、高水平大学”等不切实际的口号。这些认识都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是与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南辕北辙的。找准办学定位,需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党委做好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一是办学类型定位明确立足于教学。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基础、本科教育薄弱,将学校定位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都是脱离实际的,只有定位为教学型才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于教学型,有利于发挥其传统的优势和经验,有利于学科专业建设的扎实起步,有利于整体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
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着眼于应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从师资水平到生源质量,与老牌的本科院校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其必然选择。在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确立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规格,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要将专业认证标准、职业资格鉴定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推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讨论式、情景式教学方法,体现理论教学的实践导向;要創造条件,从行业、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早日接触社会实践,使人才培养满足经济建设需求。
三是服务面向定位植根于地方。地方本科院校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当地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中心,汇聚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师资,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本科院校的区域特性决定了这类学校服务层次面向只能是地方,功能面向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智力保障、科技支持和培养高级人才。地方本科院校要明确区域服务范围,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状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更好地占有教育市场,拓展学校的生存空间,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地方急需的、适用的建设人才,并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创建自身特色。
(二)创建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盲目跟风老牌本科院校,致使“千校一面”,同质化现象严重,办学特色不鲜明。国家鼓励高校办出特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首当其冲,只有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创建办学特色,在核心竞争力上缩小与老牌本科院校的差距,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是适度扩大办学规模是创建办学特色的牢固基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短期内急于扩规模、增效益的办学特点,规模的扩大与特色的突出如一体之两翼,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学校的发展和生存需要规模的扩大,也离不开办学特色的创建与打造。办学特色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规模的扩大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具体表现,既不能单纯地为特色而忽视规模的扩大,也不能为扩大规模而不顾办学特色,而是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在特色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塑特色”的良性循环。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创建办学特色的重要抓手。“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健全,已成为制约这类院校转型发展的共性问题。当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也有一定优势,这类院校办学时间短,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本科教育尚未形成思维定式,有利于人才培养机制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这类院校规模相对较小,具有更强的办学灵活性,社会适应性强,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协同联动机制。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紧抓上述优势,加强促进与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业企业的互动,推进校内校外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协调创新机制,从而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三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创建办学特色的活力源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既然植根于地方,就决定了这类院校必须立足地方,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例如,温州大学一直扎根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国家级创业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逐步构建和实施“专业实习 岗位实践”的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岗位创业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新体系,培养新一代温商和岗位创业者,该校创业教育被誉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四大模式之一。实践证明,这种紧贴地方发展的做法特色明显。因此,对接地方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办出特色的活力和源泉。
(三)加大办学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显而易见,学校要发展,必须加大投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校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纳入普通本科高校序列,理应按照普通本科“基本办学条件”要求进行建设,增加和建设应用型专业需要大量的实验仪器设备,需要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加强实践教学投入。据调研,“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已将“实践教学经费”作为考量高校办学状态的主要监测指标,而定位为应用型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更应该扎根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出操作与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大量加大实践教学投入。众所周知,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普遍较低,已成为制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瓶颈之一,导致该类院校在保障教学运行和开展教学建设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面对经费不足的现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要在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社会资金支持,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注资办学,创造合作效益,实现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双赢。 (四)理顺管理体制,推进内部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前文提到,不管是“省市共建,以省为主”,还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均存在相应弊端,“共建”效果不明显。笔者认为,以谁为主并不是实质性问题,关键是人、财、物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权、责、利主体意识的规范性,重点是科学规范政府和高校的管理权限,把握好政府在高等教育简政放权的“度”,深化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行政化”普遍严重,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管理模式僵化呆板,学校层面在专业设置、项目培育、设备采购、财务预决算等方面统抓统管的情况较为常见,管理重心和主体难以下移,影响管理效率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构建责任明确的“学校—二级学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逐步深化和细化二级学院内部管理机构的岗位设置职责,理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关系,促进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增强教师教学的责任心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促进该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内部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遵循本科院校的办学规律,明确转型发展目标和标准,推动其产生实质性改革创新;要加强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政策引导和宏观引导,逐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针对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细化应对问题的措施,促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选择正确路径,以实现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李俊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的路径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2]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转型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4-05-07.
[3]周慧,申俊涵.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謀转型 职业教育改革再引热议[N].21 世纪经济报道,2014-04-01.
[4]孙泽平,漆新贵.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实现应用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21).
[5]王者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4).
[6]袁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的几大问题及其危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7]陈锋.关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8]张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本科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2).
[9]鞠伟.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6(22).
[10]钟秉林.新建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基于41所本科院校合格评估结果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