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农牧区的学生因为第一母语是藏语,所以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在学习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是字、词汇和基本的写作,这些对藏族小学生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在藏族农牧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影响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因素
1.语言环境的影响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但是仍存在一些少数民族农牧区的人只会说本民族语言而不会说汉语,比如藏族地区的学生,从一出生开始接受的语言环境就是藏语环境,因此,很多学生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汉语,民族内部尽管开设了语文学科,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心理障碍,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在汉语表达上存在着病句使用频繁、倒装错乱、语法掌握不熟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双语教学的“度”,这种负面影响往往伴随着农牧区小学生整个小学甚至进一步教育阶段。
2.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农牧区的人们有多数信教,民族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他们十分崇尚本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排斥包括汉语在内的其他文化,这些地区的小学生从小就对学习汉语的态度比较消极,农牧区的小学生往往生活在大山或草原上,交通不便利,信息傳递也受阻,使得他们形成了比较封闭的生活习俗和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他们对外界交流较少,不知道汉语学习的重要性,更不用谈学习语文的兴趣。
3.师资水平的影响
农牧区的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老师的教学,教师在学生学习语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思想等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农牧区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难以适应本民族语言与汉语的转换。而且农牧区交通不便,地域封闭,因此严重缺乏优秀的教师,大多数的优秀教师都会选择去交通便利、条件好的学校,相对教育水平较弱的老师就成了农牧区语文教育的主力军。
二、激发农牧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1.注重情感因素
从教学实践中可以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很有帮助的。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上我们应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不论优劣,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老师对他都很关心。把对学生的热爱切实贯注于教学活动当中,利用课上、课后、作业批改等机会给学生鼓励和赞赏,对学生所犯错误从不横加指责,要积极引导,尽量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以信任和理解,不歧视、不讨厌他们,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和激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汉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师生关系融洽了,学习环境也就和谐了,有了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学生就可以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轻装上阵,主动参与课堂,充分释放潜能,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2.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首先随着西藏的发展,西藏和其他地区、其他民族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多了起来,这时汉语言作为一种民族共同语,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其次,虽然藏民族的母语是藏语,但七个地区有多种不同的方言,彼此间也会出现交流的障碍,此时,汉语言也可以成为藏族各地区之间的交际工具。所以,对于藏族学生来说,学好语文就至关重要了。
其次,对个人来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学不好,思维也很难清晰起来。在藏族学生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理解了,也想明白了,但自己回答时却不能用正确或恰当的词语来表达,甚至根本形成不了句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语言没有掌握好,运用能力差,词汇匮乏、句式单调,不能形成流畅、正确的思维。思路不清晰,分析理解能力就差,这也会给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3.多样化教学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所有的教学活动是围绕如何“教”开展的。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挥和智能开发。传统教学往往使学生得不到大量的课堂训练,课题效率低,许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造成“废课”、“弱课”。
我认为教师上每一节课前,一定要设计好开场白,精彩的导入语可以吸引学生顺利进入学习佳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补充课外知识,并给学生时间扩大阅读面和阅读容量,同时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积累,这都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兴趣。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内容要有新意。如果长时间学习一样的内容,形势又只是“填鸭式”的讲授,学生很容易疲劳,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不同的方法要适当协调,比如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都很受藏族学生的欢迎,使课堂内容丰富而有变化,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21世纪,西藏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语文的教学刻不容缓。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努力培养更多的语文教师,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以更好的投身到汉语教育事业中去。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教师找到门径,并主动培养学生,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增添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得将来,藏族农牧区的语文教学将是别有一番天地的!
一、影响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因素
1.语言环境的影响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但是仍存在一些少数民族农牧区的人只会说本民族语言而不会说汉语,比如藏族地区的学生,从一出生开始接受的语言环境就是藏语环境,因此,很多学生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汉语,民族内部尽管开设了语文学科,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心理障碍,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在汉语表达上存在着病句使用频繁、倒装错乱、语法掌握不熟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双语教学的“度”,这种负面影响往往伴随着农牧区小学生整个小学甚至进一步教育阶段。
2.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农牧区的人们有多数信教,民族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他们十分崇尚本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排斥包括汉语在内的其他文化,这些地区的小学生从小就对学习汉语的态度比较消极,农牧区的小学生往往生活在大山或草原上,交通不便利,信息傳递也受阻,使得他们形成了比较封闭的生活习俗和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他们对外界交流较少,不知道汉语学习的重要性,更不用谈学习语文的兴趣。
3.师资水平的影响
农牧区的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老师的教学,教师在学生学习语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思想等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农牧区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难以适应本民族语言与汉语的转换。而且农牧区交通不便,地域封闭,因此严重缺乏优秀的教师,大多数的优秀教师都会选择去交通便利、条件好的学校,相对教育水平较弱的老师就成了农牧区语文教育的主力军。
二、激发农牧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1.注重情感因素
从教学实践中可以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很有帮助的。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上我们应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不论优劣,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老师对他都很关心。把对学生的热爱切实贯注于教学活动当中,利用课上、课后、作业批改等机会给学生鼓励和赞赏,对学生所犯错误从不横加指责,要积极引导,尽量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以信任和理解,不歧视、不讨厌他们,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和激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汉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师生关系融洽了,学习环境也就和谐了,有了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学生就可以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轻装上阵,主动参与课堂,充分释放潜能,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2.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首先随着西藏的发展,西藏和其他地区、其他民族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多了起来,这时汉语言作为一种民族共同语,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其次,虽然藏民族的母语是藏语,但七个地区有多种不同的方言,彼此间也会出现交流的障碍,此时,汉语言也可以成为藏族各地区之间的交际工具。所以,对于藏族学生来说,学好语文就至关重要了。
其次,对个人来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学不好,思维也很难清晰起来。在藏族学生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理解了,也想明白了,但自己回答时却不能用正确或恰当的词语来表达,甚至根本形成不了句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语言没有掌握好,运用能力差,词汇匮乏、句式单调,不能形成流畅、正确的思维。思路不清晰,分析理解能力就差,这也会给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3.多样化教学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所有的教学活动是围绕如何“教”开展的。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挥和智能开发。传统教学往往使学生得不到大量的课堂训练,课题效率低,许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造成“废课”、“弱课”。
我认为教师上每一节课前,一定要设计好开场白,精彩的导入语可以吸引学生顺利进入学习佳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补充课外知识,并给学生时间扩大阅读面和阅读容量,同时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积累,这都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兴趣。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内容要有新意。如果长时间学习一样的内容,形势又只是“填鸭式”的讲授,学生很容易疲劳,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不同的方法要适当协调,比如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都很受藏族学生的欢迎,使课堂内容丰富而有变化,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21世纪,西藏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语文的教学刻不容缓。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努力培养更多的语文教师,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以更好的投身到汉语教育事业中去。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教师找到门径,并主动培养学生,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增添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得将来,藏族农牧区的语文教学将是别有一番天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