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的教材,每册中都有选编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短小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特征明显,深受学生的喜爱。童话教学经常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因此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童趣的激发、语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形象的感悟、思想的渗透,却容易忽视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东西——语言的内化与表达,忽视童话故事的体裁创作特点——艺术的审美与幻想。
用好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搭建阅读教学与绘本创作的桥梁,恰可以对上述所忽视的两点进行弥补并进一步深化。
一、阅读情节,确定绘本创作的长度
1.以故事为本,收集绘本素材
以故事为本,就是尽可能利用选编童话故事的插图,或者是与教材有关的其他素材,比如相同的人物图片、类似的故事场景图片、精练的语言等等。这样既让学生容易入手创作,又可以和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有很好的契合度;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有趣。如《青蛙看海》一文,插图中那不断向上延伸的台阶,在初读时作为导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青蛙究竟能不能登上大山,看到大海呢?同时,这一级一级的台阶,也正是学生绘本创作中的基本场景,学生所创作的绘本上,这些台阶贯穿着整个童话故事的发展,让人在阅读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不断感受青蛙为了看到大海,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攀登高峰的精神。
2.以审美为先,编排绘本内容
刘绪源先生把儿童文学看作是“供儿童审美的文学”。阅读童话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愉悦,引起儿童精神上的快感、愉悦和满足,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感知力,让他们在平平常常的事物中发现令人心醉的美的因素。在《小露珠》的阅读中,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想象到小露珠外表的美丽:像钻石那么闪亮,像珍珠那么圆润,像水晶那么透明。在《云房子》的阅读中,语言文字带给学生关于云朵的感悟是柔软、洁白、姿态万千的,天空像洗过似的……童话启发了学生无穷的想象,激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绘本创作就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表现的平台。从文字到想象,从想象转为直观的画面,这样的过程,是艺术审美与表现的呈现。于是,在童话的世界中,学生的创作更添上了想象的翅膀。云房子会有更多的姿态:像鲜花那样美美地绽放,像羊群那样悠闲地散步……小露珠会更迷人:有晶莹的光彩,有多种的颜色……这些内容都在学生的绘本中表现得更加美好。有了丰富的想象与创作的构思,学生在朗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更加有滋有味,语言文字,如同涓涓细流,引领学生进入童话般的世界中。
3.以情节为主,设定绘本场景
绘本以图画的形式展开故事,激起兴趣,易于记忆,主要有纯图画构成的故事、图文并重的故事、图重于文的故事等几类。但不管是哪一类,都要符合阅读对象(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其故事的情节,并给阅读者留下一定的思索余地。这样,学生才会在童话故事的阅读中,主动去读明白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结果。阅读指导时,指导学生梳理童话故事情节,其实也就是在指导学生对故事场景的设定。比如《蒲公英》一课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童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过程人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同时,也无形中引导学生设计了三个主要场景:一是太阳公公嘱咐场景,二是蒲公英种子自己选择场景,三是蒲公英三种不同结果的场景。这三个场景的编排,从故事发展过程人手,使学生的阅读思路与创作思路一致。
二、语言内化,确定绘本的文字表现
1.结合语言训练点,确定绘本的语言难度
绘本中,虽说语言文字比重不是很大,但是语言表达的难度设定,也是在创作绘本故事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里的语言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词汇积累的程度,二是句式训练的难度。如《蒲公英》,课文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等词语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积累的,句式“只有……才……”也是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中需要训练与掌握的关联词。因此,这几个词语以及句式的内化巩固,需要在绘本创作中呈现,这也是根据这个童话创作绘本的语言所要达到的难度。学生在所创作的《蒲公英》绘本中,多次使用了“只有……才……”,绘本与课文之间的契合度更高了。
2.根据学生的基础与年龄,确定绘本的理解难度
不同年级的孩子有其心理状态和知识水平的差异,所以在设计绘本难度的时候,也应该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喜欢以图为主的绘本,语言表达所占的比重可适当减小。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时设计故事时就可以适当加长内容,并且加入一些逻辑性的东西,让学生去思考。不然,一目了然的东西会令人索然无味。通过课堂的阅读,童话故事的内容已经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印象,其中的一些情节与细节学生已了然于胸,故事发展下去应该怎么样,都有定型。学生可以借助故事本身去创作,但具体的场景、画面设计如何,允许学生各自有自己的发挥空间。
三、想象感悟,确定绘本的情感表达
1.领悟主线,贯穿情感
童话故事有故事发展的主线,绘本也要有一条主线,整个文本要讲述些什么,学生在创作中心里要清楚,也要想办法让学生明白。如上面的《蒲公英》案例,故事讲了三颗蒲公英的种子因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这条主线从三颗蒲公英种子不同的表现来体现,选择与结果一一对应。在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紧扣这条主线进行阅读思考;学生创作绘本的时候,就能够依附着这条主线展开情节。
2.强调句式,激励情感
童话故事的语言表达浅显、明了,学生容易跟着语言文字进入童话的世界中。绘本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激励情感,就要有不断重复的语言或句式。《蒲公英》一文中,太阳公公的语言,强调了句式:“不要……要……,只有……才……”这样的句式表达,既是本课要教学的关联词的知识点,也是绘本创作中语言表达的比较鲜明的标志,在绘本中被反复提及强调,既激起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又将太阳公公语重心长的慈爱形象呈现在眼前,让学生感受到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们的关爱。
3.角色体验,升华情感
感情的激励还要由人物形象来进行升华。童话形象是整个作品的核心,没有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就无法把作品的基本思想生动有力地传达给读者。抓住故事中人物形象进行适度而细致的品味,对领悟故事内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童话故事的教学往往把“形象”和“感悟”两个词语作为教学关注点。例如《小鹰学飞》(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这篇童话,通过老鹰和小鹰的观察和对话,告诉学生学无止境,必须虚心好学、不断进取、奋力攀登的道理。这个道理的呈现是通过对小鹰这个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品味感悟这个形象自然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儿童认识小鹰三次说“我会飞了”的语言情境,感悟其中的情感变化,从而对小鹰这个形象有了更为丰满的认识。有了阅读感悟,学生在创作绘本时,更加关注小鹰的神情表现。学生在对小鹰的形象创作中,将自己感同身受的理解,赋予小鹰,用画笔将小鹰嘴角向上的弧度逐渐拉直,将小鹰从最初嘴角上扬的得意、自以为会飞的样子,到最后认识到天外有天,神情变化为认真严肃、嘴角紧绷的形象,以最直观、最简洁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轻松地与作品对话,让学生的心灵与生活对话,柔软学生的心灵,滋养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身心,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积极的情感,学会坚强、勇敢。
用好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搭建阅读教学与绘本创作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与表现中不断来回,从而获得语言的涵养、思维的激活、审美的熏陶、情感的滋养、生活的启迪。
用好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搭建阅读教学与绘本创作的桥梁,恰可以对上述所忽视的两点进行弥补并进一步深化。
一、阅读情节,确定绘本创作的长度
1.以故事为本,收集绘本素材
以故事为本,就是尽可能利用选编童话故事的插图,或者是与教材有关的其他素材,比如相同的人物图片、类似的故事场景图片、精练的语言等等。这样既让学生容易入手创作,又可以和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有很好的契合度;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有趣。如《青蛙看海》一文,插图中那不断向上延伸的台阶,在初读时作为导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青蛙究竟能不能登上大山,看到大海呢?同时,这一级一级的台阶,也正是学生绘本创作中的基本场景,学生所创作的绘本上,这些台阶贯穿着整个童话故事的发展,让人在阅读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不断感受青蛙为了看到大海,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攀登高峰的精神。
2.以审美为先,编排绘本内容
刘绪源先生把儿童文学看作是“供儿童审美的文学”。阅读童话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愉悦,引起儿童精神上的快感、愉悦和满足,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感知力,让他们在平平常常的事物中发现令人心醉的美的因素。在《小露珠》的阅读中,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想象到小露珠外表的美丽:像钻石那么闪亮,像珍珠那么圆润,像水晶那么透明。在《云房子》的阅读中,语言文字带给学生关于云朵的感悟是柔软、洁白、姿态万千的,天空像洗过似的……童话启发了学生无穷的想象,激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绘本创作就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表现的平台。从文字到想象,从想象转为直观的画面,这样的过程,是艺术审美与表现的呈现。于是,在童话的世界中,学生的创作更添上了想象的翅膀。云房子会有更多的姿态:像鲜花那样美美地绽放,像羊群那样悠闲地散步……小露珠会更迷人:有晶莹的光彩,有多种的颜色……这些内容都在学生的绘本中表现得更加美好。有了丰富的想象与创作的构思,学生在朗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更加有滋有味,语言文字,如同涓涓细流,引领学生进入童话般的世界中。
3.以情节为主,设定绘本场景
绘本以图画的形式展开故事,激起兴趣,易于记忆,主要有纯图画构成的故事、图文并重的故事、图重于文的故事等几类。但不管是哪一类,都要符合阅读对象(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其故事的情节,并给阅读者留下一定的思索余地。这样,学生才会在童话故事的阅读中,主动去读明白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结果。阅读指导时,指导学生梳理童话故事情节,其实也就是在指导学生对故事场景的设定。比如《蒲公英》一课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童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过程人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同时,也无形中引导学生设计了三个主要场景:一是太阳公公嘱咐场景,二是蒲公英种子自己选择场景,三是蒲公英三种不同结果的场景。这三个场景的编排,从故事发展过程人手,使学生的阅读思路与创作思路一致。
二、语言内化,确定绘本的文字表现
1.结合语言训练点,确定绘本的语言难度
绘本中,虽说语言文字比重不是很大,但是语言表达的难度设定,也是在创作绘本故事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里的语言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词汇积累的程度,二是句式训练的难度。如《蒲公英》,课文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等词语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积累的,句式“只有……才……”也是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中需要训练与掌握的关联词。因此,这几个词语以及句式的内化巩固,需要在绘本创作中呈现,这也是根据这个童话创作绘本的语言所要达到的难度。学生在所创作的《蒲公英》绘本中,多次使用了“只有……才……”,绘本与课文之间的契合度更高了。
2.根据学生的基础与年龄,确定绘本的理解难度
不同年级的孩子有其心理状态和知识水平的差异,所以在设计绘本难度的时候,也应该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喜欢以图为主的绘本,语言表达所占的比重可适当减小。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时设计故事时就可以适当加长内容,并且加入一些逻辑性的东西,让学生去思考。不然,一目了然的东西会令人索然无味。通过课堂的阅读,童话故事的内容已经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印象,其中的一些情节与细节学生已了然于胸,故事发展下去应该怎么样,都有定型。学生可以借助故事本身去创作,但具体的场景、画面设计如何,允许学生各自有自己的发挥空间。
三、想象感悟,确定绘本的情感表达
1.领悟主线,贯穿情感
童话故事有故事发展的主线,绘本也要有一条主线,整个文本要讲述些什么,学生在创作中心里要清楚,也要想办法让学生明白。如上面的《蒲公英》案例,故事讲了三颗蒲公英的种子因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这条主线从三颗蒲公英种子不同的表现来体现,选择与结果一一对应。在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紧扣这条主线进行阅读思考;学生创作绘本的时候,就能够依附着这条主线展开情节。
2.强调句式,激励情感
童话故事的语言表达浅显、明了,学生容易跟着语言文字进入童话的世界中。绘本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激励情感,就要有不断重复的语言或句式。《蒲公英》一文中,太阳公公的语言,强调了句式:“不要……要……,只有……才……”这样的句式表达,既是本课要教学的关联词的知识点,也是绘本创作中语言表达的比较鲜明的标志,在绘本中被反复提及强调,既激起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又将太阳公公语重心长的慈爱形象呈现在眼前,让学生感受到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们的关爱。
3.角色体验,升华情感
感情的激励还要由人物形象来进行升华。童话形象是整个作品的核心,没有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就无法把作品的基本思想生动有力地传达给读者。抓住故事中人物形象进行适度而细致的品味,对领悟故事内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童话故事的教学往往把“形象”和“感悟”两个词语作为教学关注点。例如《小鹰学飞》(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这篇童话,通过老鹰和小鹰的观察和对话,告诉学生学无止境,必须虚心好学、不断进取、奋力攀登的道理。这个道理的呈现是通过对小鹰这个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品味感悟这个形象自然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儿童认识小鹰三次说“我会飞了”的语言情境,感悟其中的情感变化,从而对小鹰这个形象有了更为丰满的认识。有了阅读感悟,学生在创作绘本时,更加关注小鹰的神情表现。学生在对小鹰的形象创作中,将自己感同身受的理解,赋予小鹰,用画笔将小鹰嘴角向上的弧度逐渐拉直,将小鹰从最初嘴角上扬的得意、自以为会飞的样子,到最后认识到天外有天,神情变化为认真严肃、嘴角紧绷的形象,以最直观、最简洁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轻松地与作品对话,让学生的心灵与生活对话,柔软学生的心灵,滋养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身心,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积极的情感,学会坚强、勇敢。
用好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搭建阅读教学与绘本创作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与表现中不断来回,从而获得语言的涵养、思维的激活、审美的熏陶、情感的滋养、生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