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老师头疼。虽然老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依然是假话连篇,干巴巴的,让人沮丧。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是快快乐乐落笔,轻轻松松作文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写作教学应接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關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标这一要求告诉我们,作文教学生活化是提高作文能力唯一的有效方式。
一、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挖掘习作素材
大自然神秘而美丽处处为我们提供作文的素材,可是,由于我们的学生缺乏观察的习惯,所以即使一些常见的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起作文来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作文教学就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养成观察生活、记录描摹生活的习惯。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垂柳》的作文.虽然学校种有好多垂柳,我们教室的后面的池塘边就有许多株垂柳,学生几乎天天都在垂柳下玩耍,但要他们准确写出来就觉得有点困难。我就带学生到来到室外,指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垂柳。我先让学生站在远处观察,我启发:“从远处看,垂柳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垂柳的枝条就像少女正在梳洗的长发;有的学生说一棵棵的垂柳像一幅幅绿色的瀑布;有的学生说一排排垂柳的枝丫相互交错像亲密的朋友。忽然,一个女同学兴奋的喊起来:“老师,那一排垂柳像一条安详的睡狮!”随着她的指点和描述,识狮子的轮廓出现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她的启发下,好多同学都有新奇的“发现”。他们观察得很认真,想象很丰富,你一言我一语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从来没有看到过他们在写作文时会如此兴奋。观察完了,学生们回到教室里,提起笔来,挥洒自如,写作情绪十他高涨。这次作文各具特色,把垂柳写活了。这次作为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观察与想象的兴趣,激活了学生写作的情趣,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他们一大自然为师,写出了很多精彩的作文。
二、走进学生群体,在同学中发现写作素材
有一次,根据教学计划要安排一篇写人的习作。经验告诉我,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指导,肯定会有很多同学拿出《作文选》参考,这样的文章俯拾皆是,其结果要么千篇一律、要么空话连篇。于是我搁置了正常的习作指导,坐下来和同学聊天,聊一聊班级的同学。由于没有丝毫的作文迹象,师生之间的聊天也格外轻松,同学之间基本上没有秘密而言,在聊天中,我有意识的聊他们的外貌、家庭、各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名字来历,甚至各人的绰号、口头禅等等,聊着、笑着,不知不觉一节课过去了,快下课的时候,我对同学们说:“和你们聊天我很愉快,我知道你们之间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可爱。那么,你能否把你感兴趣的同学用书面的形式介绍给别人呢?让他们都知道有这样的可爱班级,有这样可爱的同学。”同学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结果,这次写人的习作很成功。比如有一篇写蒋晓倩的习作“高挑匀称的身材几乎超出我们半个头,黝黑的皮肤是她长期在室外锻炼留下的印记,高高梳起的马尾巴随着她富有弹性的步幅有节奏的一颤一颤的,她就是蒋晓倩——足以令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明星!因为,只要有她参加,无论是学校还是区里的小学生运动会,200米、跳高、跳远的金牌就从来没有旁落过。”;写蔡子威的也很有意思:“看到这个名字,你一定以为她是一个高大威猛的男生,错啦!她是我们最瘦弱的黄毛丫头。她出生时《还珠格格》异常火爆,于是奶奶就把她起名叫‘紫薇’,哪知报户口时,一个粗心阿姨却把她写成了‘子威’,就这样,一个‘名不副实’的孩子出现了……”;“你知道那个把‘老师’喊成‘恼思’的孩子是谁吗?哈哈,不知道了吧,她叫连雨丝,上学期从外地转来的,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普通话好多了,可惜就是‘恼思’改不过来,简直把我们都‘恼死’了!”……
三、走进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撷取作文素材
每一篇作文都应该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反应。把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调动出来,对习作的指导者教师来说,就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尽可能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在作文指导时才能帮助学生唤醒沉睡的记忆,激活创作的灵感。有一次,习作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烦恼,表达真情实感。参考书、作文选提供的范文大多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补习获培训,孩子负担太重之类话题。很明显,这不符合我们农村孩子的现状,勉强写出也是无病呻吟,空话连篇。于是,我悄悄的搞一个调查,发现我们班留守儿童特别多。留守儿童的现实生活是怎么样的呢?我走访了部分家庭,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孩子们一起谈烦恼。在作文指导课上,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纷纷向老师、同学倾诉自己的烦恼。有的孩子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学习上得不到应有的辅导;有的同学说,自己单独睡一个卧室,夜晚害怕;有的同学思念爸爸妈妈,在电话里哭。我特别记得,一个姓吴的女孩一边说一边流泪,她说爸爸妈妈在生下她和妹妹以后就走了,为了生一个男孩长期不回来,为了照顾妹妹到9岁才开始上学。后来她终于有一个弟弟,以为这下一家人可以安定的生活了,哪知由于超生,家庭穷的厉害,父母把弟弟教给她有外出打工了。弟弟当时才3岁,妹妹也需要她照顾。一个漆黑的雨夜,弟弟发烧必须去医院。她走了放心不下熟睡的妹妹,如果不去医院弟弟又哭闹不安,漆黑的雨夜自己孤独无助……她一边讲述一边哭,把老师和同学说得泪水涟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接着,我鼓励大家无所顾忌写出自己的感受。后来事实证明这次习作非常成功的。
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体验生活,讴歌、记录生活,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当然,在作文指导上,教师也不要指望成批的“批发”,而要做到有计划的“零售”,多准备一些个案,学生就一定会以优异的成绩回馈你艰辛的劳动!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侍岭小学 江苏】
一、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挖掘习作素材
大自然神秘而美丽处处为我们提供作文的素材,可是,由于我们的学生缺乏观察的习惯,所以即使一些常见的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起作文来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作文教学就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养成观察生活、记录描摹生活的习惯。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垂柳》的作文.虽然学校种有好多垂柳,我们教室的后面的池塘边就有许多株垂柳,学生几乎天天都在垂柳下玩耍,但要他们准确写出来就觉得有点困难。我就带学生到来到室外,指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垂柳。我先让学生站在远处观察,我启发:“从远处看,垂柳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垂柳的枝条就像少女正在梳洗的长发;有的学生说一棵棵的垂柳像一幅幅绿色的瀑布;有的学生说一排排垂柳的枝丫相互交错像亲密的朋友。忽然,一个女同学兴奋的喊起来:“老师,那一排垂柳像一条安详的睡狮!”随着她的指点和描述,识狮子的轮廓出现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她的启发下,好多同学都有新奇的“发现”。他们观察得很认真,想象很丰富,你一言我一语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从来没有看到过他们在写作文时会如此兴奋。观察完了,学生们回到教室里,提起笔来,挥洒自如,写作情绪十他高涨。这次作文各具特色,把垂柳写活了。这次作为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观察与想象的兴趣,激活了学生写作的情趣,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他们一大自然为师,写出了很多精彩的作文。
二、走进学生群体,在同学中发现写作素材
有一次,根据教学计划要安排一篇写人的习作。经验告诉我,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指导,肯定会有很多同学拿出《作文选》参考,这样的文章俯拾皆是,其结果要么千篇一律、要么空话连篇。于是我搁置了正常的习作指导,坐下来和同学聊天,聊一聊班级的同学。由于没有丝毫的作文迹象,师生之间的聊天也格外轻松,同学之间基本上没有秘密而言,在聊天中,我有意识的聊他们的外貌、家庭、各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名字来历,甚至各人的绰号、口头禅等等,聊着、笑着,不知不觉一节课过去了,快下课的时候,我对同学们说:“和你们聊天我很愉快,我知道你们之间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可爱。那么,你能否把你感兴趣的同学用书面的形式介绍给别人呢?让他们都知道有这样的可爱班级,有这样可爱的同学。”同学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结果,这次写人的习作很成功。比如有一篇写蒋晓倩的习作“高挑匀称的身材几乎超出我们半个头,黝黑的皮肤是她长期在室外锻炼留下的印记,高高梳起的马尾巴随着她富有弹性的步幅有节奏的一颤一颤的,她就是蒋晓倩——足以令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明星!因为,只要有她参加,无论是学校还是区里的小学生运动会,200米、跳高、跳远的金牌就从来没有旁落过。”;写蔡子威的也很有意思:“看到这个名字,你一定以为她是一个高大威猛的男生,错啦!她是我们最瘦弱的黄毛丫头。她出生时《还珠格格》异常火爆,于是奶奶就把她起名叫‘紫薇’,哪知报户口时,一个粗心阿姨却把她写成了‘子威’,就这样,一个‘名不副实’的孩子出现了……”;“你知道那个把‘老师’喊成‘恼思’的孩子是谁吗?哈哈,不知道了吧,她叫连雨丝,上学期从外地转来的,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普通话好多了,可惜就是‘恼思’改不过来,简直把我们都‘恼死’了!”……
三、走进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撷取作文素材
每一篇作文都应该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反应。把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调动出来,对习作的指导者教师来说,就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尽可能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在作文指导时才能帮助学生唤醒沉睡的记忆,激活创作的灵感。有一次,习作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烦恼,表达真情实感。参考书、作文选提供的范文大多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补习获培训,孩子负担太重之类话题。很明显,这不符合我们农村孩子的现状,勉强写出也是无病呻吟,空话连篇。于是,我悄悄的搞一个调查,发现我们班留守儿童特别多。留守儿童的现实生活是怎么样的呢?我走访了部分家庭,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孩子们一起谈烦恼。在作文指导课上,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纷纷向老师、同学倾诉自己的烦恼。有的孩子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学习上得不到应有的辅导;有的同学说,自己单独睡一个卧室,夜晚害怕;有的同学思念爸爸妈妈,在电话里哭。我特别记得,一个姓吴的女孩一边说一边流泪,她说爸爸妈妈在生下她和妹妹以后就走了,为了生一个男孩长期不回来,为了照顾妹妹到9岁才开始上学。后来她终于有一个弟弟,以为这下一家人可以安定的生活了,哪知由于超生,家庭穷的厉害,父母把弟弟教给她有外出打工了。弟弟当时才3岁,妹妹也需要她照顾。一个漆黑的雨夜,弟弟发烧必须去医院。她走了放心不下熟睡的妹妹,如果不去医院弟弟又哭闹不安,漆黑的雨夜自己孤独无助……她一边讲述一边哭,把老师和同学说得泪水涟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接着,我鼓励大家无所顾忌写出自己的感受。后来事实证明这次习作非常成功的。
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体验生活,讴歌、记录生活,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当然,在作文指导上,教师也不要指望成批的“批发”,而要做到有计划的“零售”,多准备一些个案,学生就一定会以优异的成绩回馈你艰辛的劳动!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侍岭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