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加强,而创新性人才需要的是开放性的教育与培养。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带给人们的只是储备了丰富基础知识的人才,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激情的激发与学习动机的引导,只一味地重视学习成绩与考试分数,结果容易使历史课失去了本身的乐趣与价值,使学生对历史这一学科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想要改变如此现状,便要在历史课堂上实施开放式教育,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实施开放式历史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 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
随着高考制度与内容的不断改革,近几年历史学科的高考试卷命题思路不断变化,逐渐重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重点考查,即对学科的学习能力进行考查;二是注重学生对当前时事的看法,并结合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的能力;三是注重学生对事件的解决能力,是否能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2. 人才培养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的教育并不需要应试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为学生进入社会提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便是面对社会所需的各项基本能力,包括适应生存能力、生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其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创新性。因此,应试教育并不能使学生适应当代社会,更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二、开放式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教学方式的开放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开放式教学是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作些改变,将教师从单纯的课程教学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更要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支持,成为学生坚强的后盾,让学生信任自己并逐渐依靠自己,在课堂上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会受到大家的轻视和嘲笑。
在历史课堂上经常会对历史事件进行讨论,这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答一些课本上未提及的问题,加强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案例1]
在高中历史必修1的第四单元《鸦片战争》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背景及导火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课本上未提出的问题,增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可以提出“假如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事件没有发生的话,结果会是什么样?原因是什么?”等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2. 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学内容的开放是在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利用和开发现有教学资源,不断引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并确定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偏重于知识点整理及书本脉络的梳理。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在保證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应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及情感价值的形成。
[教学案例2]
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班内学生各自的性格进行分组并安排相应的任务,使学生积极参加,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合作。比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1的第三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根据自己的特长领取任务。比如由计算机好的学生负责在网上收集图片、影视资料,美术好的学生负责课前板报、展板的绘制,英语好的学生负责收集并翻译外文资料等,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3. 教学手段的开放
随着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的教学形式已变得丰富多彩,这不仅为教育事业提供了物质上的手段,更加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师在开放式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合理化应用,从图片到视频,从视觉到听觉,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贴近真实的历史学习氛围,增强教学的多样性与直观性。也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走进历史博物馆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历史情境,运用声像效果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综合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教学案例3]
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大量的视频影像,比如一系列的纪录片,包括中国古代的发明及发现,以及充满魅力的国画与书法,中国特有的戏曲文化等。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感受一下中国物质文化的魅力,这不但可以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来自历史文化的吸引,更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欲望及课堂注意力。
三、开放式教育对历史教学改革的作用
1.创设开放式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的课堂学习总是遵循固定的教学内容,不少学
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功能较多。
教师请学生来介绍有关情况。通过长征路线图可以把长征路途的时间顺序、重大历史事件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有利于学生更详细地了解长征历程。
这个路线图比较容易理解,对这些简单的问题可让一些历史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点评,并作必要的补充,慢慢培养他们的信心。对于他们身上哪怕是微弱的处于萌芽状态的积极因素,也应满腔热情地积极扶植,予以发扬,使他们增强信心,更主动自觉地追求进步。
材料二:讲解《遵义会议》图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遵义会议》这幅图?
(2)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口才,现场导游一下?
角色扮演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通过图片引导,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情境,去处理多种问题和矛盾,从而培养学生临场应变的信心与能力。
材料三:
(1)下面四幅图反映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些事件?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他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图一赤水河渡口图二飞夺泸定桥
图三翻越雪山图四穿过草地
(2)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以及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
图片有助于学生感知历史,增加对历史的体验。心理学家认为,中学是学生感知能力显著发展的阶段,随着学习动机的确立和智力活动自觉性的增强,中学生已能按教学和实践任务的要求,持续地感知,不但能对事物的外部特征感知,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不能像自然科学般重演,而要体验历史,只能借助资料来深化体验,直至形成历史图景。本块设计中主要是引导学生以红军战士战胜艰难困苦为榜样,主动自觉地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二)诗歌欣赏:《七律·长征》、《过草地》
思考:通过朗读这两首诗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難?红军战士是如何克服的?你有何感想?
本节教学中以诗论史,鉴赏抒情,令学生耳目一新,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渗透思想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诗歌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就是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之上,唤醒思想感情,使之与诗歌中表述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通过诵读毛泽东的诗词,以诗入境,使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博大的胸怀,克服部分学生存在的不思进取、甘于平庸的惰性心理,用伟人的人格魅力感召、激励学生。
(三)讲述红军长征故事
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故事,例如《七根火柴》、《坚强的小鬼》、《一袋干粮》等。本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搜集材料,并对材料进行甄别、运用,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又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具体历史材料的分析,拓宽视野,学会全面地、整体地看待历史问题。本环节通过课前搜集材料、课上讲述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合作、关爱他人、理解他人、感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增强责任感。
(四)歌曲欣赏
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具有深刻感人的效力。好的音乐以独特的形式来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使人由感动至感化,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并教唱《十送红军》,进一步渲染情感,在愉快的氛围中改善师生、生生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和反思,笔者认为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每一位教师都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在教学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陈丽光.浅议历史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4).
[3]刘金明.青少年的心理与咨询[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3.
[4]高丽珊.历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导刊,1998(11).
(责任编辑庞丹丹)
一、实施开放式历史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 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
随着高考制度与内容的不断改革,近几年历史学科的高考试卷命题思路不断变化,逐渐重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重点考查,即对学科的学习能力进行考查;二是注重学生对当前时事的看法,并结合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的能力;三是注重学生对事件的解决能力,是否能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2. 人才培养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的教育并不需要应试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为学生进入社会提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便是面对社会所需的各项基本能力,包括适应生存能力、生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其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创新性。因此,应试教育并不能使学生适应当代社会,更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二、开放式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教学方式的开放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开放式教学是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作些改变,将教师从单纯的课程教学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更要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支持,成为学生坚强的后盾,让学生信任自己并逐渐依靠自己,在课堂上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会受到大家的轻视和嘲笑。
在历史课堂上经常会对历史事件进行讨论,这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答一些课本上未提及的问题,加强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案例1]
在高中历史必修1的第四单元《鸦片战争》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背景及导火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课本上未提出的问题,增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可以提出“假如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事件没有发生的话,结果会是什么样?原因是什么?”等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2. 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学内容的开放是在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利用和开发现有教学资源,不断引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并确定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偏重于知识点整理及书本脉络的梳理。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在保證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应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及情感价值的形成。
[教学案例2]
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班内学生各自的性格进行分组并安排相应的任务,使学生积极参加,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合作。比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1的第三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根据自己的特长领取任务。比如由计算机好的学生负责在网上收集图片、影视资料,美术好的学生负责课前板报、展板的绘制,英语好的学生负责收集并翻译外文资料等,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3. 教学手段的开放
随着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的教学形式已变得丰富多彩,这不仅为教育事业提供了物质上的手段,更加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师在开放式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合理化应用,从图片到视频,从视觉到听觉,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贴近真实的历史学习氛围,增强教学的多样性与直观性。也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走进历史博物馆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历史情境,运用声像效果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综合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教学案例3]
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大量的视频影像,比如一系列的纪录片,包括中国古代的发明及发现,以及充满魅力的国画与书法,中国特有的戏曲文化等。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感受一下中国物质文化的魅力,这不但可以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来自历史文化的吸引,更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欲望及课堂注意力。
三、开放式教育对历史教学改革的作用
1.创设开放式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的课堂学习总是遵循固定的教学内容,不少学
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功能较多。
教师请学生来介绍有关情况。通过长征路线图可以把长征路途的时间顺序、重大历史事件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有利于学生更详细地了解长征历程。
这个路线图比较容易理解,对这些简单的问题可让一些历史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点评,并作必要的补充,慢慢培养他们的信心。对于他们身上哪怕是微弱的处于萌芽状态的积极因素,也应满腔热情地积极扶植,予以发扬,使他们增强信心,更主动自觉地追求进步。
材料二:讲解《遵义会议》图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遵义会议》这幅图?
(2)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口才,现场导游一下?
角色扮演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通过图片引导,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情境,去处理多种问题和矛盾,从而培养学生临场应变的信心与能力。
材料三:
(1)下面四幅图反映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些事件?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他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图一赤水河渡口图二飞夺泸定桥
图三翻越雪山图四穿过草地
(2)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以及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
图片有助于学生感知历史,增加对历史的体验。心理学家认为,中学是学生感知能力显著发展的阶段,随着学习动机的确立和智力活动自觉性的增强,中学生已能按教学和实践任务的要求,持续地感知,不但能对事物的外部特征感知,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不能像自然科学般重演,而要体验历史,只能借助资料来深化体验,直至形成历史图景。本块设计中主要是引导学生以红军战士战胜艰难困苦为榜样,主动自觉地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二)诗歌欣赏:《七律·长征》、《过草地》
思考:通过朗读这两首诗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難?红军战士是如何克服的?你有何感想?
本节教学中以诗论史,鉴赏抒情,令学生耳目一新,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渗透思想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诗歌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就是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之上,唤醒思想感情,使之与诗歌中表述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通过诵读毛泽东的诗词,以诗入境,使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博大的胸怀,克服部分学生存在的不思进取、甘于平庸的惰性心理,用伟人的人格魅力感召、激励学生。
(三)讲述红军长征故事
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故事,例如《七根火柴》、《坚强的小鬼》、《一袋干粮》等。本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搜集材料,并对材料进行甄别、运用,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又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具体历史材料的分析,拓宽视野,学会全面地、整体地看待历史问题。本环节通过课前搜集材料、课上讲述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合作、关爱他人、理解他人、感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增强责任感。
(四)歌曲欣赏
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具有深刻感人的效力。好的音乐以独特的形式来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使人由感动至感化,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并教唱《十送红军》,进一步渲染情感,在愉快的氛围中改善师生、生生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和反思,笔者认为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每一位教师都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在教学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陈丽光.浅议历史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4).
[3]刘金明.青少年的心理与咨询[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3.
[4]高丽珊.历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导刊,1998(11).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