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与“情境问题”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ooooo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情境”与“情境问题”是初中思品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二者都属于“情境 问题”式组合设计(情境是基础,问题为纽带),但“问题情境”侧重于情境的有效性,“情境问题”则侧重于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能否优化“问题情境”与“情境问题”,是衡量思品课堂教学设计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从而成为思品课教学智慧与灵性优劣的重要参照!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课堂情趣盎然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具有思考性、思辨性、启迪性的情境,通过问题的组合与串联,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期待,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知识的认知中,从而在情感、思维上催生学生的道德考量和品行提炼。正如课标所强调的,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设置问题情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创设富有情趣韵味和思维力度的问题情境,是开启思品课堂真实、高效、简约的重要手段。
  1. 强调情境的生活性,让学生在问题中“遐想”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赋予知识一定的现实背景,让学生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从而激发起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会从生活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例如,在“做自尊自信的人”教学中,笔者先讲了一则真实的“黑气球”的故事:有一个因肤色而自卑的黑人小孩,不敢和白人小孩玩,连买气球也挑黑色的。卖气球的老人告诉他:“气球能不能升上天,不是因为它的颜色。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然后设问:黑人小孩为什么不敢与白人小孩一起玩?老人的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位黑人小孩后来会怎样?供学生探究讨论。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习兴趣;探究式问题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 突出情境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问题中“畅游”
  问题情境背后蕴含着多层次、多维度的意义,其价值往往是多元的。设置富有情趣的问题情景,可以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和思维动力,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是开启有效课堂的重要前提。问题情境可以以生活话题、时代主题、漫画插图等为载体,并辅助有效的问题设计。例如,在“播种文化”教学中,笔者以某地方手工艺“剪纸”作为载体,通过图片创设情境:老外看了该地方的剪纸,大叫一声:“这就是中国!”设计问题:你是如何理解老外这句话的?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开启了学生智慧思维的大门;有效问题设计,则为学生的智慧思维按下了开启的按钮。优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想的海洋里畅游、成长。
  3. 明确情境的指向性,让学生在问题中“慎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向标。情境的创设要遵循教学的目标要求,辅之的问题设计也须吻合教学的价值取向,从而使问题情境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例如,在“自我新形象”教学中,笔者先呈现一组明星图片,然后设问:这些明星你喜欢哪个?为什么?再组织有关大讨论:你所崇拜的明星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吗?明星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哪些方面不值得我们花太多精力?为什么?本课教学内容有明确的指向:学生自身,属于学生的自我探索与澄清,这是青少年成长中一个重要的主题。通过有效的情境与问题的设计,既让学生吐露心声,满足成长的需要;又有效发挥思品课教学澄清学生认识偏差、修正学生情感误区的重要媒介作用。通过导向明确的问题情境又让学生认识到:各行各业中都有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应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人无完人,不要盲目崇拜,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人看事。
  4. 明晰情境的阶梯性,让学生在问题中“攀爬”
  问题情境应设置合理的坡度,这既是考虑学生思维特点的需要,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例如 ,教学“科教兴国”一框内容时,让学生阅读了有关数据与资料后,笔者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如何看待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是什么?该如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人才的创新能力从何而来?这几个问题,层次分明。第一个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第二个问题,答案要从材料中归纳而出,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可回答;第三、四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正确回答需要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可组织小组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予以解决。这样,通过提问的层层深入,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问题中“攀爬”,就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差异性教学的要求。
  5. 掌控情境的冲突性,让学生在问题中“明理”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性的矛盾表现,属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的某种差距导致的心理失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引发“认知冲突”,能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学习契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能否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情境与问题的设计尤为关键。例如,笔者在“我知我家”教学中,创设情境一:在美国某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豪后说:“我送你回家吧。”“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然后设问:为什么富豪说那是房子而不是家?创设情境二:某国内战期间,一个中年男子与家人离散,几十个亲人丧生。后来,他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几经周折,冒死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悲喜交加的他紧紧搂着女儿,泪流满面地说:“我又有家了。”然后设问:如何理解那男子“我又有家了”这句话的含义?通过几个情境中不同主人公的命运,引领学生在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中学会道德的思考和选择。
  二、精心设计情境问题,让思维明哲通达
  所谓情境问题,是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与求索的一种设问。其中,情境是有效教学的外显条件,问题是有效教学的内含要素。为了充分优化问题设计,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以下几问值得重视。
  1. 复杂事理简单问
  如何简化深奥、抽象、难懂的理论,是一个智慧的优化过程。因此,在问题设计中化繁为简、变滥为约是提高效率的第一要义。例如,在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时,考虑到学生对“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够透彻,不能深刻理解“挫折”是好是坏决定于许多因素,笔者出示了两个故事和相应的问题。故事一:跳蚤实验。有个生物学家,将一群跳蚤放在玻璃杯中,跳蚤迅速跳起的高度均在其身高100倍以上。盖上玻璃罩后,很多跳蚤因撞上罩子而降低了高度,随着罩子的不断降低,跳蚤也跳得越来越低了,也越来越不会跳了。设问一:这个实验使你想到了什么?故事二:农夫和驴子。农夫的一头驴子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农夫因无法救出而打算铲土埋掉,以免除它的痛苦。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竟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如此反复,驴子最终得救了。设问二: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也会陷入“枯井”……想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是什么呢?设问三:从“跳蚤实验”和“农夫和驴子”这两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两个故事情境和三个简约问题,很好地揭示了“挫折”中所隐藏的一些信息,让学生得到了哲理性的思考。可见,对于一些难以一下解释清楚的事理,简约的材料衬托和问题设计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 生活事理哲理问
  思品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并从实践中提炼出辩证观和发展观。因此,教师应把一些生活问题作哲理性的处理,通过“生活问题哲理问”的科学化归,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品质。例如,在七年级“创建新集体”教学中。笔者列举了音乐指挥家卡拉扬的一段富有哲理的材料:有人问卡拉扬:“你是如何指挥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的?”卡拉扬说:“我只强调三个音,从而使我的乐队变成团队。首先强调‘起音’,第二个音是个人的‘专业音’,第三个音是‘团队音’。”然后作如下设问:如果把我们的班级比作一支乐队,那么“起音、专业音、团队音”分别是什么?对于生活事理作哲理性设问,提升了思品课堂品质、增添了思品课堂设问质量,加强了思辨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引导和渗透,强化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
  3. 常态事理反式问
  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把常态问题变更为反式设问,既可以摆脱常态问题的平淡无味,又可以提升思维的力度,从而让学生拓宽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提升了学习能力。例如,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教学中,笔者巧妙地对设问(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着什么问题?国家又有什么政策?)进行了“反式”处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烦恼——虽然我的作用不小,但有时我经常犯迷糊:个别人总是不听我的话,经常做些见不得阳光的事。这让我很烦心!烦恼一:个别人为什么会那样做?烦恼二:针对我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人们会抱怎样的态度呢?通过“变式”手段,同一知识点有了不同的思考角度,牢牢吸住了学生的“眼球”,使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 疑难问题形象问
  教学要突出重点,能否揭示重点、难点是关键。抓住重点、难点进行形象化处理,可以有效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有所发现和领悟。例如,在“无形的财产”教学中,“什么是专利权,为什么要保护专利权”这一知识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属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此,笔者设置了相关情境并提出问题:中国是世界上DVD生产大国,而从2004年起,几乎平均每天都有一家DVD企业宣告破产,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说卖DVD不如卖大白菜?你认为应采取何种手段使我国的DVD摆脱大白菜价格的问题?通过疑难问题形象问,可以化解学生的解题难度,促进学生打开思维空间,自觉地进入主动探究的状态;可以激活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提问、质询、探究的热情。课堂由此而精彩!
  5. 深刻事理串联问
  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内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一组问题进行教学,其实质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任务)开展自主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建构知识。例如,在“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教学中,笔者设问:外国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欧洲的汽车文明……在比利时,城市很少有红绿灯,但交通秩序井然,为什么?你对“只有人,才是万事万物的红灯”这句话如何理解?欧洲的汽车文明对我们有什么借鉴之处?交通规则既简单又深刻,因为简单,导致了理解上的肤浅;因为深刻,它又成了国家的文化与精神的象征。因此,对于一些看似简单实则事理深刻的教学主题,通过问题串联,抽丝剥茧,层层递进,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冲击与震动、反省与顿悟,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问题情境”与“情境问题”的设计虽然侧重点各异,但都是以提高课堂有效性、增加学生学习情趣、锻造学生思维品质为主旨。情境是问题的载体,思维是问题的核心。动感、情趣、深刻、高效的初中思品课堂需要情境为依托,以问题为纽带,以思维为主核。因此,我们要充满“问题意识”,通过“问题情境”与“情境问题”的优化设计提升课堂品质,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其他文献
1  一九四三年的江南,已是夏天,淀子里碧绿一片,少年豆子的船儿如一条鱼儿般在湖面上划过,留下一痕水纹,在荷叶下播散开。  一股清鲜鲜的荷花香,在空气中荡漾着。豆子随手捞起一个菱角,咬起来,菱角青嫩得很。就在这时,“啪”的一声枪响,从水的那边传来,打破了六月的宁静。  “啪”,又是一声。几只鸟儿从苇丛里飞起来,扇动着翅膀,向湖那边飞去。  豆子轻轻拂开苇叶,伸头一看,一个年轻人右手臂流着血向这边跑
童年就像雨后的彩虹一样五彩缤纷、绚丽难忘。而有趣的游戏,又如一颗颗小星星,在童年的天空中闪烁着动人的光芒。采撷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便是我们儿童节时玩过的“抹布开花”大作战了。  说到这里,你一定对它很好奇。其实“抹布开花”就是先用水把抹布浸湿,然后由一位挑战者拿着抹布往黑板上一扔,再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把抹布印子的轮廓细细勾描出来。接着可以让同学们自由想象,猜猜它像什么图案,进行抢答。说得好的同学,将会
从2006年9月起,浙江省高中语文教材,不再使用人教版高中教材,而选用了苏教版教材。笔者教了三年新教材,感触颇多。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的选文呈现方式很新颖,是对传统教材反思后的大胆创新,但新生事物,总会有一些不足,尤其下列几个方面,亟待改进。     一、选文编排方式逆反传统,教学中难以操作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为2007年第4版,为表述的便利,具体分析中,简称
经过高三一学期第一轮系统、详细、全面的复习,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二轮复习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与高考成绩有着密切联系。笔者观察到有些教师在二轮复习中,通过不断地让学生考试、做模拟卷,然后教师分析卷子,学生订正错题的循环模式,考前的三四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学生做了大量试题,却没做到考试的那道题,高考成绩还是不理想。这说明高考复习虽然离不开做题,但一味地
一、“联动”的源起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培训者,我们更多地将目光投向身边的校本研修活动。由于校本研修是在职教师提升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意识水平的有效方法,是体现终身教育思想、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有效手段,因此,校本研修之树在师训的圣土上枝繁叶茂。然而,当我们从区域的视野审视,发现我们的研修工作也暴露出不少问题:(1)各校培训力度参差不齐;(2)学校单兵
有些歌曲虽然好听,也朗朗上口,但仔细读一读歌词才发现根本看不懂啊!不信,你看看下面这些歌词。  《江南》:圈圈圆圆圈圈,天天年年天天的我,深深看你的脸。(圈圈圆圆圈圈是什么鬼?)  《青春修炼手册》: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跟着我,鼻子,眼睛,动一动耳朵。(我晕了!)  《花好月圆夜》:月儿高高挂,弯弯的像你的眉。(说好的花好月圆夜啊!)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哆啦: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有了一个可以展示才华、放飞自我、抖出热情、抖出活力的平台,哆啦当然要发挥特长,将这一身控制不住的戏精洪荒之力倾力全出,成为你们的快乐源泉——抖音搞笑达人。让你们早上抖一抖,阳光一整天;瞌睡抖一抖,百倍精神百倍爽;伤心抖一抖,打跑不开心;快乐抖一抖,幸福膨胀停不了……这么可爱、快乐的抖音搞笑达人你们确定不投上一票?來吧,宝贝们,是时候展现你们真正的技术了!抖一抖,你我
“问题解决”,是具有明确的目的,并有认知成分参与的一系列心理操作过程。可以理解为个人在面对问题之时,综合运用知识技能以期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历程[1]。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就是把“知识问题化”,把本源的、固定的、共性的教材转化为学生变化的、个性的、创新的个性认知体系与认知能力,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2]。该模式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学习
意丝们都听说过“三十六计”吧?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但你们知道吗?有些动物在遇到危险或进行捕食的时候,居然也能灵活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各种策略。不信?那就一起来看看吧!橡皮蟒——暗度陈仓御敌计  在遇到危险时,大多数蛇都会凭借毒液克敌制胜,然而,居住在热带雨林松软泥土中的橡皮蟒并不喜欢靠武力解决问题。  橡皮蟒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们的头部和尾部均为椭圆形,且全身覆盖着暗
生活化是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把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把生物教学过程与生物问题生活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生物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理解生物问题,体会到生物问题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生物问题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问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