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因此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化学科教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下见解。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教育鼻祖孔子也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见,兴趣在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习者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挖掘教材中有趣的内容
  新教材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插图精美。在刚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序言课中及时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认识化学世界的神奇和科学技术的伟大,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在接下来的各章中,还有很多图片。例如,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氯化钠形成”、“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卡通图示意图等,直观、形象地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内涵,简明地反映离子的形成过程。此外,教材中物质的用途基本上采用图示法,集中反映了物质的用途,直观、形象,“玻璃刀裁玻璃”的图示,更是让学生不仅了解了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起到了示范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富有直观性和指导性的图片素材,既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启发和点拨作用,又让学生觉得化学是那样的生动有趣,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使其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学到化学知识。如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三)教学方法应多样化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自学辅导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分组竞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手段,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分组竞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时,使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
  比如每学完一章,我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黑板上,布置学生课下准备,上课时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人有关,衣食住用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让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结合,时时给化学提供实用的机会。例如,在绪言部分讲到铜绿时,可以让学生回去找找看家里有没有这种东西,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铜为什么会生成铜绿?什么条件下容易生成铜绿?它与铜是同一种物质吗?加热它看看有什么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讲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有关知识时可以和地球的“温室效应”、“酸雨”和刚刚发射成功的“神舟五号”飞船结合起来,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体会化学知识的无所不在和化学知识的实用性。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兴趣活动
  丰富多彩的化学兴趣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和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兴趣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学魔术”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点灯”等;“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学”、“化学故事”等;“化学课外活动”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工厂或生活小区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化学晚会”设计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相声、魔术、小品、谜语和笑话等。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学好化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教学实践,重点把握好三维教学目标、重视实施探究性教学、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整合教学资源等几方面内容,既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播,又重视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增强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 高中物理 三维目标 探究性 多元化 整合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已经在黑龙江省实行四年,许多教师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转变教学
摘 要: 图像信息有时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唯一途径,有时也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若不从图像信息入手问题有时就没办法解决或解决方法复杂从而使解题的难度加大。获取图像信息不但在解决初中电学问题具有重要性,而且在解决其它物理问题也同样重要,可见获取图像信息在解决初中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获取 图像信息 重要性    随着课改的进行,大大小小考试题目的越来越多样化,新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中专物理教学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中专人才的需要。为此,在中专物理教学中可以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中专物理教学中应培养的能力  1.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并造成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
摘 要: 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在教学中一题多变,能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三 化学复习效率 一题多变 思维能力    著名的化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交际工具,这也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栽体,一个好的教师,他的语言必然是丰富多彩的.本文总结了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性的几点表现.
摘 要: 人文素质是通过学习人文社会学科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是人的诸素质中的首要素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挖掘化学美,体现化学美的育人功能;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 高中化学 人文素质 教育 渗透    现代社会是人性化的社会,强调以人为本,特别重视人的个性发展。这种以人为本位的人文主义社会发展观,越来越
摘 要: 高中化学新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个性。备课是教学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好教学设计,会使教学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 教学设计    传统备课主要是教师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以教材为蓝本,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考纲中列举的考点范围进行备课,这样的备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