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效复习之提升关键词解读能力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074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很多任教高三地理的教师跟我一样都有这种感觉,那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尤其是题目关键词的解读能力较低,并且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提分空间。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会导致学生地理复习效果出现“高原现象”,最终影响到学生高考复习的自信心。因此,提升解题能力是达成地理高效复习的重点,而题目关键词解读能力的提升就是突破口所在。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关键词解读能力呢?
  一、敲警钟——加深学生对解题习惯和细节会影响解题能力和复习效果的认识
  播种一种信念,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面对近年来高考文科考生比例上升,文科生考生的竞争愈加激烈和残酷的现实,因此让学生认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最终回归到寻求学习必须突破的道路上来,然后让学生意识到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提升关键词的解读能力势在必行。“敲警钟”指的是,一方面我常用数据来说话,让学生感受往年高考分数一分一档的残酷性,让学生认识到多一分或少一分不仅仅只是一分之差,可能会是一种命运之差;另一方面我用事实来说话,我坚持做学生试卷的面批工作,指导学生找到失败的根源尤其是审题能力的不足,告诫学生如果审题工作做好了,会让他们进步很多很快。最终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感受到解题习惯和细节的重要性,并确定提升题目关键词的解读能力是地理高效复习的必由之路。
  二、讲方法——掌握“细审快答”的做题方法
  文综考试难度相当大,其主要表现在除了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外,还考查学生的包括解题能力,政史地三门学科间和学科内的时间安排能力,难易题型的应付策略等方面,因此多数学生普遍感觉时间不够用。但是,我在面批学生的试卷过程中发现:学生解题时对关键词解读的信息缺失,客观题解题思路狭窄,导致综合题观点重复或观点缺失,学生解题效率极低。在时间不变的客观条件下,唯一的突破办法就是转变学生的解题旧习,掌握“细审快答”的方法。“细审”可最有效地找全关键词,完整而正确地理解题意;“快答”可精简答案,用术语表达观点,避免重复或啰嗦,缩短解题后续环节所需的时间。
  三、养习惯——提升对关键词解读的敏感度
  其实,提升学生对关键词的解读能力,最关键也最困难的环节是对关键词具有较强的敏感度,说得通俗点就是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出关键词。我认为有以下方法。
  (一)抓地理高考题特征——简洁和实用
  高考作为“国考”,必然要求文综地理试题呈现的图文材料不能过多地占用学生的审题作答时间,因此高考地理题具有简洁和实用的特征。根据这个特征,题目材料文字越少或是图表越简单,每个字、词成为关键词的几率就越大,考生越要认真地判读。例如2010年福建卷文综地理第37题第(3)问: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很多考生忽视“N国”“推广”“高产水稻”等关键词的解读,只作答自然方面的限制性因素,从而导致丢分严重。
  (二)抓地理学科特点,寻找关键词踪迹
  地理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兼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特征,任何地理事物都落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上,形成与之相关的规律、原理。因此,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时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1.“3W”。即重点关注题目图文材料中涉及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事物(what包括自然现象、灾害和人类活动等)。例如2012年四川卷文综第39题第(1)问:分别归纳图中(图1)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按照“3W”原则,找到地点即甲、乙两地,事物即种植业,这些都是正确解题不可缺少的关键词。
  2.题目中的修饰语。题目中的修饰语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如果修饰语较多就会给学生解读关键词带来很大的困难。例如2012年山东泰安市二模文综第32题第(2)问:欧洲西部地区(图2)今年遭受雪灾,损失惨重,应对不及,试分析原因。题目要求分析原因,但是考生对分析什么的原因却把握不准,结果是有的分析雪灾,有的分析损失惨重,有的分析应对不及,却很少全面都分析的。针对这种修饰语较多的情况,我采取的对策是“多问法”,具体就是“为什么是西欧,为什么损失惨重,为什么应对不及”,这样就不怕有答案遗漏了。
  3.题目中的提问动词。高考地理试题中的提问动
  词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它们直接影响学生的答题思路和答案组织,最终决定着学生的得分。在众多的提问动词当中,最让学生不能适应的动词是“分析”,因为这类题目分值较大,能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写出的答案往往错漏百出,而成绩好的学生写出的答案也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对提问动词“分析”理解不透或执行意识淡薄。“分析”既要分清观点又要解析,既要思路清晰又要逻辑严密,既要观点齐全又要紧扣材料,所以答题难度相当大。此外还有“评价”“说明”“比较”等多个常见的提问动词,备考中要对学生进行提问动词方面的系统训练,确保学生能熟练掌握应对的方法。
  4.题目中的问题指向名词。
  专家学者们对地理高考题进行研究后发现,题目中的问题指向名词大概可以归纳成“效益意义”“成因分析”“特征描述”“区位条件”“对策措施”等类型。问题指向名词决定了作答的方向,因此只有找到问题指向名词,找准关键词,才能正确答题。在备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区分问题指向名词的类型,培养学生对问题指向名词的敏感度,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答题观点框架。例如,如果需要描述某地的地形特征,首先应找到问题指向名词即地形特征,接着帮助学生构建观点框架即地形(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地势变化及地表起伏)、地貌(有特殊地貌如岩溶地貌等的情况下才考虑作答)。
  四、常反思——深入剖析并不断自我完善
  时效性是高考地理复习的生命线,如果学生“学而不思”则事倍功半。学生自我反思工作做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关键词解读能力的持续提升。反思方式方法因人而异,但在主要的方面还是有共同之处的。首先是收集整理,包括对易混淆词的收集整理,如气温分布特点和等温线分布特点;陌生关键词的收集整理,如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隐含丰富信息的关键词的收集整理,如云贵高原就包含特殊的喀斯特地貌信息,还能进一步解读出地下水丰富,地表易发生旱灾等信息。其次是重视有效复习能力培养。学生对某些关键词不能完全正确地解读,这说明学生某些能力存在缺陷,而提升原本存在缺陷的能力要从根源上加以解决,即让学生理解题意和正确地进行知识迁移,此外还要强调温习工作的重要性,“温故而知新”,温故能让学生厚积薄发。
  对于高三地理备考而言,如果说一轮二轮复习和巩固是打基础的话,那么提升学生对关键词的解读能力则属于临门一脚的性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采取面批学生考卷的方法,调查和分析学生应考问题所在,有的放矢地实施提升学生关键词解读能力的备考工作,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看到,一方面,它使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财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它又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作为基督教背景的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长期以来坚持“坚守信仰,实践信仰,见证信仰”的方向,把“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团体宗旨贯穿在所有的社会服务中,把内在信仰的追求外化在爱的行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在为教会发展欢呼的同时,羊多牧少的困难依然不容忽视。为何这么多年培养了那么多神学生,怎么还是不够?当前又如何解决困难……请看看
如今,“考艺”依然在持续升温,音乐类的考生人数年年都在增加,考生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音乐类的考生中又以声乐专业的占大多数。但令不少培训指导老师着急和苦恼的是大部分声乐考生艺术统考总成绩蛮高,而声乐主科成绩偏低,这无疑大大降低了考生的升学竞争力。所以运用何种行之有效的声乐训练方法,使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声乐训练效果好,声乐水平提高快,就成为各个指导老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总结
一、引言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心智,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言技能中的英语写作五级目标描述如下:  ①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②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③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④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⑤能
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物理更加注重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考查,“分割”思想和方法作为一种迅速解决非线性变量问题的有效手段,仍将在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在解决非线性变化的变量问题时,如果能够掌握好这种解题方法,在很多时候能使复杂问题大大简化,给我们解决物理问题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分割”思想和方法,从数学上讲,其实是一种微分的思想方法,下面通过一道例题谈谈“分割”思想在解決物理问题中的运用。  【案例】如图
2013年4月22日下午,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会见了台湾蒲公英希望基金会董事长魏悌香牧师带领的台湾基督教教牧参访团一行。
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那些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在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离不开史料的运用。史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具体理解历史现象,是历史学习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史料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史料可以有多种类型。按照史料的价值和可靠程度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
文章分析了中国移动电话及移动电话电池市场的现状,总结了移动电话业潜在需求的特色.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预测了中国移动电话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