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支持性语言环境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fang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同一课多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在中班组织实施了“小猴卖‘○”’语言教学活动,以下是其第一轮执教所采用的整体方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小鸭、小猫、小狗、小老虎、小兔所要的“○”各表示什么。
  2了解一些圆形生活用品的名称及用途,对猜测物体和变化形状感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一套,圆形纸片若干。
  活动环节
  1,设置情境,导入活动。
  师:小猴是一家商店的售货员,一天,小猴在卖东西的时候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店里来了五位客人,他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张画着圆圈的纸片,你们猜,小猴会把什么东西卖给他们?
  2,借助图片,理解并讲述故事。
  师:每个小动物买到的圆圈是什么?(幼儿根据顾客的描述猜测并讲述他们所需要的圆形物品,教师引导全体幼儿边看图边尝试讲述故事内容。)
  3,联想生活,拓展幼儿对圆形物品的认识。
  师:生活中间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圆形的,有什么用?
  活动结束,教师们展开深入的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这样的活动组织形式往往是实施类似语言教学时的首选。整个活动紧扣目标,从幼儿感兴趣的画面或话题人手,引导幼儿了解并讲述故事内容,通过清晰流畅的环节高效地完成整个活动。然而,透过活动表面的顺畅,进一步剖析整个活动的实质,不禁要问:这样的活动对于幼儿能力的发展来说,其核心价值究竟又体现在哪里呢?围绕这一话题,教师们继续反思,提出了以下质疑:(1)从目标的拟定到整个活动,的组织,教师只是就事论事,局限于帮助幼儿梳理故事情节,加深对圆形物品的感知上,作为一次语言教学,幼儿语言经验的拓展、积累,语言能力的提升又落实在何处?(2)活动中,全体幼儿均围绕一套大图片看看讲讲,这是否能始终抓住每个幼儿的学习热情?是否能满足幼儿语言学习的个别需求?能否有效促进不同层面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针对以上疑问,教师们展开交流与探讨,对原活动方案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并由执教老师组织实施了第二轮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在分享式阅读中讨论、猜想并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2,能按页翻看图书,养成良好的倾听和阅读习惯。
  3,展开“○”的联想,萌发画“○”、变“○”的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本故事画册,圆形纸片若干,“○”物品专卖店招牌一个。
  活动环节
  1,直接导人:引导幼儿借助画册展开阅读活动。
  2,幼儿在教师开放性问题的引领下共同按序翻看、猜讲故事情节。(典型语言:我们翻到第×页:接下来应该翻看哪一页?你们看到图上的动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还有哪些看不懂?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3,引导幼儿联想、讲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启发幼儿画“○”、卖“○”,激发幼儿开“○”物品专卖店的愿望。
  显然,第二轮教学活动更加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不仅帮助幼儿有效地理解了作品,还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学习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激发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悉心研析,带来这种教学成效显著提升的支撑点在于整个活动中支持性语言环境的有效创设。那么怎样构建有效的支持性语言环境呢,教师们在进一步的碰撞与交流中,初步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1,投放有效的学习材料。第二轮教学,教师以幼儿学习材料的转换为切人口,将原先全体幼儿共享一套精美的大图片替换成了幼儿人手一本的画册,这样的调整,使每位幼儿都获得了专注于作品理解和讲述的媒介,极大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展开自主学习的需求。
  2,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要想为幼儿创设更多的语言发展的机会,关键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第二轮教学活动,教师就是力求通过分享式阅读的方式来为幼儿营造出一个平等开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语言知识信息,而是在自主的学习、同伴的互助中去主动探求并积极参与语言加工,获得发展语言的机会。
  3,延伸活动的有效引导。教师将活动结束部分由原来单纯地寻找、讲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转换成启发幼儿画“○”、卖“○”,开“○”物品专卖店,使得教学目标从单一地指向知识的获取,转变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上来,在整个活动自然向游戏延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为幼儿搭建了运用语言交流、实践,不断迁移、扩展所获语言经验的良好平台。
其他文献
中华古典文献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提炼出来的理论化或非理论化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机构的共同精神、共同的心理状态、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然而,当今社会环境下,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唯急功之速成,无信仰之追求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其没有榜样去学习,没有环境之熏陶,所见皆为黑色灰色反面负面的事件,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尤其是肩负传承民族优秀文
1毛毛神秘地对龙龙说:“我能用扑克牌读懂你的心。来,你从这副扑克牌中任意选出21张,然后交给我。”  “这不就是一副普通的扑克牌吗?”龙龙半信半疑地挑出21张牌。  2“现在我要发动它的‘超能力’了。”毛毛一边碎碎念,一边洗牌,然后将牌面向着龙龙,“选一张牌记好,不要告诉我。”  龙龙默默记下其中一张牌,说:“记好了!我看你能耍什么把戏。”  3毛毛把背面朝上的扑克牌从左到右先放3张,然后把手里的
作文片段是指用一段小的篇幅,描写一处景物,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  片断训练的宗旨是从局部、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逐步提高,然后过渡到构思整篇作文,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得心应手。  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片段训练。  一、在阅读中
《林黛玉进贾府》各色人物的出场,虚实结合,动静相间,似贬实褒,细细味之,让人不得不赞一句:妙笔天成!  一、主次分明,实虚结合——贾母与贾赦、贾政的出场  贾母与贾赦、贾政都是贾府中的关键主子,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也应该是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所必须要拜见的人物。  先看贾母的出场:“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
[摘 要]文章以作者一次参赛的教学设计为例,从“紧扣课标、关注学情、强化主体、彰显特色”四个方面谈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和感悟,提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更多地去研究好课的共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 紧扣课标 关注学情 强化主体 彰显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86  教学设计是教师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低效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向。本文以牛津版教材为例,对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进行了探索,通过“学生和教师角色互换”、“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归纳,从而达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并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英语课程标准》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法律模块是贯穿学生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和守法的意识和能力,比如七年级下册《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培养学生用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分布在八年级下册的一、二、三单元;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公民意识,主要集中在九年级《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中。  如何创设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法律模块的学材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学材应当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找到“
文言文虽然是我们老祖宗流行的“普通话”,不过,学生看待它可以说是敬畏有加,他们从内心深处不会主动喜欢文言文,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如何改变现状已经成为无法回避、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摸索,笔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颇有成效。  一、以趣激趣,拉近距离  1.内容讲究循序渐进。学生不知道其实他们一早就接触过文言文的内容,比如“守株待兔”“鹬蚌相争”,只不过当时是用白话文的形式呈现的。通过讲述耳熟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导致信息全球化的隨之蔓延和加深,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促使人类世界大步跨进“零距离”的虚拟环境。在信息技术的巨大威势下,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基,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虚拟世界”的影响。近几年,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地理教学内容及形式的丰富性,使以往不可能的地理教学环境
[摘 要] 对隐性分层教学的研究背景与分组策略作了简要介绍,并以《日本》一节为例,从教师设计活动、分层提问、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展示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分了四个层次,即读图说出、读图比较、读图理解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探讨了隐性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隐性分层 初中地理 读图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