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初乳国家标准
明年有望出台
《新快报》报道:在上海召开的“初乳与婴幼儿营养健康中新专家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新西兰的近30名权威专家共同探讨初乳的健康营养价值、初乳制造的科技创新以及初乳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就《牛初乳国家标准》各献其策。专家预计,牛初乳国家标准明年有望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牛初乳制品有70多个品牌,初乳市场正在经历一次残酷的大洗牌。在目前的形势下,已进入市场的正规产品想生存,只有标准才能救市。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于2005年颁布了牛初乳行业首部规范,正式确认牛初乳具有“免疫调节、改善胃肠道、促进生长发育”等多种健康功能。
适量食品防腐剂
对人体无害
《新闻晨报》报道:“不添加防腐剂”正成为宣传食品安全的最佳“广告词”,不少商场营业员在促销时都会保证,他们销售的食品“绝对不含任何防腐剂”。而许多市民也误认为,含有“防腐剂”的食品一定会对自身造成伤害。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副所长钟全斌指出,在食品中添加一些防腐剂,可以防止食品变质腐败,只要防腐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符合国家标准,都是允许和合法的,对人体是无害的。法律界人士则认为,“不含防腐剂”的标志有误导消费者之嫌,并涉嫌暗示和贬低同行业其他产品。
人体肥大细胞
成为心脏卫士
《解放日报》报道:人体内有一种肥大细胞,会引起过敏反应和哮喘。但肥大细胞既可伤人,也可护人。张庆勇博士发现,如果将肥大细胞聚集和激活,有利于心肌内新生血管的生成,进而保护心脏。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第十六届世界心脏病大会暨欧洲心脏病学会上引起轰动,35岁的张庆勇因此荣获“杰出青年研究奖”。张庆勇解释,心脏的结构就像一棵大树,由心肌细胞、大血管和小血管构成,分别好比“叶子”、“树干”和“树根”。近年来,心脏介入和心脏搭桥等手术大量用于临床,但血栓这个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一直伴随着上述手术。出现微血栓导致的并发症后,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无复流”的发生,死亡率极高。另外,这类手术使病变血管开通后,病人依然可能有胸痛、胸闷等症状存在。专家认为,这些症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缺少对“树根”——微小血管的保护,导致部分小血管出现功能障碍。
用左手吃饭能有效减肥
《环球时报》报道:一项日本的最新研究表明,用左手吃饭,能有效减肥。这并不是指必须用左手,只要是用平常不习惯用的那只手吃饭,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横滨创英短期大学的则冈孝子教授日前向人们介绍了这种减肥方法的简单原理。原来,换一只手使用餐具,人会很不习惯,吃饭也变得不那么舒服愉快,一旦饥饿感被满足以后,人往往就不想再吃了。然而,如果用右手或者常用的那只手,人们通常会在遇到美味时暴饮暴食。则冈孝子教授还说,使用平常不用的手吃饭,这个动作本身就给大脑一种暗示,中枢神经会发出指令以控制食量。日本市川市立医院的营养保健师高田女士对此也持肯定意见,她表示,很多人以为不吃饭就能减肥,这是不可能的,并且是效果极差的方式,唯有适量饮食和适量运动才是最健康的减肥方式。
长时间工作可能导致高血压
人民网报道:作为美国高血压研究领域的权威专业杂志,《高血压:美国心脏学会杂志》于2006年10月发表了一个关于长时间工作与高血压的研究报告。这项研究报告表明,每周长时间工作可能增加罹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该研究报告的作者是旅美学者杨海鸥博士及她在加州大学尔湾校区职业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的同事。该研究报告分析了2001年美国加州健康抽样调查的数据,与每周工作11小时到39小时的工作年龄段的人相比,每周工作40个小时的工作年龄段的人患上高血压的可能性高出14%;而每周工作41小时到50个小时的,高出17%。与每周工作11小时到39小时的工作年龄段的人相比,工作51个小时或更多的工作年龄段的人患上高血压的可能性高出1.29倍。这一研究结果的学术贡献在于,杨海鸥博士及她的同事揭示了影响高血压的一个新的风险因素,这一研究结果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
专家称精神病
称谓带贬义应改名
《信息时报》报道:记者从广州市脑科医院举办的大型咨询活动中获悉,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精神压力日趋增大,广州已成为精神疾病的高发地带,1993年,广州精神病发病率为0.7%,有专家统计,目前,广州精神病发病率已升至1%。据了解,如今,不管是医生的病例,还是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一律都是以“精神病”作为称谓,而平时使用“精神病”一词,这一称谓已带有明显贬义意思。目前,在香港,医生在对患者诊断时,已使用了“思觉失调症”来代替。对此,专家们认为,一直沿用的“精神病”称谓如果不改,不但病人难以接受,也不利于医院接收患者,很多人即使有病,也不愿就医,这也是很多病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原因之一。
心身耗竭综合征袭击全球
《环球科学》报道:“心身耗竭综合征”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由美国纽约的心理分析学家赫伯特·J·弗罗伊登贝格尔提出的。当时,弗罗伊登贝格尔注意到,他曾经无比满意的工作,现在却让他感到疲倦和失落。后来他又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许多医生也变得情绪低落、愤世嫉俗,对病人也越来越冷淡、越来越漠不关心。不久,弗罗伊登贝格尔开始在医学界以外的领域寻找案例——他发现,类似的情况在许多行业中普遍存在。很多人的身心都饱受折磨:在心理方面,他们情绪容易波动,睡眠不稳,而且注意力无法集中;在生理方面,他们腰酸背痛,或者出现消化系统紊乱。这种因职业生涯而导致身心俱疲的状态,被弗罗伊登贝格尔定义为“心身耗竭综合征”。心身耗竭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工作岗位上,它袭击了全球,在“物尽其用”的时代尤为常见,患者已无法在工作以外的生活中找到生存的意义,因此对他们来说,放松一下、关上电脑休息5分钟之类的建议完全不起作用。所有想克服这个问题的人,都必须学会这一点:除了事业成功以外,其他事情也可以带来成就感。
科学家发现大脑
存在“自私开关”
新华网报道:瑞士与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大脑中存在一个“自私开关”,能帮助人们在明显不公平的情况下抑制自私冲动,即便这会损害他们自己的既得利益。美国《科学》周刊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绍,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大脑额叶前部外侧皮层右侧有一个“自私开关”,能帮助人们抑制对性、金钱等的强烈冲动。苏黎世大学经济学实证研究院主任厄恩斯特·费尔领导了这一研究,除瑞士研究人员外,美国南佛罗里达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研究。费尔说,人类之所以舍弃自己的利益也要“惩罚”不公,是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帮助人们在群体中维持合作”,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合作得更好的人群生存几率更大。
公交车清晨禁播
肛肠病类广告
《新京报》报道:有市民向首都之窗政风行风热线反映,公交移动电视在早餐时间播放肛肠类广告,导致乘客反感“倒胃口”,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对此表示,考虑到部分乘客有在早间乘车时吃早餐的习惯,为避免影响乘客食欲,在7点至9点时段将不播放此类广告。不仅如此,市广播电视局还将调整国外服装欣赏等节目的比例和总播出时间,以满足不同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多样化需求和欣赏口味。
人类有“第三只眼”
感受灯光调节情绪
《北京科技报》报道: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人眼中有两种光感受器能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分辨颜色的视锥细胞和对昏暗光线可作出反应的视网膜。科学家在人眼中最新发现一种感受器,他们称其为“第三只眼”,这种感受器能以一种非视觉的方式对灯作出反应:将信号发送到大脑的下丘脑,下丘脑的作用是调节生理节奏,分泌褪黑素,褪黑素能对人的睡醒周期产生影响。“第三只眼”的发现证明,光不仅能影响视觉,或许还能对人的情感造成影响。一直以来,照明设备的设计都是为了达到能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东西的目的,今后在设计照明设备的时候还要考虑调节人情绪的作用。
澳大利亚要求医生减肥
《生命时报》报道:如果医生对你说:“减肥能改善你的健康问题。”你也许会在心里相信他是对的。但看着医生粗短的肥手指,裤腰带外垂下的“救生圈”,颤抖的双下巴,你是否还会接受他的建议?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在悉尼举行的国际肥胖大会上,大会主席保罗·齐默特指出,所有医生都应该注意肥胖问题,更应为患者做出榜样,“如果做不到,那他就应该离开医生队伍”。《澳大利亚医学杂志》曾对227名非医学专业读者进行调查,发现将近80%的人希望从医生那里获得有效的减肥建议。但有57%的人表示,医生自己都“像个水桶”,其建议不足以信。
明年有望出台
《新快报》报道:在上海召开的“初乳与婴幼儿营养健康中新专家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新西兰的近30名权威专家共同探讨初乳的健康营养价值、初乳制造的科技创新以及初乳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就《牛初乳国家标准》各献其策。专家预计,牛初乳国家标准明年有望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牛初乳制品有70多个品牌,初乳市场正在经历一次残酷的大洗牌。在目前的形势下,已进入市场的正规产品想生存,只有标准才能救市。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于2005年颁布了牛初乳行业首部规范,正式确认牛初乳具有“免疫调节、改善胃肠道、促进生长发育”等多种健康功能。
适量食品防腐剂
对人体无害
《新闻晨报》报道:“不添加防腐剂”正成为宣传食品安全的最佳“广告词”,不少商场营业员在促销时都会保证,他们销售的食品“绝对不含任何防腐剂”。而许多市民也误认为,含有“防腐剂”的食品一定会对自身造成伤害。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副所长钟全斌指出,在食品中添加一些防腐剂,可以防止食品变质腐败,只要防腐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符合国家标准,都是允许和合法的,对人体是无害的。法律界人士则认为,“不含防腐剂”的标志有误导消费者之嫌,并涉嫌暗示和贬低同行业其他产品。
人体肥大细胞
成为心脏卫士
《解放日报》报道:人体内有一种肥大细胞,会引起过敏反应和哮喘。但肥大细胞既可伤人,也可护人。张庆勇博士发现,如果将肥大细胞聚集和激活,有利于心肌内新生血管的生成,进而保护心脏。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第十六届世界心脏病大会暨欧洲心脏病学会上引起轰动,35岁的张庆勇因此荣获“杰出青年研究奖”。张庆勇解释,心脏的结构就像一棵大树,由心肌细胞、大血管和小血管构成,分别好比“叶子”、“树干”和“树根”。近年来,心脏介入和心脏搭桥等手术大量用于临床,但血栓这个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一直伴随着上述手术。出现微血栓导致的并发症后,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无复流”的发生,死亡率极高。另外,这类手术使病变血管开通后,病人依然可能有胸痛、胸闷等症状存在。专家认为,这些症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缺少对“树根”——微小血管的保护,导致部分小血管出现功能障碍。
用左手吃饭能有效减肥
《环球时报》报道:一项日本的最新研究表明,用左手吃饭,能有效减肥。这并不是指必须用左手,只要是用平常不习惯用的那只手吃饭,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横滨创英短期大学的则冈孝子教授日前向人们介绍了这种减肥方法的简单原理。原来,换一只手使用餐具,人会很不习惯,吃饭也变得不那么舒服愉快,一旦饥饿感被满足以后,人往往就不想再吃了。然而,如果用右手或者常用的那只手,人们通常会在遇到美味时暴饮暴食。则冈孝子教授还说,使用平常不用的手吃饭,这个动作本身就给大脑一种暗示,中枢神经会发出指令以控制食量。日本市川市立医院的营养保健师高田女士对此也持肯定意见,她表示,很多人以为不吃饭就能减肥,这是不可能的,并且是效果极差的方式,唯有适量饮食和适量运动才是最健康的减肥方式。
长时间工作可能导致高血压
人民网报道:作为美国高血压研究领域的权威专业杂志,《高血压:美国心脏学会杂志》于2006年10月发表了一个关于长时间工作与高血压的研究报告。这项研究报告表明,每周长时间工作可能增加罹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该研究报告的作者是旅美学者杨海鸥博士及她在加州大学尔湾校区职业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的同事。该研究报告分析了2001年美国加州健康抽样调查的数据,与每周工作11小时到39小时的工作年龄段的人相比,每周工作40个小时的工作年龄段的人患上高血压的可能性高出14%;而每周工作41小时到50个小时的,高出17%。与每周工作11小时到39小时的工作年龄段的人相比,工作51个小时或更多的工作年龄段的人患上高血压的可能性高出1.29倍。这一研究结果的学术贡献在于,杨海鸥博士及她的同事揭示了影响高血压的一个新的风险因素,这一研究结果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
专家称精神病
称谓带贬义应改名
《信息时报》报道:记者从广州市脑科医院举办的大型咨询活动中获悉,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精神压力日趋增大,广州已成为精神疾病的高发地带,1993年,广州精神病发病率为0.7%,有专家统计,目前,广州精神病发病率已升至1%。据了解,如今,不管是医生的病例,还是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一律都是以“精神病”作为称谓,而平时使用“精神病”一词,这一称谓已带有明显贬义意思。目前,在香港,医生在对患者诊断时,已使用了“思觉失调症”来代替。对此,专家们认为,一直沿用的“精神病”称谓如果不改,不但病人难以接受,也不利于医院接收患者,很多人即使有病,也不愿就医,这也是很多病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原因之一。
心身耗竭综合征袭击全球
《环球科学》报道:“心身耗竭综合征”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由美国纽约的心理分析学家赫伯特·J·弗罗伊登贝格尔提出的。当时,弗罗伊登贝格尔注意到,他曾经无比满意的工作,现在却让他感到疲倦和失落。后来他又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许多医生也变得情绪低落、愤世嫉俗,对病人也越来越冷淡、越来越漠不关心。不久,弗罗伊登贝格尔开始在医学界以外的领域寻找案例——他发现,类似的情况在许多行业中普遍存在。很多人的身心都饱受折磨:在心理方面,他们情绪容易波动,睡眠不稳,而且注意力无法集中;在生理方面,他们腰酸背痛,或者出现消化系统紊乱。这种因职业生涯而导致身心俱疲的状态,被弗罗伊登贝格尔定义为“心身耗竭综合征”。心身耗竭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工作岗位上,它袭击了全球,在“物尽其用”的时代尤为常见,患者已无法在工作以外的生活中找到生存的意义,因此对他们来说,放松一下、关上电脑休息5分钟之类的建议完全不起作用。所有想克服这个问题的人,都必须学会这一点:除了事业成功以外,其他事情也可以带来成就感。
科学家发现大脑
存在“自私开关”
新华网报道:瑞士与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大脑中存在一个“自私开关”,能帮助人们在明显不公平的情况下抑制自私冲动,即便这会损害他们自己的既得利益。美国《科学》周刊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绍,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大脑额叶前部外侧皮层右侧有一个“自私开关”,能帮助人们抑制对性、金钱等的强烈冲动。苏黎世大学经济学实证研究院主任厄恩斯特·费尔领导了这一研究,除瑞士研究人员外,美国南佛罗里达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研究。费尔说,人类之所以舍弃自己的利益也要“惩罚”不公,是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帮助人们在群体中维持合作”,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合作得更好的人群生存几率更大。
公交车清晨禁播
肛肠病类广告
《新京报》报道:有市民向首都之窗政风行风热线反映,公交移动电视在早餐时间播放肛肠类广告,导致乘客反感“倒胃口”,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对此表示,考虑到部分乘客有在早间乘车时吃早餐的习惯,为避免影响乘客食欲,在7点至9点时段将不播放此类广告。不仅如此,市广播电视局还将调整国外服装欣赏等节目的比例和总播出时间,以满足不同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多样化需求和欣赏口味。
人类有“第三只眼”
感受灯光调节情绪
《北京科技报》报道: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人眼中有两种光感受器能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分辨颜色的视锥细胞和对昏暗光线可作出反应的视网膜。科学家在人眼中最新发现一种感受器,他们称其为“第三只眼”,这种感受器能以一种非视觉的方式对灯作出反应:将信号发送到大脑的下丘脑,下丘脑的作用是调节生理节奏,分泌褪黑素,褪黑素能对人的睡醒周期产生影响。“第三只眼”的发现证明,光不仅能影响视觉,或许还能对人的情感造成影响。一直以来,照明设备的设计都是为了达到能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东西的目的,今后在设计照明设备的时候还要考虑调节人情绪的作用。
澳大利亚要求医生减肥
《生命时报》报道:如果医生对你说:“减肥能改善你的健康问题。”你也许会在心里相信他是对的。但看着医生粗短的肥手指,裤腰带外垂下的“救生圈”,颤抖的双下巴,你是否还会接受他的建议?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在悉尼举行的国际肥胖大会上,大会主席保罗·齐默特指出,所有医生都应该注意肥胖问题,更应为患者做出榜样,“如果做不到,那他就应该离开医生队伍”。《澳大利亚医学杂志》曾对227名非医学专业读者进行调查,发现将近80%的人希望从医生那里获得有效的减肥建议。但有57%的人表示,医生自己都“像个水桶”,其建议不足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