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教育教学,有效的管理能提升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管理模式、理念、方式的改变,促使师生增强自我的管理意识,以提升教与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 教育教学 有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Z822.7 文献标识码:Z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2- 0123 -01
管理不仅仅是机械化地按照某些制度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教其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对小学要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下面笔者根据在教育教学上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转变、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每当一提及教学的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根据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来讲,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桥梁,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主要体现在:1、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管理。2、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测试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这是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教学管理中要积极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质量的提升。根据国外现代的教学管理相关的成功经验,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地联合校内的所有成员、家长、社会,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国在对学校的管理上做得还不够,这不仅对教学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偏差,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校内的各个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让他们参与到學校管理工作中。2、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适用的改进意见。
三、构建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
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要想促使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需要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作为一个小学的教学管理人员,1、集中精神,不断地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教学人员构建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育工作人员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其教学水平的提高;2、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的设备,促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3、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维持、班级优良作风的形成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性格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四、加强对教学整个过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从传统的经验上讲,对质量的管理只是注意对质量的检查,也就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管理,严重地忽略了对教学全过程的创造管理。由于教学的质量并非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出来的,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将其工作的重心放在由以往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加强管理。也就是说,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布置、批改等进行管理。在目前看来,我们国家对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学生课内外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的管理还远远不够。究其后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没有得到严格的统一规定;2、各科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顾忌自身,没有实现各科作业的和谐统一;3、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相对来讲较重;4、部分学校因为客观条件受到限制而不能很好地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或者活动仅仅流于形式等。因而,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宏观调控,还要加强各科之间的有效协调,同时还要提升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以及加强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安排、检查等,促使其课外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管理的实效性。
五、学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对于教师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修、评价等。通常情况下,要加强对教师长期脱产校外与校内进修的有机结合。通过国家和有关的教育部门制定、建立多样化培训机构等,促使其从制度上给予一定的保证。就目前来讲,部分学校、教师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想要进行脱产校外进修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所以,针对教师的进修一定要加强校内的进修。学校也可以是定期、定时请有关的专业人士到校内为教师培训,负责他们的进修任务,尽可能地提升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同时,还要在校内充分利用在职进修,常见的有讲座、教研会、老带新、个别性的指导等。对于教师的评价方面,学校要建立规范的校内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促使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以提升教师的工作水平。在管理方面,尤其是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要全面落实、贯彻党制定的教育方针,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提升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因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管理思想,尤其是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应更加注重这点。
六、坚持“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管理
人本管理不是一种制度、一种行为,也不是管理工作的另一项任务,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一种方法论。人本管理的本质内涵要求我们只有将人本思想贯穿于小学教师和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管理,从发展教师和学生个性的观点出发,深入实际,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必须照顾到每个能力及其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不断提高沟通技巧,了解教职员工的心理特点,增进教职工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促使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对学生的管理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小学生是发展的个体,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认知能力尚未定型,各方面还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潜在的发展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有自己特定的需要、态度与思想感情,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有与周围人之间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即个性。以学生为本,就要求学校管理者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树立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一个社会个体,通过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
总之,对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周艳丽.浅谈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7
[2]李永忠、李坊银.鉴往知来革故鼎新-小学教学管理的几点尝试[J].江西教育,2007(11)
[关键词]:小学 教育教学 有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Z822.7 文献标识码:Z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2- 0123 -01
管理不仅仅是机械化地按照某些制度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教其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对小学要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下面笔者根据在教育教学上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转变、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每当一提及教学的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根据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来讲,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桥梁,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主要体现在:1、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管理。2、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测试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这是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教学管理中要积极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质量的提升。根据国外现代的教学管理相关的成功经验,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地联合校内的所有成员、家长、社会,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国在对学校的管理上做得还不够,这不仅对教学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偏差,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校内的各个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让他们参与到學校管理工作中。2、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适用的改进意见。
三、构建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
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要想促使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需要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作为一个小学的教学管理人员,1、集中精神,不断地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教学人员构建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育工作人员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其教学水平的提高;2、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的设备,促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3、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维持、班级优良作风的形成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性格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四、加强对教学整个过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从传统的经验上讲,对质量的管理只是注意对质量的检查,也就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管理,严重地忽略了对教学全过程的创造管理。由于教学的质量并非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出来的,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将其工作的重心放在由以往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加强管理。也就是说,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布置、批改等进行管理。在目前看来,我们国家对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学生课内外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的管理还远远不够。究其后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没有得到严格的统一规定;2、各科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顾忌自身,没有实现各科作业的和谐统一;3、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相对来讲较重;4、部分学校因为客观条件受到限制而不能很好地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或者活动仅仅流于形式等。因而,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宏观调控,还要加强各科之间的有效协调,同时还要提升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以及加强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安排、检查等,促使其课外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管理的实效性。
五、学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对于教师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修、评价等。通常情况下,要加强对教师长期脱产校外与校内进修的有机结合。通过国家和有关的教育部门制定、建立多样化培训机构等,促使其从制度上给予一定的保证。就目前来讲,部分学校、教师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想要进行脱产校外进修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所以,针对教师的进修一定要加强校内的进修。学校也可以是定期、定时请有关的专业人士到校内为教师培训,负责他们的进修任务,尽可能地提升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同时,还要在校内充分利用在职进修,常见的有讲座、教研会、老带新、个别性的指导等。对于教师的评价方面,学校要建立规范的校内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促使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以提升教师的工作水平。在管理方面,尤其是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要全面落实、贯彻党制定的教育方针,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提升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因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管理思想,尤其是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应更加注重这点。
六、坚持“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管理
人本管理不是一种制度、一种行为,也不是管理工作的另一项任务,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一种方法论。人本管理的本质内涵要求我们只有将人本思想贯穿于小学教师和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管理,从发展教师和学生个性的观点出发,深入实际,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必须照顾到每个能力及其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不断提高沟通技巧,了解教职员工的心理特点,增进教职工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促使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对学生的管理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小学生是发展的个体,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认知能力尚未定型,各方面还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潜在的发展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有自己特定的需要、态度与思想感情,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有与周围人之间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即个性。以学生为本,就要求学校管理者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树立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一个社会个体,通过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
总之,对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周艳丽.浅谈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7
[2]李永忠、李坊银.鉴往知来革故鼎新-小学教学管理的几点尝试[J].江西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