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是什么将语文平面化了
1.接受性的教材解读使语文平面化
如对词语的理解,高年级的学生基本上能一读便知,但是教师却没有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仍是以一贯的单一的形式将教学进行到底,使得学生学习的情绪越来越低落。
2.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内容使语文教学平面化
教学中,不少教师将教材等视为教学内容,不经过方法化的处理,不经过心理化的分析,凡文中出现的内容一一讲解,凡文中深度的内容不敢越雷池步半步。这样教师教得生硬呆板,学生学得毫无趣味,把原本富有情趣的教材解剖成文字和语句的操练。
3.对文本价值的笼统认识使语文平面化
“高”而“大”的中心成为许多教师解读文本的普遍特点。如,《广玉兰》一文,不少教师就认为,其价值核心就是赞美广玉兰的幽香、纯洁,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对广玉兰的热爱之情。在这种解读思想的引导下,势必会把学生具体的真实的阅读体验与文本隔开,势必会忽视文本的语言价值、写作方法价值,从而造成语文教学的平面化。
二、什么是“立体化”的语文
立体的语文应该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美结合,立体的语文应该是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立体的语文意味着走出语文的表层化教学,走出语文这种“从表面到表面滑行”的解读,找到并利用语文的“发酵” 处,让文本语言的肌体自然而然地活起来,让学生思维的触须大幅度地摆动起来。
1.立体化的语文:要逼近语文实际运用情境
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一个生活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将语文还原到一个具体的语文情境中,在实践中让语文生活达到一种境界和修养,努力教会学生将“阅读”还原成“生活”,让学生接受课文美好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富有诗意的心灵。
2.立体化的语文:应落实语感训练
语感作为人对语言这一对象的感觉,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这一对象的一种能力,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支点。阅读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其教学效果却一直不能令人满意,其原因就在于对作为言语对象的课文内容和形式的教学步入了误区。如果把阅读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上,那么我们完全能构建出一个让学生魂牵梦绕的立体化课堂。
3.立体化的语文:应树立语言和精神的同构观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文本语言内容、文本语言形式和文本核心价值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地取舍,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结构化处理,从而形成在课堂中和学生共享的,能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上,教师应该始终以知识、技能、情感、思想、文化同步发展为指针,彻底抛弃以往那种腾云驾雾式的内容分析和支离破碎的语言训练,以有效的学习活动为中介,让学生在推敲文字的过程中,感受语言形式,进而使学生能够理解语言,发展情感,丰厚文化积淀。
三、让课堂由平面走向立体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对《广玉兰》一课进行了立体化设计。
1.把作者的“情”品出来
师:輕声读第二段,看看作者仔细观察了花朵的什么。
生:作者观察了花瓣的色彩和质感。
师:作者为什么感觉是“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这个“似乎”可以去掉吗?
生:不可以,因为这种颜色是若有若无的,是隐隐约约的,只有仔细留意才能发现。
师:对呀!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但是作者却感受到了。花瓣的质感又是什么样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质感?
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师:“玉琢冰雕”,摸过玉和冰吗?什么感觉?这花瓣和玉、冰的质感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冰和玉质地坚硬,而广玉兰的花瓣是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师:作者用了这么多优美的词语,可他却还说“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再读课文,仔细品读。
(二)把文本的“形”读出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广玉兰的色彩和质感,你们觉得作者写得怎么样?他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
生:作者仔细地看了、摸了、想象了,所以才能将花的色彩、质感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让我们充分地感受了广玉兰的洁净与高雅。
师:(播放课文第三段朗读录音)同学们,你们听,脑海中会浮现出花的哪种姿态?
师:你们看到了哪些形态的广玉兰呀?每一种形态都各有各的动人之处,仔细地读读描写四种形态的语句,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师:作者看到了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想到了什么?你看作者多善于想象啊!他把广玉兰写得如此惹人喜爱。看到这样的笑脸,你感觉如何?快把你的感受带到这句话里读出来。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师: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观赏了广玉兰的形态,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观察的呀?
师:我们不仅观察了广玉兰,还观察了小蜜蜂;不仅看了,还想展开了想象。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看看能不能像作者一样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特点。回家以后,我们该怎样仔细观察呢?结合这课的学习,说说你的想法。
1.接受性的教材解读使语文平面化
如对词语的理解,高年级的学生基本上能一读便知,但是教师却没有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仍是以一贯的单一的形式将教学进行到底,使得学生学习的情绪越来越低落。
2.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内容使语文教学平面化
教学中,不少教师将教材等视为教学内容,不经过方法化的处理,不经过心理化的分析,凡文中出现的内容一一讲解,凡文中深度的内容不敢越雷池步半步。这样教师教得生硬呆板,学生学得毫无趣味,把原本富有情趣的教材解剖成文字和语句的操练。
3.对文本价值的笼统认识使语文平面化
“高”而“大”的中心成为许多教师解读文本的普遍特点。如,《广玉兰》一文,不少教师就认为,其价值核心就是赞美广玉兰的幽香、纯洁,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对广玉兰的热爱之情。在这种解读思想的引导下,势必会把学生具体的真实的阅读体验与文本隔开,势必会忽视文本的语言价值、写作方法价值,从而造成语文教学的平面化。
二、什么是“立体化”的语文
立体的语文应该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美结合,立体的语文应该是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立体的语文意味着走出语文的表层化教学,走出语文这种“从表面到表面滑行”的解读,找到并利用语文的“发酵” 处,让文本语言的肌体自然而然地活起来,让学生思维的触须大幅度地摆动起来。
1.立体化的语文:要逼近语文实际运用情境
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一个生活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将语文还原到一个具体的语文情境中,在实践中让语文生活达到一种境界和修养,努力教会学生将“阅读”还原成“生活”,让学生接受课文美好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富有诗意的心灵。
2.立体化的语文:应落实语感训练
语感作为人对语言这一对象的感觉,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这一对象的一种能力,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支点。阅读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其教学效果却一直不能令人满意,其原因就在于对作为言语对象的课文内容和形式的教学步入了误区。如果把阅读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上,那么我们完全能构建出一个让学生魂牵梦绕的立体化课堂。
3.立体化的语文:应树立语言和精神的同构观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文本语言内容、文本语言形式和文本核心价值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地取舍,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结构化处理,从而形成在课堂中和学生共享的,能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上,教师应该始终以知识、技能、情感、思想、文化同步发展为指针,彻底抛弃以往那种腾云驾雾式的内容分析和支离破碎的语言训练,以有效的学习活动为中介,让学生在推敲文字的过程中,感受语言形式,进而使学生能够理解语言,发展情感,丰厚文化积淀。
三、让课堂由平面走向立体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对《广玉兰》一课进行了立体化设计。
1.把作者的“情”品出来
师:輕声读第二段,看看作者仔细观察了花朵的什么。
生:作者观察了花瓣的色彩和质感。
师:作者为什么感觉是“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这个“似乎”可以去掉吗?
生:不可以,因为这种颜色是若有若无的,是隐隐约约的,只有仔细留意才能发现。
师:对呀!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但是作者却感受到了。花瓣的质感又是什么样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质感?
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师:“玉琢冰雕”,摸过玉和冰吗?什么感觉?这花瓣和玉、冰的质感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冰和玉质地坚硬,而广玉兰的花瓣是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师:作者用了这么多优美的词语,可他却还说“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再读课文,仔细品读。
(二)把文本的“形”读出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广玉兰的色彩和质感,你们觉得作者写得怎么样?他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
生:作者仔细地看了、摸了、想象了,所以才能将花的色彩、质感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让我们充分地感受了广玉兰的洁净与高雅。
师:(播放课文第三段朗读录音)同学们,你们听,脑海中会浮现出花的哪种姿态?
师:你们看到了哪些形态的广玉兰呀?每一种形态都各有各的动人之处,仔细地读读描写四种形态的语句,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师:作者看到了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想到了什么?你看作者多善于想象啊!他把广玉兰写得如此惹人喜爱。看到这样的笑脸,你感觉如何?快把你的感受带到这句话里读出来。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师: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观赏了广玉兰的形态,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观察的呀?
师:我们不仅观察了广玉兰,还观察了小蜜蜂;不仅看了,还想展开了想象。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看看能不能像作者一样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特点。回家以后,我们该怎样仔细观察呢?结合这课的学习,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