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图文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课程,培养了大批设计行业的新生力量,他们也成为我国未来艺术设计事业发展的希望。本文以点盖全的手法,来解决当下高校设计类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理论和个人创作的严重脱节。艺术类学生作品的创新实现,注重点在创新上。所谓的“创新”,这里指的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作品的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在基于传统文化与文化符号基础上的创新;二是指设计者本身思维观念的转变与知识经验的积累,即由原来的模拟教学创作发展到自我作品创新的“个性张扬”过程。所谓的“实现”,是一个创作过程。应该理解为实现的策略,“策略”字典上解释为“计策;谋略 ”,在这里可以归纳为方法和途径。也就是说,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缺乏对作品创作中的归纳与总结。那么下面我们探讨创作起始阶段的思维空白怎么应对以及高校艺术类学生怎么进行创新的实现。
关键词:创新 大众化 主题思想 表现手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这样的问题:学生受传统模仿性教育模式的影响,变得不会创作,具体地说是不会创新。在创作的起始阶段,大脑一片空白,创作无从入手。下面我们就从设计作品创新实现的五个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带着目的研究设计任务
高校学生设计的每一个课题,都是由导师根据当代设计的趋势与理念提出的“校园式的设计”,也就是说学生所有的设计活动都在校园这个场所完成,基本不涉及实际的课题与项目,和社会的接轨面较窄。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主要依赖于教师课上所讲授的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是有限的,也是普遍的,不可能和每一个实际的创作课题相吻合,特殊的案例需要特殊的处理。有“目的”的研究,“目的”所指的就是创作中的指导思想,也是画面表现的主题。研究设计任务 ,是为了使设计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有一个好的开端。而要做到这一点,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作品创作符号的大众化
在这点上,艺术设计各个专业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艺术表达的对象和基础,都是大众化的,都是与时俱进的。在这个前提和背景下,我们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让大众接受。如:“WC”大家都知道它代表什么内容,这就是创作内容的符号化。学生的作品作为一种主题创作,其主要功能就是以准确的视觉形式准确地传递载体所要传递的信息,更清晰形象地说明问题。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的主题文案,让他们在充分理解文案内涵的前提下进行命题创作,而不应一味地要求对绘画语言的掌握。如可选择结合某小说的剧情、某城市的代表符号、某房地产推广理念、某产品展示的性质定位等,使学生的创作与现阶段社会需求进行更直接、更丰富、更有针对性的“综合”贯通。
(二)了解作品传播的对象、传播的媒介、传播的社会环境
之所以要把这三个因素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这三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了解传播的对象,在这里也就是要明白,是为哪种传播形式进行设计的,这种传播形式会被什么样的人群看到(受众是谁),这个过程需要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受不受到政治或者经济的影响。
高校对于艺术设计课程的设置是从基础模拟教学到构成设计再到自由的个性发挥过程。也就是说,高校走的是设计的一般路线——由具象到抽象,由繁到简的过程。所以说了解这三个因素也是设计的第一步。学生在接到设计任务之后,根本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通常都会打开电脑,对着设计软件大眼瞪小眼的看,要不就是在网上找些相关的资料进行拼凑,造成和实际的设计严重脱节,设计出的东西不知所云。
二、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的确立,需要学生做调研工作, 成立调研小组,然后把调研的资料分门别类地列好。然后,从整理好的资料中,分析、提炼出适合创作的主题词语或句子。也就是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提到的文章段落的中心思想。在这个阶段中,要相应地要求与众不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因此要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独特性。现代社会的速度特征下要满足各种受众的需要,往往要求一形多义,简洁概括,奇特而要富有趣味性,需要在瞬间吸引眼球,这就相应更需注重多种创新语言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一效果单靠视觉刺激是不会让人记得的,还需要在训练中运用各种手段。如了解西方现代艺术运动及其思潮,从内到外理解现代视觉艺术发展的潮流和内因。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创意联想方法训练,包括形与形的联想、事与事的联想、意与意的联想、意与形的联想等。在写实、象征、幽默等不同表现形式方面进行探索,增强创作语言的丰富性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三、设计素材的选取
在这一步中,首先对上一步提炼的主题思想进行分解,将分解后的概念,分别找到能代表的视觉形象。这一步骤就是将文字转化为图像的一个关键。这里的视觉形象包括:具象的、抽象的、符号素材、文字素材,具体用哪种形式的素材,来实现个人的创作呢?下面就以北京2008奥运招贴为例,来具体阐述。
例如:上一步提炼出一个主题思想——“奥运安保”,重点应该在“安”上,安是安全,“安保”是一种活动,那么执行活动就需要人。那么分解之后大体分为“奥运”、“安保”两部分。有了侧重,我们就可以从自己的资料库中寻找能代表这两个词语的视觉形象了。“奥运”,可以是奥运的标、或者是奥运五环,也可以是奥运的福娃。“安保”,这个词的表达范围就很广了,可以是保安的形象,也可是安康的环境等等。
把我们能找到的所有相对应的图片一一列出来,依据选取素材的标准,与主题思想和所使用的概念有牢固的联系,并且能为传播对象所易于接受的相关素材互相结合起来。这个结合就要延伸到下一步骤。
四、安排画面结构
构图的安排,关系到我们第一眼看到画面时的视觉冲击力。学生做完作业后,爱夸自己的作品有视觉冲击力。我就会问学生,什么是视觉冲击力?学生一般答不上来。所谓的视觉冲击力就是画面的个性表现,创意思维需达到独特性的阶段,画面各个部分组后之后,给人的整体感觉,而且这个感觉是观者以前没有的。信息更替的快捷,要求我们在创作的时候,表现的主题必须通过顷刻传递出来,所以画面的最终效果,就是在这样的一瞬间中体现的。 解决图形形象的组合和变化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对形象组合的概念有熟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新颖的变化。另外,所有的图形经过组合、变化出来的图像,都要表达贯穿始终的指导性理念即主题思想。还以上面的“奥运安保”为例,“奥运”对应“奥运的五环形象”,“安保”对应“保安的形象”,保安的形象需要与中国的传统符号相结合,这里选用门神秦琼的形象。“奥运”某种意义上又是运动的代表,把这层意思也加入“奥运”这个词的创作中。这些形象素材组合起来,就可以产生这样一幅作品:秦琼手举双锏,腰上转动五环,犹如女孩子转动呼啦圈。这幅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正是“奥运安保”。
五、结合主题选择表现手法
其实画面组合后,需要利用现代的手段来表现,还要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加具体、生动,其中包括表现手法的运用、风格的选择,形式美的追求等。
现代媒体技术高度发展,数字技术广泛运用,这一切变化也让传统文化运用的过程中,增加了新的表达方式。比如数字技术相对一些传统技法来说是有明显优势的,就拿一张画来讲,电脑可以模拟几乎所有传统技法的表现特点,并且可以随意复制、任意修改。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本身的特点也促使形成了各种以前没有的全新的表现风格,并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肯定。我们要合理地运用民族传统文化,就应该改变其传统形式,用现代的手段来表达它。现代人的审美与古代人是有区别的,我们不用完全照搬传统文化内容的表现,而只需要将提炼后的传统文化的视觉特征和精神实质用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六、总结
艺术设计创新的实现过程,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构成主题思想的许多概念常常是虚的和看不见的,这里提到的案例只是一个尝试。当代高校的艺术类学生进行作品创作,要达到完美的效果单靠视觉刺激是不会让人记得的,还需要在训练中运用各种手段,来完善作品的创新。这就相应更需注重多种创新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打破事物原有的功能特点来进行创新,通过联想和想象得到意念,最终以具体的视觉形象加以表现。
参考文献:
[1]劳伦斯·齐格恩著,贾茗葳译.插图设计基础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林家阳.图形创意与联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刘境奇,叶军,黄云开.图形创意.东方出版中心,2007.
[4]理查德·豪厄尔斯著,葛红兵等译.视觉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编 张敬亚)
关键词:创新 大众化 主题思想 表现手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这样的问题:学生受传统模仿性教育模式的影响,变得不会创作,具体地说是不会创新。在创作的起始阶段,大脑一片空白,创作无从入手。下面我们就从设计作品创新实现的五个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带着目的研究设计任务
高校学生设计的每一个课题,都是由导师根据当代设计的趋势与理念提出的“校园式的设计”,也就是说学生所有的设计活动都在校园这个场所完成,基本不涉及实际的课题与项目,和社会的接轨面较窄。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主要依赖于教师课上所讲授的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是有限的,也是普遍的,不可能和每一个实际的创作课题相吻合,特殊的案例需要特殊的处理。有“目的”的研究,“目的”所指的就是创作中的指导思想,也是画面表现的主题。研究设计任务 ,是为了使设计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有一个好的开端。而要做到这一点,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作品创作符号的大众化
在这点上,艺术设计各个专业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艺术表达的对象和基础,都是大众化的,都是与时俱进的。在这个前提和背景下,我们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让大众接受。如:“WC”大家都知道它代表什么内容,这就是创作内容的符号化。学生的作品作为一种主题创作,其主要功能就是以准确的视觉形式准确地传递载体所要传递的信息,更清晰形象地说明问题。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的主题文案,让他们在充分理解文案内涵的前提下进行命题创作,而不应一味地要求对绘画语言的掌握。如可选择结合某小说的剧情、某城市的代表符号、某房地产推广理念、某产品展示的性质定位等,使学生的创作与现阶段社会需求进行更直接、更丰富、更有针对性的“综合”贯通。
(二)了解作品传播的对象、传播的媒介、传播的社会环境
之所以要把这三个因素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这三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了解传播的对象,在这里也就是要明白,是为哪种传播形式进行设计的,这种传播形式会被什么样的人群看到(受众是谁),这个过程需要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受不受到政治或者经济的影响。
高校对于艺术设计课程的设置是从基础模拟教学到构成设计再到自由的个性发挥过程。也就是说,高校走的是设计的一般路线——由具象到抽象,由繁到简的过程。所以说了解这三个因素也是设计的第一步。学生在接到设计任务之后,根本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通常都会打开电脑,对着设计软件大眼瞪小眼的看,要不就是在网上找些相关的资料进行拼凑,造成和实际的设计严重脱节,设计出的东西不知所云。
二、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的确立,需要学生做调研工作, 成立调研小组,然后把调研的资料分门别类地列好。然后,从整理好的资料中,分析、提炼出适合创作的主题词语或句子。也就是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提到的文章段落的中心思想。在这个阶段中,要相应地要求与众不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因此要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独特性。现代社会的速度特征下要满足各种受众的需要,往往要求一形多义,简洁概括,奇特而要富有趣味性,需要在瞬间吸引眼球,这就相应更需注重多种创新语言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一效果单靠视觉刺激是不会让人记得的,还需要在训练中运用各种手段。如了解西方现代艺术运动及其思潮,从内到外理解现代视觉艺术发展的潮流和内因。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创意联想方法训练,包括形与形的联想、事与事的联想、意与意的联想、意与形的联想等。在写实、象征、幽默等不同表现形式方面进行探索,增强创作语言的丰富性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三、设计素材的选取
在这一步中,首先对上一步提炼的主题思想进行分解,将分解后的概念,分别找到能代表的视觉形象。这一步骤就是将文字转化为图像的一个关键。这里的视觉形象包括:具象的、抽象的、符号素材、文字素材,具体用哪种形式的素材,来实现个人的创作呢?下面就以北京2008奥运招贴为例,来具体阐述。
例如:上一步提炼出一个主题思想——“奥运安保”,重点应该在“安”上,安是安全,“安保”是一种活动,那么执行活动就需要人。那么分解之后大体分为“奥运”、“安保”两部分。有了侧重,我们就可以从自己的资料库中寻找能代表这两个词语的视觉形象了。“奥运”,可以是奥运的标、或者是奥运五环,也可以是奥运的福娃。“安保”,这个词的表达范围就很广了,可以是保安的形象,也可是安康的环境等等。
把我们能找到的所有相对应的图片一一列出来,依据选取素材的标准,与主题思想和所使用的概念有牢固的联系,并且能为传播对象所易于接受的相关素材互相结合起来。这个结合就要延伸到下一步骤。
四、安排画面结构
构图的安排,关系到我们第一眼看到画面时的视觉冲击力。学生做完作业后,爱夸自己的作品有视觉冲击力。我就会问学生,什么是视觉冲击力?学生一般答不上来。所谓的视觉冲击力就是画面的个性表现,创意思维需达到独特性的阶段,画面各个部分组后之后,给人的整体感觉,而且这个感觉是观者以前没有的。信息更替的快捷,要求我们在创作的时候,表现的主题必须通过顷刻传递出来,所以画面的最终效果,就是在这样的一瞬间中体现的。 解决图形形象的组合和变化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对形象组合的概念有熟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新颖的变化。另外,所有的图形经过组合、变化出来的图像,都要表达贯穿始终的指导性理念即主题思想。还以上面的“奥运安保”为例,“奥运”对应“奥运的五环形象”,“安保”对应“保安的形象”,保安的形象需要与中国的传统符号相结合,这里选用门神秦琼的形象。“奥运”某种意义上又是运动的代表,把这层意思也加入“奥运”这个词的创作中。这些形象素材组合起来,就可以产生这样一幅作品:秦琼手举双锏,腰上转动五环,犹如女孩子转动呼啦圈。这幅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正是“奥运安保”。
五、结合主题选择表现手法
其实画面组合后,需要利用现代的手段来表现,还要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加具体、生动,其中包括表现手法的运用、风格的选择,形式美的追求等。
现代媒体技术高度发展,数字技术广泛运用,这一切变化也让传统文化运用的过程中,增加了新的表达方式。比如数字技术相对一些传统技法来说是有明显优势的,就拿一张画来讲,电脑可以模拟几乎所有传统技法的表现特点,并且可以随意复制、任意修改。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本身的特点也促使形成了各种以前没有的全新的表现风格,并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肯定。我们要合理地运用民族传统文化,就应该改变其传统形式,用现代的手段来表达它。现代人的审美与古代人是有区别的,我们不用完全照搬传统文化内容的表现,而只需要将提炼后的传统文化的视觉特征和精神实质用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六、总结
艺术设计创新的实现过程,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构成主题思想的许多概念常常是虚的和看不见的,这里提到的案例只是一个尝试。当代高校的艺术类学生进行作品创作,要达到完美的效果单靠视觉刺激是不会让人记得的,还需要在训练中运用各种手段,来完善作品的创新。这就相应更需注重多种创新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打破事物原有的功能特点来进行创新,通过联想和想象得到意念,最终以具体的视觉形象加以表现。
参考文献:
[1]劳伦斯·齐格恩著,贾茗葳译.插图设计基础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林家阳.图形创意与联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刘境奇,叶军,黄云开.图形创意.东方出版中心,2007.
[4]理查德·豪厄尔斯著,葛红兵等译.视觉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