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写作文似乎又是一件艰难的事。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让他们对作文产生兴趣。
一、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很多老师认为,学生惧怕作文主要是腹中空空,缺少素材,于是他们便常常告诫学生“处处留心多观察!”可是老师如果不给出恰当指导,学生观察了一阵子觉得并没有看到什么,回来就没有什么可写,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写作文再一次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观察时一定要讲究方法,首先,观察要注重细节。我告诉我的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要细心,仔细观察你周围世界——春柳萌发,夏雷滚滚,秋风萧瑟,冬雪飘飘,自然界的这些变化是怎样悄悄到来的?大嚼鲜美多汁的水果时你感觉如何?卖菜大叔如何兜售自己的蔬菜?这些具体的问题提醒学生,细处留心就能找到写作素材。其次,观察要善抓机遇。我所在的学校依山傍水,秋日里天高云淡,层林尽染,景色更是美不胜收。我布置作文《家乡的秋天》,写作前我带学生来到户外,让他们观察树叶的颜色、溪流水位的变化、田野中劳作的人们的神情等,并结合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将它们组合成文。那一次的作文非常成功。这更让我坚信“授人以渔”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巧妙阅读激发兴趣
语文老师都明白,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写不好作文的。但阅读也要讲究方法才能有效。
1.涉猎式阅读 阅读指导课上老师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学名著,用名著中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激起他们读书的兴趣和欲望;向他们推荐优秀的古诗文以及拓展视野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宇宙之迷》等,并指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勤写读后感受。阅读大量精美的文章,语言能力也会逐渐形成。
2.探究式阅读 我在作文教学中让每个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好文章,在每周的作文讲评课上朗读,其他人听读、点评。这就区别于一般性的阅读,是一种竞赛式探究写作技能的阅读。
3.见缝插针式阅读 针对农村图书资源缺乏的问题,我让同学每人捐一本书成立图书角,既是资源共享又能让学生一有时间就能阅读,图书角中的书大多是学生们喜欢读的作文书、感恩小故事集等,它时时开放,学生零星积累,写作文时自然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了。就如清代唐彪在其《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能力习得规律所作的总结:“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这样,写作文何惧之有?
三、时时练笔生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也就越充实。所以我就把培养写作兴趣的重点转到写日记上。我要他们写自己认为最好写、最想写的事,精彩的一天多写,平淡的一天少写。鼓励他们对周围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启发他们要写出自己或喜悦、或悲伤、或感动的感情。慢慢的,他们开始喜欢上了这种随意又独特的放松方式,也喜欢上了写作文。其次,对精讲课文仿写、续写、改写。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进行创新性练笔的好范本。如:改写《我的叔叔于勒》、续写《皇帝的新装》等极有趣味的练笔,学生总是能饶有趣味的写出高质量的片段。而在精读探究课文内容后,仿写《安塞腰鼓》中表现西北汉子蓬勃生命力的排比段、《社戏》中优美生动的写景段等,学生们更是一挥而就并踊跃展示。
四、在作文评改中激发兴趣
教师的评改是让学生爱上作文在一个重要外因。教学大纲要求“评改要采用多种形式,讲求实效”。我认为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要创造性评改作文。创造性评改便于创造合谐的教育氛围,铸造出适用于个体的金钥匙。创造性修改可遵循以下原则:
1.始终鼓励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过程。当学生辛苦完成的习作得到老师肯定时,他们就会产生愉快感与成功感。这种积极情感将激起更多兴趣。而一味的罗列缺点对学生而言却是无情地鞭挞,他们可能因此而失去作文的兴趣与信心。
2.用作文促进做人 作文评语不仅要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更重要的是与习作者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在批语中解决学生遇到的坎坷挫折,帮他们扫除成长路上的障碍,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忧伤,这样的批改法使学生既能领悟写作技巧,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又能磨练意志品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人——作文”和谐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倍加珍惜每次作文课的。
3.情感的交流 爱迪生说过:“最能打动人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艺术美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充满感情、优美生动的评语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爱上写作文。真可谓:语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只有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及写作积极性,学生终将爱上写作文。
一、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很多老师认为,学生惧怕作文主要是腹中空空,缺少素材,于是他们便常常告诫学生“处处留心多观察!”可是老师如果不给出恰当指导,学生观察了一阵子觉得并没有看到什么,回来就没有什么可写,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写作文再一次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观察时一定要讲究方法,首先,观察要注重细节。我告诉我的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要细心,仔细观察你周围世界——春柳萌发,夏雷滚滚,秋风萧瑟,冬雪飘飘,自然界的这些变化是怎样悄悄到来的?大嚼鲜美多汁的水果时你感觉如何?卖菜大叔如何兜售自己的蔬菜?这些具体的问题提醒学生,细处留心就能找到写作素材。其次,观察要善抓机遇。我所在的学校依山傍水,秋日里天高云淡,层林尽染,景色更是美不胜收。我布置作文《家乡的秋天》,写作前我带学生来到户外,让他们观察树叶的颜色、溪流水位的变化、田野中劳作的人们的神情等,并结合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将它们组合成文。那一次的作文非常成功。这更让我坚信“授人以渔”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巧妙阅读激发兴趣
语文老师都明白,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写不好作文的。但阅读也要讲究方法才能有效。
1.涉猎式阅读 阅读指导课上老师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学名著,用名著中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激起他们读书的兴趣和欲望;向他们推荐优秀的古诗文以及拓展视野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宇宙之迷》等,并指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勤写读后感受。阅读大量精美的文章,语言能力也会逐渐形成。
2.探究式阅读 我在作文教学中让每个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好文章,在每周的作文讲评课上朗读,其他人听读、点评。这就区别于一般性的阅读,是一种竞赛式探究写作技能的阅读。
3.见缝插针式阅读 针对农村图书资源缺乏的问题,我让同学每人捐一本书成立图书角,既是资源共享又能让学生一有时间就能阅读,图书角中的书大多是学生们喜欢读的作文书、感恩小故事集等,它时时开放,学生零星积累,写作文时自然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了。就如清代唐彪在其《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能力习得规律所作的总结:“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这样,写作文何惧之有?
三、时时练笔生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也就越充实。所以我就把培养写作兴趣的重点转到写日记上。我要他们写自己认为最好写、最想写的事,精彩的一天多写,平淡的一天少写。鼓励他们对周围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启发他们要写出自己或喜悦、或悲伤、或感动的感情。慢慢的,他们开始喜欢上了这种随意又独特的放松方式,也喜欢上了写作文。其次,对精讲课文仿写、续写、改写。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进行创新性练笔的好范本。如:改写《我的叔叔于勒》、续写《皇帝的新装》等极有趣味的练笔,学生总是能饶有趣味的写出高质量的片段。而在精读探究课文内容后,仿写《安塞腰鼓》中表现西北汉子蓬勃生命力的排比段、《社戏》中优美生动的写景段等,学生们更是一挥而就并踊跃展示。
四、在作文评改中激发兴趣
教师的评改是让学生爱上作文在一个重要外因。教学大纲要求“评改要采用多种形式,讲求实效”。我认为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要创造性评改作文。创造性评改便于创造合谐的教育氛围,铸造出适用于个体的金钥匙。创造性修改可遵循以下原则:
1.始终鼓励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过程。当学生辛苦完成的习作得到老师肯定时,他们就会产生愉快感与成功感。这种积极情感将激起更多兴趣。而一味的罗列缺点对学生而言却是无情地鞭挞,他们可能因此而失去作文的兴趣与信心。
2.用作文促进做人 作文评语不仅要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更重要的是与习作者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在批语中解决学生遇到的坎坷挫折,帮他们扫除成长路上的障碍,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忧伤,这样的批改法使学生既能领悟写作技巧,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又能磨练意志品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人——作文”和谐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倍加珍惜每次作文课的。
3.情感的交流 爱迪生说过:“最能打动人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艺术美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充满感情、优美生动的评语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爱上写作文。真可谓:语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只有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及写作积极性,学生终将爱上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