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与军事武艺的关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11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并分析了武术和军事武艺在内容、形式、功能、传习途径与方式、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着既相关又相异的关系。
  关键词: 武术军事武艺关系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历史典籍中曾出现过多种名称,如“角抵”、“手搏、”“拳勇”、“技击”、“技巧”、“武艺”等。有学者认为“武术”一词在古代其实并不常用,而是“历代以武艺用的最多”[1]。正是因为武术与武艺有着这种渊源,才造成当今对两者的混淆。1999年版的《辞海》载:“武术,亦称武艺、功夫、旧称国术。”[2]其实,武艺是“徒手或手持器械的攻防格斗技术与套路技术的总称”[3],和武术非常相似。因此有人把武艺的分支之一的军事武艺和武术相混淆。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论证了武术和军事武艺之间存在的既相关又相异的关系。
  
  一、武术与军事武艺的相关关系
  
  不论是武术还是军事武艺,在原始社会时期就都有了最初的萌芽。当时的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为了生存,必须依靠自己的徒手技能来捕杀野兽,应该说这是人类最初掌握的搏杀技能。[4]这或许是武术最早的萌芽。除了人与兽的斗争,人与人之间为了生活资料、领地等也会发生争斗,甚至是大规模的战争。于是部分生产技能转化为军事战斗技能。这样军事武艺的雏形也就出现了[5]。原始社会时期,武术的萌芽与军事武艺的雏形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的界限混沌。
  
  1.内容和形式上的一致性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军事武艺是应用在军事方面的徒手或手持器械的攻防格斗技术与套路技术的总称。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但始终是围绕着“技击”这一本质内容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虽然在古代随着火器的使用并逐步发展,武术在实战中的地位逐渐减弱,逐渐向健身养生方向发展。但直到今天,即便随着推手、散手等运动的发展,武术套路运动、格斗技术水平的提高,它们仍包含着技击的含义和特点。[6]同样,军事武艺中无论少数人之间的搏斗、较艺,还是大规模军事阵战中的厮杀,都离不开“技击”。
  两者都有徒手动作。比如:商周时期,练习搏斗、角力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礼记》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周代挑选军队武士时,在冬天要进行包括角力在内的武艺训练。而武术中,徒手动作的内容就更多了,各种拳法的流派不胜枚举。两者有很多武器也是一致的。武术中的弓箭、刀剑、棍棒、枪矛、斧锤、鞭简、叉挝等,这些在军事武艺中都有。比如,军事武艺中有双兵武艺的记载,《沫水纪闻》卷十二载,宋仁宗康定元年,北宋军将领郭遵随刘平同西夏军接战,“郭遵骁勇绝人,跨马舞二铁简,斗战西夏将”,“左盘右轮,双简齐发,西夏将应手脑碎,西夏军遂罢兵败走”。武术中也有不少双兵器的形式。比如,在汉代流行的双戟武艺,在晋代以后逐渐退出了战场,但在民间仍然广泛流传。
  
  2.功能的相互渗透
  “武术”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所编《昭明太子文选》中“堰闭武术,阐扬文令”,此处的“武术”泛指军事和战争,意思是停止战争,提倡文教。从中可以看出,最早的“武术”是和军事有着密切的关系的。武术和军事武艺在功能上相互渗透。
  军事武艺主要用于战场大规模的厮杀,有时也会用于个人之间的私斗。如李广的儿子李敢埋怨大将军卫青压抑其父亲,“乃击伤大将军”,“霍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7]另一方面,武术除了用于私斗,也具有明显的军事功能。作为暴力工具,武术在冷兵器时期的战乱年代为统治者集团所利用,成为镇压异己、维护统治的军事力量,或作为被压迫阶级反抗统治阶级的军事手段,历史上的多次农民起义都与民间的武术组织有关。[8]比如,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无能导致了中国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民间成立了小刀会、大刀会、长枪会、义和团等民间武术团体,在民族危机时刻,为抗击外夷、保家卫国起到了重要的军事作用。
  军事武艺很讲究集体作战,但是在战场也会出现捉对厮斗的场面。这时就需要发挥个人技术,在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拳术在军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明代著名抗倭战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的《卷十四·拳经捷要篇》中对拳法在军事武艺中的重要作用有重要论述:“拳法似无预干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大抵拳、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钩、镰、挨、牌之类,莫不先由拳法活动身手。其拳也,为武艺之源。”
  
  二、武术与军事武艺的相异关系
  
  1.内容与形式上的差别
  两者都有拳法。但是军事武艺中的拳法用得不多,只是作为训练士兵基本素质的手段。在军事中,技击动作要简练、实用,不需要也很少有机会自由发挥,戚继光即强调把“习手足,便器械”的功夫限制在“真可搏打者”的范围,反对“左右周旋,满遍花草”的“花法”、“虚套”。而武术中拳法的招式很多,还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门派。武术可以分为内家、外家、南派、北派等大派。内家拳又有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外家拳有二郎拳、三门拳、四门拳、五形拳、六合拳、七势连拳、八门拳、九环拳、十形拳等多种拳种。
  两者都有器械内容。但技术和表现形式也是有所差别的。虽然武术借用了军事武艺的手段,即刀、枪、棍之类,但“它们的技术内容却有天壤之别,根本不可同日而语”。[9]军事武艺中使用的武器主要是用于战斗,而武术中的很多器械是既可以用于战斗、锻炼身体,又可以用作表演。比如,剑在退出军事舞台后,在民间却一度成为仪仗和侠客的随身佩带之物。武术的器械招式有不少特技,如种类繁多的暗器,这也是军事武艺中所没有的。
  
  2.功能的差异
  军事武艺的功能直接体现在战争的取胜方面。战场上运用武艺的基本目的是保全自己的同时将对方击败,所谓“选士厉兵,简练杰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10]比较而言,武术就有着多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较强的修身功能和娱乐功能。
  武术强调身心双修,久练武术可以使人身心俱健,精力充沛,达到心理与生理的平衡,使身体机能得到提高。武术不仅可以修身,还可以养性。习武重德、立身正直的拳道观和尊师谦和、忍让的处世哲学,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的意识和先礼后兵的比武规范,等等,使练习者身心合一,内外兼修。
  武术还具有良好的娱乐功能。武术项目种类繁多,风格不一,因而武术的表现手段和美学风格也就不一。太极拳刚柔相济,劲若抽丝,连绵不断;南拳动作隐蔽,出手敏捷,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散打为代表的各种技击格斗术,展示激烈的对抗和敢于拼搏的精神。这些不同风格的表演都会引人入胜,给参与者和观看者以美的享受。
  
  3.传习途径与方式的不同
  军事武艺传习的场所主要是在军队,一般是以教头或教官公开传授为主,集体进行练习,动作要求整齐一致。
  武术的传播有着浓厚的宗法色彩,结社传播是武术传播的主要形式。结社的成员,因为共同的动因聚集成一个群体,进而在这个群体中传习武术。例如,在清代,因为统治者禁止民间习武,所以民间出现了许多秘密宗教、会社,如天地会、白莲教、义和拳、青洪帮等,以“习拳”、“行教”为重要内容,传习拳术,舞抢弄棒。武术的传习是以“口传身授”为主,采用面对面、手把手的方式。
  
  4.武术比军事武艺有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他文献
摘要: 科技英语翻译,要做到言简意赅和句子结构严谨,而不是简单地文字对换和单词排列,须通观全文,综合运用意译、音译、意音兼译和形译方法。本文就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科技英语翻译形译意译音译意音兼译    世界各族语言通常分为七大系统,这七大系统又分属于两大类,即综合型语言(Synthetic Language)与分析型语言(Analytic Language)。汉语属于分析型
利用“克尔磁光效应”观察了(Sm.GdEr)C[*vo5*]的磁畴。研究了在分级磁化和退磁过程中两个内压禀矫顽力相差较大的样品,从它们的磁畴的变化发现,该材料的矫顽力主要由反磁化成核
在GIS平台上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是GIS技术真正能运用起来的关键,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的方法是首先将GIS平台中的管网信息输出到外部数据库,再利用水力建模软件进行处理和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素养的培养,应在体验、实践、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因此,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应该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通过各种感官的投入、心灵与心灵的撞击才能展示自己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学活英语,活用英语。笔者就从“课前驱动—课中触动—课后促动”入手,谈谈如何在过程性评价中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一、任务驱动——开发生命潜能的基石    学生学习
经1995~1996年两年试验表明,用克旱寒拌处理大豆种子,对边作地块的大豆有明显的增产、防病效果,特别是用种子重量的1/40或1/80的浓度进行拌种,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达50℅。使用克旱寒可使大豆种子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