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重点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及应用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管理;创新模式;应用
前言
目前的高职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学习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而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仍旧带有比较大的行政色彩、应试思维,对招生管理和就业管理工作的创新力度不够,影响了整体上的教育管理效率和效益,所以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和应用
1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
1.1 教育模式的走偏
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技能型的人才,而因为缺乏社会的认同性,高职教育组逐渐的向高等教育走近。高职教育开始忽略原本的实践教育,而是偏向了理论教育。照这样的发展趋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将不能满足社会所需。
1.2缺乏对市场的判断
由于缺乏对市场的判断,在对学生进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时与市场对接不准确。一些高职院校在对课程的设置上,并没有进行市场的全面调研。最后导致了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需求不对接,学生毕业后所掌握的技能并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社会的发展是一直在进步的,需求也是不断的在变化。高职院校不能一直停滞在原地,缺乏对市场的判断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1.3学生素质的差距较大
在政策的刺激下,各大高职院校开始扩招,所导致的是学生人数的上涨和学生质量层次不齐。其中有些学生是自愿选择高职院校,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成绩原因而被调剂。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学生久之学习压力会不断地增长。这样的状况已经不能改变,那么就要创新管理的模式来解决问题。
1.4教育资源的缺乏
高职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它的优势在于实践的教育。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上,实际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高职院校大多没有把资金重点放在实践教育的建设上。还有从师资方面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新引进的了。时都是较年轻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还不多,怎么能给学生进行专业的实际操作。这样老师和学生都局限在原地,学到的技术无法与时代跟进。
2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及应用策略
2.1实现从功能管理向效能管理模式的创新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任务的日益繁重和复杂,在有限的教育管理资源内追求管理效能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要积极确立效能目标,对传统的组织管理目标进行优化和调整,探索学校教书育人和教育管理的内在作用机制,明白如何管理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人才培养会更加有效,招生工作会更加高效,学生就业工作会更加顺利,从而逐渐确立学校的效能管理模式。例如,高职院校各个院系部门之间可以实现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教师等资源的共享,所以应当在整体上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避免搞“平均主义”,实现有限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同时,基于高职院校效能管理模式构建的现实需要,学校可以加强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科学教育评价等教育管理手段的应用,促进学校教育管理行为的有效改善。
2.2实现从职能部门管理向整体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基本都是以“分工制”为基础的,所以通常会根据教育管理工作任务组建教学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外联部们、校园文化管理等部门等。这种传统的功能管理模式,虽然内部分工比较明确,各个部门与人员的职责、职务会比较明确,但是容易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战”,有时学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很难实现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统一指挥、有效协作。整体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就是要求学校打破传统的职能管理思想,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要求学校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都必须具体整体意识和系统思维,当出现部门利益之间的冲突时,要以整体利益为主,做到顾全大局,以学生的利益為根本出发点,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上多给予支持与协助。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加强规划理论与方法、对策理论与方法、特色管理理论的创新应用,这对于协调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整体优化管理模式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快学校现代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现。
2.3实现从“单主”向“双主”管理模式的创新
从“单主”向“双主”管理模式的创新、转变,就是要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和智能,赋予学生更多的管理自主权,老师等管理要更好的充当组织、引导职能,注意学生的自主管理动态,做到及时监督与有效指导,切记“越权”和不当干预,达成“双主”管理模式下双方之间的平衡,例如,高职院校的院系或班级在做出一些重大决定时,学校要完善沟通反馈机制、学生参与机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参议权,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营造出公开、公正和公平的管理氛围,这样可以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
2.4实现从传统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下,很多教育管理都是依靠“人”来实现的,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理,管理效率也比较低。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带来,现代信息技术也为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技术支持,学校的传统管理思维方式要做出积极转变,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使其更具“数字化”的特征。例如,学校的素质测评、学籍管理、招生管理、就业指导等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来实现;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匿名沟通;各类通知和文件的下发也可以通过电子文件的形式下发;学校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等都可以组建电子档案;图书馆管理可以实现在线预约、电子文献阅读与共享等。可以说,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实验与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现在的高职教育,正迎来空前的发展。当发展机遇的到来,高职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开始崭露。在面对高职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应该抓住重点去解决问题。转变传统的理念与观念,去创新保持教育的管理模式。为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进步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黄艳.高职教育管理创新模式及应用实践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9):108.
[2]付文菁.论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创新[J].求知导刊,2016(01):74.
(作者单位: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关键词:高职教育管理;创新模式;应用
前言
目前的高职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学习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而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仍旧带有比较大的行政色彩、应试思维,对招生管理和就业管理工作的创新力度不够,影响了整体上的教育管理效率和效益,所以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和应用
1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
1.1 教育模式的走偏
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技能型的人才,而因为缺乏社会的认同性,高职教育组逐渐的向高等教育走近。高职教育开始忽略原本的实践教育,而是偏向了理论教育。照这样的发展趋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将不能满足社会所需。
1.2缺乏对市场的判断
由于缺乏对市场的判断,在对学生进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时与市场对接不准确。一些高职院校在对课程的设置上,并没有进行市场的全面调研。最后导致了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需求不对接,学生毕业后所掌握的技能并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社会的发展是一直在进步的,需求也是不断的在变化。高职院校不能一直停滞在原地,缺乏对市场的判断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1.3学生素质的差距较大
在政策的刺激下,各大高职院校开始扩招,所导致的是学生人数的上涨和学生质量层次不齐。其中有些学生是自愿选择高职院校,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成绩原因而被调剂。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学生久之学习压力会不断地增长。这样的状况已经不能改变,那么就要创新管理的模式来解决问题。
1.4教育资源的缺乏
高职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它的优势在于实践的教育。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上,实际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高职院校大多没有把资金重点放在实践教育的建设上。还有从师资方面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新引进的了。时都是较年轻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还不多,怎么能给学生进行专业的实际操作。这样老师和学生都局限在原地,学到的技术无法与时代跟进。
2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及应用策略
2.1实现从功能管理向效能管理模式的创新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任务的日益繁重和复杂,在有限的教育管理资源内追求管理效能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要积极确立效能目标,对传统的组织管理目标进行优化和调整,探索学校教书育人和教育管理的内在作用机制,明白如何管理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人才培养会更加有效,招生工作会更加高效,学生就业工作会更加顺利,从而逐渐确立学校的效能管理模式。例如,高职院校各个院系部门之间可以实现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教师等资源的共享,所以应当在整体上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避免搞“平均主义”,实现有限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同时,基于高职院校效能管理模式构建的现实需要,学校可以加强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科学教育评价等教育管理手段的应用,促进学校教育管理行为的有效改善。
2.2实现从职能部门管理向整体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基本都是以“分工制”为基础的,所以通常会根据教育管理工作任务组建教学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外联部们、校园文化管理等部门等。这种传统的功能管理模式,虽然内部分工比较明确,各个部门与人员的职责、职务会比较明确,但是容易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战”,有时学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很难实现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统一指挥、有效协作。整体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就是要求学校打破传统的职能管理思想,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要求学校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都必须具体整体意识和系统思维,当出现部门利益之间的冲突时,要以整体利益为主,做到顾全大局,以学生的利益為根本出发点,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上多给予支持与协助。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加强规划理论与方法、对策理论与方法、特色管理理论的创新应用,这对于协调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整体优化管理模式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快学校现代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现。
2.3实现从“单主”向“双主”管理模式的创新
从“单主”向“双主”管理模式的创新、转变,就是要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和智能,赋予学生更多的管理自主权,老师等管理要更好的充当组织、引导职能,注意学生的自主管理动态,做到及时监督与有效指导,切记“越权”和不当干预,达成“双主”管理模式下双方之间的平衡,例如,高职院校的院系或班级在做出一些重大决定时,学校要完善沟通反馈机制、学生参与机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参议权,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营造出公开、公正和公平的管理氛围,这样可以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
2.4实现从传统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下,很多教育管理都是依靠“人”来实现的,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理,管理效率也比较低。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带来,现代信息技术也为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技术支持,学校的传统管理思维方式要做出积极转变,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使其更具“数字化”的特征。例如,学校的素质测评、学籍管理、招生管理、就业指导等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来实现;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匿名沟通;各类通知和文件的下发也可以通过电子文件的形式下发;学校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等都可以组建电子档案;图书馆管理可以实现在线预约、电子文献阅读与共享等。可以说,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实验与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现在的高职教育,正迎来空前的发展。当发展机遇的到来,高职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开始崭露。在面对高职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应该抓住重点去解决问题。转变传统的理念与观念,去创新保持教育的管理模式。为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进步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黄艳.高职教育管理创新模式及应用实践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9):108.
[2]付文菁.论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创新[J].求知导刊,2016(01):74.
(作者单位: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