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的方法主要有:(1)重兴趣培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2)重形式灵活,激活学生认知潜能;(3)重知识积累,养成整理笔记习惯。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有效性 兴趣培养 形式灵活 知识积累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文言文也是高考的重头戏。仅以安徽省高考为例,各年试卷中文言文阅读试题(除古代诗歌鉴赏)占近20分。然而,文言文教与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不喜欢学,教师无热情教,形成恶性循环。钱梦龙先生就曾经感慨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出现了“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尴尬局面。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在开展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是否可以找到一些支点,撬动“死角”,摆脱“想说爱你不容易”局面,改变这种“教无力,学无趣”的现状,使高中文言文教学收到实效,在此,只想借一己之尝试,帮助学生找到一个支点爱上文言文学习,并作引玉之砖,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重兴趣培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推动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内驱力,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欲。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除了课文本身的一些文字障碍外,主要源自老师“肢解式”死板教学方法。如果施教者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思维进入其间,以题串文,那么定可以将学生原有的动机、潜在的兴趣迁移到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中。笔者在教《寡人之于国也》时,打破了常规串讲模式,让学生在听配乐时,给学生设置了一些情境,比如“有谁能为百姓来考虑到细微的问题”,把学生直接带到了几千年前的战国时期,对当时的现状似乎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因而学生在后面理解孟子的“苍生之生,在我心兮”的民本思想时,学生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我看来,学生在情境中丝毫没有要死背硬记的厌烦感,思维始终在问题情境活动之中,一堂课下来,轻松愉快地实现了知识教学、能力训练和情感体验的教学目标。
二、重形式灵活,激活学生认知潜能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自主探究学习,确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地位。而以往“一字一句”的枯燥讲解,使学生丧失了作为人的能动性。
从教学最佳结合角度看,教师的教只有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才能发挥教学的最佳效果,最终实现“不教”、“会学”。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前提就是师生均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常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竞赛式”。高中学生经过初中的文言文学习已经具备了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我的具体做法是:
1.责任分包。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把课文分包给四个小组成员。包干的内容包括文言语段的串讲以及本段内容中包含的文言文知识点。
2.分组竞赛。各组准备好后开始竞赛。第一轮为串讲环节,每组派出一位同学串讲本小组承包的课文内容。其他组同学注意纠错。这样就使得全班同学都必须注意全文内容。
3.串讲评分。每组的串讲得分为10分,如果其他组的同学指出并更正一个错误则扣0.5分。
4.文言文知识点竞赛。各组分别找出承包内容中的文言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特殊句式,每找出一点,可得一分。
5.评优设奖。两轮比赛累积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组。请优胜组的同学为全班同学示范分类归纳文言常识。
6.教师补充总结。在纠错环节中教师就以裁判的身份加入进来,对错误进行判定。在比赛结束后,对遗漏的文言知识点进行补充。
又如,“学生自拟检测题”式(此形式笔者多用于高三阶段)。从约翰M.凯勒(John M.Keller)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要让他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自拟课文同步测试题,在班级交流、评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意识到自主命制试题与自己的文言学习以及将来的高考密切相关,这时他们对这项工作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教师的点拨之下他们感觉到自己有能力拟制一份高质量的试题,拥有了信心,最后他们在命题、答题、批改以及后来的正规测试中体验到成就感,成为了他们继续努力不断提升的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再如,“排课本剧”式。笔者在教《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必修一〉)时,提前一周让学生预习,帮助学生编写剧本(剧本编写常识在初中已学过),让学生排课本剧,让学生穿越时空,来到了几千年前的先秦时期,对当时的秦、晋合围,郑国危在旦夕的现状似乎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因而学生在后面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语言技巧及思想内容时,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只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们在愉悦中轻松地掌握文言知识,就会完成新课标中对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要求。
三、重知识积累,养成整理笔记习惯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培养日积月累的好习惯来学好文言文。文言文教学既不能急躁,又不能摆花架子,好看不中用。在教学上,笔者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以每一课为单位,围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及《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设置“知识卡片”,由学生自己在复习巩固阶段填写完成,然后在全班交流,相互补充。这样,把文言系统知识建构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做积极的梳理,而把课堂上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师生共同的品味与鉴赏,不仅使学生的文言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老师也从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
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的方法远不止这些,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笔者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有效性 兴趣培养 形式灵活 知识积累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文言文也是高考的重头戏。仅以安徽省高考为例,各年试卷中文言文阅读试题(除古代诗歌鉴赏)占近20分。然而,文言文教与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不喜欢学,教师无热情教,形成恶性循环。钱梦龙先生就曾经感慨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出现了“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尴尬局面。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在开展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是否可以找到一些支点,撬动“死角”,摆脱“想说爱你不容易”局面,改变这种“教无力,学无趣”的现状,使高中文言文教学收到实效,在此,只想借一己之尝试,帮助学生找到一个支点爱上文言文学习,并作引玉之砖,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重兴趣培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推动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内驱力,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欲。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除了课文本身的一些文字障碍外,主要源自老师“肢解式”死板教学方法。如果施教者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思维进入其间,以题串文,那么定可以将学生原有的动机、潜在的兴趣迁移到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中。笔者在教《寡人之于国也》时,打破了常规串讲模式,让学生在听配乐时,给学生设置了一些情境,比如“有谁能为百姓来考虑到细微的问题”,把学生直接带到了几千年前的战国时期,对当时的现状似乎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因而学生在后面理解孟子的“苍生之生,在我心兮”的民本思想时,学生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我看来,学生在情境中丝毫没有要死背硬记的厌烦感,思维始终在问题情境活动之中,一堂课下来,轻松愉快地实现了知识教学、能力训练和情感体验的教学目标。
二、重形式灵活,激活学生认知潜能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自主探究学习,确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地位。而以往“一字一句”的枯燥讲解,使学生丧失了作为人的能动性。
从教学最佳结合角度看,教师的教只有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才能发挥教学的最佳效果,最终实现“不教”、“会学”。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前提就是师生均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常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竞赛式”。高中学生经过初中的文言文学习已经具备了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我的具体做法是:
1.责任分包。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把课文分包给四个小组成员。包干的内容包括文言语段的串讲以及本段内容中包含的文言文知识点。
2.分组竞赛。各组准备好后开始竞赛。第一轮为串讲环节,每组派出一位同学串讲本小组承包的课文内容。其他组同学注意纠错。这样就使得全班同学都必须注意全文内容。
3.串讲评分。每组的串讲得分为10分,如果其他组的同学指出并更正一个错误则扣0.5分。
4.文言文知识点竞赛。各组分别找出承包内容中的文言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特殊句式,每找出一点,可得一分。
5.评优设奖。两轮比赛累积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组。请优胜组的同学为全班同学示范分类归纳文言常识。
6.教师补充总结。在纠错环节中教师就以裁判的身份加入进来,对错误进行判定。在比赛结束后,对遗漏的文言知识点进行补充。
又如,“学生自拟检测题”式(此形式笔者多用于高三阶段)。从约翰M.凯勒(John M.Keller)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要让他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自拟课文同步测试题,在班级交流、评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意识到自主命制试题与自己的文言学习以及将来的高考密切相关,这时他们对这项工作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教师的点拨之下他们感觉到自己有能力拟制一份高质量的试题,拥有了信心,最后他们在命题、答题、批改以及后来的正规测试中体验到成就感,成为了他们继续努力不断提升的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再如,“排课本剧”式。笔者在教《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必修一〉)时,提前一周让学生预习,帮助学生编写剧本(剧本编写常识在初中已学过),让学生排课本剧,让学生穿越时空,来到了几千年前的先秦时期,对当时的秦、晋合围,郑国危在旦夕的现状似乎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因而学生在后面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语言技巧及思想内容时,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只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们在愉悦中轻松地掌握文言知识,就会完成新课标中对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要求。
三、重知识积累,养成整理笔记习惯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培养日积月累的好习惯来学好文言文。文言文教学既不能急躁,又不能摆花架子,好看不中用。在教学上,笔者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以每一课为单位,围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及《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设置“知识卡片”,由学生自己在复习巩固阶段填写完成,然后在全班交流,相互补充。这样,把文言系统知识建构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做积极的梳理,而把课堂上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师生共同的品味与鉴赏,不仅使学生的文言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老师也从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
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的方法远不止这些,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笔者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