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扭曲和变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989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认识扭曲和变形规律
  扭曲和变形,第一次是我在计算机能力提升培训时,老师讲认知过程时提到,就是我们学生在认识知识的时候,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些知识到了他的大脑当中经过他的加工,它会产生扭曲和变形。我们在生活当中所接收到的信息,经过我们大脑加工它可能也会产生这样的扭曲和变形,也就是说一个原本的信息,经过我们的人脑一加工,它会变成个性化的东西。所以说,从认知的角度讲,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情可能几乎都是盲人摸象的感觉,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是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角,你看到的并不是完整的客观的事物,因此会出现不同的学生回答同一个问题可能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答案现象,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一样,因为你对好多知识的理解,对好多问题的理解,也会产生扭曲和变形,往往会为一个问题争论的面红耳赤,是因为它根据你的知识基础,根据你对知识的把握,以及认识的视角,会产生相应的变化,那么从扭曲的角度来讲,认识的视角这种方式的产生是源于我们的心态,所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因此,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他的情绪状态,他的注意力状态不同,他可能学到的一堂课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他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大家在不同的心态下,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可能你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你获取的东西也不一样,甚至你对这个课的评价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扭曲和变形。
  二、教师的情绪影响扭曲和变形
  教师的情绪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我读初二的时候,因为我对课堂的笔记重视不够,一天,老师进教室直奔我座位检查课堂笔记,我的表现让老师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影响了老师的心态,一怒之下把笔记扔在了地上。我跟老师无冤无仇,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对待我呢?我做了个逻辑推理,在老师心目当中一定是:不听老师话的学生,一定不是好学生。那么再进一步推理,一个不是好学生的学生,学习一定不是很好。平常我们看到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通常是成绩不好的不听老师话的学生。进一步推理,一个不是好学生的学生,学习不好的学生,你的考试每次都能考好那你一定是有非常手段。那么这个认识实际就是一个扭曲和变形的认识,你没有认识到这个学生真正的东西,而是产生了扭曲和变形,而这种扭曲和变形,可能跟老师的心态有关。所以,我曾经做了一个假设,那一天他进课堂的时候,进课堂以前,可能刚好发生了情绪问题,也许是家里吵架了,也许与同事发生了不愉快,那我无从考证,但是也许那天老师真的心情不好。所以我印象当中很清楚,老师进门以后没有上讲台,一进门就站在讲桌的旁边,直接点名检查我的笔记,我推断我老师那天心态、心情不是太好,所以影響了他对我这个学生的评价,所以我们会发现,老师的心理健康,老师有没有好的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因为他影响着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影响着老师对学生的客观认识,因为这样一些不良的心态,老师这种扭曲和变形会影响他对学生的引导。那么学生也一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更多扭曲和变形的认识,可能他所学到的知识,他对世界的认识可能都是面目全非。
  三、好胜心影响扭曲和变形
  小丽性格开朗,学习优秀,但好胜心强。在班上就是她的天下,男生惹不下,女生不敢惹。在一次节目排练休息时,她与同学发生了争执,节目排练一度陷入僵局。于是她看中的下一个节目老师没经她同意换了人,而她从此对老师产生怨气,后来老师怎么做工作她都不听,她的这种好胜心源于自我中心,自我中心形成看他人、看世界、看问题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实质就是自我中心的状态,看到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己内心许多东西的一个投影,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就会产生了扭曲和变形,可能一半是对方一半是你自己。同时老师的好胜心对小丽的评价也产生了扭曲和变形,下一个节目再闹情绪又怎么排练?因此错误地把小丽换掉,并把她归为不听话不守纪不服从安排的学生之列。从此老师和小丽之间的隔阂一时难以消除。
  四、认知水平影响扭曲和变形
  一个人的能力,认识水平,决定着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同一件事,不同水平的人对他的认识是不同的,视角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一样。我在上六年级的一节语文课,刚走进教室,一个学生就哭着给我告状,说李军把他的苹果踩烂了,我心里想,一个苹果踩烂就踩烂了,还是同桌好朋友,有必要还哭吗?可他越哭越伤心,同学们也莫名其妙地望着我,教室一片寂静,等待我处理。我说:“刘兵,把苹果拿出来看一下”刘兵弯腰从桌下用两指提起苹果放在桌上,此时引得教室同学哄堂大笑,原来刘兵另一个好朋友在圣诞节送他的精美包装的苹果,还没舍得吃就叫李军踩得希扒烂,于是伤心的哭了起来,同学们笑声越大,他哭声越大。我说:“同学们,你们想一下,有哪一个苹果像今天这个苹果让同学们开怀大笑?”同学们齐声回答:“没有!”我又说:“我们今天要感谢两个人。”同学们齐声问:“哪两个?”我说:“首先我们要感谢的是刘兵的好朋友送的这个苹果, 其次我们要感谢的是李军。”同学们一阵哗然。我说:“没有李军把苹果踩成现在这个样子,你们会笑吗?”大家都摇头。我又转向刘兵说:“我知道你跟李军也是好朋友,他也不是有意的,看在苹果立了这么一大功劳上,你就原谅李军吧?”刘兵破涕而笑,同学们都伸出大拇指,夸我太有才了。
  扭曲和变形是认识事物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这种规律,你就认识到不同学生对同一事物认识的不同是正确的,他们的认知基础不一样,认知的视角不一样,他们的心态情绪不一样。只要你认识到扭曲和变形的这些规律,那么你在教学过程中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部编版”教材编写理念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它更接地气,更满足一线需要。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新教材的很多优点,总结如下:  一、新旧教材封面对比  从书的外形上看,课本由原来的“小书本”换成了“大书本”,新教材的封面菊花色彩更丰富,由原来旧课本的彩色插图变成了图文合编的形式,更加图文并茂。  二、文章篇目减少 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能力  篇目数量由30篇减为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 一位老教师曾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你厌恶学
期刊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如何能够让他们正确地对待生命,像我们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是最能够体现出大自然的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的事物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要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和发现自然美的问题上,我们就采用了自然角的环境和布置,希望通过自然角可以在平时生活中观察记录和阅读绘本、自制绘本中可以发现植物的美,动物的美,学会欣赏美,爱护生命美的良好品质。对
期刊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适应于新时期德育要求和小学教育任务的产物,该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的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它生活
期刊
高三正处在紧张的二轮复习当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習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答题技巧,关键在于类题训练中老师的点拨和引导。而老师的准确、有效点拨又建立在对高考命题特点及考察能力的了解基础之上。  能力立意是当今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而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有三,即:比较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论证评价能力。可以说“能力立意”是命题的主导思想。对历史的“学科能力”的考察,《考试说明》将其归结为4大项:
期刊
一、习惯性跳槽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小华生于1985年,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的工作,更不喜欢跟人争斗,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在大学期间一直不太喜欢自己的专业,但对软件编程、设计比较感兴趣,而且在毕业设计中参与过一个大型查询系统的软件设计,因为兴趣没有在专业上,专业课成绩也不理想,通过补考才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在谋求职业的发展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转眼已过30岁,现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性质的设计
期刊
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当今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  一、“教育的生命意识”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
期刊
关键词:圆锥曲线 焦点弦 焦半径  摘要:圆锥曲线的焦点弦问题是高中数学考试命题热点,如何能用最短时间解决问题是高中教师的教研方向。本文介绍关于焦点弦的公式,并例举解题方法。  圆锥曲线是现行高中解析几何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圆锥曲线知识既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因而成为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圆锥曲线焦点弦就是经过圆锥曲线焦点的弦,圆锥曲线的焦点弦问题涉及到离心率、直线斜率(或倾斜角)、定比分点(向量)
期刊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外在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转变为学生内在的能力。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准确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具有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选择和激励学生学习功能。  一、教学目标特点和内涵  教学目标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到“三维目标表述”,再到“核心素养”。“双基”已成为历史,围绕“核心素养”四个方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
期刊
一、微课的概况  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化,移动终端、互联网等媒介逐步引领了一场“微”文化,微博、微信、微影视、微文学等热点不断,受到大众的普遍接受和喜爱,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在教育教学领域,同属于“微”文化的微课也掀起了一阵热潮,对于微课的研究和应用逐年增多。  微课(Microlecture)的概念最早是2008年由美国教育专家David Penros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