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期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刚入园的幼儿抓起。幼儿年龄小,对于各种卫生习惯没有准确的概念,也没有养成良好地卫生习惯。针对这一现状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抓好幼儿的卫生习惯。
关键词: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策略
孩子从小的卫生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着他们今后的一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孩子的健康卫生方面的教育,眼光要放得更远些,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这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独立生活能力及发展孩子智力的有力措施,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1.生活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孩子生活在世界上,无时无刻不接受着教育,教育蕴含于每天的点滴生活之中。这一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与生活关联,让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对孩子进行卫生习惯方面的教育亦如此,要从生活开始。
(1)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
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无时无刻离不开生活。那么,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从每天中的点滴生活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才能形成习惯。爱孩子,一定要讲究方法,帮助他们学会生活的技能,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孩子连个人的卫生都搞不好,那么长大了,这样的人还能做好什么呢?解决的办法就是从每天的生活小事开始,要求他们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自己清洗水果,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整理床铺,自己洗衣袜……慢慢地帮助他们养成爱清洁的习惯和自立意识,天长日久,则可以锻炼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很有益处。
(2)卫生习惯的培养尽早实施
中国有句古训:“先入为主”。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对孩子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应该尽早开始。”孩子最初的性情是柔和易导的,而一旦一些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习惯成了自然,再加上成人的性情比较执拗,这时才想到改掉业已养成的习惯就要寻求暴力来强制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是在儿童早期就对其实施教育。因此,在百般呵护孩子的时候,特别要考虑到他的将来。教师和家长要尽早帮助孩子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告诉孩子哪些是好的卫生习惯,哪些是不好的,让其明辨好坏,进而再引导孩子朝好的方向发展。
(3)给孩子良好的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是家长,家长平时的卫生习惯好坏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现在行为和态度上,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出几点要求,孩子也可以给爸爸妈妈提出几点要求,如果做到了,有什么奖励,如果没有做到,有什么样的惩罚。这些都写下来,双方确认、签字,孩子和父母按要求相互监督。在学校,孩子最崇拜、最爱模仿的就是老师,那么老师更要给孩子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必须以身作则,讲究卫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受到大人良好的榜样影响。
2.利用教育契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午睡等。对此,我们感到,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的终生。
(1)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睡眠习惯呢?用餐习惯、睡眠习惯是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利用教学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睡眠习惯。利用故事、诗歌、歌曲、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感染幼儿,孩子很喜欢模仿。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每次孩子们吃完饭,桌子上、地上就一团糟。我们就开展了语言活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通过故事,小朋友知道了吃饭时如果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的不干净。对于那些挑食的孩子,就和他讲道理,提醒他每种菜都有很好的营养,只有不挑食的孩子身体才长得高、长得胖。
(2)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的游戏?幼儿好玩、爱做游戏、好模仿的特点。把各种生活卫生习惯内容渗透在游戏中,我们通过自主性游戏中的“娃娃家”和“菜场”?,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把各种菜归放整齐。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或是贴小红花、贴五角星等,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生活卫生能力的提高。
3.师生互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所以在日常活动中,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1)守规则常坚持。幼儿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在幼儿园中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标准统一,共同监督。活动中需要统一的规则,教师和全体幼儿要牢记于心,这样良好卫生习惯才能很好地培养起来。如果老师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模棱两可,小朋友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结果随心所欲,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如在要求幼儿喝水时,老师也应与幼儿同时进行;幼儿洗手,老师也要与幼儿共同洗手,并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做出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模仿。
(3)培养集体观念,良好的班风可以约束个别幼儿不良的行为。因此,要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转变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如:有些幼儿不喜欢剪指甲,老师可通过情境故事讲述形式教育幼儿要勤剪指甲,因为指甲长了很容易藏着细菌。在集体的合作和带动下,个别的幼儿就改变了原先的不良习惯。发挥榜样的作用,幼儿的模仿力极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也形成了好的习惯。 (4)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形成家园教育环节的一致性。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经验交流活动。教师经常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生活常规及卫生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要求家长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规及卫生习惯。
4.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结合才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因而家长工作对于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1)幼儿习惯培养是一项系统过程,它有赖于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幼儿园应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家园双方要形成共识,使他们主动与教师配合,督促、要求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可这个老师这样要求,那个老师那样要求;幼儿园一个要求,家里又是一个要求。只有家园步调一致、教师间密切配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要求和规则一经提出,就必须天天坚持。还如“刷牙”,如果家长有时候要求,有时候又不要求,孩子可能就存在侥幸心理:这次不刷,也许妈妈没有发现。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中途不要停。当然,开始时,孩子可能时常会忘记,家长应及时提醒。
总之,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又一定影响,很大程度上也限制并影响幼儿的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孩子的良好习惯得到巩固,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在幼儿园教育孩子时,我们必须深入理解《纲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教育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愿望和需要,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多用榜样、表扬、鼓励等方法,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蔡黎曼.幼儿卫生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 万钫.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策略
孩子从小的卫生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着他们今后的一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孩子的健康卫生方面的教育,眼光要放得更远些,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这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独立生活能力及发展孩子智力的有力措施,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1.生活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孩子生活在世界上,无时无刻不接受着教育,教育蕴含于每天的点滴生活之中。这一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与生活关联,让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对孩子进行卫生习惯方面的教育亦如此,要从生活开始。
(1)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
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无时无刻离不开生活。那么,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从每天中的点滴生活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才能形成习惯。爱孩子,一定要讲究方法,帮助他们学会生活的技能,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孩子连个人的卫生都搞不好,那么长大了,这样的人还能做好什么呢?解决的办法就是从每天的生活小事开始,要求他们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自己清洗水果,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整理床铺,自己洗衣袜……慢慢地帮助他们养成爱清洁的习惯和自立意识,天长日久,则可以锻炼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很有益处。
(2)卫生习惯的培养尽早实施
中国有句古训:“先入为主”。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对孩子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应该尽早开始。”孩子最初的性情是柔和易导的,而一旦一些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习惯成了自然,再加上成人的性情比较执拗,这时才想到改掉业已养成的习惯就要寻求暴力来强制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是在儿童早期就对其实施教育。因此,在百般呵护孩子的时候,特别要考虑到他的将来。教师和家长要尽早帮助孩子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告诉孩子哪些是好的卫生习惯,哪些是不好的,让其明辨好坏,进而再引导孩子朝好的方向发展。
(3)给孩子良好的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是家长,家长平时的卫生习惯好坏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现在行为和态度上,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出几点要求,孩子也可以给爸爸妈妈提出几点要求,如果做到了,有什么奖励,如果没有做到,有什么样的惩罚。这些都写下来,双方确认、签字,孩子和父母按要求相互监督。在学校,孩子最崇拜、最爱模仿的就是老师,那么老师更要给孩子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必须以身作则,讲究卫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受到大人良好的榜样影响。
2.利用教育契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午睡等。对此,我们感到,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的终生。
(1)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睡眠习惯呢?用餐习惯、睡眠习惯是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利用教学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睡眠习惯。利用故事、诗歌、歌曲、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感染幼儿,孩子很喜欢模仿。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每次孩子们吃完饭,桌子上、地上就一团糟。我们就开展了语言活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通过故事,小朋友知道了吃饭时如果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的不干净。对于那些挑食的孩子,就和他讲道理,提醒他每种菜都有很好的营养,只有不挑食的孩子身体才长得高、长得胖。
(2)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的游戏?幼儿好玩、爱做游戏、好模仿的特点。把各种生活卫生习惯内容渗透在游戏中,我们通过自主性游戏中的“娃娃家”和“菜场”?,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把各种菜归放整齐。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或是贴小红花、贴五角星等,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生活卫生能力的提高。
3.师生互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所以在日常活动中,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1)守规则常坚持。幼儿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在幼儿园中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标准统一,共同监督。活动中需要统一的规则,教师和全体幼儿要牢记于心,这样良好卫生习惯才能很好地培养起来。如果老师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模棱两可,小朋友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结果随心所欲,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如在要求幼儿喝水时,老师也应与幼儿同时进行;幼儿洗手,老师也要与幼儿共同洗手,并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做出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模仿。
(3)培养集体观念,良好的班风可以约束个别幼儿不良的行为。因此,要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转变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如:有些幼儿不喜欢剪指甲,老师可通过情境故事讲述形式教育幼儿要勤剪指甲,因为指甲长了很容易藏着细菌。在集体的合作和带动下,个别的幼儿就改变了原先的不良习惯。发挥榜样的作用,幼儿的模仿力极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也形成了好的习惯。 (4)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形成家园教育环节的一致性。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经验交流活动。教师经常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生活常规及卫生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要求家长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规及卫生习惯。
4.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结合才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因而家长工作对于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1)幼儿习惯培养是一项系统过程,它有赖于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幼儿园应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家园双方要形成共识,使他们主动与教师配合,督促、要求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可这个老师这样要求,那个老师那样要求;幼儿园一个要求,家里又是一个要求。只有家园步调一致、教师间密切配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要求和规则一经提出,就必须天天坚持。还如“刷牙”,如果家长有时候要求,有时候又不要求,孩子可能就存在侥幸心理:这次不刷,也许妈妈没有发现。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中途不要停。当然,开始时,孩子可能时常会忘记,家长应及时提醒。
总之,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又一定影响,很大程度上也限制并影响幼儿的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孩子的良好习惯得到巩固,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在幼儿园教育孩子时,我们必须深入理解《纲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教育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愿望和需要,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多用榜样、表扬、鼓励等方法,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蔡黎曼.幼儿卫生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 万钫.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