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策略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z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期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刚入园的幼儿抓起。幼儿年龄小,对于各种卫生习惯没有准确的概念,也没有养成良好地卫生习惯。针对这一现状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抓好幼儿的卫生习惯。
  关键词: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策略
  孩子从小的卫生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着他们今后的一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孩子的健康卫生方面的教育,眼光要放得更远些,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这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独立生活能力及发展孩子智力的有力措施,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1.生活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孩子生活在世界上,无时无刻不接受着教育,教育蕴含于每天的点滴生活之中。这一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与生活关联,让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对孩子进行卫生习惯方面的教育亦如此,要从生活开始。
  (1)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
  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无时无刻离不开生活。那么,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从每天中的点滴生活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才能形成习惯。爱孩子,一定要讲究方法,帮助他们学会生活的技能,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孩子连个人的卫生都搞不好,那么长大了,这样的人还能做好什么呢?解决的办法就是从每天的生活小事开始,要求他们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自己清洗水果,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整理床铺,自己洗衣袜……慢慢地帮助他们养成爱清洁的习惯和自立意识,天长日久,则可以锻炼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很有益处。
  (2)卫生习惯的培养尽早实施
  中国有句古训:“先入为主”。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对孩子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应该尽早开始。”孩子最初的性情是柔和易导的,而一旦一些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习惯成了自然,再加上成人的性情比较执拗,这时才想到改掉业已养成的习惯就要寻求暴力来强制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是在儿童早期就对其实施教育。因此,在百般呵护孩子的时候,特别要考虑到他的将来。教师和家长要尽早帮助孩子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告诉孩子哪些是好的卫生习惯,哪些是不好的,让其明辨好坏,进而再引导孩子朝好的方向发展。
  (3)给孩子良好的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是家长,家长平时的卫生习惯好坏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现在行为和态度上,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出几点要求,孩子也可以给爸爸妈妈提出几点要求,如果做到了,有什么奖励,如果没有做到,有什么样的惩罚。这些都写下来,双方确认、签字,孩子和父母按要求相互监督。在学校,孩子最崇拜、最爱模仿的就是老师,那么老师更要给孩子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必须以身作则,讲究卫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受到大人良好的榜样影响。
  2.利用教育契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午睡等。对此,我们感到,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的终生。
  (1)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睡眠习惯呢?用餐习惯、睡眠习惯是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利用教学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睡眠习惯。利用故事、诗歌、歌曲、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感染幼儿,孩子很喜欢模仿。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每次孩子们吃完饭,桌子上、地上就一团糟。我们就开展了语言活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通过故事,小朋友知道了吃饭时如果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的不干净。对于那些挑食的孩子,就和他讲道理,提醒他每种菜都有很好的营养,只有不挑食的孩子身体才长得高、长得胖。
  (2)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的游戏?幼儿好玩、爱做游戏、好模仿的特点。把各种生活卫生习惯内容渗透在游戏中,我们通过自主性游戏中的“娃娃家”和“菜场”?,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把各种菜归放整齐。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或是贴小红花、贴五角星等,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生活卫生能力的提高。
  3.师生互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所以在日常活动中,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1)守规则常坚持。幼儿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在幼儿园中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标准统一,共同监督。活动中需要统一的规则,教师和全体幼儿要牢记于心,这样良好卫生习惯才能很好地培养起来。如果老师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模棱两可,小朋友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结果随心所欲,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如在要求幼儿喝水时,老师也应与幼儿同时进行;幼儿洗手,老师也要与幼儿共同洗手,并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做出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模仿。
  (3)培养集体观念,良好的班风可以约束个别幼儿不良的行为。因此,要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转变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如:有些幼儿不喜欢剪指甲,老师可通过情境故事讲述形式教育幼儿要勤剪指甲,因为指甲长了很容易藏着细菌。在集体的合作和带动下,个别的幼儿就改变了原先的不良习惯。发挥榜样的作用,幼儿的模仿力极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也形成了好的习惯。   (4)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形成家园教育环节的一致性。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经验交流活动。教师经常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生活常规及卫生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要求家长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规及卫生习惯。
  4.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结合才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因而家长工作对于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1)幼儿习惯培养是一项系统过程,它有赖于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幼儿园应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家园双方要形成共识,使他们主动与教师配合,督促、要求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可这个老师这样要求,那个老师那样要求;幼儿园一个要求,家里又是一个要求。只有家园步调一致、教师间密切配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要求和规则一经提出,就必须天天坚持。还如“刷牙”,如果家长有时候要求,有时候又不要求,孩子可能就存在侥幸心理:这次不刷,也许妈妈没有发现。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中途不要停。当然,开始时,孩子可能时常会忘记,家长应及时提醒。
  总之,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又一定影响,很大程度上也限制并影响幼儿的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孩子的良好习惯得到巩固,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在幼儿园教育孩子时,我们必须深入理解《纲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教育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愿望和需要,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多用榜样、表扬、鼓励等方法,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蔡黎曼.幼儿卫生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 万钫.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系统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进行教学系统设计的基础环节。只有分析好幼儿的基本特征,才能制定出符合幼儿教学规律的教学目标,继而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幼儿生理发育规律具有一定的认识,并注重幼儿个体之间的个别差异,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国内外许多的专家和学者对幼儿心理发展持有不同的观点,但纵观这些观点不难发
期刊
培根曾经说过:“阅读使人充实……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这说明读书对人的合理全面发展尤为重要。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学习,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种教师实际行为,不是一句空话。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读书能启迪人的智慧,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推出了新的课程目标,而要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老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是很不容易的,这是推进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之间,我们既要考虑“新课程目标的内涵有哪些”,又要考虑“如何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怎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等问题。所以只有首先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说走进了新课程。  关键词:新课程;能力设计;有效性  三维目标是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
期刊
新教材的特点是将生动的图片和资料呈现结学生,淡化了知识体系,强化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是教学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师生以平等的地位进行对话交流,旧式的“你问我背提问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那么如在新课程教学中设计课堂提问呢?又如何在提问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呢?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呢?  1.新颖的探究性提问  新教材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那么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则体现教师对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课改的重要内容,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之大趋势。因此,研究性学习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影响之大,作用特殊,举足重轻。然而,到底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一直是难点,令人望而生畏。笔者认为,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关键在于把握好以下关系。  1.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研究问题。  强调学生自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学校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显得更加迫切与必要。追求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成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下共同关注、探索的课题。在近几年初中信息技术科教学教改中,我从三方面进行探究:第一,课前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重点是把学生喜欢网络游戏这种兴趣转移到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上来;第二,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及规律,采取“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模式;第三,运用发展
期刊
摘 要:中学历史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精心设疑,创造情景,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合作探究,讨论学习,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实施电化教学,生动形象,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营造出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和一个生机勃勃、活泼有序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起来;大脑“动”;嘴巴“动”;全方位“动”  中学历
期刊
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其主要区别在于,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逻辑线索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教学策略尽管也以一整套的教学行为作为表征形式,但本身则是灵活多变的,其结构性显得不足,而且往往并不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而是指向于单个或局部的教学行为。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依据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
期刊
摘 要:要做好学校的计划生育工作,就必须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学校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身行业特点,不断加强对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做好工作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将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机结合,形成上下、纵横联动的生动工作格局,切实把党的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到工作实践之中。  关键词:学校;计划生育;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健康普查;普及知识;沟通协调  计划生育是党基
期刊
在二十一世纪初,德雷斯德纳就提出:“绘画是富有创造个性的一种艺术。”幼儿教师应坚持对幼儿绘画与创造的的探索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心灵去绘画,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  为了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力,我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培养绘画兴趣、建立积极情感、积累感性经验、客观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转变观念是创造的前提  幼儿教师要在绘画中培养幼儿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