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要学好物理课应做好物理实验,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学生的才智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并学会探究性学习,从而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它要求教师高质量地传递各种信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优化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
如何合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实现物理实验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从以几方面作些分析探讨。
一、指导课前预习,提高实验效率
据调查发现,在教师不布置预习的情况下,70~80%的学生基本不预习,学生课前不清楚课堂上要做什么。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较系统、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把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列入教学常规,认真抓好。
物理实验课中,一般可采用如下方法:
1.列出预习提纲。预习提纲可帮助学生在自学预习中有目的、有方向、有头绪地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自我理解,对于提纲中感到疑难的问题,学生会专心重复阅读,深入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教师在课堂上精讲提供了基础,也为学生的课堂讨论、练习争取了时间。
2.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3.落实预习实验,准备自制器材等。
二、重视激趣引导,集中学生注意力
丁肇中先生认为物理教学首先要“唤起兴趣”。教师根据学情需要,不断地创设物理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地发展。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并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兴趣的激发,很多教师只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往往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兴趣激发。我们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目前,通过归纳整理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大概有:设置物理悬念、制造物理气氛;设置认知冲突、展示物理现象;提出趣味问题;讲述物理故事;演示物理实验;讨论、假设或猜测物理问题等等。要设置好教学情景,我们应配合教材,搜集整理古今中外的物理故事、有趣的物理实验及大量有丰富物理内涵的诗词成语等,并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结合教材自编一些故事,自制一些物理实验等。将以上内容或穿插在教学之中,或点缀在授课之内,或展示、或讲述、或实验等,使学生动情、惊喜。使课堂妙趣横生,增强学生的物理兴趣。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时,为了激发学生连接电路的积极性,在连接电路前,我自编了这样一段故事:1990年,一个美国考察团到中国进行教育考察,主要是考察中国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原计划在北京市内某所小学考察,但考虑到北京市的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最后到北京郊区的某一所农村小学,对六年级一班的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考查。在班上,给每个学生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一节电池、若干导线。要求学生把小灯泡接亮。结果只用了四分钟时间,全班学生都能把灯泡接亮。最后美国考察团成员伸出大拇指说:“中国小朋友,Good!”同学们,我们是初中二年级学生,现在,在你们桌面上同样放有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一节电池、若干导线,你们能接亮小灯泡吗?看谁接得比较快?最后每个学生都动手实验,结果只用了两分钟时间,全班学生都能把灯泡接亮。
三、约定调控课堂,形成良好习惯
据调查发现,有85%的学生喜欢上物理实验课,90%以上的学生希望独立动手做实验。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在实验课中,由于实验器材的干扰,学生糊弄实验器材,导致学生在物理实验课上散漫,精力不集中。学生不认真听教师讲解,造成实验操作盲目。因此实验课就必须适当约定调控课堂。如,在学生做连接电路实验时,课前把实验器材用塑料袋装好,到学生开始做连接电路实验时再发给学生。这样就可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其次,课堂上学生应有的交流必不可少,比如分组讨论时,教师允许他们小声交流,但是整节课的课堂纪律必须以安静为主,尤其在实验课上,如果学生“自由放松”、“热热闹闹”、“像脱缰之马”,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难以深入理解所学内容的。
经过几年的跟踪研究,证明:采用适当约定调控课堂的方法,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大大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四、引进竞争机制,鼓励积极参与
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基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我认为:引进竞争机制,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竞争可以激起学生个体发奋努力,从而在学习上得到更大的收获。在竞争中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竞争使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竞争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语言表达等能力;竞争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是产生自信的根源。竞争机制的引入,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使之在竞争中不断出现新的学习“增长点”,他们不但要会学、善学,而且还要善于在竞争中学,在学中竞争,以便挖掘潜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
五、强弱搭配,合理分组,培养合作技能
中学物理实验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都是在教师讲解了有关规律以后,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一规律。为了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可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具体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实验的有关数据测出来,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物理实验小组的编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功与否及实验质量的高低。调查发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55%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13.8%的学生明白道理,但做起来不顺手;18.8%的学生喜欢自己做,但自己做不好;12.5%的学生喜欢看别人做实验。
所以实验课前,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明确任务及分工,根据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以及男女搭配,分为2人一个操作小组,4~6人为一个合作组(两个操作小组组成),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促进组内合作。每次实验课,每一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小组探究任务。由小组长主持,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喜欢自己做,但自己又做不好或只喜欢看别人做实验的同学,小组合作更能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我们在实验时,可采用轮换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学生实验兴趣大增,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人人都有收获。
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小组实验过程的监控。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对学生在小组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把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交流、切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相互启发,营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多方位、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问题展示交流,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展示交流是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环节。展示交流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当导演,不能怕学生展示不好,而急于自己上阵;要当裁判,及时或延时进行点评和评价。当然,当学生讨论或展示偏离中心时,要及时纠正引导。
展示交流的内容,要有重点、有指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良莠和漫无目的地展示交流,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展示交流活动中,活动的主体仍然是学生,教师的作用重在科学地确定展示和交流的主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让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交流经验、答疑解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理开展物理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物理实验效果的最优化,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以上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实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点点感受,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 易志毅)
课堂教学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它要求教师高质量地传递各种信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优化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
如何合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实现物理实验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从以几方面作些分析探讨。
一、指导课前预习,提高实验效率
据调查发现,在教师不布置预习的情况下,70~80%的学生基本不预习,学生课前不清楚课堂上要做什么。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较系统、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把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列入教学常规,认真抓好。
物理实验课中,一般可采用如下方法:
1.列出预习提纲。预习提纲可帮助学生在自学预习中有目的、有方向、有头绪地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自我理解,对于提纲中感到疑难的问题,学生会专心重复阅读,深入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教师在课堂上精讲提供了基础,也为学生的课堂讨论、练习争取了时间。
2.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3.落实预习实验,准备自制器材等。
二、重视激趣引导,集中学生注意力
丁肇中先生认为物理教学首先要“唤起兴趣”。教师根据学情需要,不断地创设物理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地发展。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并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兴趣的激发,很多教师只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往往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兴趣激发。我们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目前,通过归纳整理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大概有:设置物理悬念、制造物理气氛;设置认知冲突、展示物理现象;提出趣味问题;讲述物理故事;演示物理实验;讨论、假设或猜测物理问题等等。要设置好教学情景,我们应配合教材,搜集整理古今中外的物理故事、有趣的物理实验及大量有丰富物理内涵的诗词成语等,并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结合教材自编一些故事,自制一些物理实验等。将以上内容或穿插在教学之中,或点缀在授课之内,或展示、或讲述、或实验等,使学生动情、惊喜。使课堂妙趣横生,增强学生的物理兴趣。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时,为了激发学生连接电路的积极性,在连接电路前,我自编了这样一段故事:1990年,一个美国考察团到中国进行教育考察,主要是考察中国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原计划在北京市内某所小学考察,但考虑到北京市的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最后到北京郊区的某一所农村小学,对六年级一班的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考查。在班上,给每个学生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一节电池、若干导线。要求学生把小灯泡接亮。结果只用了四分钟时间,全班学生都能把灯泡接亮。最后美国考察团成员伸出大拇指说:“中国小朋友,Good!”同学们,我们是初中二年级学生,现在,在你们桌面上同样放有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一节电池、若干导线,你们能接亮小灯泡吗?看谁接得比较快?最后每个学生都动手实验,结果只用了两分钟时间,全班学生都能把灯泡接亮。
三、约定调控课堂,形成良好习惯
据调查发现,有85%的学生喜欢上物理实验课,90%以上的学生希望独立动手做实验。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在实验课中,由于实验器材的干扰,学生糊弄实验器材,导致学生在物理实验课上散漫,精力不集中。学生不认真听教师讲解,造成实验操作盲目。因此实验课就必须适当约定调控课堂。如,在学生做连接电路实验时,课前把实验器材用塑料袋装好,到学生开始做连接电路实验时再发给学生。这样就可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其次,课堂上学生应有的交流必不可少,比如分组讨论时,教师允许他们小声交流,但是整节课的课堂纪律必须以安静为主,尤其在实验课上,如果学生“自由放松”、“热热闹闹”、“像脱缰之马”,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难以深入理解所学内容的。
经过几年的跟踪研究,证明:采用适当约定调控课堂的方法,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大大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四、引进竞争机制,鼓励积极参与
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基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我认为:引进竞争机制,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竞争可以激起学生个体发奋努力,从而在学习上得到更大的收获。在竞争中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竞争使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竞争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语言表达等能力;竞争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是产生自信的根源。竞争机制的引入,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使之在竞争中不断出现新的学习“增长点”,他们不但要会学、善学,而且还要善于在竞争中学,在学中竞争,以便挖掘潜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
五、强弱搭配,合理分组,培养合作技能
中学物理实验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都是在教师讲解了有关规律以后,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一规律。为了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可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具体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实验的有关数据测出来,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物理实验小组的编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功与否及实验质量的高低。调查发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55%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13.8%的学生明白道理,但做起来不顺手;18.8%的学生喜欢自己做,但自己做不好;12.5%的学生喜欢看别人做实验。
所以实验课前,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明确任务及分工,根据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以及男女搭配,分为2人一个操作小组,4~6人为一个合作组(两个操作小组组成),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促进组内合作。每次实验课,每一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小组探究任务。由小组长主持,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喜欢自己做,但自己又做不好或只喜欢看别人做实验的同学,小组合作更能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我们在实验时,可采用轮换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学生实验兴趣大增,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人人都有收获。
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小组实验过程的监控。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对学生在小组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把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交流、切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相互启发,营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多方位、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问题展示交流,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展示交流是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环节。展示交流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当导演,不能怕学生展示不好,而急于自己上阵;要当裁判,及时或延时进行点评和评价。当然,当学生讨论或展示偏离中心时,要及时纠正引导。
展示交流的内容,要有重点、有指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良莠和漫无目的地展示交流,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展示交流活动中,活动的主体仍然是学生,教师的作用重在科学地确定展示和交流的主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让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交流经验、答疑解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理开展物理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物理实验效果的最优化,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以上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实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点点感受,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