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模块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a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模块化教学是指以知识点为载体、以学习目标为指向、以时间为抓手将课堂切分为两个或三个独立教学模块的教学方式。课堂模块化教学的提出缘于“微课”的有效作用,且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契合人脑的特点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构建课堂模块时要有学生观、知识观、时间观、目标观、独立观,备课时要精心规划模块,上课时要认真组织实施。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模块化教学 实践
  一、研究的缘起
  (一)人脑的特点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辽宁大连现代学习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允庆研究表明,脑的特点之一是有周期变化。脑的工作有点像人的脉搏,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所以脑科学家建议所有教学人员都要重视注意力的10分钟准则。以一节45分钟的课为例,前10分钟至15分钟是高峰,紧接着进入低谷,在快下课的时候到第二个高峰。这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在前10分钟至15分钟内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完,在脑进入低谷的时候换一种活动。
  脑的上述特点为我们调控教学时间、把握课堂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现实路径。我们在设计、构建课堂教学时,把特别重要的、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设置于课的“兴奋期”或“高潮处”。在大脑相对疲劳和学生思维容易进入低谷时变换另一种教学活动和方式,使课堂结构发挥增强教学功能和效果的作用,使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形成一种相互对应、和谐共振的结构关系。
  (二)微课的启示
  微课在我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引导教育教学的迅猛变革。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指出,微课的核心理念是:以某门学科的知识点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且是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制作,以系列化、专题化的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微课具有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的特点,不仅可以服务和提升教师的“教”,更可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王川教授认为,微课是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以教学音视频为载体,服从课堂上教师对某些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设计的教与学双边活动。
  微课主要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专题进行的,显然,微课的时间不可能长,有学者认为,微课的时间应在10分钟以内,中小学以5至8分钟为宜。但是无论怎样,微课仍然是一堂完整的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清晰的教学主线和教学结构,有适宜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有科学的教学测评和教学反馈。
  从微课的实践看,微课在教师和学生中很受欢迎,受到教师和学生追捧的原因不是微课的“新”和“短”,而是微课确实能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但是,从中小学教育现状看,微课只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成为教学的主流。作为中学教师,笔者不能改变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也不能随意缩短课堂教学时间,但是在现有的40分钟或45分钟课堂里面可以大有作为,将微课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引入现有的课堂,提高教学实效。
  (三)彰显学习主体的需要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真正掌握知识,需要自我内化。达尔文曾说过: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有自学中得来的。有学者研究表明,一章或一节课文中的知识,有20%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有60%~70%只需稍加点拨学生就可以学会,真正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分析、讲解、训练等学生才能弄懂、学会的知识只有10%~20%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知识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学习得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材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已经大幅度降低,学生能够自我习得的知识比例更大。由此可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真正认真认识到自己对学生的作用,正确定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生学”,既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且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就成功一半。
  但是,在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想想简单,说说容易,其实做到很难。从笔者的观察看,保守地讲,有超过一半的教师不能做到。有的教师不是不想做,而是控制不了自己,上课时总是不放心,总想把知识都教给学生,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一堂课又被教师“讲”完。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需要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固化”教学,通过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束缚”教师的教学行为,以保障学生“学习”的时间。
  基于上述三方面的思考,笔者提出“课堂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并从2011级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到2014年高中毕业,进行三年的教学实践,取得显著的效果。
  二、模块的构建
  (一)概念的界定
  课堂模块化教学是指以知识点为载体、以学习目标为指向、以时间为抓手将课堂切分为两个或三个独立教学模块的教学方式。
  (二)模块构建观
  1.学生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块时,要围绕学生构建,让学生学,让学生易学,让学生快乐地学;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调动学生的情绪状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2.知识观。学生学会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在构建课堂模块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但是,在构建模块时不能因知识而知识,要根据知识的逻辑关系,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程度确立知识内容。从实践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以确立两三个知识点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宜。因此,在具体设计教学时,要不拘泥于课文,不拘泥于章节,根据实际情况取舍。
  3.时间观。人脑的生理特点、情绪特点是构建课堂教学模块的科学基础。40或45分钟的时间段,人脑一般有两个情绪高峰段和一个情绪低谷段。在不同的情绪段落,应设置、完成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更高效地利用时间。比如,在情绪低谷段可以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或实验操作,让学生的大脑、眼睛、嘴巴、手等都动起来,提升时间的利用效率,提高学习效能。总之,在设计和实施课堂模块教学时,要隐含强烈的时效观念,讲究时间的合理切分,体现清晰的时间节点。   4.目标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归宿,是教学的指明灯。对于课堂中的任意一个模块,都应有适切的教学目标,且模块与模块的目标是相对独立的、清晰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要分模块设计,并在教案上清晰地反映出来,不能出现一个教学目标反映在两个甚至三个教学目标中。在不同的模块中,教学就是围绕相应的目标进行,并以实现目标为终点。
  5.独立观。在课堂模块教学中,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实践,教师都要有“独立”的观念,反映出清晰的模块界限,切忌模块与模块之间含糊不清。特别是在实践之初,教师要时时提醒自己、强迫自己遵照执行,否则很容易就回到“老路”。也许,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不适应,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学目的,但是,在不断强化中会增强意识,形成模式;在不断积累中完善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最终驾轻就熟地驾驭课堂。
  在上述“五观”中,掌控“模块”最重要的是时间观,时间段落是“课堂模块化教学”最显著的标志。大家常看到的现象是课堂上教师在讲解,时间已超过十五六分钟,教师自我感觉才七八分钟,而且“意犹未尽”;一旦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才三四分钟,教师感觉可能就有十多分钟,开始着急等会儿课要上不完,于是赶紧叫停学生的自主学习,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老师随意地讲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回过神来,发现教学内容还有大部分没有完成,赶紧赶进度,草草完成任务,等等。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课堂模块不清,教学结构混乱,上课时,脚踩西瓜皮,上到哪里算哪里。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最终没有什么效果。
  三、教学的实践
  (一)模块化教学从备课开始
  备课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工作。传统的备学情、备教材、备策略、备方法等就不一一赘述。备课的过程最后都从教学设计(教案)反映出来,下面就谈谈为了课堂模块教学在教学设计上的改变。
  下表是教学设计的模板。我们力求以模板制衡教师的备课,以实现课堂模块教学的表象和内涵。
  1.从教案的格式上限定了教师备课的方式为模块化备课。虽然在设计模板时,一个教案(一堂课)设计了四个模块,但是教师在具体设计教案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一堂课的模块数量。从实践看,一堂课的模块数量基本上为两三个,也有少数课设计四个模块。
  2.教师备课时要对每一个模块需要的时间进行设计。通过时间的设计,强化教学的模块化,杜绝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时间的设计,不仅仅是为设计而设计,更是检查、衡量备课及课堂教学的一把尺子。
  3.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缄默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摇 ?摇分钟”这一描述中有三个关键词,即“缄默情境”、“自主学习”和“时间”,这三个关键词限定了教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及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缄默情境”是针对教师而言的,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观察学生的行为状态,但不随意发声。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求学生用六分钟的时间完成练习题,但一分钟不到,教师就说“要注意看题啊”,两分钟不到,教师又说“这是哪一类题型,应该用什么规律啊”,等等。本来是要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结果仍然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一堂45分钟的课,教师缄默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一般要达到二十分钟左右。这是调整教与学的结构、方式、关系的需要与制约,是教师约束自己有效教学又解放自己疲于讲解的正当安排,是保障学生学习经历广度、深度和专注度的过程品质的需要。当然,某些课受特殊因素的制约,二十分钟的时间也是可以更改的。
  4.在备课时教师要确立好每一个模块的内容、目标和过程方法。每一个教学模块就是一节“独立”的课,有完备的教学要素,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每一个要素进行精心设计。
  把教学的内容组织、剪辑成相对独立的模块,或者把教学的内容编辑成提纲或者问题链。如果是习题讲评课,可以把所有需要讲评的题目组成几个模块,按原本编排的题型题序自然构成模块,也可以按难易程度、按知识点类别、按解题方法异同、按学生解答正误率高低等重组模块。把原来集中写在一起的整节课的目标化解落实为段落目标,在这个时间段落里要让学生实现怎样的学习目标,或者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针对哪些学生、哪些情况让学生达到怎样的学习结果或改变。
  任何一个内容模块的教学,都存在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或者边教边学)的问题。教与学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教学的步骤、过程要完整清晰地设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为了突破重点难点疑点,课前教学设计时选用了哪些教与学的策略、方法、手段等,这些连同教学步骤、过程一起着重反映。
  (二)模块化教学在课堂落实
  课堂是落实模块化教学的关键。模块化教学不仅要在备课时将模块设计好,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好。一堂好的“模块化教学”课堂,应在时间节点、课堂节奏、大脑状态、活动方式等方面很好地“响应”。
  1.体现清晰的时间节点。模块化教学必须讲究时间的合理切分。科学合理的时间切分是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大脑的特点后的结果,在各个时间段落(模块)时间的切分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成,要实现教学目标,要符合大脑的生理特点。课堂实践所反映出来的时间与备课预设时间基本一致,说明备课及课堂操作把握得好,时间的切分合理。在课堂上,应隐含强烈的时效观念,课堂上的时间体验既不赶又不冗余,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体现时间与效率的一致性。
  2.反映干净的课堂节奏。模块决定结构,结构制约节奏。模块化教学的课堂教学节奏应是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的,体现清晰的课堂结构。节奏“干净利落”就是要教师与学生体会到清晰的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没有含混不清。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节奏跃动,学生的情绪高低错落有致。
  3.展现激情的大脑状态。高效的课堂要抓住学生,让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高速运转,自始至终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学生的大脑情景状态是有外在表现的,老师要捕捉得到学生的思维状态,并在课堂上调整“教”与“学”的方式,从而调整学生的思维状态。
  4.科学多样的活动方式。学习就是一种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学生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学生每天要上十多节课(包括早晚自修),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极大。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在教学活动方式的设计和实施上下工夫,采用科学多样的活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三)课例展示。
  总之,面对一节课45分钟这个时间定量,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分成几个时间段落,规划好时间段落,每个段落用时多少分钟,要实现怎样的学习目标。面对一个章节内容、一份讲义试卷、一道或一组题目,准备用多少分钟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解决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实现哪几个学习(包括练习及讲评)目标,需要在备课时作出设定。在上课的时候,要根据教案设计认真落实各个模块的教学要素,突出强调时间这一要素对课的进度、节奏、目标实现的管控作用,有利于弥补课的随意、松散和低效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阮彩霞,王川.微课程的概念、特点和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
  [3]姚林群,郭元祥.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9).
  [4]潘洪建.教学知识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同样,对初中历史老师来说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对初中历史新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做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新课程 创新能力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发生相应变化,如何培养新世界的接班人,对于初中老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因此,老师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要通
摘 要: 思想政治课程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贯穿整个教育过程。思想政治课程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思想政治知识,还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生活化是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点,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生活化 教学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2003年新课标颁布以来,我国的教育教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活力课堂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推进新课改的实质性措施,学校鼓励教师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各具特色的模式,本文从历史活力课堂的内涵、特点、模式及价值等方面认识历史活力课堂的概况。  关键词: 活力课堂 自主性 创新性 互动性 适时性  一、历史活力课堂的内涵  目前对于高中历史活力课堂的内涵还没有权威性说法。笔者认为,历史活力课堂指教师利用历史幻灯片、影像资
第一部分左乙拉西坦治疗中国西南地区癫痫儿童及青少年长程保留率分析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癫痫患儿的长程保留率,评估左乙拉西坦停药原因。方法:选取2006年7月
自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倡导并要求各地力行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节水、节粮、节电理念以来,实践证明,全国各地校园文化建设面貌发生明显好转。那么,我们该如何从政治课堂教学的角度,更好更有效地贯彻落实三爱三节理念,从而使它真正地持续地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促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校园、节约型校园、节约型社会的尽快构建,不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劳动就业创造创新的意识和技能。在教学掌握相关重要知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三维目标明确规定了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这一目标。然而,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从幼稚到成熟的急剧变化和发展的过渡时期,此间他们模仿力强,可塑性大,有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容易接受教育影响,适时的德育教育对他们的一生起到定向和奠基的决定性作用。中学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就要求物理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挖掘,因势
目的:探讨胸腔镜亚肺叶切除在早期浸润性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1月期间21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浸润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
目的通过检测孕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静脉血中瘦素(leptin,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血脂水平,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和腹围,探讨
物理图像是表示物理现象和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图像可以用于表达抽象的物理问题,具有简单、直观、形象的特点。有许多科学问题用数学形式往往难以突破,问题的实质可能被掩盖,但往往非常简单的图像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伏安特性曲线就是最好的例子,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际谈谈认识。  伏安特性曲线即I-U图像叫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这个图像是通常用于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规律,是一种常见的图像方法。根据伏安特性曲线的不同
摘 要: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强调师生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组织教学,将问题意识贯穿整个物理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教学而言,问题标志着课堂教学的开始,围绕问题进行知识点的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问题的解决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将“问题”思想融入高中物理课堂,对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 问题 高中物理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