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作为区域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区域发展的综合实力,文章通过对海洋强区建设背景下广西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從人才、资源、市场、资金、创新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促进广西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持续发展,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洋强区建设;广西;活化利用;现状;对策;
1引言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海洋非遗”)是直接产生于或主要服务于海洋生产生活的,主要取材于海洋自然与人文环境,是世代传承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据统计,目前广西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37 项[],主要分布于广西北部湾地区的钦州、北海和防城港地区。然而,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海洋非遗的生存土壤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保护与传承面临文化内涵缺失、发展资金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技术创新力度不够等困境。活化利用是保护与传承海洋非遗,促进其实现可持续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区域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加强广西海洋非遗的活化利用,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并进的良性循环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对策,以期促进该区域海洋非遗的活态传承。
2广西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现状
2.1取得的成绩
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遗作为广西区重要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在国家及地区政府的推动下,该区域海洋非遗的活化利用成效逐渐明显。首先,政府不仅从政策上加强对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重视,制定《关于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市的实施意见》、《北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相关文件,为广西海洋非遗的活化利用提供政策支持,还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海洋非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以及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其次,广西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力量,运用数字化手段在海洋非遗的挖掘、整理、建档、保护等方面加强对海洋非遗的保护,并通过完善海洋非遗数据库、建立海洋非遗活化利用动态管理体系等途径推进海洋非遗的活化利用,以健全的管理体系提高其管理效率。再者,目前海洋非遗活化利用方式不仅有“设厅立馆”、设立生产性保护基地等静态方式,还有“非遗进校园”、“非遗展演”、“非遗旅游”、非遗手工技艺体验馆等动态式。此外,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北海恒星珠宝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的成立,逐渐成为海洋非遗产业化发展的典范,也为当地民众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实现文化、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2.2存在的问题
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目前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目前广西高校极少有设置海洋非遗相关专业,许多传承人都是将自己掌握的海洋非遗技艺传授给家族或者徒弟,高校也仅仅是完成部分海洋非遗的传承,缺乏对传承人的有效培养。另外,后辈传承人的择业观念不是传承海洋非遗文化,而是选择一份既体面又能够提高生活水平的工作,因此海洋非遗传承人极度匮乏。第二,部分民众或小企业受利益驱使,为自身谋取利益不惜扭曲海洋非遗的原真内涵,夸张或过度渲染海洋非遗的表现形式,忽略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真正目的。第三,海洋非遗的产品生产、市场拓展、产品营销等是其实现活化利用的重要途径,这些途径均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目前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政策性资金,缺乏来自企业、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社会资金,难以满足海洋非遗活化利用资金的需求。第四,布局结构失衡也是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是空间布局不均衡,目前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交通较便捷、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市、县等区域,导致部分分布在县级以下的海洋非遗难以被开发利用。二是产业结构方面,在广西海洋非遗的活化利用过程中,“重宣传、轻质量”的现象较为常见,即注重产品的市场推广而忽视产品的制作过程及质量,未能充分考虑顾客的体验需求,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协调性较差,不利于增强海洋非遗的持续传承。
3广西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对策
3.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作用
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深入开展,亟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作用。首先,实施重点人才开发计划,可通过实施行政领导干部轮训,积极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如通过“活化利用领军人才培训”、“活化利用专家库建设项目”、“活化利用青年技术人才提升计划”等培养专业人才。其次,加强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相关教育,积极促进海洋非遗活化利用与职业教育融合,如开展海洋非遗活化利用职业教育课程、对接海洋非遗活化利用人才招聘等方式,发挥职业教育在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强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相关学科建设,如鼓励高校开展与海洋非遗相关的专业,为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提供智力支持。第三,加强活化利用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位优势,同时,引进国外高端人才,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与沿线国家广泛开展联合培养工作,提高活化利用人才的综合水平。
3.2科学规划资源,整合活化利用发展布局
目前,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均衡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亟需从科学规划资源的角度,整合海洋非遗活化利用发展布局,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布局,保证活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以政府为主导,与当地高校、民间团体、相关专家等形成普查小组,全面把握广西海洋非遗的数量、类型、特征、分布等,并深入了解活化利用发展现状,根据海洋非遗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分布、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规划。其次,结合广西“海洋强区”战略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引导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对海洋非遗资源进行差异化、特色化的活化利用。第三,建立健全监督与反馈机制,确保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工作的有效开展,并综合考虑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及时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3.3规范市场管理体系,优化活化利用环境
良好的活化利用环境对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广西可从活化利用的生产、流通、销售等领域优化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环境。在生产领域,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加大,因此,应在保持海洋非遗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基础上,开发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海洋非遗文化产品,提供个性化的海洋非遗文化服务。同时,加强对海洋非遗文化产品的监管,避免出现一味追求经济价值,而对海洋非遗随意扭曲、任意捏造的过度商业化行为。在流通领域,应鼓励各类企业依法从事流通渠道建设,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发展现代化流通形式,如海洋非遗文化展演的电子票务、院线上映等,从而创新海洋非遗流通形式。在销售领域,要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海洋非遗文化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发挥专业机构在市场推广方面的优势,如借助会展行业的专业能力、旅游行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产品的知名度。
3.4健全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健全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成为拓宽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资金渠道的重要途径。首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活化利用的配套设施建设和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品牌推广等环节,根据广西地方实际,给予社会资本参与海洋非遗活化利用更多的优惠政策,如对于社会资本参与或主导的海洋非遗活化利用项目,开通前期工作办理的“绿色通道”、政府免费进行宣传推介以及贷款贴息等。其次,推进海洋非遗资源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如通过银行对活化利用企业的资金和自身管理经验的注入,促进双方在资本和各自优势方面的资源渗透与互补,促进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跨越式发展,或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文化金融产品等。第三,优化融资服务。优化社会资本参与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环境,通过创造更加公平、规范、开放的市场环境,提高社会资本在非遗活化利用领域的配置效率。
3.5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活化利用科技引擎
创新驱动战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新的发展方式,主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融合其他形式的创新形成创新系统,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广西海洋非遗的活化利用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打造活化利用科技引擎,为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首先,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引领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走创新道路,形成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其次,加强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如通过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运用对一些濒临消失的海洋非遗进行原生态恢复与还原,设计相应的电影、动漫等产品,并扩大海洋非遗文化产品的流通、销售渠道。第三,建立支撑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市场技术监管系统,涵盖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市场宏观决策、市场准入、动态监管等核心应用,从而形成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业务关联平台、应用集成平台和技术支撑平台,为广西海洋非遗的活化利用提供大力支持。
4结论
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虽在政府的日益重视下逐渐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资源管理体系,推动了海洋非遗活化利用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但目前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由于专业人才及资金的不足,以及发展布局结构失衡,导致其发展速度较缓慢。本文建议应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整合资源、规范市场管理体系、健全投融资体系、坚持创新驱动等方面助推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炜,凌亚萍,劳国炜.廣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01):46-51.
[2]文冬妮,王媛.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02):7-12.
[3]洪银兴.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05):5-1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广西科协专项调研课题:海洋强区建设背景下广西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研究(桂科协﹝2017﹞W-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文(1966-),男,内蒙古赤峰人,桂林旅游学院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研究;杨姗姗(1985-),女,河南舞钢人,广西财经学院商务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文化的研究;周子平(1967-),男,广西平果县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经管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遗产旅游研究。
(作者单位:1桂林旅游学院;2广西财经学院;
3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关键词: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洋强区建设;广西;活化利用;现状;对策;
1引言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海洋非遗”)是直接产生于或主要服务于海洋生产生活的,主要取材于海洋自然与人文环境,是世代传承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据统计,目前广西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37 项[],主要分布于广西北部湾地区的钦州、北海和防城港地区。然而,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海洋非遗的生存土壤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保护与传承面临文化内涵缺失、发展资金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技术创新力度不够等困境。活化利用是保护与传承海洋非遗,促进其实现可持续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区域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加强广西海洋非遗的活化利用,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并进的良性循环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对策,以期促进该区域海洋非遗的活态传承。
2广西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现状
2.1取得的成绩
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遗作为广西区重要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在国家及地区政府的推动下,该区域海洋非遗的活化利用成效逐渐明显。首先,政府不仅从政策上加强对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重视,制定《关于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市的实施意见》、《北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相关文件,为广西海洋非遗的活化利用提供政策支持,还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海洋非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以及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其次,广西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力量,运用数字化手段在海洋非遗的挖掘、整理、建档、保护等方面加强对海洋非遗的保护,并通过完善海洋非遗数据库、建立海洋非遗活化利用动态管理体系等途径推进海洋非遗的活化利用,以健全的管理体系提高其管理效率。再者,目前海洋非遗活化利用方式不仅有“设厅立馆”、设立生产性保护基地等静态方式,还有“非遗进校园”、“非遗展演”、“非遗旅游”、非遗手工技艺体验馆等动态式。此外,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北海恒星珠宝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的成立,逐渐成为海洋非遗产业化发展的典范,也为当地民众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实现文化、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2.2存在的问题
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目前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目前广西高校极少有设置海洋非遗相关专业,许多传承人都是将自己掌握的海洋非遗技艺传授给家族或者徒弟,高校也仅仅是完成部分海洋非遗的传承,缺乏对传承人的有效培养。另外,后辈传承人的择业观念不是传承海洋非遗文化,而是选择一份既体面又能够提高生活水平的工作,因此海洋非遗传承人极度匮乏。第二,部分民众或小企业受利益驱使,为自身谋取利益不惜扭曲海洋非遗的原真内涵,夸张或过度渲染海洋非遗的表现形式,忽略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真正目的。第三,海洋非遗的产品生产、市场拓展、产品营销等是其实现活化利用的重要途径,这些途径均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目前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政策性资金,缺乏来自企业、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社会资金,难以满足海洋非遗活化利用资金的需求。第四,布局结构失衡也是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是空间布局不均衡,目前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交通较便捷、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市、县等区域,导致部分分布在县级以下的海洋非遗难以被开发利用。二是产业结构方面,在广西海洋非遗的活化利用过程中,“重宣传、轻质量”的现象较为常见,即注重产品的市场推广而忽视产品的制作过程及质量,未能充分考虑顾客的体验需求,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协调性较差,不利于增强海洋非遗的持续传承。
3广西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对策
3.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作用
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深入开展,亟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作用。首先,实施重点人才开发计划,可通过实施行政领导干部轮训,积极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如通过“活化利用领军人才培训”、“活化利用专家库建设项目”、“活化利用青年技术人才提升计划”等培养专业人才。其次,加强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相关教育,积极促进海洋非遗活化利用与职业教育融合,如开展海洋非遗活化利用职业教育课程、对接海洋非遗活化利用人才招聘等方式,发挥职业教育在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强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相关学科建设,如鼓励高校开展与海洋非遗相关的专业,为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提供智力支持。第三,加强活化利用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位优势,同时,引进国外高端人才,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与沿线国家广泛开展联合培养工作,提高活化利用人才的综合水平。
3.2科学规划资源,整合活化利用发展布局
目前,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均衡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亟需从科学规划资源的角度,整合海洋非遗活化利用发展布局,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布局,保证活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以政府为主导,与当地高校、民间团体、相关专家等形成普查小组,全面把握广西海洋非遗的数量、类型、特征、分布等,并深入了解活化利用发展现状,根据海洋非遗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分布、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规划。其次,结合广西“海洋强区”战略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引导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对海洋非遗资源进行差异化、特色化的活化利用。第三,建立健全监督与反馈机制,确保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工作的有效开展,并综合考虑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及时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3.3规范市场管理体系,优化活化利用环境
良好的活化利用环境对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广西可从活化利用的生产、流通、销售等领域优化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环境。在生产领域,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加大,因此,应在保持海洋非遗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基础上,开发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海洋非遗文化产品,提供个性化的海洋非遗文化服务。同时,加强对海洋非遗文化产品的监管,避免出现一味追求经济价值,而对海洋非遗随意扭曲、任意捏造的过度商业化行为。在流通领域,应鼓励各类企业依法从事流通渠道建设,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发展现代化流通形式,如海洋非遗文化展演的电子票务、院线上映等,从而创新海洋非遗流通形式。在销售领域,要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海洋非遗文化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发挥专业机构在市场推广方面的优势,如借助会展行业的专业能力、旅游行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产品的知名度。
3.4健全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健全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成为拓宽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资金渠道的重要途径。首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活化利用的配套设施建设和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品牌推广等环节,根据广西地方实际,给予社会资本参与海洋非遗活化利用更多的优惠政策,如对于社会资本参与或主导的海洋非遗活化利用项目,开通前期工作办理的“绿色通道”、政府免费进行宣传推介以及贷款贴息等。其次,推进海洋非遗资源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如通过银行对活化利用企业的资金和自身管理经验的注入,促进双方在资本和各自优势方面的资源渗透与互补,促进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跨越式发展,或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文化金融产品等。第三,优化融资服务。优化社会资本参与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环境,通过创造更加公平、规范、开放的市场环境,提高社会资本在非遗活化利用领域的配置效率。
3.5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活化利用科技引擎
创新驱动战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新的发展方式,主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融合其他形式的创新形成创新系统,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广西海洋非遗的活化利用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打造活化利用科技引擎,为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首先,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引领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走创新道路,形成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其次,加强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如通过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运用对一些濒临消失的海洋非遗进行原生态恢复与还原,设计相应的电影、动漫等产品,并扩大海洋非遗文化产品的流通、销售渠道。第三,建立支撑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市场技术监管系统,涵盖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的市场宏观决策、市场准入、动态监管等核心应用,从而形成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业务关联平台、应用集成平台和技术支撑平台,为广西海洋非遗的活化利用提供大力支持。
4结论
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虽在政府的日益重视下逐渐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资源管理体系,推动了海洋非遗活化利用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但目前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由于专业人才及资金的不足,以及发展布局结构失衡,导致其发展速度较缓慢。本文建议应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整合资源、规范市场管理体系、健全投融资体系、坚持创新驱动等方面助推广西海洋非遗活化利用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炜,凌亚萍,劳国炜.廣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01):46-51.
[2]文冬妮,王媛.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02):7-12.
[3]洪银兴.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05):5-1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广西科协专项调研课题:海洋强区建设背景下广西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研究(桂科协﹝2017﹞W-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文(1966-),男,内蒙古赤峰人,桂林旅游学院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研究;杨姗姗(1985-),女,河南舞钢人,广西财经学院商务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文化的研究;周子平(1967-),男,广西平果县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经管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遗产旅游研究。
(作者单位:1桂林旅游学院;2广西财经学院;
3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