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2017年,教育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如何找到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信息技术培训新路径,成为当前许多农村中小学校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以自己任教的桂平市蒙圩镇中心小学为例,谈一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是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薄弱环节,很多中小学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原因如下:
1.年龄原因导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低
多数情况下,中老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远不如青年教师。以我校为例,中老年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早期的师范学校或者没有上过师范类院校,几乎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加上这些教师长期在农村工作,接受新事物的意愿相对较低,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机会远远少于城区学校,使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的时间也迟于城区学校,一系列因素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跟不上时代步伐。
2.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师不愿意参加相关培训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安排有一定特殊性。受限于师资不足,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必须进行“包班”教学,很难调配出更多时间参加培训,加上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农村教师外出参加培训需要付出难以承受的时间成本。以我校为例,在过去开展的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参培教师普遍反映:实际培训时间较短,路上耽误时间太多,有时會占用休息时间;培训模式大多是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与教学时间相冲突,教师很难调课。
3.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不符导致教师参培热情不高
目前,很多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只注重理论讲解,轻视实际操作,导致大部分教师未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过去,我校按照这样的模式开展培训,教师普遍反映收效甚微,加上很多时候学习内容较多,参培教师未能很好地消化,最终导致应用效果不理想。另外,参培教师自身理解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差异,如果主办方未能对培训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就会导致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教学脱节,影响了教师参培的积极性。
4.缺乏后续支持削弱了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实效
据有关资料显示,60%以上的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结束后,会有意识地把学到的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又会渐渐放弃,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后续支持。以我校为例,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培训确实很有必要,对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升也很有帮助,但仅有的一两次培训不能够让他们充分掌握相关的技能,培训后因为没有后续支持,遇到的很多问题与困惑解决不了,久而久之就放弃了,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培训的实效。
二、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桂平市蒙圩镇中心小学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为重点,全面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一)完善校本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建立完善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是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前提和保障。为了更好地统筹协调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的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信息技术电教组、设备维护小组、教研组、辅导组,具体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在校本培训方面,我校明确电教组与辅导组为组织培训的具体实施机构,制定校本培训相关管理机制,并根据培训项目的进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和培训计划,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培训。
(二)精心设计培训方案
培训方案必须具有时效性、可操作性及秩序性,包括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人员分工等。笔者认为,每个学期或者每年的培训内容不要太多,一般着重讲解一到两项内容即可,若培训内容设置过多,教师掌握不了重点,就会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另外,培训的时间要根据教师的工作日程进行设置,确保教师有意愿、有时间参加。以我校为例,从2014年开始,我校按照贵港市、桂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文件要求,精心设计了培训内容,力求每一期培训都能让参培教师掌握一项技能,例如:2014年电子白板实务操作培训;2015年微课制作培训;2016年课件制作与应用培训;2017年“‘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务培训”。通过对培训主题进行分层设置,有效解决了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不符导致教师参培热情不高的问题。
(三)对青年教师加强集中培训
青年教师是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主力军,是最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中坚力量。可以说,让广大青年教师充分掌握各类现代化教学技术,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基本能够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缺乏后续支持的问题。
具体工作中,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校本培训,要求所有青年教师都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并提出了5个层面的培训要求。
1.计算机基础应用。要求每一名青年教师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使用常用工具软件、Word和Excel等Office办公软件,学会文字处理、制作表格和贮存信息,并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能够解决常见软件、硬件故障。
2.多媒体设备使用。要求每一名青年教师掌握应用多媒体上课的基本操作要领,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室中相关设备和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3.资源和网络应用。要求每一名青年教师掌握上网查询、筛选、运用信息,并逐渐学会整合运用这些信息用于学科教学。
4.课件制作。要求每一名青年教师学会制作课件,包括学会熟练使用PowerPoint、几何画板、Flash等,鼓励青年教师个人进行CAI制作,学会自制课件,为建设大容量学校资源库做好充分准备。
5.计算机硬件及维护应用。要求每一名青年教师充分认识计算机硬件及其功能,并基本掌握计算机维护方面的知识。
通过上述校本培训,我校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幅提升,有效带动了中老年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培训缺乏后续支持”的问题。
三、取得显著成绩
近年来,我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实务操作能力培训成效显著:95%以上的教师掌握了常用工具软件(Word、Excel、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要领,学会了文字处理、制作表格和贮存信息;90%以上的教师能够应用电子白板上课,熟练使用“班班通”教室、录播室中的相关设备和课件辅助课堂教学;95%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浏览、查询、筛选信息、发送电子邮件等;90%以上的教师会使用PowerPoint、几何画板、Flash课件等。
在此基础上,我校教师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年来,我校受桂平市教育局委托,承办了多次市(县)级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赛课活动,还培养了一批能够代表桂平市、贵港市、自治区参加不同级别课型比赛的优秀教师,如:杨金坤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获全国信息化教学优秀课例展示二等奖;朱永红老师执教的《文明从我做起》获全国“一师一优,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梁伟娟老师执教的《长城》和李雪锋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同时获“一师一优,一课一名师”自治区级优课;刘芯彤老师执教的《触摸春天》、卢静老师执教的《酸的和甜的》、施翠敏老师执教的《搭石》、李冬梅老师执教的《触摸春天》、李姿斓老师执教的《调查家乡民俗文化》获贵港市信息化教学优秀课例二等奖;等等。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小学校管理者应该勇于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办学工作,并把提高本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每一项培训任务落到实处,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责编 欧金昌)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是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薄弱环节,很多中小学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原因如下:
1.年龄原因导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低
多数情况下,中老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远不如青年教师。以我校为例,中老年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早期的师范学校或者没有上过师范类院校,几乎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加上这些教师长期在农村工作,接受新事物的意愿相对较低,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机会远远少于城区学校,使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的时间也迟于城区学校,一系列因素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跟不上时代步伐。
2.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师不愿意参加相关培训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安排有一定特殊性。受限于师资不足,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必须进行“包班”教学,很难调配出更多时间参加培训,加上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农村教师外出参加培训需要付出难以承受的时间成本。以我校为例,在过去开展的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参培教师普遍反映:实际培训时间较短,路上耽误时间太多,有时會占用休息时间;培训模式大多是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与教学时间相冲突,教师很难调课。
3.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不符导致教师参培热情不高
目前,很多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只注重理论讲解,轻视实际操作,导致大部分教师未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过去,我校按照这样的模式开展培训,教师普遍反映收效甚微,加上很多时候学习内容较多,参培教师未能很好地消化,最终导致应用效果不理想。另外,参培教师自身理解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差异,如果主办方未能对培训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就会导致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教学脱节,影响了教师参培的积极性。
4.缺乏后续支持削弱了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实效
据有关资料显示,60%以上的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结束后,会有意识地把学到的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又会渐渐放弃,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后续支持。以我校为例,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培训确实很有必要,对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升也很有帮助,但仅有的一两次培训不能够让他们充分掌握相关的技能,培训后因为没有后续支持,遇到的很多问题与困惑解决不了,久而久之就放弃了,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培训的实效。
二、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桂平市蒙圩镇中心小学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为重点,全面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一)完善校本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建立完善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是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前提和保障。为了更好地统筹协调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的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信息技术电教组、设备维护小组、教研组、辅导组,具体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在校本培训方面,我校明确电教组与辅导组为组织培训的具体实施机构,制定校本培训相关管理机制,并根据培训项目的进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和培训计划,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培训。
(二)精心设计培训方案
培训方案必须具有时效性、可操作性及秩序性,包括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人员分工等。笔者认为,每个学期或者每年的培训内容不要太多,一般着重讲解一到两项内容即可,若培训内容设置过多,教师掌握不了重点,就会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另外,培训的时间要根据教师的工作日程进行设置,确保教师有意愿、有时间参加。以我校为例,从2014年开始,我校按照贵港市、桂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文件要求,精心设计了培训内容,力求每一期培训都能让参培教师掌握一项技能,例如:2014年电子白板实务操作培训;2015年微课制作培训;2016年课件制作与应用培训;2017年“‘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务培训”。通过对培训主题进行分层设置,有效解决了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不符导致教师参培热情不高的问题。
(三)对青年教师加强集中培训
青年教师是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主力军,是最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中坚力量。可以说,让广大青年教师充分掌握各类现代化教学技术,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基本能够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缺乏后续支持的问题。
具体工作中,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校本培训,要求所有青年教师都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并提出了5个层面的培训要求。
1.计算机基础应用。要求每一名青年教师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使用常用工具软件、Word和Excel等Office办公软件,学会文字处理、制作表格和贮存信息,并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能够解决常见软件、硬件故障。
2.多媒体设备使用。要求每一名青年教师掌握应用多媒体上课的基本操作要领,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室中相关设备和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3.资源和网络应用。要求每一名青年教师掌握上网查询、筛选、运用信息,并逐渐学会整合运用这些信息用于学科教学。
4.课件制作。要求每一名青年教师学会制作课件,包括学会熟练使用PowerPoint、几何画板、Flash等,鼓励青年教师个人进行CAI制作,学会自制课件,为建设大容量学校资源库做好充分准备。
5.计算机硬件及维护应用。要求每一名青年教师充分认识计算机硬件及其功能,并基本掌握计算机维护方面的知识。
通过上述校本培训,我校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幅提升,有效带动了中老年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培训缺乏后续支持”的问题。
三、取得显著成绩
近年来,我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实务操作能力培训成效显著:95%以上的教师掌握了常用工具软件(Word、Excel、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要领,学会了文字处理、制作表格和贮存信息;90%以上的教师能够应用电子白板上课,熟练使用“班班通”教室、录播室中的相关设备和课件辅助课堂教学;95%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浏览、查询、筛选信息、发送电子邮件等;90%以上的教师会使用PowerPoint、几何画板、Flash课件等。
在此基础上,我校教师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年来,我校受桂平市教育局委托,承办了多次市(县)级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赛课活动,还培养了一批能够代表桂平市、贵港市、自治区参加不同级别课型比赛的优秀教师,如:杨金坤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获全国信息化教学优秀课例展示二等奖;朱永红老师执教的《文明从我做起》获全国“一师一优,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梁伟娟老师执教的《长城》和李雪锋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同时获“一师一优,一课一名师”自治区级优课;刘芯彤老师执教的《触摸春天》、卢静老师执教的《酸的和甜的》、施翠敏老师执教的《搭石》、李冬梅老师执教的《触摸春天》、李姿斓老师执教的《调查家乡民俗文化》获贵港市信息化教学优秀课例二等奖;等等。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小学校管理者应该勇于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办学工作,并把提高本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每一项培训任务落到实处,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