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运用急诊护理中的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危机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病情控制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控制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中运用危机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护理风险,减少风险几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危机管理;急诊护理;满意度
急诊护理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为了及时发现护理风险,提升患者康复率,需要合理应用危机管理。危机管理就是把护理中危机的来源以及影响进行减轻与转移,在急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在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了危机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21~60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29h。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20~6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30h。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与就诊时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手段,在最短时间对患者进行救治,派专门人员负责患者陪护,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护理人员和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减少患者与家属的恐慌情绪。对患者进行巡视监护,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抢救措施。
1.2.2危机管理 增强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构建风险管理小组,明确医护人员责任。建立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媒体管理,维护医护人员的良好形象。掌握危机事件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有事件的具体发生情况、发展经过以及当事人的具体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病情控制时间、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急诊处理效果。急诊科的仪器设备非正常运转,会给护理人员的救治产生一定影响。现代医疗技术与设备发展快速,需要及时更新设备和仪器,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对急救设备进行维护与修复,避免发生由于仪器导致的危机事件。
1.4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控制状况良好,患者生命体征得到稳定。有效:患者病情有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得到改善。无效:患者病情没有明显变化。生命体征出现异常。
1.5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X2进行检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有效率80%。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9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事件1例,发生率3%。对照组不良事件5例,发生率16%。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要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各种原因,医疗事故频繁发生,急诊科危机事件也在不断上涨。医院要提高自身医疗水平,降低危机事件,需要采取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管理方法,特别是急诊护理[2]。危机管理需要注重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患者投诉的重视力度,确保处理事项公平、公正。正确解决因为护士工作不到位导致的患者不满情绪,同时也能够解决患者无理取闹耽误工作的开展。完善管理制度,增强竞争意识,强化服务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让护士可以更加细心、精心、耐心工作[3]。急诊护理中有很多不确定性风险与突发性风险,危机管理可以提高急诊护理的应急性与预防性。护士要树立危机预警意识,可及时预测危机事件发生的时间,并运用有效的应急预案。危机发生时,要做到临危不惧,时刻保持头脑清醒[4]。急诊护理中出现异常情况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秉持真诚、坦诚的态度,对患者家属讲解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风险与原因,运用措施进行确定,减少医患纠纷,同时护理人员还要积极缓解患者与家属的不良情绪。面对患者与家属的质疑时,医护人员需要耐心的解答,提高患者与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受到自身病情和治疗费用的影响,通常会引起抑郁、恐慌、焦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及時沟通交流,增强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控制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护理中运用危机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护理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敏.探讨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2(01):7101-7102.
[2]彭娟.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16(03):136-137.
[3]邹筱,屠苏.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02(23):44-45.
[4]孔鸽.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13(12):269-270.
[5]吴玲艳.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5(07):420.
关键词:危机管理;急诊护理;满意度
急诊护理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为了及时发现护理风险,提升患者康复率,需要合理应用危机管理。危机管理就是把护理中危机的来源以及影响进行减轻与转移,在急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在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了危机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21~60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29h。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20~6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30h。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与就诊时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手段,在最短时间对患者进行救治,派专门人员负责患者陪护,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护理人员和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减少患者与家属的恐慌情绪。对患者进行巡视监护,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抢救措施。
1.2.2危机管理 增强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构建风险管理小组,明确医护人员责任。建立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媒体管理,维护医护人员的良好形象。掌握危机事件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有事件的具体发生情况、发展经过以及当事人的具体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病情控制时间、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急诊处理效果。急诊科的仪器设备非正常运转,会给护理人员的救治产生一定影响。现代医疗技术与设备发展快速,需要及时更新设备和仪器,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对急救设备进行维护与修复,避免发生由于仪器导致的危机事件。
1.4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控制状况良好,患者生命体征得到稳定。有效:患者病情有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得到改善。无效:患者病情没有明显变化。生命体征出现异常。
1.5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X2进行检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有效率80%。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9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事件1例,发生率3%。对照组不良事件5例,发生率16%。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要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各种原因,医疗事故频繁发生,急诊科危机事件也在不断上涨。医院要提高自身医疗水平,降低危机事件,需要采取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管理方法,特别是急诊护理[2]。危机管理需要注重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患者投诉的重视力度,确保处理事项公平、公正。正确解决因为护士工作不到位导致的患者不满情绪,同时也能够解决患者无理取闹耽误工作的开展。完善管理制度,增强竞争意识,强化服务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让护士可以更加细心、精心、耐心工作[3]。急诊护理中有很多不确定性风险与突发性风险,危机管理可以提高急诊护理的应急性与预防性。护士要树立危机预警意识,可及时预测危机事件发生的时间,并运用有效的应急预案。危机发生时,要做到临危不惧,时刻保持头脑清醒[4]。急诊护理中出现异常情况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秉持真诚、坦诚的态度,对患者家属讲解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风险与原因,运用措施进行确定,减少医患纠纷,同时护理人员还要积极缓解患者与家属的不良情绪。面对患者与家属的质疑时,医护人员需要耐心的解答,提高患者与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受到自身病情和治疗费用的影响,通常会引起抑郁、恐慌、焦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及時沟通交流,增强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控制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护理中运用危机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护理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敏.探讨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2(01):7101-7102.
[2]彭娟.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16(03):136-137.
[3]邹筱,屠苏.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02(23):44-45.
[4]孔鸽.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13(12):269-270.
[5]吴玲艳.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5(0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