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之美,美在神韵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l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神韵”
  “神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们在玄学的基础上,觉醒、张扬生命意识而形成的,它表现在士人的生命风姿是那种超越世俗生活观念的“风神”“韵致”,表现在士人的那种自然而出,不事夸饰蕴意深远,飘远流长的生命情调,表现在玄学的哲思基础上是那种生命本源和宇宙情怀,因此,士人的生命意识和精神气质是构成“神韵”这一审美范畴的根本因素。
  神韵之美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在冯友兰先生那里就是一种“必有玄心”,“必有洞见”,“必有妙赏”,“必有深情”的人格美,“玄心”就是能把握宇宙人生的真谛,能超越世俗之累,达到风流的境界,一种超越自我,自我超越的超越感,一种无我忘我,不计祸福死生的阔大。“洞见”是一种把握宇宙真理的体道,悟道的直觉。这是一种很高的智慧,“妙赏”就是对美的深切感悟,不仅能创造和欣赏美的艺术,而且能达到一种妙不可言的审美境界。“深情”则是一种关注宇宙人生的情感,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情感,是一种有情而无我的高尚情操!
  “神韵”表现于外则是一种潇洒飘逸、放达任诞、自然率直的风貌、举止言行之美,表现于内便是超脱的生命意识、空灵的精神境界,幽深的哲学意味和宇宙深情。“神韵”是一种流动清远之美,暗示着一种无穷意味的宇宙感和人生感,这种美的底蕴来自庄子所唤醒的自由生命意识,是生命活力与生命的有机结合,是对自我,个体人性的充分关注和高扬。“神”由于生命的灌注而显得活泼生发,“韵”由于情调的渗透而更加玄远、自由。魏晋士这种人特有的“神韵”之美,固然和他们所处的特殊的时代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更为内在的是与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宗白华在《〈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中指出:“汉末魏晋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苦痛,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
  魏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型期,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和文艺等都经历了一次重大转折,这是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异所带来的。
  
  “神韵”的体现
  魏晋士人特有的“神韵”之美,在《世说新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和他们一起谈玄诵经,共历悲欢离合,共享清风徐来,竹林中的酩酊大醉,灵秀自然的兰亭下曲水流觞之乐,皎然的月色里挥尘扪虱的清幽。晋人的神韵之美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风貌姿容之美:魏晋士人追求一种外在风貌姿容之美,不仅由于人物品评由政治性品藻向审美性品藻的转向有直接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宇宙意识由外向内的转向有关。
  形体容貌之美:这与审美性品藻人物的转向不无关系,他们动静顾影自怜,施朱傅粉,修容剃面,十分注重外在美的修饰。如《品藻》《容止》:“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书中大量描写士人仪容风貌之美,毫无疑问地证明了时人追求风貌之美的风尚。这既是士人追求个性生命的表现,也是对个性生命的肯定。
  举止行为之美:这种美就是内在精神生命的直接体现,是“神韵”的流动之美:谈玄时手执麈尾,洋洋洒洒的论辩,以至宾主忘食,服药后的散发裸裎,简傲,无忌。饮酒时放达,任诞,纵情山水时自然脱俗,潇洒飘逸,既是傲视时世的自由精神的外显,又是生命情调灌注下的风貌姿容之美的重要方面。如《雅量》:谢安与人围棋得知谢玄大破苻坚与淝水之上,而意色恬然不异与常,这又是何等的胸怀。嵇康由于“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性格举止,终致招来杀身之祸,他临行东市,索琴弹之,并非叹息生命将逝,而是悲叹艺术之将亡,这种举止又是何等的超迈.
  语言之美:既有灵活机智的智慧美,又有简约玄远的玄理之美,更有深情兼智慧的个体精神美。如《排调》: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不灵,渊不深则不清。”《文学》:庾子嵩作《意赋》,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作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这体现了士人们一种充满玄理的语言美和智慧美。
  二、个性人格之美:人格美是魏晋士人的审美追求,是外在“风神”与内在“韵致”的结合,是名士们风流俊出的突出标志。正是由于个体生命的觉醒意识与外在风貌的结合,才形成了脱俗高迈的一代人格美的思想。
  个性人格之力的美:一方面,大量用自然生命之美来隐喻人格之美,这本身就是人格生命力量的强化表达。如《赏誉》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世目周候:“嶷如断山,悬岩峭壁”。其中自然景物无不是人格之力的象征。更有山之“崔巍蹉峨”,水之“浃渫扬波”,芝兰玉树,清风朗月,无不是精神的象征,人格之浩然生命的符号表现。魏晋士人所向往的就是这种像自然生命一样永恒跃动的生命,将自我人格提高到了中心之位。另一方面则有任性不屈,藐视权贵,反抗伪礼教的力的美。如《言语》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唯兰摧玉碎,不作萧敷艾荣。”嵇康唱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阮籍也发出“礼教岂为我辈设也”,这些无不显示了他们人格生命之力的美。
  个体人格之真的美:魏晋时代,士人们为了维护真礼教真精神,为了个体精神自由,对这些抹杀生命的礼教进行了悲壮的抗争,一方面,他们任诞放大,蔑视礼法,简傲任性,追求个体人格之真。《任诞》里记述阮籍居丧无礼,饮酒吃肉,违反《孝经》:“食皆不干,即蔬食水饮,不饮酒,不吃肉的礼节”,更是直接冲击了虚伪的礼教。《任诞》: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以屋室为裈,诸君何入我裈中?”这些名士就是在文化衰颓时期,为人类冒险争取真实人生和真实道德,追求个体人格之真。另一方面,个体人格之真也表现在名士们追求一种自然适意、无拘无束的生活意趣,一切唯求其真、任其性、适其情,皆其尽兴而已,即率真任性。《识鉴》张季鹰因思念家乡荪菜鲈鱼而从任上无故而返,曰:“人生贵在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这就是魏晋名士的“真性情”,是外在风神与内在精神韵致合而为一的人格美。
  三、内在精神生命之美:就是士人们在反抗礼法社会的虚伪和束缚个性生命的斗争中,表现出来个性生命的力量和真诚;在精神的解放中,获得的一种超旷,即用自由的心灵去感受宇宙人生,表现出来一种玄远。由于士人的心灵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他们领悟到了宇宙人生的意义。他们能在“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云兴霞蔚”的山水景物中体悟到生命的意义,最终达到宇宙中最幽深玄远,却又弥纶万物的生命本体——道。庄子所向往的一死生,齐万物的生命境界,正是魏晋士人所努力追求的自由思想的生命境界。他们或沉于饮酒,或迷于谈玄,或汲之于服药,或徜徉于山水,尽力让内在精神生命达到绝对自由。从而在体道悟道中追求一种玄远空灵的精神境界。如《言语》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会心处不必玄远,翳然林水,便自作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言语》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这里无不浸润着晋人空灵的精神、幽深的哲学意味和宇宙情怀。
  深情:魏晋士人心灵是超旷的,但不是对人生的痛苦报以冷眼,居高临下地漠视悲观离合,而是对人生充满了深情。他们虽然渴望超世,但毕竟不会忘情,相反,他们认为“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深情”就是心灵与世界相触的波动,是生命内部的感动。魏晋士人的深情:
  人生之悲情:即一种对有限生命的意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促的强烈感受,是一种悲伤的忧生之情,这种对死的悲叹正是对生命的自觉,《言语》载桓温北伐,经金城见前为郎邪时种柳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这就是桓温对人生短促的感叹。卫玠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世间之友情:士人们对朋友人格的倾慕,对友谊的珍视,都包含着深深的挚情。《伤逝》支道林丧法度之后,精神殒丧,风味转坠,……却后一年,支遂殒。这是何等的深情,重友情甚于珍视自己的生命。
  人伦之至情:对友人尚且如此,何况父子深情?《伤逝》郗超故,左右曰郗愔“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如果没有父子的深情笃爱,是不至于对他们哀恸至极到了不顾自己死活的地步。
  夫妇之笃情:《惑溺》荀奉倩与妻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夫妻伉俪情深可想而知。
  普世之同情,就是推己及物的感情。《言语》支公好鹤,住剡东峁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资,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这既是他普世之深情的表现,又是其人格精神美的象征。宗白华先生说:“深入情者,不仅对宇宙人生至深的哀感,扩而充之,可以成为耶稣,释迦的悲天悯人,就是快乐的体验,也是深入肺腑,惊心动魄的。”这种种的深情正是士人们对生命的内在节奏的深刻感受。这种深情,让晋人的个体生命具有强烈的感性力量,更富于流动的韵味,这也是审美人格的韵致所在。
  韵致:士人内在精神的那种应物而不滞于物的事外远韵。魏晋士人崇尚精神自由,渴望人格独立,以“极美”境界为生命境界的终极追求。所以他们一味地期望追求超然绝俗,一种“事外之远韵”就是他们生命境界的“极美之韵”。这种极美追求,使他们力求窥透人生,破除执迷,泯灭人我之见,摧毁有限的禁锢,把心灵放浪在无穷的境界,使生命免于世俗的污泥浊水的浸染。这也许就是他们极喜用自然景物品评人格之美的原因吧?死亡、灾难、苦痛深浸着脆弱的生命,士人自然而然地对生命,对“时间”有一种彻骨的焦虑,寻求长生已成虚幻,因此他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现在”、“现时”对于生命的意义。于是他们更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寻求生命的丰富与真实,体味生命的价值,把生存的意义价值寄托于生命的过程,也就是摒弃一切外在目的,以“无为而无不为”的态度深切关注审美的生活,而不是寄予目的的生活。于是他们痛饮酒,求“人人自远”的境界,纵情山水,寻求心迹合一的自由境界。因此寄予生命过程本身,王子遒雪夜访戴,造门不至,曰:“乘兴而来,兴尽而归,何以见戴?”晋人的神韵之美,正是在人的自我意识觉醒基础上,所追求的一种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是生命活力和真生命精神的有机结合。以狂狷、仁诞的行为来表达个体生命意识和自由意识投身于生命创化之流,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这是深入生命;摒弃外在目的,超越功利考虑,直接面对充满感性动力的现时审美体验,这就是超越生命。深入生命,故有执著、深情;超越生命,故有玄远、虚灵,这就是士人的“韵致”。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射频电刀与高频电刀治疗鼻部肥大增生型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自2014-2017年收治的43例肥大增生型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高频电刀组20例
卡罗尔模式是“精熟学习理论”和学校效能理论的基石.该模式认为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时间、学习成果以及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用一种函数关系表现出来,即学生真正用于学习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种以农民为主体、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新型组织形式。农业天生的弱质性决定了这种以农业为依托的组织在发展初期离不开政府的行政介入。但政府在行
在建设工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和事项众多,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地质条件的优劣对工程的安全性及质量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提高水文地质勘的质量,缓解水文地质勘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文章以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在分析了地下水位变化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后,从加强对于理论知识学习、加快水文地质勘察的时效性、注重水理性质的测试分析、健全水文地质勘察指导体系五个方面给出提高水文地质勘察质
近年来,随着居民对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档次与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对居住房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有了很大进展.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波利亚的《怎样解题》一书系统阐述了解题的思维过程,并将其归纳为四个解题步骤,但是它不仅仅在于告诉我们如何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而且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维与思想方法。教师要在整个解题过程中渗透波利亚解题思想,经过“两次使用”,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使用波利亚解题思想,从而不断地提高中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解题时常会出现凭主观想象导致思考偏
英国大学很早就开始关注学生的满意度,到2005年英国政府开始组织全国性的满意度调查,这就是英国全国学生调查(NSS)。这一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评学生对所在大学的课程与教学、学习资源、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满意度,来促进大学改进教学质量、满足大众教育质量问责,并为学生提供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信息。研究英国全国学生调查对我国高校教育质量评估,改善学校和学生关系,转变大学办学理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