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ingto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课改开展得有声有色。名称虽各有不同,但出发点和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要以生为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而且近年来,中高考语文试题中主观题的比例逐年增加,作文不限制体裁,并给敢于创新的学生作文打高分。由此可见,“创新”已渐渐成为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砝码。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与尝试。
  一、努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表明,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意愿,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说:“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这一段?”“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动起来,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充分借助多媒体营造氛围、激发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悟中华文化的文字精华,体会人物特点。三是创设开放性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多创新、多出新。只有这样,课堂上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
  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在课堂上充分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必须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坚持以学定教。高中阶段的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高中学生的水平,坚持做到凡他们读得懂的课文就让他们自己去看;凡他们读不懂的需要大家共同解决的文章,就让全班同学来共同分析。
  2.鼓励学生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了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在活动单教学中安排了“疑惑平台”,激励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在阅读中引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让学生做到“无疑者,教有疑,有疑者,教无疑”。
  3.引导学生探究。教学中,教师如能适时抓住一个有深度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就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比如,教学《七律长征》时我们安排了“探究”题: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都是在1935年5月,且巧渡金沙江在月初,飞夺泸定桥在月底,照理月底时天气应更暖一些,为什么作者在诗中却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边读边思考,思维的火花被点燃,经过读读、议议,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达到了发展思维的目的。
  三、组织学生参与多种语文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补充课堂知识的学习,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课内知识的迁移、运用直至创造的升华。一是开展读书活动。如以“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成人意识”为主题,向学生公布基本书目,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二是开设选修课。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门选修课的学习,这给开展语文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得到提高。四是创办学生文学社。学生自己结社,三人一群,五人一组,你组稿、我排版,忙得不亦乐乎。这种自由的形式为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缤纷的舞台。组织学生参与这些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更主要是能够让学生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那些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放胆作文
  如今的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的毛病。本人认为,要克服学生这种毛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平时作文鼓励学生放胆作文。我的做法有两个。第一,鼓励写真事抒真情。要求在内容上大胆创新,提倡“扬个性、抒心灵”。我们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怎样想就怎样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鼓励他们说真话、抒真情。第二,评改作文时要多肯定。要真正写出自己,既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作为教师,不能单以“主题”论高低,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只要学生作文当中有一点可取之处,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创新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几堂语文课所能解决的,但是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有计划地采取措施,就一定能够达到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文章结合高等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探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与缺点,并指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原理都需要通过实验能才让学生有效掌握。然而,我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发现,不少化学实验存在问题。如验证性实验缺少探究性过程,导致学生容易被结论所引导;演示实验缺少学生的参与,导致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实验中;等等。那么,如何有效改进实验教学,从而激活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一、巧妙融入探究性内容,突破验证性实验的局限  高中化学设计了不少实验探究的
文章介绍了火电厂控制系统采用物理分散技术方案的概念,讨论了几个具体解决办法:远程I/O技术方案、现场总线技术方案、分散布置的电子设备间技术方案,并提出了现阶段火电厂控制系
课堂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新型教育观,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合作,并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这是被认为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新思路和新形式。眼下这种形式的教学已经在许多地方生根发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进展。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根据自己的上课经历,同时也观摩了一些体现新课标的讨论课,看了一些课堂教学实录,发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