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儿童的感受与欣赏 支持儿童的表现与创造

来源 :河南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艺术领域目标的内涵及核心价值观念
  《指南》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为“感受与欣赏”(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和“表现与创造”(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可细分为:“艺术兴趣”“艺术感受”“艺术表现与创造”。
  1.艺术兴趣
  艺术兴趣是指幼儿积极的艺术学习与参与态度。在《指南》艺术领域目标中,有三个子目标是以“喜欢”一词开头的:“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这从整体上强调了幼儿艺术兴趣的养成。兴趣是开展艺术活动的内在动力,是艺术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提高的前提和保证,而艺术感受能力、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加强了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2.艺术感受
  幼儿艺术感受是指幼儿被周围环境中美的事物或艺术作品所吸引,从感知出发,以想象为主要方式、以情感的激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艺术能力。《指南》艺术领域目标提出“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强调了成人应积极引导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丰富内心体验,在对外界事物的欣赏中抓住以情感为主的特征,传达出与自己情感相应的一种艺术情感,从而发展其艺术感受能力。
  3.艺术表现与创造
  艺术表现与创造是指幼儿在头脑中形成审美心理意象,利用艺术的形式语言、工具和材料将它们重新组合,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可能是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能力。《指南》艺术领域目标中提出的“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其中关注更多的是通过感知、感受和想象,把自己内心所想、所思表达出来的独特的心理活动过程,强调的是一个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表现与创造在孩子那里没有太大的区别,表现强调的是由内而外的一种表达,创造更强调独创,侧重点不同。生活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没有限制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创造力。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唱好一首歌、说好一句话或者画好一幅画对孩子来说就是艺术表现和创造。
  二、理解儿童的感受与欣赏
  幼儿美术反映了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1.美术是幼儿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美术是幼儿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显示的是一种对世界的感性、直觉的认识和把握。幼儿每天都在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并且尝试着理解它们。幼儿的绘画内容大部分表现的是自己的生活,如《春游》《挨打》《学刷牙》这几幅儿童画,孩子们都会很注意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真挚情感和认识。在语言的发育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绘画便成为孩子们表达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
  3.美术是幼儿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
  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这一点在幼儿美术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当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表现自我和与人交流时,他会运用其他一些符号系统来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美术就是这些符号系统中的一种。如一位6岁的孩子在画《鬼怪出来了》时,边画边叫:“鬼怪出来了!”从面上看,这个鬼怪并不恐怖,倒有些幽默,孩子这样做也许就是为了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惧。
  4.美术是幼儿个性表现的途径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美术是幼儿个性表现的途径。幼儿在美术中不仅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以个人速度进行创作,而且会以自己的语言、方式完成美术作业。他们能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提炼概念。因此,我们从线条的特性、色彩的喜好、感兴趣的题材、活动的内容、与同伴相处的态度、开展活动的方法、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坚持性等方面均可观察到儿童个性的表现。
  三、支持幼儿的表现与创造
  《指南》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1.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
  幼儿自发艺术活动是指在教师创设环境、气氛等条件的影响下,由幼儿自己发起、组织的艺术活动,可以是一个幼儿参与,也可以是多个幼儿共同参与。
  如在幼儿园里的一次自由活动中,三个孩子用插塑玩具搭建了一个城堡。一个孩子说:“咱们搭建的城堡中没有人住怎么办?”另一个孩子说:“以前刘老师教过咱们捏小动物和人物,咱们就捏些放在城堡中吧!”于是,大家就到美术区角找来了各种颜色的橡皮泥,一起商量着、捏着,玩得不亦乐乎。捏橡皮泥,就属于孩子们的自发艺术活动。
  在一种良好、融洽的同伴关系中,最简单的自发美术活动也会得到升华,从简到繁,从易到难,持续时间也随之增长,内容也会变得丰富。这种自发的艺术活动,能够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丰富幼儿自主活动的经验。同时,幼儿在交往中体验到了彼此之间合作的快乐,感受到更多交往成功的愉快感。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应该充分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并适时加以引导。
  2.创设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自主表达是指儿童本人表现自己想要表露于众、表现于外的内在信息。自主表达是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出于自发的行为倾向,因此只能由主体自身做主,而不应该受到教师强加的干预和控制。艺术自主性是幼儿自我表达的珍贵特性。幼儿在自主表达中主动积极思维,在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如在一次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的撕纸活动中,老师请孩子们撕面条。老师走到丁丁身旁时,发现他撕得很认真,但撕的却不是面条的形状,于是问:“丁丁,你在撕什么呢?”丁丁说:“我在撕面片。”老师说:“老师刚才教你们撕的是面条,不是面片哟。”丁丁答道:“可我就想撕面片,因为我喜欢吃面片。在家里我奶奶就经常给我做面片。”老师接纳了他的做法,又引导他:“面片还能撕成什么形状的呢?”老师撕了一个三角形作为提示,丁丁马上就明白了,自己又撕了正方形、圆形等形状的面片。丁丁尽管没有撕面条,但是他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进步了。科学的本质在于求真,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科学的答案只有一个,而美的标准却有许多。幼儿不是不会表达心中的感受,而是不会按成人的方式来表达。如果我们能创设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他们就会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感,成为“艺术家”。
  3.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
  心理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它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也使幼儿敢于大胆地表达和表现。
  如在一次写生活动中,奶奶问小小:“别人画了好多迎春花,好漂亮!你怎么才画了这么几朵呢?多画几朵不是更漂亮吗?”小小认真地说:“我画的那个地方就开了这么几朵!”小小拉着奶奶走到花坛旁,指着迎春花的一个枝条说:“我画的就是这儿!你看,上面的花就这么几朵,我也只能画这几朵。”小小虽然画的花很少,花朵也很小,但这就是她眼中的迎春花,是她用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画出来的。由于幼儿和大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幼儿的性格、喜好和原有经验也各不相同,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也就各不相同。所以,教师不能完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幼儿、要求幼儿。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接纳并尊重幼儿的各种表现手法。这样,才能使幼儿独特的表达方式得到理解和支持,自信心得到保护,敢于并乐于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
  4.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
  艺术表现需要一定的方法技能,教不教幼儿方法技能,怎样教给幼儿方法和技能,这一直是艺术教育领域中讨论的问题。《指南》指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如一位老师在美工角放了一条剪好的纸蛇,让愿意剪蛇的孩子观察后自己剪。孩子们有的把蛇拿起来看了又看后才开始剪,有的匆匆动手剪,还有的看了半天还不知道从哪儿下手……蛇剪好后,老师没有评价谁剪得好,而是带着孩子们到户外玩自己剪好的蛇。老师把自己的蛇一抡,蛇就转起来了,很好玩。可有的孩子只剪出了一个弧形的长条,根本抡不起来;有的孩子剪的蛇一抡就断了……他们着急了,知道如果蛇剪不好,玩的质量也不会高。老师就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地学习剪蛇的技巧,比平时学得快多了。面对孩子们剪得不好的蛇,教师没有批评、指责孩子们,而是利用结果反馈的方式来调整孩子们的行为,让孩子们产生剪好蛇的需求。这时,教师再引导孩子们学习折、剪和插接的技巧,孩子们自然愿意学,而且学得很认真。因此,技能技巧不是不能教,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
  (本文系2012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BJY003)
  (作者为河南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责编 东方言)
其他文献
2013年河南“润雨计划”教育助学项目不久前启动。据悉,今年河南1570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幼儿教师每人可获得1万元资助,资助款于11月中旬前全部发放到位。  “润雨计划”今年的资助对象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幼儿教师,资助资金全部来源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润雨计划”——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幼儿教师资助项目。“润雨计划”是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教育部委托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实施的公益项目,主要帮助农村贫困地区学
期刊
艺术教育领域除了人们比较熟悉的舞蹈、音乐、美术以外,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戏曲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实戏曲对于促进幼儿艺术素养的提高、增强幼儿的艺术底蕴有很大的作用。  ——题记  设计背景:  在戏曲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导幼儿接触、欣赏、了解戏曲名段,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提高他们感受、理解戏曲的能力。在课程开设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幼儿对戏曲四大行当中的生、
期刊
“如果请你用一种动物来描述自己的老师,你觉得是哪种动物?”这是我给大班孩子出的一个题目。然后我挑选了该班的两位老师作为讨论的对象。  师:“小朋友,你觉得王老师像什么动物?为什么?”  幼儿1:“像小羊,因为她说话声音很轻。”  幼儿2:“我觉得像乌龟,她走路、说话,还有做事情都慢吞吞的。”  幼儿3:“像小猪,她的肚子太大了(王老师怀孕了)。”  幼儿4:“像小兔子一样可爱。”  幼儿5:“我看
期刊
广州市荔湾区的喜洋洋幼儿园为拍照制作成长档案组织“障碍赛”,让三四岁的宝宝们先跳蹦床,再钻过两个拱形门,然后跨过两个栏,最后原路折返。4岁的冬冬在跨栏时摔倒致右手骨折,父母将设置这些高难度游戏的幼儿园告上法庭,索赔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超过10万元。法院日前判决幼儿园担责八成。  法官指出,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学机构,对在其园内就读的幼儿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在组织游戏活动时理应对游戏的风险性
期刊
这个花瓶就放在河南新密市市直第二幼儿园一间办公室的桌上,瓶中花朵鲜艳漂亮,让人乍一看以为是鲜花。当马素梅园长告诉记者,这些花是幼儿园的一位保育员亲手制作而成的时候,记者不由得惊叹起来。毕竟保育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工作就是照顾幼儿园孩子的日常生活,美术素养能达到这样的水准确实不容易。记者不得不对这所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充满了好奇,想一探究竟。  特色的选定:众里寻她千百度  美术课,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开
期刊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是不可避免的。在过渡环节中,很多老师都是让幼儿排队“开火车”到下一个地点,如如厕、洗手、喝水等。这看似是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着过渡,但这真是游戏吗?孩子们乐在其中吗?这样的过渡方式有没有违背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呢?是否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一致呢?  《纲要》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这促使我
期刊
花鸭追青蛙  张力曼  小雅小名叫小丫,  养了一只小花鸭。  小花鸭,嘎嘎嘎,  池塘里面追青蛙。  小青蛙,呱呱呱,  慌慌忙忙乱蹦跶!  小丫说:  青蛙是朋友,千万不要伤害它!  花鸭说:  别担心,只想和它说句话!  小猴背豆  刘建华  小猴小猴背篓篓,  篓篓里面装豆豆。  豆豆钻进小洞洞,  洞洞漏出小豆豆。  回家放下小篓篓,  不见一粒小豆豆。  小刺猬拾果果  刘建华  小刺
期刊
艺术是人类生命激情的形式。脑科学研究表明,艺术活动既可发展人的整体形象感知、整体思维加工、整体情感理解,又可发展人的分析、逻辑推理能力。艺术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但就学前教育所进行的艺术教育而言,主要包括音乐和美术两部分。良好的艺术教育,能使学龄前儿童左右脑的潜力都能得到应有的开发,进而促使整个大脑工作能力得到最优发挥。  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家长用“像不像”来衡量孩子画
期刊
一、区角游戏活动常规培养要从细节入手  我们常把区角活动叫做“饭后活动”,因为它经常会被放在三餐之后进行,让幼儿饭后可以得到活动,活动量又不太大。区角活动的时间我们是可以灵活把控的,如遇到大风、下雨等天气,也可以即时开展班级区角游戏活动。另外,它也可以作为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在美工、数学等集体教学活动中,个别幼儿率先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老师就可
期刊
音乐素材  《小雨点的歌》选自南京师范大学李茹教授的原创歌曲集,这首歌旋律活泼、轻快,词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对小雨点的形象进行了生动的诠释。  设计意图  幼儿正处于好奇、好动的时期,往往对周围事物和自然现象特别感兴趣。比如,下雨的时候他们会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小雨点是从哪儿来的”等等。  在设计学习这首歌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我们将歌词中已有的答案通过换歌词的方式“隐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