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都反映了古人重诺言、重信用胜于一切,至今依然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要求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劳动技能,也应该成为一个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因此,如何使他们把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和准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有些学生口头上追求理想,实际上崇尚实惠;虽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虽有真善美的道德意识,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不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现象,但确实令人担忧。试想,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如果读书期间就缺乏诚信的态度,将来走向社会,如何能做到以诚待人?因此,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
一、加强道德教育,用道德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
道德是指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我国古代思想家都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儒家很早就主张用道德教育和克制、内省的手段,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诚信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教育。我们必须通过道德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根本。道德教育在于鼓励和倡导一种诚信的道德风尚和人格修养,主要是以善和恶,“应该”和“不应该”的方式给人以劝导和指导,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加强法制教育,用法制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
法制是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思,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加强法制教育,用法制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必须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法律价值和意义。首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法律中关于诚实守信的规定。尤其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法院旁听、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开展法制教育,使学生详细了解我国已经建立了哪些有关诚信的法律制度,法律能为诚信者提供什么样的保障,哪些非诚信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其法律责任和后果如何等。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但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其次,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树立公正、平等的法律意识和信守规则的法治理念,使更多学生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自觉意识,从而在法律层面上加强诚信建设,用法制规范自己的诚信行为。
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学生的诚信行为
理论是思想的根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诚信教育中,应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学生的诚信行为。我们通过诚信教育,指导学生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不断培养和弘扬高尚的人格品质,实现政治坚定性和道德纯洁性,理性和人格完美的统一,进而形成“信用至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唯有如此,才能使现代诚信超越传统意义上“朋友有信”的狭隘范围,形成维系市场秩序的经济伦理,维系社会公共秩序的公民道德。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学生的诚信形象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通过整体横幅、橱窗、黑板报及教室、宿舍、校园环境布置,可不定期地安排一些横幅,如“端正学风,从我做起”“诚实守信,光明磊落”等,还可通过辩论赛、知识竞赛、体育竞赛、演讲讲座、学术、科研、艺术等活动,将诚信教育贯穿其中,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最终能够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将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塑造学生的诚信形象。
总之,“诚信”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无形资产”。重视和加强诚信教育则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需要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以诚立信,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新世纪大学生的诚信形象。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要求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劳动技能,也应该成为一个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因此,如何使他们把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和准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有些学生口头上追求理想,实际上崇尚实惠;虽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虽有真善美的道德意识,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不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现象,但确实令人担忧。试想,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如果读书期间就缺乏诚信的态度,将来走向社会,如何能做到以诚待人?因此,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
一、加强道德教育,用道德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
道德是指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我国古代思想家都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儒家很早就主张用道德教育和克制、内省的手段,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诚信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教育。我们必须通过道德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根本。道德教育在于鼓励和倡导一种诚信的道德风尚和人格修养,主要是以善和恶,“应该”和“不应该”的方式给人以劝导和指导,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加强法制教育,用法制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
法制是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思,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加强法制教育,用法制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必须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法律价值和意义。首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法律中关于诚实守信的规定。尤其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法院旁听、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开展法制教育,使学生详细了解我国已经建立了哪些有关诚信的法律制度,法律能为诚信者提供什么样的保障,哪些非诚信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其法律责任和后果如何等。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但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其次,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树立公正、平等的法律意识和信守规则的法治理念,使更多学生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自觉意识,从而在法律层面上加强诚信建设,用法制规范自己的诚信行为。
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学生的诚信行为
理论是思想的根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诚信教育中,应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学生的诚信行为。我们通过诚信教育,指导学生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不断培养和弘扬高尚的人格品质,实现政治坚定性和道德纯洁性,理性和人格完美的统一,进而形成“信用至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唯有如此,才能使现代诚信超越传统意义上“朋友有信”的狭隘范围,形成维系市场秩序的经济伦理,维系社会公共秩序的公民道德。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学生的诚信形象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通过整体横幅、橱窗、黑板报及教室、宿舍、校园环境布置,可不定期地安排一些横幅,如“端正学风,从我做起”“诚实守信,光明磊落”等,还可通过辩论赛、知识竞赛、体育竞赛、演讲讲座、学术、科研、艺术等活动,将诚信教育贯穿其中,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最终能够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将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塑造学生的诚信形象。
总之,“诚信”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无形资产”。重视和加强诚信教育则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需要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以诚立信,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新世纪大学生的诚信形象。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