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对儿童有许多好处: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促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丰富幼儿的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对学前儿童更为重要,即为入学后的书本学习做好心理及能力的适应性准备。笔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大班幼儿进行了阅读指导,主要做法及体会是:
一、激发兴趣,创设环境
(一)从情感入手,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不是每个幼儿天生就喜欢看书的,所以我从他们喜欢的方式入手,诱导他们喜欢看书。如“今天我来讲一个和老虎有关系的有趣故事。我们大家翻开某某故事书,故事就藏在书里。”“你想学的小鸟折纸手工就在第××页,我们一起看书折,好吗?“今天我借你一本《恐龙的时代》,秘密都在书里呢!”当幼儿对图书有了一定的感知后,我就组织幼儿进行认识图书的活动,向他们介绍图书的种类及作用,以激发幼儿的读书兴趣。
(二)创设相应的环境,保持阅读图书兴趣
1. 设立图书区,每周更换一次书目,并及时向幼儿介绍新书目。图书的类别根据幼儿的阅读水平和兴趣而定。
2. 每周组织一次自由阅读图书活动,幼儿间对阅读内容互相交流,我则根据发现的阅读兴趣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书架上的书目。
3. 建立图书借阅制度。幼儿通过借书卡的形式把喜爱的书带回家阅读。这样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方便辅导。我还在建立借阅制度之前进行爱护图书及借阅规则的教育,使幼儿从小遵守按时送还、破损了要修补、丢掉了要赔偿等规则。
4. 开展和图书有关的角色游戏。如小小电视台的“图书广告”和“故事大王”节目就深受幼儿欢迎。电视是用积木或废旧大纸盒做成,幼儿在其中主持节目别有一番滋味。他们会热情地介绍:“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新书,主要讲的是……欢迎大家来欢欢书店购买,联系电话12345678,联系人欢欢。”广告节目后,小观众中就会有人主动找主持人借书看了。有的幼儿则喜欢把自己在家阅读的图书带来在“故事大王”节目中播讲,很有激情。
二、选好书目,指导阅读
(一)从实际出发,科学选择和安排阅读书目
1. 选择书目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初学阅读时,我们要选择难度小而易读的图书。例如,文学书注意角色少、背景简单、角色间关系不复杂等特点;手工书选择图示形象较大、符号说明较少、制作工艺简单的图书;以后随阅读水平提高而逐渐增加难度。
2. 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书目。
3. 选择书目还考虑儿童即将入学这一特点,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有汉字、拼音、数字和图示说明等简单文字符号的书籍。在阅读画面的同时,对照文字进行符号意识的渗透,有助于日后对书本学习的兴趣和适应。
(二)教给幼儿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 组织认识图书活动。认识图书的基本结构(封面、封底、书名、目录、页码等),学会从左至右按页正确翻阅书的方法,并注意使幼儿在适宜的光线下阅读,阅读姿势正确。
2. 教幼儿学会看文学图画书。幼儿识字少,所以观察画面正确理解很重要,有3点应注意:
(1)让儿童学会观察单个画面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间关系。在阅读中允许幼儿模仿画面动作以帮助理解。我常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画面的方法。如阅读《大象救兔子》时:
师:画上有哪些动物?他们在干什么?
幼:画上有老虎、兔子和大象。大象在洗澡,老虎要吃兔子,兔子正吓得没命地跑。
师:你从哪儿看的老虎要吃兔子呢?
幼:我看见老虎张着大嘴呢。
师:你怎么看出兔子在没命地跑呢?
幼:我看见兔子这样跑(边说边学着画上兔子奔跑的样子,伸开四条腿,一脸的惊恐)我觉得兔子特别害怕,所以他没命地跑。
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幼儿逐渐养成仔细观察画面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学会看画阅读了。
(2)学会看连环画。除会按顺序号观察画面外,我还注意引导幼儿寻找画面的共同点,不同点和衔接点。共同点是故事发生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不同点是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不同),而衔接点则是将每个画面连接起来的“粘合剂”,具有使故事连贯而丰富的作用。如《猴子吃饭》由第一幅画面是猴子挤着要吃饭,一幅是排队要吃饭。怎么一下子就有秩序了呢?画面并没有显示。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是猴妈妈让排队的”“是他们围在一起商量的”。在故事完整讲述时,孩子们就能用上这些情节进行衔接,使讲述完整而丰富。
在观察中,遇到幼儿理解有偏差时,我组织他们模仿画面动作和讨论,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判断等阅读习惯。
(3)学会看背景、人物变化不明显的画面,会找出并理解画面中“细节”的变化和意义。“细节”观察是阅读后期的难点问题,引起我特别的重视。没有教师指导观察“细节”,幼儿则很难发现与理解。
三、家园配合,增强效果
(一)向家长宣传入学前阅读准备的重要性。
(二)给家长印发有关阅读指导方法的宣传材料,便于家长辅导幼儿。
(三)帮助家长选择—些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目。
(四)提倡家长重视以书作为鼓励孩子进步的手段。这样,不但提高了书在孩子们心中的价值,无形中还深化了学习动机,一举两得。
总之,我认为进行入学前阅读准备是必要的。它使儿童的学习具有连续性,在心理及能力上做好准备,从而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一、激发兴趣,创设环境
(一)从情感入手,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不是每个幼儿天生就喜欢看书的,所以我从他们喜欢的方式入手,诱导他们喜欢看书。如“今天我来讲一个和老虎有关系的有趣故事。我们大家翻开某某故事书,故事就藏在书里。”“你想学的小鸟折纸手工就在第××页,我们一起看书折,好吗?“今天我借你一本《恐龙的时代》,秘密都在书里呢!”当幼儿对图书有了一定的感知后,我就组织幼儿进行认识图书的活动,向他们介绍图书的种类及作用,以激发幼儿的读书兴趣。
(二)创设相应的环境,保持阅读图书兴趣
1. 设立图书区,每周更换一次书目,并及时向幼儿介绍新书目。图书的类别根据幼儿的阅读水平和兴趣而定。
2. 每周组织一次自由阅读图书活动,幼儿间对阅读内容互相交流,我则根据发现的阅读兴趣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书架上的书目。
3. 建立图书借阅制度。幼儿通过借书卡的形式把喜爱的书带回家阅读。这样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方便辅导。我还在建立借阅制度之前进行爱护图书及借阅规则的教育,使幼儿从小遵守按时送还、破损了要修补、丢掉了要赔偿等规则。
4. 开展和图书有关的角色游戏。如小小电视台的“图书广告”和“故事大王”节目就深受幼儿欢迎。电视是用积木或废旧大纸盒做成,幼儿在其中主持节目别有一番滋味。他们会热情地介绍:“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新书,主要讲的是……欢迎大家来欢欢书店购买,联系电话12345678,联系人欢欢。”广告节目后,小观众中就会有人主动找主持人借书看了。有的幼儿则喜欢把自己在家阅读的图书带来在“故事大王”节目中播讲,很有激情。
二、选好书目,指导阅读
(一)从实际出发,科学选择和安排阅读书目
1. 选择书目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初学阅读时,我们要选择难度小而易读的图书。例如,文学书注意角色少、背景简单、角色间关系不复杂等特点;手工书选择图示形象较大、符号说明较少、制作工艺简单的图书;以后随阅读水平提高而逐渐增加难度。
2. 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书目。
3. 选择书目还考虑儿童即将入学这一特点,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有汉字、拼音、数字和图示说明等简单文字符号的书籍。在阅读画面的同时,对照文字进行符号意识的渗透,有助于日后对书本学习的兴趣和适应。
(二)教给幼儿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 组织认识图书活动。认识图书的基本结构(封面、封底、书名、目录、页码等),学会从左至右按页正确翻阅书的方法,并注意使幼儿在适宜的光线下阅读,阅读姿势正确。
2. 教幼儿学会看文学图画书。幼儿识字少,所以观察画面正确理解很重要,有3点应注意:
(1)让儿童学会观察单个画面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间关系。在阅读中允许幼儿模仿画面动作以帮助理解。我常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画面的方法。如阅读《大象救兔子》时:
师:画上有哪些动物?他们在干什么?
幼:画上有老虎、兔子和大象。大象在洗澡,老虎要吃兔子,兔子正吓得没命地跑。
师:你从哪儿看的老虎要吃兔子呢?
幼:我看见老虎张着大嘴呢。
师:你怎么看出兔子在没命地跑呢?
幼:我看见兔子这样跑(边说边学着画上兔子奔跑的样子,伸开四条腿,一脸的惊恐)我觉得兔子特别害怕,所以他没命地跑。
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幼儿逐渐养成仔细观察画面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学会看画阅读了。
(2)学会看连环画。除会按顺序号观察画面外,我还注意引导幼儿寻找画面的共同点,不同点和衔接点。共同点是故事发生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不同点是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不同),而衔接点则是将每个画面连接起来的“粘合剂”,具有使故事连贯而丰富的作用。如《猴子吃饭》由第一幅画面是猴子挤着要吃饭,一幅是排队要吃饭。怎么一下子就有秩序了呢?画面并没有显示。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是猴妈妈让排队的”“是他们围在一起商量的”。在故事完整讲述时,孩子们就能用上这些情节进行衔接,使讲述完整而丰富。
在观察中,遇到幼儿理解有偏差时,我组织他们模仿画面动作和讨论,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判断等阅读习惯。
(3)学会看背景、人物变化不明显的画面,会找出并理解画面中“细节”的变化和意义。“细节”观察是阅读后期的难点问题,引起我特别的重视。没有教师指导观察“细节”,幼儿则很难发现与理解。
三、家园配合,增强效果
(一)向家长宣传入学前阅读准备的重要性。
(二)给家长印发有关阅读指导方法的宣传材料,便于家长辅导幼儿。
(三)帮助家长选择—些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目。
(四)提倡家长重视以书作为鼓励孩子进步的手段。这样,不但提高了书在孩子们心中的价值,无形中还深化了学习动机,一举两得。
总之,我认为进行入学前阅读准备是必要的。它使儿童的学习具有连续性,在心理及能力上做好准备,从而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