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的“造境”法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3619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得法地进行引导,为学生营造出适当的情境、意境、心境,那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一定是生动可感的。朱光潜先生在《谈文学》一书中指出:“文艺的表现必定是具体的,诉诸感官的。如果它完全是抽象的,它就失去文艺的特质而变为哲学科学。”
  前不久,我有幸拜读了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一书,随着王老师的文字轨迹,我感受到了他非同凡响的诗意语文新境界,王老师认为,诗意语文的课堂追求的是“举象、造境、入情、会意、求气、寻根”,六个词的简单诠释,赋予了语文教学全新的魅力,其中的“造境”,使我感触颇多。“所谓造境,即在举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诗意语文不仅要充满举象,还要在此基础上建立语文的情境、意境、心境。”“境”在中国古典文论和诗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意境”“境界”等审美观念的创生,是中国精神、中国气质的生动表现。
  在王崧舟老师的课中,“造境”的方法运用非常巧妙。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学习到“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这句话时,王老师抓住了“宫殿式”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联想:“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谁住的?原来会有什么摆设?现在呢?从简单背后看到什么不简单的东西?在学生面前把情境生动地展现出来,在学生的心中形成一种意境、心境,体会在这极其简单的背后,却看到、发现一种极其不简单的东西——总理的人格,总理的精神品质。
  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阅读能力、生活阅历等多种因素参差不齐,在“造境”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难对文本有较为深刻的解读,为此,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造境”,唤醒学生的共识。
  
  一、用语言感染学生
  教材中基本每篇课文都有能够突出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抓住文本中重点的词句,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文本情感,是“造境”最好的方法之一。
  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父亲在废墟中寻找儿子时,那种不怕脏、不怕累、不怕死,坚持不放弃的精神,我抓住了父亲的外貌描写进行造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引导学生思考:8小时后你在做什么?12小时后呢?36小时是多久?如果是你,你能挖动吗?随后,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继续为学生造境:“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父亲的疲惫的双眼布满了血丝,父亲粗糙的双手沾满血迹与泥土,8小时过去了,12小时过去了,父亲一直没有停止寻找儿子的决心。”学生在头脑中早已形成情境,心也跟随着父亲踏上了寻找儿子的旅途。
  
  二、用图像展现画面
  在教学资源丰富的今天,用图像、录像来展现学生难以想象的场面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就经常利用各种课件资源,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由于年代久远,文中描述的圆明园金碧辉煌,不贴近学生生活,于是我便为学生播放了《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其中看到的景物虽不是圆明园真正的场景,但已达到逼真的效果,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播放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的画面时,学生更加能够体会那种惋惜、悲痛的心情。
  
  三、用表演体会情感
  如果说用想象与观看的方法“造境”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那么表演就是学生真正融入其中,体会文本的最佳方法。在教学《杨氏之子》一课时,我便采取了表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人物特点。
  因为《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很陌生,甚至有一种不现实的感受,对内容的理解也较为生硬,如果教师把课文的注释硬生生地灌入学生的大脑,那样学生不仅对本篇课文认识肤浅,而且会对文言文产生距离感,不利于以后的学习,于是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边理解文章的意思,边做动作表演,把课文的内容营造成为一次普通的小朋友接待客人的情境,通过杨氏子与孔君平的对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在教学“杨氏子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之后,我还延伸课文,请扮演孔君平的同学做出相应的表情,或给出同样机智的答案。同学们兴致盎然,对文本内容体会深刻,背起来朗朗上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灯塔市沈旦堡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对于很多刚踏上讲台的大学生来说,我们该如何理性、科学地应对在课堂上出现的超出学科教学内容计划安排的意外情况呢?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好:第一,热爱学生,沟通心灵。第二,身教重于言教,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习惯。第三,教师授课形式要活,授课内容要丰富多彩。第四,课外活动形式要多样。    关键词:兴趣;热爱;身教;习惯;多样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主观能动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市场的教育,在这一大背景下,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实际用人需要为出发点,搞好市场调研,找准办学定位,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以期将本专业的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工艺美术设计与制作领域富有就业竞争力的实用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走向社会的求职就业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工艺美术;求职就业;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
摘要:如今高职院校教育模式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朝着应用型人才方面发展,其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技术人才。为了使学生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因此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找出相应对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和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一、高职院校体育
城乡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土地是城乡之间缩小差距的桥梁,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构建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分析了耕地保护补偿的现状及问题,提
批改作文对于小学老师来讲,可谓是一件眼花缭乱的工作。有时候老师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有些学生看过老师批改过的作文以后,直接把批改后的作文放在了一边。导致老师批改的作文起
摘 要: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经常忽视本身的专业知识,造成无法分享和应用这些知识,更无法实现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则是帮助教师管理知识和有效利用知识的最佳途径。本文通过探讨知识管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并针对教师在知识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的知识管理策略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知识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  作者简介:任佩佩(1988—),女,山西晋城人,西南大学教
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就业率上升。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江苏省沭阳县农民工的调查,分析农民工就业的基本状况、困难和政府在推进农民工就业中的作用,并针对问题提出意见
从高校图书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和作用出发,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几点措施。
本书通过分析幸福在教育中的得与失,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的理解,寄托了其教育理想。其用全面的人性观界‘定了哲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