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然后就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物理课堂中的运用作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 物理教学 启发式 兴趣 方法
当前,中学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那么,随着国内日益升高的素质教育的呼声,素质教育应该如何进入课堂,物理教学的素质教育如何能落到实处?针对这个问题,许多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中学物理课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既激发和不断提高学生兴趣,保证课堂效率,又在学习方法上给了学生以指导,让他们初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一、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
现代启发式教学求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综合运用各种启发方法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爱学),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从而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会学)。启发式教学的启发观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不是把启发式教学仅仅视为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看作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思想。这一教学思想的着眼点引导学生爱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授予学生学习方法),最终使学生会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现代启发式教学不仅是各种启发方法、手段等策略的统一体,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要求在教学思想过程中从根本上放弃“灌”字。在教学目的上,现代启发式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教师启发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狠下工夫,使“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即“爱学”;同时,教师的启发活动还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即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作为现代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启发式教学对传统启发观的新发展。
在教学策略上,传统的启发往往局限于语言的启发性,是以教师“讲”为中心的,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启发则充分重视学生的观察活动、实验活动、研讨活动和阅读活动等内在的启发性特点,主张除运用语言外,还要更多地运用观察、实验、讨论和阅读等手段来实施启发教学,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笔、动脑的探索过程。总之,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启发是师生之间的启发,学生之间的启发,学生自身的启发和活动内在的启发性等综合运用的完整教学活动。它不同于传统启发那种注重某一教学过程的启发性,而是强调启发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二、物理课堂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启发,侧重于抓住两个方面,即它既设法使学生“爱学”,又设法使学生“学会”。真能“爱学”和“学会”,自然就可以“会学”。因此,我们侧重于启发学生爱学和学会。
(一)启发学生爱学,关键是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对学习呈现强烈的兴趣和迫切的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启发活动在教学中建立起一个很强的“情绪场”,形成一种使学生兴奋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启发学生爱学物理的方法一般包括:
1、通过观察和实验启发学生爱学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所以这种方法主要是多让学生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多让学自己动手实验,使学生受到感染,激发起学习兴趣,以致于急于寻根问底,这种方法一般在引入新课和探索物理规律时常常用到。例如,当讲到能量守恒定律时,可以做以下实验:
从12米高的阶梯教室的天花板上悬挂一条尼龙绳,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1克的铁球,随后将铁球从平衡位置移过30度并贴近一同学面部。将铁球释放时,其余同学深思:铁球速度如此快,当它摆回来时会伤害同学的面部吗?实验的结果无可辩驳地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2、通过趣闻逸事启发学生爱学
所谓趣闻逸事是指有趣的科技故事和物理学史上的趣人趣事,教师通过介绍这类趣闻逸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可以说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愉快教学。例如在讲“声音的共鸣”一课时以唐代《刘宾客嘉话录》里记载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洛阳和尚的房内挂着一种乐器—罄,它常常自鸣作响,和尚因此惊忧成疾。他的一个朋友得知后,特地去看望他,正好听到寺院敲钟的声音,罄也响起来了。第二天他用锉把罄锉了几处,从此罄就不再作响了。和尚觉得奇怪,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本课‘声音的共鸣’就能给出你满意的答案”这样,学生必然能以积极态度倾听教师的授课。
3、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爱学
采用电教媒体,借助幻灯、录象、电影以及电脑多媒体技术,以生动、形象、鲜明的视听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通过交互式的方法,将难以说明的问题阶梯化,摆到学生面前。在这样更具启发性的氛围中,让他们具体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更有效地运用形象思维,情趣横溢地的形成物理情景的全面认识。
4、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爱学
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物理课堂上进行的启发式教学的主要途径仍然是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它通过激发或强化学习动机、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如何在问题中贯彻启发性原则,真正做到“启而得法”,还要注意:
(1)提出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问题要有指向性,也就是要有针对性。例如,在讲“光的折射”一节时,老师让学生观察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看似折断的现象之后,提问:“大家看到的这是什么现象?”这个问题是想激起学生的思考,以便探求新知识。但是,由于所提的问题本来就是这节课要解决新问题,针对性不强,学生思维的起点和方向无法定位,问题也就起不到启发的作用。但如果把问题改成“大家以前了解过哪些光的简单现象?”(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不能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刚才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出“折射”这一新概念。
问题的针对性,应该针对学生知识出现的断层和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如果光凭老师的主观臆断,就会使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达不到启发诱导的作用。
(2)提出的问题要有阶梯性
例如,在讲“焦耳定律”时,老师先演示了分别放在铜丝和电炉丝上火柴被点燃的实验后,立即提出: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得没有什么阶梯性,无形中提高了问题的难度,致使学生难以回答。要是改成几个小问题提出来:“为什么火柴能被点燃?”“为什么电炉丝上的火柴先点燃?” “为什么通电后过一段时间火柴才被点燃?”,像这样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组成问题的阶梯,创设一个个的矛盾,激起一个个思维的浪花,实现一个个求知欲望的满足,使学生观察和思维积极而有序地进行。
(3)提出的问题要有灵活性
当遇到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准确或不正确时,切不可把学生的发言一棍子打死,更不可当堂讽刺,挖苦学生。而应该因势利导,逐渐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上引导。这就需要老师有广博的知识,洞察事物的本领,有随机应变驾驭教学的能力。例如在讲“照相机”一节时,可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远大于2f与大于f小于2f处所成的像,问:“物体在大于2f处所成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学生的回答却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明明是缩小的实像,为什么回答成放大的像? 原来学生把远大于2f与大于2f的像进行比较,认为像放大了.问题发现以后,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学生观察得很仔细,连像的微小变化都注意到了,进而指出,我们所说的像是放大或缩小是与物相比较的,最后使学生的错误认识得以更正。如果老师不善于因势利导,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使提问具有灵活性,应该在如何借题发挥,如何欲扬先抑,如何设置悬念,如何顺势反问,如何着意渲染等方面加以研究,从学生的语言、表情、眼神、形态中捕捉反馈的情感信息,了解学生的感知特点、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随机应变地提出问题,使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共同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开展双边的教学活动。
(二)启发学生会学,就是要从学习物理的方法上、习惯上加以指导和引导,让学生亲自观察、亲自实验、讨论分析、独立学习有关资料,主动自我矫正学习方法,从而把握获取物理知识的本领和能力,如果说爱学是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必要条件,那么会学则是学好物理的实验过程和充要条件。启发学生会学物理的方法,一般包括:
1、通过诱导和训练,启发学生观察和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为了使学生会学,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不懈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在观察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观察什么”和“观察结果如何”。在实验时,教师应从实验原理、器材选择、步骤安排、分析数据、总结归纳实验结果等方面进行点拨和指导,努力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
2、过程分析,启发学生学会分析和归纳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可启发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正确思路和思考方法。讨论的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运用得很多,它包括全班讨论、大组发言、小组讨论,有时也可进行适当的辩论。讨论应注意:
(1)要有内容可以讨论,避免流于形式;
(2)讨论内容要使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
(3)不断点拨,使讨论围绕主题;
(4)讨论后要让学生归纳思路。
3、通过指导阅读,启发学生学会自学
通过阅读直接汲取和掌握知识是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培养学生研究精神和探索意识,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去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被学生获得之后在学生认知体系中的重新的建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的自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将知识内化和外演的能力,也就是自学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 物理教学 启发式 兴趣 方法
当前,中学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那么,随着国内日益升高的素质教育的呼声,素质教育应该如何进入课堂,物理教学的素质教育如何能落到实处?针对这个问题,许多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中学物理课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既激发和不断提高学生兴趣,保证课堂效率,又在学习方法上给了学生以指导,让他们初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一、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
现代启发式教学求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综合运用各种启发方法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爱学),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从而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会学)。启发式教学的启发观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不是把启发式教学仅仅视为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看作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思想。这一教学思想的着眼点引导学生爱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授予学生学习方法),最终使学生会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现代启发式教学不仅是各种启发方法、手段等策略的统一体,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要求在教学思想过程中从根本上放弃“灌”字。在教学目的上,现代启发式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教师启发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狠下工夫,使“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即“爱学”;同时,教师的启发活动还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即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作为现代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启发式教学对传统启发观的新发展。
在教学策略上,传统的启发往往局限于语言的启发性,是以教师“讲”为中心的,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启发则充分重视学生的观察活动、实验活动、研讨活动和阅读活动等内在的启发性特点,主张除运用语言外,还要更多地运用观察、实验、讨论和阅读等手段来实施启发教学,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笔、动脑的探索过程。总之,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启发是师生之间的启发,学生之间的启发,学生自身的启发和活动内在的启发性等综合运用的完整教学活动。它不同于传统启发那种注重某一教学过程的启发性,而是强调启发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二、物理课堂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启发,侧重于抓住两个方面,即它既设法使学生“爱学”,又设法使学生“学会”。真能“爱学”和“学会”,自然就可以“会学”。因此,我们侧重于启发学生爱学和学会。
(一)启发学生爱学,关键是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对学习呈现强烈的兴趣和迫切的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启发活动在教学中建立起一个很强的“情绪场”,形成一种使学生兴奋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启发学生爱学物理的方法一般包括:
1、通过观察和实验启发学生爱学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所以这种方法主要是多让学生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多让学自己动手实验,使学生受到感染,激发起学习兴趣,以致于急于寻根问底,这种方法一般在引入新课和探索物理规律时常常用到。例如,当讲到能量守恒定律时,可以做以下实验:
从12米高的阶梯教室的天花板上悬挂一条尼龙绳,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1克的铁球,随后将铁球从平衡位置移过30度并贴近一同学面部。将铁球释放时,其余同学深思:铁球速度如此快,当它摆回来时会伤害同学的面部吗?实验的结果无可辩驳地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2、通过趣闻逸事启发学生爱学
所谓趣闻逸事是指有趣的科技故事和物理学史上的趣人趣事,教师通过介绍这类趣闻逸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可以说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愉快教学。例如在讲“声音的共鸣”一课时以唐代《刘宾客嘉话录》里记载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洛阳和尚的房内挂着一种乐器—罄,它常常自鸣作响,和尚因此惊忧成疾。他的一个朋友得知后,特地去看望他,正好听到寺院敲钟的声音,罄也响起来了。第二天他用锉把罄锉了几处,从此罄就不再作响了。和尚觉得奇怪,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本课‘声音的共鸣’就能给出你满意的答案”这样,学生必然能以积极态度倾听教师的授课。
3、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爱学
采用电教媒体,借助幻灯、录象、电影以及电脑多媒体技术,以生动、形象、鲜明的视听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通过交互式的方法,将难以说明的问题阶梯化,摆到学生面前。在这样更具启发性的氛围中,让他们具体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更有效地运用形象思维,情趣横溢地的形成物理情景的全面认识。
4、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爱学
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物理课堂上进行的启发式教学的主要途径仍然是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它通过激发或强化学习动机、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如何在问题中贯彻启发性原则,真正做到“启而得法”,还要注意:
(1)提出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问题要有指向性,也就是要有针对性。例如,在讲“光的折射”一节时,老师让学生观察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看似折断的现象之后,提问:“大家看到的这是什么现象?”这个问题是想激起学生的思考,以便探求新知识。但是,由于所提的问题本来就是这节课要解决新问题,针对性不强,学生思维的起点和方向无法定位,问题也就起不到启发的作用。但如果把问题改成“大家以前了解过哪些光的简单现象?”(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不能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刚才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出“折射”这一新概念。
问题的针对性,应该针对学生知识出现的断层和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如果光凭老师的主观臆断,就会使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达不到启发诱导的作用。
(2)提出的问题要有阶梯性
例如,在讲“焦耳定律”时,老师先演示了分别放在铜丝和电炉丝上火柴被点燃的实验后,立即提出: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得没有什么阶梯性,无形中提高了问题的难度,致使学生难以回答。要是改成几个小问题提出来:“为什么火柴能被点燃?”“为什么电炉丝上的火柴先点燃?” “为什么通电后过一段时间火柴才被点燃?”,像这样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组成问题的阶梯,创设一个个的矛盾,激起一个个思维的浪花,实现一个个求知欲望的满足,使学生观察和思维积极而有序地进行。
(3)提出的问题要有灵活性
当遇到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准确或不正确时,切不可把学生的发言一棍子打死,更不可当堂讽刺,挖苦学生。而应该因势利导,逐渐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上引导。这就需要老师有广博的知识,洞察事物的本领,有随机应变驾驭教学的能力。例如在讲“照相机”一节时,可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远大于2f与大于f小于2f处所成的像,问:“物体在大于2f处所成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学生的回答却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明明是缩小的实像,为什么回答成放大的像? 原来学生把远大于2f与大于2f的像进行比较,认为像放大了.问题发现以后,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学生观察得很仔细,连像的微小变化都注意到了,进而指出,我们所说的像是放大或缩小是与物相比较的,最后使学生的错误认识得以更正。如果老师不善于因势利导,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使提问具有灵活性,应该在如何借题发挥,如何欲扬先抑,如何设置悬念,如何顺势反问,如何着意渲染等方面加以研究,从学生的语言、表情、眼神、形态中捕捉反馈的情感信息,了解学生的感知特点、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随机应变地提出问题,使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共同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开展双边的教学活动。
(二)启发学生会学,就是要从学习物理的方法上、习惯上加以指导和引导,让学生亲自观察、亲自实验、讨论分析、独立学习有关资料,主动自我矫正学习方法,从而把握获取物理知识的本领和能力,如果说爱学是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必要条件,那么会学则是学好物理的实验过程和充要条件。启发学生会学物理的方法,一般包括:
1、通过诱导和训练,启发学生观察和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为了使学生会学,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不懈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在观察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观察什么”和“观察结果如何”。在实验时,教师应从实验原理、器材选择、步骤安排、分析数据、总结归纳实验结果等方面进行点拨和指导,努力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
2、过程分析,启发学生学会分析和归纳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可启发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正确思路和思考方法。讨论的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运用得很多,它包括全班讨论、大组发言、小组讨论,有时也可进行适当的辩论。讨论应注意:
(1)要有内容可以讨论,避免流于形式;
(2)讨论内容要使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
(3)不断点拨,使讨论围绕主题;
(4)讨论后要让学生归纳思路。
3、通过指导阅读,启发学生学会自学
通过阅读直接汲取和掌握知识是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培养学生研究精神和探索意识,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去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被学生获得之后在学生认知体系中的重新的建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的自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将知识内化和外演的能力,也就是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