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把《孙子兵法》中的古老文化底蕴挖掘出来,为历史教学服务呢?一、上下同欲者胜。二、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三、兵者,诡道也。
关键词:兵经;智慧;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29-1
一、上下同欲者胜——激发学习兴趣
“上下同欲者胜”移植到历史教学中,这里所谓的“欲”即是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有了“欲”,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促使自己勤学苦练,收获累累硕果。教师则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例如打比方、讲故事,做比较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欲”,让学生把学习历史变成一种自觉行为,真正达到“上下同欲”。
【教学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这一课中介绍商朝甲骨文,其内容比较艰深、抽象、晦涩难懂。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又不充分,很难掌握这个知识点。
【教学片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通过多媒体展示十二生肖的图片,让学生一一辨认,学生能够轻松找到相应的生肖图片。这一环节利用学生对十二生肖的了解,调动他们的“欲”,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
2.多媒体画面转变成十二生肖的甲骨文字,再让学生逐一辨认,学生能够根据先前的动物形象对比文字形象,大致能够找到相应的甲骨文字。让学生自己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比较,得出结论:甲骨文的字型有象形的造字特点。而此时学生们的好奇心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
所以,笔者认为要想使初中生主动的学习历史,学好历史,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这是学生掌握和提高自学能力的前提。
二、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明确学习目标
笔者认为,“知彼”的关键是阅读。华罗庚在《要学会自学》中也曾深有体会地说:“我认为,同学们学习期间,学会读书与学得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同等重要的。学会读书不但保证我们在校学习好,而且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不断地提高”。可见,阅读技能是明确学习目标,形成自学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学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第十八课《三国鼎立》。教材每一章节的内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大大小小的知识点众多,因而教师应该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出发,首先让学生把握住树的主干,然后再去研究、分析它的枝叶部分,从而掌握所有的知识。
【教学片段】
1.略读,略讲。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快速把课文的基本内容、主要思路和线索进行简略阅读。在略读之前,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本节课的基本问题,为学生的略读指明方向。基本问题可以设计为:(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背景;(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和主要将领;(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结果及意义等。这些问题既是阅读要求又是学习的思路,这些基本问题解决了,课本的基本知识线索也就明晰了。
2.精读,精讲。这一环节是教师检查学生阅读的结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精读,精讲。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学生对课文的重要段落,也就是这节课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内容进行精读。精讲目的是释疑、挖掘、拓展,帮助学生透过课文的表象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这节课在精读之前设计的问题可以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何一胜一败?通过精读教材中的相关段落,仔细分析曹操前后的实力变化,用人之道,作战心理,自然得出曹操骄兵必败的结论。
三、兵者,诡道也——掌握学习方法
1.归纳法:历史具有知识点零碎、内容繁琐、头绪多的特点。归纳法就可以把这些具体个别的事物,分别加以综合,从而概括出共同点。
【教学内容】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这一单元主要是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可以把这些战争的名称,每次战争结束后签订的条约,条约的内容,造成的影响,通过列表的方式归纳出来。
【教学片段】 教学设计的两张表格:(略)
经过这样的整理和归纳,一方面更加巩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可以“把握全局”。
2.比较法:可以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而且通过比较可使学生透过事物的表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分析历史事件的不同影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 八年级历史(上)第五课义和团运动,可以与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比较。
【教学片段】 重点比较两者发生的背景,这样让学生理解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虽然同属农民运动,但又有所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是由于中国内部阶级矛盾激化引起的,以反封建为主;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和西方列强之间矛盾加剧引起的,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所以两者主要斗争目标是不同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封建为主;而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
3.读图法:充分发挥图片的功能,加强学生的读图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能力,更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多方面素质。
【教学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片段】 学生观察《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的不同之处,发现诸侯国数目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经过春秋二三百年的纷乱征战,大部分小国被兼并,只剩下几个大国对峙并立,这比教师简单叙述要具体形象的多。
当然,历史学习方法不止于上述三种,还有材料分析法,知识体系构建法,读图识图法,数字浓缩法等。老子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无论是哪一种学习方法,只要学生一旦掌握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即可终身受益。
关键词:兵经;智慧;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29-1
一、上下同欲者胜——激发学习兴趣
“上下同欲者胜”移植到历史教学中,这里所谓的“欲”即是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有了“欲”,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促使自己勤学苦练,收获累累硕果。教师则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例如打比方、讲故事,做比较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欲”,让学生把学习历史变成一种自觉行为,真正达到“上下同欲”。
【教学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这一课中介绍商朝甲骨文,其内容比较艰深、抽象、晦涩难懂。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又不充分,很难掌握这个知识点。
【教学片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通过多媒体展示十二生肖的图片,让学生一一辨认,学生能够轻松找到相应的生肖图片。这一环节利用学生对十二生肖的了解,调动他们的“欲”,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
2.多媒体画面转变成十二生肖的甲骨文字,再让学生逐一辨认,学生能够根据先前的动物形象对比文字形象,大致能够找到相应的甲骨文字。让学生自己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比较,得出结论:甲骨文的字型有象形的造字特点。而此时学生们的好奇心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
所以,笔者认为要想使初中生主动的学习历史,学好历史,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这是学生掌握和提高自学能力的前提。
二、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明确学习目标
笔者认为,“知彼”的关键是阅读。华罗庚在《要学会自学》中也曾深有体会地说:“我认为,同学们学习期间,学会读书与学得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同等重要的。学会读书不但保证我们在校学习好,而且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不断地提高”。可见,阅读技能是明确学习目标,形成自学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学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第十八课《三国鼎立》。教材每一章节的内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大大小小的知识点众多,因而教师应该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出发,首先让学生把握住树的主干,然后再去研究、分析它的枝叶部分,从而掌握所有的知识。
【教学片段】
1.略读,略讲。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快速把课文的基本内容、主要思路和线索进行简略阅读。在略读之前,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本节课的基本问题,为学生的略读指明方向。基本问题可以设计为:(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背景;(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和主要将领;(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结果及意义等。这些问题既是阅读要求又是学习的思路,这些基本问题解决了,课本的基本知识线索也就明晰了。
2.精读,精讲。这一环节是教师检查学生阅读的结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精读,精讲。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学生对课文的重要段落,也就是这节课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内容进行精读。精讲目的是释疑、挖掘、拓展,帮助学生透过课文的表象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这节课在精读之前设计的问题可以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何一胜一败?通过精读教材中的相关段落,仔细分析曹操前后的实力变化,用人之道,作战心理,自然得出曹操骄兵必败的结论。
三、兵者,诡道也——掌握学习方法
1.归纳法:历史具有知识点零碎、内容繁琐、头绪多的特点。归纳法就可以把这些具体个别的事物,分别加以综合,从而概括出共同点。
【教学内容】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这一单元主要是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可以把这些战争的名称,每次战争结束后签订的条约,条约的内容,造成的影响,通过列表的方式归纳出来。
【教学片段】 教学设计的两张表格:(略)
经过这样的整理和归纳,一方面更加巩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可以“把握全局”。
2.比较法:可以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而且通过比较可使学生透过事物的表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分析历史事件的不同影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 八年级历史(上)第五课义和团运动,可以与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比较。
【教学片段】 重点比较两者发生的背景,这样让学生理解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虽然同属农民运动,但又有所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是由于中国内部阶级矛盾激化引起的,以反封建为主;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和西方列强之间矛盾加剧引起的,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所以两者主要斗争目标是不同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封建为主;而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
3.读图法:充分发挥图片的功能,加强学生的读图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能力,更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多方面素质。
【教学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片段】 学生观察《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的不同之处,发现诸侯国数目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经过春秋二三百年的纷乱征战,大部分小国被兼并,只剩下几个大国对峙并立,这比教师简单叙述要具体形象的多。
当然,历史学习方法不止于上述三种,还有材料分析法,知识体系构建法,读图识图法,数字浓缩法等。老子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无论是哪一种学习方法,只要学生一旦掌握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即可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