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全神贯注与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大胆发言与肯于倾听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与仔细检查的学习习惯……这些都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造就这些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培养学生全神贯注与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
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自制力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不会超过20分钟,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从而在课堂上会表现出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种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好习惯。教学实践证明:猜谜、游戏、设疑提问等,都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刺激大脑兴奋中枢,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调控教学节奏,发现学生出现疲倦、注意力涣散的现象时,就可以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动一动。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认识了“分”以后,一节课的时间已经过半,老师适时穿插了一段《一分钱》的儿歌,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学生本来已经疲劳的大脑又一次被激活,又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后半节课。再如,课始教师说:“今天这一节课有位小嘉宾要和我们一起来上数学课,你们期待吗?”学生肯定会全神贯注地等待。然后请出卡通人物米老鼠,安排其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兴趣十足,注意力集中,跟随米老鼠积极学习课堂知识。
有言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也就不可能学好数学,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在很多课堂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由优等生作答,或者有的教师太过着急为赶进度而替代学生回答等,让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这些都很不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而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与做法,应该做到不轻易否定,要做到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充分表扬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积极动脑的甜头,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大胆发言与肯于倾听的学习习惯
为什么现在课堂上很多学生渐渐的都不敢举手发言了,我认为很大的原因是学生在课堂发言的过程中曾经碰过壁,使学生觉得课堂上没有安全感,产生自卑心、羞涩心,怕说错被人笑话,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在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敢于举手的学生毫无遗憾地坐下,杜绝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讽刺挖苦,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激发学生大胆发言的欲望。如,在张齐华老师的课堂上,总是能看见争先恐后发言的学生,这和张老师那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是分不开的。当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张老师没有忽略前一位学生的心理感受,而是面带微笑地对他说:“有人挑战你了,高兴吗?”当学生回答错了,张老师会特意走过去,跟他握手,说:“不是我赞成你的说法,而是感谢你为课堂创造出了不同的声音。想想,要是我们的课堂只有一种声音,那该多单调啊!”等等,这些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们就能不管对还是错都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从此踏出养成大胆发言习惯的第一步。要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课堂上教师就要对发言者多肯定、赞许、鼓励,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和压力;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力争做到人人畅所欲言。
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的现象。“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法“说”。培养学生倾听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作为教师不要随意重复自己提出的问题或是要求,如果我们把一个要求反复说上好多次,长此以往学生就习惯了,第一次听不到也没关系,反正老师还会说好多遍。在提出问题或要求后,要观察学生的执行情况,对于那些由于没有认真倾听,而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要明确地指出这是由于没有认真倾听造成的;对认真倾听的学生要给予肯定。事实上,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千万别吝啬表扬,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这一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到了,你的听力可了不起。”“你听得这么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是帮了他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与仔细检查的学习习惯
在平时的作业中,经常有学生会因为没有认真审题而出现错误,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假思索,按“老印象”办事。二是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字词,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在观察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平时多引导、多检查、多表扬、多鼓励。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可以经常设计一些“小陷阱”。如在9道加法算式中夹杂1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吃了亏后发现是因为自己没认真审题,没看清运算符号导致做错了题目,从而意识到下次一定要认真看清计算题的运算符号。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读题的能力。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放慢读题速度,连读两遍,并且边读边划出关键字,再提笔答题,更利于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做完题了就喜欢东张西望,所以培养低年级学生做完题后仔细检查的习惯非常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把仔细检查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逐步养成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同时也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捕捉教育契机,如有学生在完成习题后,可以让他们在草稿纸上再算一次,比比谁能认真检查出错误的答案,并给认真检查的学生以表扬,特别是检查出错误答案的学生。这样经常性的有目的的比一比,学生既学会了简单的检查方法,而且也激发起他们检查的乐趣和激情,逐步培养学生养成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经过长期的、持续的行为过程才能形成。我们数学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耐心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责编 罗 艳)
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培养学生全神贯注与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
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自制力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不会超过20分钟,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从而在课堂上会表现出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种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好习惯。教学实践证明:猜谜、游戏、设疑提问等,都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刺激大脑兴奋中枢,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调控教学节奏,发现学生出现疲倦、注意力涣散的现象时,就可以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动一动。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认识了“分”以后,一节课的时间已经过半,老师适时穿插了一段《一分钱》的儿歌,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学生本来已经疲劳的大脑又一次被激活,又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后半节课。再如,课始教师说:“今天这一节课有位小嘉宾要和我们一起来上数学课,你们期待吗?”学生肯定会全神贯注地等待。然后请出卡通人物米老鼠,安排其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兴趣十足,注意力集中,跟随米老鼠积极学习课堂知识。
有言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也就不可能学好数学,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在很多课堂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由优等生作答,或者有的教师太过着急为赶进度而替代学生回答等,让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这些都很不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而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与做法,应该做到不轻易否定,要做到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充分表扬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积极动脑的甜头,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大胆发言与肯于倾听的学习习惯
为什么现在课堂上很多学生渐渐的都不敢举手发言了,我认为很大的原因是学生在课堂发言的过程中曾经碰过壁,使学生觉得课堂上没有安全感,产生自卑心、羞涩心,怕说错被人笑话,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在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敢于举手的学生毫无遗憾地坐下,杜绝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讽刺挖苦,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激发学生大胆发言的欲望。如,在张齐华老师的课堂上,总是能看见争先恐后发言的学生,这和张老师那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是分不开的。当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张老师没有忽略前一位学生的心理感受,而是面带微笑地对他说:“有人挑战你了,高兴吗?”当学生回答错了,张老师会特意走过去,跟他握手,说:“不是我赞成你的说法,而是感谢你为课堂创造出了不同的声音。想想,要是我们的课堂只有一种声音,那该多单调啊!”等等,这些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们就能不管对还是错都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从此踏出养成大胆发言习惯的第一步。要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课堂上教师就要对发言者多肯定、赞许、鼓励,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和压力;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力争做到人人畅所欲言。
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的现象。“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法“说”。培养学生倾听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作为教师不要随意重复自己提出的问题或是要求,如果我们把一个要求反复说上好多次,长此以往学生就习惯了,第一次听不到也没关系,反正老师还会说好多遍。在提出问题或要求后,要观察学生的执行情况,对于那些由于没有认真倾听,而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要明确地指出这是由于没有认真倾听造成的;对认真倾听的学生要给予肯定。事实上,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千万别吝啬表扬,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这一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到了,你的听力可了不起。”“你听得这么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是帮了他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与仔细检查的学习习惯
在平时的作业中,经常有学生会因为没有认真审题而出现错误,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假思索,按“老印象”办事。二是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字词,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在观察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平时多引导、多检查、多表扬、多鼓励。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可以经常设计一些“小陷阱”。如在9道加法算式中夹杂1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吃了亏后发现是因为自己没认真审题,没看清运算符号导致做错了题目,从而意识到下次一定要认真看清计算题的运算符号。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读题的能力。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放慢读题速度,连读两遍,并且边读边划出关键字,再提笔答题,更利于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做完题了就喜欢东张西望,所以培养低年级学生做完题后仔细检查的习惯非常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把仔细检查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逐步养成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同时也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捕捉教育契机,如有学生在完成习题后,可以让他们在草稿纸上再算一次,比比谁能认真检查出错误的答案,并给认真检查的学生以表扬,特别是检查出错误答案的学生。这样经常性的有目的的比一比,学生既学会了简单的检查方法,而且也激发起他们检查的乐趣和激情,逐步培养学生养成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经过长期的、持续的行为过程才能形成。我们数学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耐心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