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22599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思路
  1.巧用表格,一目了然。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文章篇幅较长,时代、内容离学生实际较远,学生看了一遍后一头雾水,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影响。但本文二至五段内容和写法相似,都是通过具体事例,运用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品质。如果逐段逐句的讲解分析,定会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对文章的理解就不够透彻、全面。因此,我紧扣课文的主旨部分——“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讨论,抓住课文内容及文中人物的特点,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简洁明了的表格,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地呈现在眼前,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脉络、理解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2.采用分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由帮到扶到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竭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
  3.“以读为本”,加大朗读训练力度。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与文本产生共鸣,感受鲁迅先生高大的形象和伟大精神。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二至五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能夠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四、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初步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为人,并且知道了伯父去世后,作者小周晔看到伯父受到很多人的爱戴。在这一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鲁迅先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体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崇高品质的呢?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探讨课文吧。
  (二)明确目标
  (三)指导学习第二段
  1.提出自学要求。
  (1)这是“我”回忆的哪件事?请用小标题概括。
  (2)文段中哪些句子打动你的心呢?请用“ ”画出。
  (3)这件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4)本文段作者通过人物的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
  2.学生边读边思边画,老师巡视辅导。
  3.讨论。
  (1)这是“我”回忆的哪件事?(谈《水浒传》)
  “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的?结果怎样?“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文中哪句话表示“囫囵吞枣”的意思?“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哪句话表示“张冠李戴”的意思?“囫囵吞枣”地读与“张冠李戴”地答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谁能选择其中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2)文段中哪些句子打动你的心呢?
  ①伯父听了“我”张冠李戴地说怎样反应呢?(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②这是伯父听了“我”的张冠李戴地回答后的反应,如果是你的长辈见到你这样读书,会怎么样呢?(引导学生体会伯父的长辈风度和话语特色)
  ③当一回演员,演一演鲁迅先生。(指导学生表演读好这句话)
  ④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⑤听了伯父这句话,“我”怎么样呢?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这是人物的什么描写?(语言)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伯父好像是开了一句玩笑,就使“我”从此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鲁迅先生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鲁迅先生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啊!
  ⑥伯父不仅仅婉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了“我”两本书,勉励“我”认真读书。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3)这个故事表现鲁迅先生什么品质?(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
  (4)这段内容作者是通过人物的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4.展示本段的学习成果。
  (1)小结本段的学习收获。
  (2)大家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还有没有想知道的?
  (四)总结第二段的学习方法
  概括事情→品词析句→体会品质→领悟写法
  (五)运用第二段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第三段
  1.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1)填好表格中的第三行。
  (2)重点体会、指导感情朗读“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3.师小结:是啊,鲁迅先生痛恨旧社会,不怕挫折、不惧迫害,这不也体现了他那“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吗?他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连生命都不顾了啊!这难道不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吗?
  (六)学生自主学习第四、五段
  1.学生自主学习,师巡视点拨。
  2.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1)填好表格的第四、五行。
  (2)品味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词句。
  A.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①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呢?圈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达了鲁迅先生什么感情?
  ②这段文字读一两遍显然是不够的,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先生的哪个动作你最感动?(生自读后交流,做动作体会“半跪”)
  ③师小结: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
  B.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①这里连用了两个“清清楚楚”,小周晔当时“清清楚楚”的是什么?(伯父严肃的面庞)
  ②在“谈《水浒传》”“笑谈‘碰壁’”中,鲁迅先生是如坐春风、谈笑风生,现在为什么变得那么了呢?此刻,鲁迅先生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把鲁迅先生想到的写下来。(学生练笔后交流)
  ③大学再想想,当小周晔长大成人之后 ,直到现在,她“清清楚楚”的难道还仅仅是伯父的面庞吗?她“清清楚楚”的还有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伯父的那颗爱心、痛心……)
  ④带着这些体会,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师小结: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他怎么会不受人爱戴呢?
  (七)感情升华
  1.学了这四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心里。(指着板书)回顾课文内容。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既是对开头的照应,又点明中心)那么第一段和第二、三、四、五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了这篇课文,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3.师小结:是啊,鲁迅先生就正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服务。就是这样一位伯父,他总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又怎会不深受人爱戴呢?
  (八)语文实践
  附:板书设计
其他文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一个完整和睦的家庭,亲人之间相亲相爱,在这个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理就会变得非常阳光,就能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处理人际关系,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反之,一个不完整、不健全的家庭,亲人之间缺乏沟通,互相猜疑,彼此诋毁,动辄拿孩子出气,或者把孩子当做争夺财产的筹码,在这个充满敌意和争执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理就会日渐阴暗,久而久之就会仇视他人、仇视社会、危害社会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初中生写的能力培养。但是,走进中学课堂会发现,不少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成文多半假、大、空,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攻克这一难点,教师所承担的教育任务主要是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变应试作文为个性作文。  一、激发情感,激起创作欲望  认知心理学有关学习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从事任何活动,
【摘要】爱是德育的基础和本质,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严宽有度是一种教育艺术。宽与严是矛盾的统一体,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做到事前讲原则、遵规矩,事中有帮助、容许犯错,事后有奖惩。  【关键词】真诚的爱;激励学生;感化差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我的教学生涯也告诉我,在学校
目前,佛山市有中小学幼儿园1561所,其中幼儿园914所、小学409所、初中142所、普通高中58所、中职31所、特殊教育学校7所。中小学幼儿园在岗教职工7.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9万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22万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100%建立家长委员会、100%建有家长学校、100%通过规范化家长学校验收。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已有35所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5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被评为“全国优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旗已高举多年,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应体现人文性的关怀。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人文素养的教育就更突显其重要性了。  【关键词】班级管理;人文素养;实施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很容易片面地看重经济利益,并以此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有资料显示: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浮躁心态,金钱第一、个人主义现象明显,公
【摘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我们的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和各个年级段的特点,把握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理念,在教学环节中围绕和紧扣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勇于思考,敢于创新,大胆实践,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就能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并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关键词】提问;有效;教学;目标;感悟;迁移  
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两极分化”逐步明显,这种情况普遍出现在五年级,但是对于农村小学来说,从四年级开始,学困生的人数开始明显增加。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很多,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教师与家长的客观原因。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认真分析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之所在。为此,我对学校四年级的学生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计算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那么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呢?  一、创设计算情境,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计算意识是指遇到问题时能够自觉地从数量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的一种数学意识,这是学生必须具备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前,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新型课程标准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遵循、学生学习的标准,而且是考试命题的依据。文章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着手,认为思想政治学科在纸笔测试评价中着重围绕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进行测评。  【关键词】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纸笔测试  一、问题的提出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在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明显,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尤其是在篮球教学活动中采用分组训练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浅析在高中篮球教学中分组训练法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高中篮球教学;分组训练法;应用探究  篮球是很多男生喜爱的体育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