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关于初中学化学的教学探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我根据自己的一点点想法,总结出了以下这些观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师生关系,教师素养,教学方法。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师素养 教学方法 课后反思
  1.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
  现在的教师都在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太有自己的想法,难以驾驭,但我不是这么认为的。首先,教师与学生就不会是一种驾驭与被驾驭的关系,应该是一种若师若友的关系。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么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老师得先学习怎么更好的融入学生这个群体。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 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老师与学生一直遵守“你讲我记”的默契,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秩序尽然,但学生其实貌合神离,学生自主學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该让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辅佐学生进行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
  2.让学生喜欢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基础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现在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很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因此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优点能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的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对于一个化学问题思考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只教学生处理一个问题,要教育他们学会处理一类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学习中,无论是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化学的有关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顺序,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比如,描述物质性质的时候,先描述物理性质,然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而进行化学计算的时候,总是先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代量计算;化学实验仪器的装配,通常是从上到下、由左到右;合作探究学习,总是先假设,再设计探究方案,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化学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让学生知道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关键点。比如,某种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很难溶于水,收集这种气体有哪些方法?请你画出收集的装置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会很快解答出来的。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这样的问题是答不出的。
  4、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现在的教育环境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课堂,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的活跃起来,让他们进行必要的思考,学习独立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有的时候,要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学着自己查阅自来哦以及探究处理问题。在设计方案的环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将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以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思考。
  5、进行分层次教学
  虽说教学是有教无类的,但必须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但这并不是说将学生分层几个等级,每个学生都是差异化的,而是在教学中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能只重视优等生,忽视劣等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起点,要深入浅出,入木三分,在要求上有所区别。教学的低起点,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有利于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而多层次,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分层次教学呢?教学证明,开放性的问题最能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比如,你知道有哪些灭火方式吗?这是个低层次的问题,学生都愿意回答;假如某个图书室着火了,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灭火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难度增加了,部分学生容易答错,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分类教学,在课后巩固阶段,也应该分出来,例如布置作业时,可以布置一些必做题,这是对于所有的学生的,再布置一些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得到进一步的学习。
  总的来说,教学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人是一件很高深的学问,做这件事讲求的是方式方法,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不受任何人支配,而随着社会发展,现在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越来越强,追求个性是这个时代的标签,教学活动也不能生搬硬套,固守陈规,提升教学人员的素质是首当其中,再者就是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不再是死板的你讲我听,而是要把教学活动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教育现代性在给高等教育带来新的价值观念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一定困惑,诸如办学理念错位、工具理性主义泛滥、创新意识弱化等。笔者着眼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对中国高等教育现代性困惑进行梳理,并提出一些反思。  【关键词】高等教育 现代性 反思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现代性问题已成为一种世界现象,冲击着各行各业。而作为为国家发展提供科技保障和人才支持的高等教育,也受到现代性的冲击,功利主
【摘要】现在我国的教育发展方式和既定目标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教育是用来服务人与社会的,但是现在的教育情况还不足以胜任这个使命,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育的发展模式,让教育可以服务于人与社会。笔者从对教育的发展方式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教育的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一些研究意见。  【关键词】教育发展方式 服务 人与社会  教育的发展有许多途径,但是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当少,因此教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生活、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提高教育的有效
<正> 漳州市是我省柑桔重要的主产区,适栽的柑桔品种繁多,但历来均以芦柑栽培最盛。改革开放以来,芦柑栽培发展十分迅速,截至1990年底,全市栽培面积达17.46万亩,总产5.197万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上运用情境启导法的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上进行启发式学习。因此,在美术的教学中,创造美的情境,让学生在审美的情境中启发学习美术。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模式 情境启导         虽然,素质教育在逐渐的实施;但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教育观念依旧比较保守,
帮扶学习困难学生以开展育人工作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关系到高校思政工作的实际成效。为在高校创建优良学风,充分调动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习困难学生"脱困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做到让学生乐学多思,健康成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自2011年8月份开始,我校申请了自治区级的课
【摘要】语文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学科。在高中阶段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却总是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很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有些学生不能对其产生相关的重视。因此,教师需要打造高效的课堂以来吸引学生。  【关键词】高中阶段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是对我们汉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继承,也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交往提供便利,
<正> 在电力系统中,接地装置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技术所限,对于通过接地体的入地电流在地中的分布目前仍然比较难以观察,使得对地电流分布的规律的研究碰到很大的难题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合作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我们应在课堂学习中引入有效的合作学习机制,给孩子们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合作。这样,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而全面的操作体系。  一、小组的建立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