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孤独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sh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性同体”作为一种女性主义价值观,在伍尔夫和西苏关键性的阐释中逐步走向诗学的高台。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以其独特的诗人气质,在聆听大自然的同时感知到了人类两性存在的和谐性,这种和谐便是“双性同体”的本真。于此,他在其作为生命事业的诗歌创作中注入潺潺的和谐之流:以与花对语的情结找寻对等的可能,以孤独抚慰偏执的个体,以柔情、婉约的形象丰富了诗性视野,以灵动、流转的语言活化了牢不可破的立场。华兹华斯通过对诗歌意象、诗歌情感内容和诗歌语言风格的整合成功地体现了“双性同体”诗学在其诗歌中的文本意蕴,更表明其和谐的性别观。
  关键词:双性同体 华兹华斯 诗歌意象 诗歌情感 诗歌语言 性别文化
  一、引言
  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是英国诗歌向现代过渡的关键所在,他对浪漫主义诗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诗歌的创作上而且体现在对浪漫主义诗歌理论的划时代革新上。在文学批评发展的多元化进程中,华兹华斯固然以其诗歌文本意蕴的开放性吸引了许多批评者的眼球,尤其是批评界对其诗作的阐释解读,视点丰富、内容延展空间广阔、理解深刻中肯,在不断地解读中使得华兹华斯的诗作在本身的灿烂中更加跟近对终极价值揣度的新步调。学术界对于华兹华斯的诗作以经验式批评、社会学批评、美学批评、心理学批评、本体批评、比较批评等不同的批评方法进行了一浪推一浪的专业性关注,本文在此基础上使用“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诗学观照华兹华斯诗作意蕴,以求挖掘其性别文化价值所在。
  “双性同体”从神话原型思维到女性主义价值观,经历了从心理学理论到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在逐渐的含义深化与理论发展中,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理论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和艾莱娜·西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伍尔夫对“双性同体”理论的深刻介绍和在创作中的践行①,对该理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双性同体”观念在原始神话思维中表现的是“原始人类朦胧的无性意识,即一种朴素的性别平等意识,男性与女性有同等创造力,两性没有身份、地位、尊卑的差异。”②作为心理学理论的“双性同体”表达的是心理的双性化,指一个生命个体的内部不仅存在男性的人格特征(男性气质)而且存在女性的人格特征(女性气质),这种基本的双性观点与荣格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理论如出一辙,而且荣格肯定了这种相异性人格存在于个体中所产生的平衡功效。“双性同体”在文学理论领域的发展,贵在超越单向度性别,消弭性别对立,渐渐趋近两种性别间差异共存、和谐同在的美好局面。
  作为“桂冠诗人”的华兹华斯,不仅以热血情怀关心国家民族事业甚至欧洲的政治形式,又以慷慨献给民族独立和自由的诗作,明显地展露其阳刚进取之态度;而且以强烈的人文情怀静观万物、饱蘸情感咏叹生灵,又以清新、素净给周遭世界的诗作,隐隐显露其阴柔感性之气息。因此,大格局与小情调、凌冽与温情、男性光芒与女性意蕴兼蓄成了华兹华斯诗歌中或明或暗的线条,这线条亦是华兹华斯面目的轮廓线。下面主要从诗歌意象、情感内容(形象)、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解读华兹华斯诗歌中“双性同体”的文本深意。
  二、与花对语:诗歌意象的对话气质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花”“鸟”意象是不可忽视的,在传统诗歌中花常常与女性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并且是作为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由审美主体赋予其一定的意义,类似“泪眼问花花不语”的被动,几乎成了花在诗歌中稳定的审美基础。但是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花有了“话语权”,鸟有了知性。同样,其他的意象也是以一种对话的姿态出现,那种万物有灵且生而平等的理念贯穿于意象主体的生命中。
  在《瀑布与野蔷薇》中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体察自然物,以瀑布与野蔷薇的对话形式,表达了对无情残暴之徒的憎恶,对情意的留恋和对弱者的同情。诗中的“瀑布”凶猛有力、轰鸣冲撞,而“野蔷薇”体贴忍让、多情善良,从性别视角来看待这场对话,这是瀑布与野蔷薇形象贴切地完成了一次男性和女性的对话。野蔷薇“后来,见瀑布毫不留情,便壮起胆子回答。”③75-76 这是女性为自己争取无纷扰和无排挤的生存环境时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野蔷薇没有放弃与瀑布和好的念头,还是一一讲述了彼此之间的情分,在掌握自己话语权的时候没有蛮不讲理。但是,“瀑布轰鸣着,奔下石谷” ③75-76把野蔷薇置于生死未卜的境地。诗人在最后为女性的努力留下了还转的余地,“野蔷薇在发抖;我真害怕——唯恐它方才说的那番话 会是它最后的遗言。”③75-76在浩浩荡荡的男权文化下,女性在颤抖中发出的声音,诗人不忍让这声音在一次的攻击中就销声匿迹,那种存留的可能也是诗人渴望性别之间“势力均衡”的情怀吧!终于在《致雏菊》中作为抒情主人公“我”代表的男性不再凌驾示威于“雏菊”,而是以欣赏的眼光来看雏菊身上具有的女性气质和优良品性,以平和的心态与雏菊共处,以“花儿”相唤,同享阳光和大气,并发出“请一如往昔 赐我以欢乐, 让我学到你 温良的品性!”④的召唤。这是女性在自我价值展露中获得的成果,这是两性平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进步,是华兹华斯诗歌创作中两性和谐的潜意识表露,也是其性别理想的表达。
  三、相看不厌:诗歌情感内容的双向度存在
  我国传统诗歌讲究“诗言志”“诗缘情”,情感与诗歌的同在共生情结是毋庸置疑的。诗歌除了通过意象寄托情感之外,往往还通过直接描写或塑造形象来表达情感,所以诗歌中的形象也是诗歌内容的重要部分。华兹华斯诗歌中情感上的孤独一目了然 ,甚至“孤独是构成他主要诗歌的‘筋骨’和‘血肉’,是诗人自己的‘风骨’”⑤,同样寄托孤独、抚慰孤独也成了其诗歌内容的亮点之一。
  在《水仙》中华兹华斯以自然物作为孤独的寄托,婀娜多姿、欢悦洋溢的水仙是温柔热情、光芒闪烁的女子,水仙在自如的舞蹈中成全了自己的欢乐,冲淡了“我”心中的烟雾笼罩;“我”是充满哲思的诗人,“像山谷上空 悠悠飘过的一朵云霓” ⑥,在天地间漫游,寻找生命和灵魂的栖息之所,在游走、彷徨中感受着主体生存的孤独。而缤纷摇曳、舞姿潇洒的“水仙”使“我”心旷神怡,诗人心底默认水仙为自己“愉快的伙伴”, “水仙”与“我”相融之佳境成就了诗歌美的高度。“每当我倚榻而卧,或情怀抑郁,或心境茫然,水仙啊,便在心中闪烁——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这是水仙给诗人的精神抚慰。诗人虽在孤独中穿梭,却没有因为孤独而深陷孤独,在别样的性情的注入中焕发着新生的气息,两种气质的相融,使“我”找到存在的“乐园”。   诗人在赋予自然物灵魂的同时,也在《孤独的割麦女》中直接塑造了“孤独的割麦女”形象,来表达自己同病相怜的孤寂和对没有被异化的劳动者的真情观照。在现代工业文明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诗人感到无尽的忧虑,在清冷的山地、孤寂的麦田中,方能看到的古老的生活模式给诗人带来的是喧嚣背后的感慨,遥望远去岁月的无奈和对工业未来的担忧,而割麦女“幽怨的曲调”“清越的音波”成了诗人牵动情感的因素。因为在华兹华斯真善美的自然世界和精神家园中,“行走着的女性主体则是华兹华斯发掘出来的另一处美丽的桃源” ⑦。作为男性的诗人感知古老文明远去时的苦闷,在女性那里唱成歌谣,“也许这凄婉的歌声是咏叹 古老的、遥远的悲欢离合, 往昔年代的征战” ⑧。在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潮流时,割麦女不仅歌声“没完没了”,而且“弯腰挥动着镰刀”独自割麦、捆麦,以自己的劳动实践自己所歌颂的内容。诗人在静观中让所有的心灵震颤“在心底悠悠回荡”,这是一个旁观的男子对所感所见的一切予以欣赏的态度。“以前”和“以后”的历史进程中,两种性别同样是存在的主体,以各自的心灵感受着周遭世界的变化。
  华兹华斯所表达的心意和塑造形象的包容性,使其诗歌内容呈现出一种立体感,表达的情感避开了单一和固执,升华了诗歌文本的意蕴和他自己的思想内涵。刘思谦说:“任何单一性割裂性的二元对立的视角和思维方式,都会损伤文本意义的完整性和统一性”⑨,华兹华斯冷静地体察世界,在喧嚣的世界中与自然界交流,在男权的世界中真情接纳女性,对生命体客观存在的认知,开放了其诗歌文本的意蕴,展现了诗歌情感内容的双向度存在。
  四、浓荫如盖与凝露欲滴:化身思想的诗歌语言
  当代阐释学代表人伽达默尔在谈论图画的本质作用时,把相通的意思推及语言,认为语言不是简单的替代物或单纯地指向某物,正是存在于代替物与非代替物中迂回的中间位置使其成为独特的主体。作为主体或本体的语言与世界形成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在实现自身的表达功能时,留下的文本形式把周遭凝固了。因为,“语言表达了人与世界的一切关系,人永远是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 ⑩,我们“在理解中覆盖了人类的全部世界经验,理解又是在语言世界中的理解”, ⑩所以,语言不是简单的、随时可以剥去的外衣,而是有生命的存在,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华兹华斯也厌恶把语言当作纯粹性的工具的态度,虽然语言在使用时的短暂性让他感到沮丧,但就是这种短暂成全了语言的羽化,进而实现其不朽的表达。其实“语言风格是作者情感理念,人格内涵艺术层面的显现。”11不管怎么说,远去的诗人和随时代逝去的感情定格在留下的诗歌文本中,他的语言让他复活,一首首的清亮诗篇、一段段的细水柔肠、一声声的胸怀抒表和自由呐喊都再现着远去之人的音容笑貌和他的思想认知。
  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倾注着“过刚易断,过柔易折”的生命箴言,其诗歌语言中有浓荫庇护般的力量和开阔,亦有凝露欲滴般的娇柔与婉转,这不但成就了其诗歌的语言魅力,更使其进入阳刚之力和阴柔之美相携的双性共生境界。因此,不朽的语言背后,隐现着华兹华斯本人潜在的双性和谐的崇高认知,就是这种崇高认知,赋予了其诗歌文本性别视角下的强大张力。
  在《延腾寺》中诗人以开阔的生命意识,写“静穆的天穹”下“高峻峥嵘的危崖峭壁”,以自然景物的崇高唤醒“翩跹的灵魂”以“洞察物象的生命”,诗中慷慨流丽的描摹,瞬时而下的行文魄力,深远恢弘的思辨呈现出一颗高大的灵魂,在奔腾的万物中栩栩如生思想的光芒让诗人有足够的能力收藏“未来岁月的活力和滋养”,果敢的笔下无不展现着宽阔的胸襟和男性力量的光芒;诗人以欢畅的今朝警醒未来心灵的萧条,以相伴相守的光景劝勉生命远去的孤寂,“到那时,你也 不至于忘记:你我曾并肩站在这风景秀丽的河边;不至于忘记:多年来,我敬奉自然…你也不至于忘记:我久别重来,只觉得,这些峥嵘的峭壁,挺拔的树林,碧绿的原野,比往年更加可亲可爱了,既由于它们本身,也由于有你在这里!”12诗中亲昵的呼唤,款款深情的表露,柔软的言语中祭奠指尖溜走的岁月,相勉相劝的喋喋细语足以融化热血柔肠,此处也洋溢着女儿家似的敏感和多情。在《坚毅与自立》中,笔锋在迅疾与和缓中交错,在狂风咆哮、暴雨凶猛之后,对大自然中万物的欢娱和阳光的明朗进行平静的描写,与捉蚂蟥老人的闲聊、攀谈使整个诗歌节奏延缓。诗人的语言风格在豪迈果敢、开阔厚重与纤柔和缓、深情徘徊之间快速切换,其语言风格的两重转换与其思想立场的双重性密不可分。诗人生于男权时代而又感慨男权时代存留的性别遗憾,所以把希望寄托于艺术创造和自我人性完善过程中,“从而去寻找雌雄同体的理想人格”。“可能正是这种男女两种元素在他身上的和谐共存,使他的浪漫主义诗歌迸发出感人肺腑的魅力。”13
  五、结语
  华兹华斯诗歌文本中双性和谐的意蕴与华兹华斯本人的和谐性别观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诗歌中“双性同体”的深刻内涵使其诗歌实现了不一样的文学造诣。在文本创作中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需要不但两者之合而且两者双方都不陷于一连串的斗争、驱逐或者其他的死亡形式,而是通过双方不断的交流过程而产生无限的活力。”14在华兹华斯的诗歌文本中,无不透露着两性交汇融通后的平和,这是一种开放的性别意识和宽容的社会身份接受态度。华兹华斯在追求诗性生活的同时给诗歌赋予了包容性的社会意义,为现代性别话语转型提供了文本参照和思维观照的引导。性别视角中二元对立的话语状态长久地影响两性和谐的建构,而“双性同体”的交互模式承载着两性和谐的文化意识,以包容的性别取向试图完成一种睿智的策略性转变。这种对社会性别问题的整合也是文学文本承担话语意义的有力见证,华兹华斯在诗歌文本中蕴含的平衡与和谐的性观念成了文学文本承载社会问题的典范。
  注释
  ① 伍尔夫在《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奥兰多》等作品中或隐或现地演绎其“双性同体”理论.
  ② 陈静.“双性同体”与伍尔夫女性主义叙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③ 华兹华斯.瀑布与野蔷薇[A]//华兹华斯诗歌精选[C].杨德豫,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
  ④ 华兹华斯.致雏菊[A]//华兹华斯诗歌精选[C].杨德豫,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 :77-78.
  ⑤ 白建霞.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孤独”意识[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0,29,(2):87-89.
  ⑥ 华兹华斯.水仙[A]//华兹华斯诗歌精选[C].杨德豫,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100.
  ⑦ 丁立.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女性地位与价值[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2,14, (3):303-306.
  ⑧ 华兹华斯.孤独的割麦女[A]//华兹华斯诗歌精选[C].杨德豫,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166-167.
  ⑨ 刘思谦.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研究的学科化[J].文艺理论研究,2003(1):9-19.
  ⑩ 赵光旭.华兹华斯“化身”诗学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129.
  11 白昊.新世纪女性小说的“双性同体”实践[D].沈阳:辽宁大学,2015.
  12 华兹华斯.延腾寺[A]//华兹华斯诗歌精选[C].杨德豫,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126-131.
  13 赵海梁.英国经典浪漫主义诗人的女性情结[J].语文教育(上),2016(2):020-021.
  14 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A]//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98.
其他文献
摘 要:张军和周志浩翻译的《情感社会学》是当今社会学领域极其重要的一部学术译介成果,该书创造性地以社会关系与实证调查为主线给情感社会学研究者提供了思想碰撞的舞台,给广大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和思路。  关键词:《情感社会学》 情感社会关系 情感实证调查  在读《情感社会学》之前,笔者和学术圈的大多数人一样,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情感归结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认为情感的研究更多地是与个体的心理相联系。同
期刊
摘 要:为探究《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在时空上体现出的循环性,通过讨论母与子的关系,打破了线性时间观,展现出循环性的时间观;通过分析人物行程的循环性揭示出空间上的循环性;进而发现循环性的解构特点,库切对人类生存解构性的思考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回应。  关键词:循环性 时空 解构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项目名称:道家循环论在《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的
期刊
摘 要:《山音》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晚期的作品。年过花甲的主人公信吾不愿承认自己的衰老,害怕面对死亡,加之对初恋的执着让他的生活变得昏暗无光,让他的灵魂几近死亡。慈童是不老不死的少年,比现实中的女人更加妖艳。在偶然的机会下得到慈童能面具并与菊子一起挽救了信吾的灵魂。让信吾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也放弃对初恋的执迷。本文拟追溯慈童的历史渊源、解读其对主人公的作用方面分析信吾灵魂的“再生“
期刊
摘 要:福克纳是南方文学的著名代表,以南北战争时期南北矛盾的激化作为主题,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的精彩小说,其中最值得赞赏的便是《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在这部小说中,福克纳将象征手法运用得十分独到,本文将把《一朵红红的玫瑰》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进行对比,研究玫瑰的象征意义,突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玫瑰与传统玫瑰象征意义的不同,从而更加突出小说的主题。同时,对玫瑰的象征意义的研究也深深影响到了翻译实践
期刊
摘 要:痖弦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其诗歌具有鲜明的特点,既吸收了大量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技法、形式,又有意识地向古国古典诗歌婉丽典雅的语言艺术复归,为中与西、古与今的诗歌间搭建了连接的桥梁,在台湾现代诗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将以痖弦早期的名作《秋歌——给暖暖》为例,分析诗歌中对中、西诗歌的兼收并包,从而管中窥豹地研究痖弦诗歌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痖弦 秋歌——给暖暖 兼收并包  
期刊
同代人同路人智慧与机遇碰撞出火花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提出为创业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但如何选择创业伙伴仍然是重中之重。柒壹资本的几位联合创始人,均与张春华一样,出生于1971年,均来自柒壹会——中国首创、独具人文价值的跨界融合平台型组织,会内700多个兄弟姐妹大多也都是七零后,这也是柒壹资本名称的由来。用张春华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生活年代、生活轨迹类似,因为我们是同代人。我们人生观
期刊
摘 要:孤独是文学作品中常涉及的一个主题,在宫泽贤治的作品里,关于孤独的作品并不少见。本文以宫泽贤治的两部作品《猫儿事务所》、《奥倍儿与大象》为中心,分析宫泽贤治笔下的“反面角色”的态度,行为,语言及特征等,试分析童话作品中主人公的孤独意识以及对待孤独的看法。同时,对作者的孤独意识进行考察。  关键词:反面角色 孤独意识 实践活动 佛教  一、《猫儿事务所》——被欺凌的辛酸  以欺凌为主题的《猫儿
期刊
摘 要:金庸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塑造了众多有着至真至纯性情的容颜漂亮的女性形象。同时,这些女性抛却了男尊女卑的思想,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弘扬,不屈服于礼教,敢于在困境中反抗,在她们的身上闪烁着女权主义的光辉。  关键词:女性 人性美 女权主义  “《射雕英雄传》横空出世,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使金庸小说极受瞩目。”①《射雕英雄传》中,众多的女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女
期刊
摘 要:作为当代文坛一流的小说家,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像《红高粱家族》中的理想女神戴凤莲、《丰乳肥臀》中的地母女神上官鲁氏、《檀香刑》中的欲望女神孙媚娘,她们都有着大胆泼辣的性格、敢爱敢恨追求自由的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又极富个性。莫言站在人性的高度,对她们充满了悲悯、同情、依恋、关怀等诸多美好的情感,并通过对苦难的承担、对自由的向往、对性爱和婚姻的大胆追求完成了对她们
期刊
摘 要:黄梅戏《天仙配》的戏文洋洋大观,情节丰美,变村坊俚曲之水戏为黄钟大吕之才子戏,一洗黄梅戏戏文粗头乱服之恶名,一改黄梅调戏文的狭隘格局,变调为戏,戏文格局宏大,体裁无体不备,其经典唱段,或诗或词,或民歌,或小调,融雅于俗,花雅兼美。就戏文赏析而言,《天仙配》戏文奠定了黄梅戏戏文的文学性和赏析性。  关键词:雅与俗 黄梅戏 戏文赏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2015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安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