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地方人口结构性变化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空巢老人”一度成为社会性热点话题,农村养老也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探討农村地区参与式养老社区的整体规划,本文结合农村实际,对当前农村地区养老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从空间布局、服务体系、环境与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居家养老;社区规划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引发农村地区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空巢老人”现象特别突出。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农村地区60岁以上人口高达9000万人,且青壮年人群外出务工而导致地区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为弥补当前农村家庭养老的不足,缓解农村养老压力,积极探索并创新农村养老模式,探索参与式养老社区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1.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情况
(1)养老机构设施条件与服务水平
受到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家本位”思想一直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尤其对农村地区影响更为明显,“家本位”使“家”在功能空间含义之外被赋予强烈的情感含义,这使得农村地区养老观念较为保守,养老选择更为局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从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地区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取得进展,但设施条件与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建设标准不达标、缺乏必要的功能空间、无障碍设施不到位、设施简陋、服务人员缺乏、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特别突出。从现状来看,虽然社会养老机构并非农村老年人心目中理想的养老场所,但年轻劳动力的大量输出给农村传统养老方式带来巨大冲击,这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养老机构的发展。
(2)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以村庄为居住、生活等主要方式的社区形式,其老年人在生产、生活方式上更为相近,而以村庄为单位的公共服务较为单一。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居住环境支持与养老服务的可及性构成了其晚年生活质量的外部条件与核心保障,而传统的救济式养老服务习惯于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养老床位的增长上,忽视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调查中发现,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以乡镇为单位而建设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正蓬勃发展起来,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在养老服务设施上,缺乏针对农村地区特征的有效手段。
(3)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困境
在农村人的观念中没有所谓的“退休”的观念,只要身体条件许可,老年人会一直保持原有的劳动习惯和生活方式,并不需要经历社会身份和社交关系的转变。保持劳动不仅是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还一定程度上是保持身体机能、消磨时光的有效途径,因此农村居民的固有观念是参与式养老社区建设的困境之一。财政投入不足、农村社区养老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良好的管理监督机制也是困扰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建设的重要因素。此外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规模小、缺乏合理规划,缺乏统一的养老社区规划标准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2.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规划建议
(1)构造“点线面”的空间布局
从当期我国农村地区的空间分布来看,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规划需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区,要充分考虑农村村落分散、人际关系复杂等因素,要将农村分散点集合起来。一是针对需要持续照顾的老人建立集中服务点,配备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尤其是对身体条件欠佳的老年人实施日常医疗与生活照料。二是以集中点为中心,将活跃型老人布置在最外围,而且辐射范围要大,充分发挥这部分老年人的活力,为其他老年人提供一些帮助。三是间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布置在集中服务点的外围,成环线状布置,且注重对其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总之在空间布局上,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根据身体条件、情感条件将其分层,合理的布置于不同的位置,提供对应性的活动空间,从而发挥各自功能,构建“点线面”的合理空间布局。
(2)提供多样化参与主体的服务体系
无论何种养老模式,都离不开服务体系的支持。在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建设中,除了进一步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内容。结合农村养老实际,应进一步加强社区养老的社会化、标准化和互助化。
一是实现养老供给的社会化,在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建设中,政府应处于主导地位,是社区养老的主要实施者,同时还需要吸纳社会力量积极加入到养老服务供给主体队伍中,丰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体系,比如老年公寓、农村幸福院、服务机构等。二是实现养老社区的互助化,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积极组织老年义工、服务志愿者队伍等,倡导身体条件好的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具体措施上,可通过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还可定期举办表彰大会,精神或物质奖励先进个人。三是实现养老社区标准化,积极借鉴城市社区养老的经验,结合农村实际建立统一标准,为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3)优化环境,养老资源复合使用
在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构建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环境与农村老年人生活环境等因素,在选址上科学规划,考虑村庄的布局;在建筑设计上应考虑社区文化、配套设施、卫生医疗、娱乐设施、运动健身等功能;在环境景观上,要注重空间层次感,针对不同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室外空间,注重美感与针对性,还应注重细节。此外,对于农村地区的人际关系而言,邻里、村落间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潜在的、隐形的养老服务资源。无论是社区服务还是邻里之间,老年人的互助行为以多种方式存在,为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提供了重要支持。在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社会化养老服务资源的生产与输送,鼓励社会力量与村民的参与,是养老资源复合利用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纪志耿,祝林林.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理论基础、形势判断及政策优化[J].农村经济. 2019.5
[2]吴丹.湘阴县农村养老机构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3]苏发金,田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宜昌农民养老体系建设研究[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8.1
[4]刘智勇.传统与现代融合:农村养老社区化模式研究[J].江淮论坛.2019.3
关键词:农村养老;居家养老;社区规划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引发农村地区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空巢老人”现象特别突出。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农村地区60岁以上人口高达9000万人,且青壮年人群外出务工而导致地区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为弥补当前农村家庭养老的不足,缓解农村养老压力,积极探索并创新农村养老模式,探索参与式养老社区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1.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情况
(1)养老机构设施条件与服务水平
受到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家本位”思想一直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尤其对农村地区影响更为明显,“家本位”使“家”在功能空间含义之外被赋予强烈的情感含义,这使得农村地区养老观念较为保守,养老选择更为局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从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地区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取得进展,但设施条件与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建设标准不达标、缺乏必要的功能空间、无障碍设施不到位、设施简陋、服务人员缺乏、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特别突出。从现状来看,虽然社会养老机构并非农村老年人心目中理想的养老场所,但年轻劳动力的大量输出给农村传统养老方式带来巨大冲击,这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养老机构的发展。
(2)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以村庄为居住、生活等主要方式的社区形式,其老年人在生产、生活方式上更为相近,而以村庄为单位的公共服务较为单一。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居住环境支持与养老服务的可及性构成了其晚年生活质量的外部条件与核心保障,而传统的救济式养老服务习惯于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养老床位的增长上,忽视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调查中发现,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以乡镇为单位而建设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正蓬勃发展起来,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在养老服务设施上,缺乏针对农村地区特征的有效手段。
(3)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困境
在农村人的观念中没有所谓的“退休”的观念,只要身体条件许可,老年人会一直保持原有的劳动习惯和生活方式,并不需要经历社会身份和社交关系的转变。保持劳动不仅是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还一定程度上是保持身体机能、消磨时光的有效途径,因此农村居民的固有观念是参与式养老社区建设的困境之一。财政投入不足、农村社区养老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良好的管理监督机制也是困扰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建设的重要因素。此外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规模小、缺乏合理规划,缺乏统一的养老社区规划标准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2.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规划建议
(1)构造“点线面”的空间布局
从当期我国农村地区的空间分布来看,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规划需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区,要充分考虑农村村落分散、人际关系复杂等因素,要将农村分散点集合起来。一是针对需要持续照顾的老人建立集中服务点,配备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尤其是对身体条件欠佳的老年人实施日常医疗与生活照料。二是以集中点为中心,将活跃型老人布置在最外围,而且辐射范围要大,充分发挥这部分老年人的活力,为其他老年人提供一些帮助。三是间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布置在集中服务点的外围,成环线状布置,且注重对其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总之在空间布局上,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根据身体条件、情感条件将其分层,合理的布置于不同的位置,提供对应性的活动空间,从而发挥各自功能,构建“点线面”的合理空间布局。
(2)提供多样化参与主体的服务体系
无论何种养老模式,都离不开服务体系的支持。在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建设中,除了进一步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内容。结合农村养老实际,应进一步加强社区养老的社会化、标准化和互助化。
一是实现养老供给的社会化,在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建设中,政府应处于主导地位,是社区养老的主要实施者,同时还需要吸纳社会力量积极加入到养老服务供给主体队伍中,丰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体系,比如老年公寓、农村幸福院、服务机构等。二是实现养老社区的互助化,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积极组织老年义工、服务志愿者队伍等,倡导身体条件好的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具体措施上,可通过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还可定期举办表彰大会,精神或物质奖励先进个人。三是实现养老社区标准化,积极借鉴城市社区养老的经验,结合农村实际建立统一标准,为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3)优化环境,养老资源复合使用
在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构建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环境与农村老年人生活环境等因素,在选址上科学规划,考虑村庄的布局;在建筑设计上应考虑社区文化、配套设施、卫生医疗、娱乐设施、运动健身等功能;在环境景观上,要注重空间层次感,针对不同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室外空间,注重美感与针对性,还应注重细节。此外,对于农村地区的人际关系而言,邻里、村落间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潜在的、隐形的养老服务资源。无论是社区服务还是邻里之间,老年人的互助行为以多种方式存在,为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提供了重要支持。在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社会化养老服务资源的生产与输送,鼓励社会力量与村民的参与,是养老资源复合利用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纪志耿,祝林林.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理论基础、形势判断及政策优化[J].农村经济. 2019.5
[2]吴丹.湘阴县农村养老机构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3]苏发金,田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宜昌农民养老体系建设研究[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8.1
[4]刘智勇.传统与现代融合:农村养老社区化模式研究[J].江淮论坛.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