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我国校企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仍然处在探索和经验积累阶段,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有待研究和完善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德育工作产生的影响,已经不能再等闲视之。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德育
由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校企合作,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推广,也受到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广泛采纳。不过几年时间,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全国范围职业技术院校实用最多的一种育人模式,即使是一些高等院校,也以此为借鉴,不同程度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但是,在我国校企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仍然处在探索和经验积累阶段,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有待研究和完善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德育工作产生的影响,已经不能再等闲视之。
首先,当前大部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法,基本是以把学生投放到合作企业,以企业职工或学徒工的形式参与企业生产活动。在此期间学生基本脱离了学校的管理范围,更多的是受企业生产制度的制约。但特殊的“实习生”身份,以及少的可怜的实习工资,导致无论是实习单位还是学生本人,都产生了对他们放宽管理“政策”的思想意识。相对企业的正式职工,实习学生的自由程度要大得多。实习时间越长,拖沓散漫的思想就越严重,有的学生等不到实习期到,就早早地离开了实习单位,游离在学校、家庭和企业“三个都管又都管不着”的边缘境地。
其次,人生观尚不成熟,对世事的认知能力还相对稚嫩的学生,已经走入企业这个社会性较强的大世界,往往更喜欢注意那些刺激性强的事物,极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感染。再加上他们相对自由的身份,往往成为社会不法分子拉拢的对象,因此而走向犯罪道路的也不在少数。
最后,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以及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等这些差异性较大的问题,在鉴别吸纳能力还很弱的学生身上交替作用,如果不及时给以正确的梳理,往往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许多学生在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对回校上课产生了较大的排斥、厌倦心理,难以像实习以前那样安稳地对待课堂教学,因此而导致辍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校企结合虽然有其难以替代的教学优势,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如果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整体教学质量有根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提高。首当其冲的德育工作更应该成为学校必须认真对待的关键所在。
一、学校要对即将步入实习单位的学生进行扎实的道德素养教育工作
要通过连续的德育讲座,对全体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动员,不仅要学生明确实习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更应该明确生产企业与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教会学生在企业这个社会性较强的空间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把握好跟企业职工相互接触的分寸,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哪些是应该向企业职工学习的,哪些是应该远离的。较为活跃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单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把敏感性的问题说清说透。
二、要学生学习应该学的,远离不应该学的
哪些是学生应该学的?当然,生产实际中的操作技能是学生应该学的,但这不是唯一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正常的运转,一定有其独特的企业运营制度,文化底蕴等。比如企业的竞争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等都是需要我们学生去认真学习的,但这些东西单靠思维能力相对简单的学生是看不到的,必须经过教师(或师傅)的旁敲侧击才能展示清楚。
所以,学校要充分把握学生实习的有利时机,不失时机地向他们灌输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不要把实习看成简单的学习操作技能。
如果不加引导,学生往往学到的是我们及不提倡的东西,比如职工对待相互之间矛盾的态度或行为 、拜金主义、自私自利思想、痞子作风、男女不正当的关系等。
三、发挥企业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作用
校企结合属于“双赢”性的活动,我们的学生如果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达到一定程度,还会为企业生产带来一定的财富。所以,学校要与企业保持密切的关系,要与企业协商妥善安置好学生的学习、生活。
除了学校应该派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指导,企业也应该选择技术过硬,品格优良的师傅参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思想等的管理和引导工作。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更应该把有益于学生成长的社会知识和企业文化灌输给学生。
当然,没有个性完美的师傅,学校与企业负责人应该对能够胜任师傅或与学生接触比较多的职工进行行为准则的专门培训,本着为学生负责的目的,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引导师傅们应该对学生说什么和做什么。
其实,要使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更健康地成长为合格的技术工人,无论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是道德情操方面的成长,都需要学校和企业认真对待,积极谋划,把每一个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都做到最好。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德育工作,应该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德育带动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这需要校、企双方付出更大的努力。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德育
由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校企合作,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推广,也受到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广泛采纳。不过几年时间,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全国范围职业技术院校实用最多的一种育人模式,即使是一些高等院校,也以此为借鉴,不同程度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但是,在我国校企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仍然处在探索和经验积累阶段,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有待研究和完善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德育工作产生的影响,已经不能再等闲视之。
首先,当前大部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法,基本是以把学生投放到合作企业,以企业职工或学徒工的形式参与企业生产活动。在此期间学生基本脱离了学校的管理范围,更多的是受企业生产制度的制约。但特殊的“实习生”身份,以及少的可怜的实习工资,导致无论是实习单位还是学生本人,都产生了对他们放宽管理“政策”的思想意识。相对企业的正式职工,实习学生的自由程度要大得多。实习时间越长,拖沓散漫的思想就越严重,有的学生等不到实习期到,就早早地离开了实习单位,游离在学校、家庭和企业“三个都管又都管不着”的边缘境地。
其次,人生观尚不成熟,对世事的认知能力还相对稚嫩的学生,已经走入企业这个社会性较强的大世界,往往更喜欢注意那些刺激性强的事物,极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感染。再加上他们相对自由的身份,往往成为社会不法分子拉拢的对象,因此而走向犯罪道路的也不在少数。
最后,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以及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等这些差异性较大的问题,在鉴别吸纳能力还很弱的学生身上交替作用,如果不及时给以正确的梳理,往往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许多学生在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对回校上课产生了较大的排斥、厌倦心理,难以像实习以前那样安稳地对待课堂教学,因此而导致辍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校企结合虽然有其难以替代的教学优势,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如果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整体教学质量有根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提高。首当其冲的德育工作更应该成为学校必须认真对待的关键所在。
一、学校要对即将步入实习单位的学生进行扎实的道德素养教育工作
要通过连续的德育讲座,对全体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动员,不仅要学生明确实习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更应该明确生产企业与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教会学生在企业这个社会性较强的空间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把握好跟企业职工相互接触的分寸,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哪些是应该向企业职工学习的,哪些是应该远离的。较为活跃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单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把敏感性的问题说清说透。
二、要学生学习应该学的,远离不应该学的
哪些是学生应该学的?当然,生产实际中的操作技能是学生应该学的,但这不是唯一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正常的运转,一定有其独特的企业运营制度,文化底蕴等。比如企业的竞争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等都是需要我们学生去认真学习的,但这些东西单靠思维能力相对简单的学生是看不到的,必须经过教师(或师傅)的旁敲侧击才能展示清楚。
所以,学校要充分把握学生实习的有利时机,不失时机地向他们灌输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不要把实习看成简单的学习操作技能。
如果不加引导,学生往往学到的是我们及不提倡的东西,比如职工对待相互之间矛盾的态度或行为 、拜金主义、自私自利思想、痞子作风、男女不正当的关系等。
三、发挥企业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作用
校企结合属于“双赢”性的活动,我们的学生如果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达到一定程度,还会为企业生产带来一定的财富。所以,学校要与企业保持密切的关系,要与企业协商妥善安置好学生的学习、生活。
除了学校应该派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指导,企业也应该选择技术过硬,品格优良的师傅参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思想等的管理和引导工作。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更应该把有益于学生成长的社会知识和企业文化灌输给学生。
当然,没有个性完美的师傅,学校与企业负责人应该对能够胜任师傅或与学生接触比较多的职工进行行为准则的专门培训,本着为学生负责的目的,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引导师傅们应该对学生说什么和做什么。
其实,要使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更健康地成长为合格的技术工人,无论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是道德情操方面的成长,都需要学校和企业认真对待,积极谋划,把每一个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都做到最好。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德育工作,应该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德育带动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这需要校、企双方付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