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纪律,应该是能够影响课堂教学中一些看得见的迹象,以及与这些迹象相关的问题的原因所构成的一组动态条件。课堂纪律的管理,是明智的更是民主的,是平等的更是和谐的。民主的课堂具有能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因此,民主课堂的纪律管理,不再是力求努力控制学生,惩罚学生,而是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用得体的行为取代问题行为。其目的是营造出高质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产生负责任的课堂行为。如何理解民主的课堂纪律管理?必须从认识影响课堂纪律的复杂性开始。
一、影响课堂纪律的复杂性
影响课堂纪律的因素很多,诸如教师的教学决策、理念认知水平,学生的独立人格、独特的感知、迫切的需要,师生之间的主观情感等。正因为课堂纪律有复杂性,所以它常常阻碍教师在课堂上寻求理智的处理方法,从而产生一些应急的、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如:学生的不当行为全然是学生的错;处罚学生可以显示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悄无声息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冷面杀手式的不苟言笑就能让课堂安静;惩罚具有教育性;重复地让学生做事可以避免学生的不当行为;应该迅速地处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所有不当行为并及时做出结论等。以上认识和行为被一些教师所认同,并构成了这些教师课堂应急决策的基础。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明显违背教师的期待,出现了不当行为。学生的这些不当行为使教师感觉受到了冒犯。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自尊促使他们对自身能力进行再认识,认为允许学生不当行为的出现是教师的无能。这种认识破坏了教师个人的理性认知,使其产生了自我保护的本能,与此同时,一些相关的科学教育教学原则便被忽视了。
二、课堂纪律的阶段划分
在课堂上,要形成一种民主的、合理的、实用的倾向,教师就必须深入理解民主课堂纪律的四个阶段。
(一)预防阶段——激发动机,满足需要。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让其产生归属感。学习的动机与学习活动密切关联。它为学生行为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注入活力。教师要在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需要;要在全面了解学生个人情况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默默无闻被忽视的感觉是凄凉的。或亲切地呼其名予以问候,或偶尔与学生一起共进午餐、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或在学生作业本上热情洋溢地批示激励性话语等。总之,要有效地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从而让学生产生归属感。
其次,教师要尽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毫无乐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一名“导演者”,这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不但要用热情和活力去感染学生让其快乐,还应该“厚积”以待“薄发”,因为做一名学者更能有效地激励学生获得学业上的进步,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因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所获得的幸福和快乐。
最后,教师要满足学生对自由和因好奇而探求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人的基本需求中不可或缺的。这就要求教师无论何时,只要有可能都应当鼓励学生去认识并表达自己的看法,把课堂营造成一个民主的场所。这样,学生有了通向自由和满足好奇心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避免通过破坏性的方式去追求自由和满足需要了。
(二)管理阶段——着眼发展,有效组织。
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应是在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基础上传授知识和协调课堂纪律的行为。个别教师常常把学生出现的非正常的课堂行为视为“基因问题”,而把行为的主要责任像踢皮球似地踢给学生。不可否认,学生应该在合理的程度上承担其相应的责任,难道教师就能脱其咎?如果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不主动寻找自身原因,怎么能期望学生顺服教师不心生怨恨呢?要做到有效的、民主的课堂管理,教师应按照一定的环境要求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或适当地排列课桌,便于讨论和小组活动;或从学生行为的惯性角度(课堂上习惯性与周围同学讲学习无关的闲话、习惯性做小动作、习惯性恶作剧等)调整课桌,以达到学生学习和设定的行为预期;或让学生扮演角色,令其了解和感受他人所经历的事情。一言以概之,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并有效组织以达成教习目标。教师如果以同样的面孔、单一的教学策略重复出现在课堂上,那想让学生不分散注意力、不参与其它非学习活动,也只能是教师一厢情愿、异想天开罢了。
(三)干预阶段——温和有效,酌情使用。
干预是教师制止学生扰乱课堂秩序行为的努力。只有在预防和管理阶段所采用的方法不足以维持课堂秩序时,才要采用这一手段,它只能作为课堂应急办法酌情使用,并且应该是温和的、有效的。课堂上,学生出现严重不当行为,教师首先应该像治疗专家一样进行无害处理,不能把出现此种行为的学生视为坏学生而简单粗暴地赶出教室,甚至赶出学校。否则,一些难以料想的、于己于生都不利的后果就可能出现。
教师在运用干预手段时,一定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平等相待,尊重学生的无知,尊重学生的幼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轻微扰乱课堂秩序时,更为可取的方法是:针对性的提问、目光接触或其它教育性的暗示。其目的是争取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
(四)矫正阶段——遵守操守,长期备战。
矫正是干预的延续。矫正的目的是为了纠正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中捣乱的倾向。作为有水平、富有职业操守的教师,具有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义务。在此阶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其行为的严重后果,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还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协议、书面合同”等矫正计划,并监督学生遵守约定,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民主课堂纪律管理的策略
(一)了解自我,真诚反思。
教师要常常自我反思,只有在反思中“厚积”才能在民主课堂管理中“薄发”。教师反思包括:是否自己的某些行为影响了课堂管理;是否对某一件事不厌其烦啰嗦太多;课上是否言语失当伤害了学生自尊;有没有和学生深入交谈过他们的不当行为;有没有言而无信过;对于上交作业的期限是否过于弹性;有没有冷嘲热讽过学生。也可采用民意调查的方式从学生处获得民主课堂管理的技巧。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个别学生可能会借此机会“报复”:在民意调查单子上写上一些让老师难以接受的建议,诸如“去死吧,鬼才相信你”、“我最讨厌你”、“你继续教我们就转班(转学)”等。面对如此尴尬的建议,教师一定要冷静,一定要向学生表达诚意。可面对全班坦诚交流:我的哪些行为令你们不高兴?我还可以如何努力才能让你改变对我的看法?我可以做些什么才能帮助你集中注意力?我怎样做才能让你在学习上更有动力?甚至,可以开班会课向学生广泛征求意见。如此这般,一定会收到赢得学生谅解、接纳的良好效果。课堂管理也将步入柳岸花明的佳境。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在学期初,教师可利用信息索引卡了解学生课堂以外的情况,比如学生姓名、电话号码、父母姓名职业、家庭住址、上学年任课教师姓名、校外活动日程安排、参加的校外运动名称等。教师利用这些卡片提供的信息与学生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并将每次谈话的主题和日期记录在卡片上便于日后参考;去参加学生的校外活动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们的活动十分感兴趣,让其明白老师是出于真心关心他们;课前课后,可以约请学生在走廊上或适宜的地方聊聊天,让学生明白老师是把他们作为平等的人来看待的而非颐指气使、居高临下;和学生一起开怀大笑,幽默的笑声有助于创造团体氛围,让学生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
以上策略挂一漏万,还有待于同仁在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丰富和完善。
一、影响课堂纪律的复杂性
影响课堂纪律的因素很多,诸如教师的教学决策、理念认知水平,学生的独立人格、独特的感知、迫切的需要,师生之间的主观情感等。正因为课堂纪律有复杂性,所以它常常阻碍教师在课堂上寻求理智的处理方法,从而产生一些应急的、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如:学生的不当行为全然是学生的错;处罚学生可以显示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悄无声息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冷面杀手式的不苟言笑就能让课堂安静;惩罚具有教育性;重复地让学生做事可以避免学生的不当行为;应该迅速地处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所有不当行为并及时做出结论等。以上认识和行为被一些教师所认同,并构成了这些教师课堂应急决策的基础。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明显违背教师的期待,出现了不当行为。学生的这些不当行为使教师感觉受到了冒犯。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自尊促使他们对自身能力进行再认识,认为允许学生不当行为的出现是教师的无能。这种认识破坏了教师个人的理性认知,使其产生了自我保护的本能,与此同时,一些相关的科学教育教学原则便被忽视了。
二、课堂纪律的阶段划分
在课堂上,要形成一种民主的、合理的、实用的倾向,教师就必须深入理解民主课堂纪律的四个阶段。
(一)预防阶段——激发动机,满足需要。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让其产生归属感。学习的动机与学习活动密切关联。它为学生行为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注入活力。教师要在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需要;要在全面了解学生个人情况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默默无闻被忽视的感觉是凄凉的。或亲切地呼其名予以问候,或偶尔与学生一起共进午餐、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或在学生作业本上热情洋溢地批示激励性话语等。总之,要有效地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从而让学生产生归属感。
其次,教师要尽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毫无乐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一名“导演者”,这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不但要用热情和活力去感染学生让其快乐,还应该“厚积”以待“薄发”,因为做一名学者更能有效地激励学生获得学业上的进步,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因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所获得的幸福和快乐。
最后,教师要满足学生对自由和因好奇而探求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人的基本需求中不可或缺的。这就要求教师无论何时,只要有可能都应当鼓励学生去认识并表达自己的看法,把课堂营造成一个民主的场所。这样,学生有了通向自由和满足好奇心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避免通过破坏性的方式去追求自由和满足需要了。
(二)管理阶段——着眼发展,有效组织。
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应是在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基础上传授知识和协调课堂纪律的行为。个别教师常常把学生出现的非正常的课堂行为视为“基因问题”,而把行为的主要责任像踢皮球似地踢给学生。不可否认,学生应该在合理的程度上承担其相应的责任,难道教师就能脱其咎?如果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不主动寻找自身原因,怎么能期望学生顺服教师不心生怨恨呢?要做到有效的、民主的课堂管理,教师应按照一定的环境要求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或适当地排列课桌,便于讨论和小组活动;或从学生行为的惯性角度(课堂上习惯性与周围同学讲学习无关的闲话、习惯性做小动作、习惯性恶作剧等)调整课桌,以达到学生学习和设定的行为预期;或让学生扮演角色,令其了解和感受他人所经历的事情。一言以概之,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并有效组织以达成教习目标。教师如果以同样的面孔、单一的教学策略重复出现在课堂上,那想让学生不分散注意力、不参与其它非学习活动,也只能是教师一厢情愿、异想天开罢了。
(三)干预阶段——温和有效,酌情使用。
干预是教师制止学生扰乱课堂秩序行为的努力。只有在预防和管理阶段所采用的方法不足以维持课堂秩序时,才要采用这一手段,它只能作为课堂应急办法酌情使用,并且应该是温和的、有效的。课堂上,学生出现严重不当行为,教师首先应该像治疗专家一样进行无害处理,不能把出现此种行为的学生视为坏学生而简单粗暴地赶出教室,甚至赶出学校。否则,一些难以料想的、于己于生都不利的后果就可能出现。
教师在运用干预手段时,一定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平等相待,尊重学生的无知,尊重学生的幼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轻微扰乱课堂秩序时,更为可取的方法是:针对性的提问、目光接触或其它教育性的暗示。其目的是争取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
(四)矫正阶段——遵守操守,长期备战。
矫正是干预的延续。矫正的目的是为了纠正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中捣乱的倾向。作为有水平、富有职业操守的教师,具有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义务。在此阶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其行为的严重后果,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还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协议、书面合同”等矫正计划,并监督学生遵守约定,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民主课堂纪律管理的策略
(一)了解自我,真诚反思。
教师要常常自我反思,只有在反思中“厚积”才能在民主课堂管理中“薄发”。教师反思包括:是否自己的某些行为影响了课堂管理;是否对某一件事不厌其烦啰嗦太多;课上是否言语失当伤害了学生自尊;有没有和学生深入交谈过他们的不当行为;有没有言而无信过;对于上交作业的期限是否过于弹性;有没有冷嘲热讽过学生。也可采用民意调查的方式从学生处获得民主课堂管理的技巧。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个别学生可能会借此机会“报复”:在民意调查单子上写上一些让老师难以接受的建议,诸如“去死吧,鬼才相信你”、“我最讨厌你”、“你继续教我们就转班(转学)”等。面对如此尴尬的建议,教师一定要冷静,一定要向学生表达诚意。可面对全班坦诚交流:我的哪些行为令你们不高兴?我还可以如何努力才能让你改变对我的看法?我可以做些什么才能帮助你集中注意力?我怎样做才能让你在学习上更有动力?甚至,可以开班会课向学生广泛征求意见。如此这般,一定会收到赢得学生谅解、接纳的良好效果。课堂管理也将步入柳岸花明的佳境。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在学期初,教师可利用信息索引卡了解学生课堂以外的情况,比如学生姓名、电话号码、父母姓名职业、家庭住址、上学年任课教师姓名、校外活动日程安排、参加的校外运动名称等。教师利用这些卡片提供的信息与学生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并将每次谈话的主题和日期记录在卡片上便于日后参考;去参加学生的校外活动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们的活动十分感兴趣,让其明白老师是出于真心关心他们;课前课后,可以约请学生在走廊上或适宜的地方聊聊天,让学生明白老师是把他们作为平等的人来看待的而非颐指气使、居高临下;和学生一起开怀大笑,幽默的笑声有助于创造团体氛围,让学生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
以上策略挂一漏万,还有待于同仁在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