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出了更为具体、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创设学习氛围,拓展思维空间,加强读写,厚积薄发,弄清表达脉络,保持思维通畅等方面,论述了促进学生口语表达的方法。
【关键词】学习氛围 思维空间 思维通畅
语言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她对于沟通人际关系、传承人类文化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主要是在学校接受教育时形成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学生在说话时表现出语无伦次、言不达意等现象,这主要还是思维的问题造成的,那么,如何运用思维激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思维
一个富有亲和魅力的人,其谈话总是让人们感到思维敏捷,语言健谈,口若悬河,让人有一种亲近之感,并能从其讲话中受益匪浅。如魏书生老师无论到哪里,都能很快和学生达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讲授赢得了台下学生富有激情的回答,课堂上,允许学生插问,“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了疑问,启发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触发想象与思考,敢于质疑,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下能与学生如亲友般的相处,他们那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无不令人赏心悦目.这些教师们能利用情感教学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将自己的创造思维激发出来。
二、激发学生观察学习的兴趣,拓展思维空间
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数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时最大问题就是无话可说,他们为了应付老师,就从网络上或是从资料杂志上摘抄一篇或随便说几句口水话或身边事,这当然有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局限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接触的人和事有限外,更主要的是对学习的激情不浓厚,不善观察,对身边的事物往往感到太平凡,没话可写。作为教师可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观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特别是感知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拓展其思维空间。首先做到日常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语言源于生活,可让学生相互叙述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故事,突破心理与语言上的障碍,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语言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口头表达的机会;另外,设计一些真实的情景,激发语言表达的情趣,引发联想,要求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并可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性人格。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把自己感触最深的事记下来,日积月累,素材多了,思维空间开阔起来了,待到用时便可信手拈来。再次可通过野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野炊等活动观光大自然,体验实践,感触生活,说话就会感情真挚深厚,内容充实。引导学生不断变换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好课堂,接触的各种各样的人是学习语言的好老师,只要把学习的目光引向身边的生活和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学生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留心生活,头脑里积累的素材愈丰富,交流的欲望愈强烈,表达也就愈自然畅快。
三、加强读写,厚积薄发,促进学生思维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对社会、生活感悟较深的优美文章和诗歌及名篇名作,广采博收,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用时能厚积薄发,这是获得语感的前提,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推荐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和书报杂志等,如四大名著和《小小说》、《读者》、《课堂内外》等,并重视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妙要,可摘抄一些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学生则可在阅读中吸取别人的语言运用技巧,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深邃的思想等,长此“厚积”就能轻松“薄发”。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首先,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合理的故事发展情节,如学习《项链》后,让学生想象《虚荣与代价》的故事续写结尾;学习了《边城》,让学生完成练习翠翠和二少爷傩送结婚之事,这种富有创造色彩的练笔,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思维,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坚持做阅读笔记,分门别类地储存知识总汇。再次,阅读中遇有好的文章,如荀况《劝学》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最后一段又用形象的比喻论述了学习贵在坚持、积累、专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则熟读背诵,既能进行字词句篇等语言表达形成方面的熏陶,又实现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涵,语言信息和自然社会知识方面的积累,渐渐地学生的言语仓库充实起来了,语感好起来了。在其次是简略概述,上完一篇课文后可让学生简略概述课文内容,概述是对课文内容保持原样或重新组织语言叙述的一种阅读方法,可使复杂的思维对象条理化,抽象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它有利于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概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弄清表达脉络,思维畅通
思维能力是口语表达智能的核心,口语表达过程实质上是“感于物——应于心——发于口”。语言表达就是要将思维与感受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出来,而思维不清就表达不清,要表达得明白,思维必须清晰有条理。如学生对老师、同学天天接触,非常熟悉,有感情,但真正要他表达相互间的关系,就有一定难度,其思维实际还处在一种“模糊”的状态,离清晰有条理的表达还有一段距离,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在观察、阅读和表达的各项训练中可指导学生如何思考,特别是在口语表达时,就应考虑如何促进学生思维趋向清晰、有条理,就要理清思路“为什么说——说什么——怎么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先说的话和后说的话有内在的联系,话由旨遣,内容切中切要,前后呼应,详略得当,过渡自然,避免语序颠倒,语无伦次。可见,语言表达既涉及逻辑理论的指导,也与大量具体阅读所隐含的语法、句法、文法规则的学习密切相关,但更与思维情绪的激发密不可分。只有几者互为促进,潜移默化,才能不断提高表达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长期坚持练习,就能逐渐达到思维敏捷,逻辑清晰,表达流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马关县一中。
【关键词】学习氛围 思维空间 思维通畅
语言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她对于沟通人际关系、传承人类文化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主要是在学校接受教育时形成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学生在说话时表现出语无伦次、言不达意等现象,这主要还是思维的问题造成的,那么,如何运用思维激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思维
一个富有亲和魅力的人,其谈话总是让人们感到思维敏捷,语言健谈,口若悬河,让人有一种亲近之感,并能从其讲话中受益匪浅。如魏书生老师无论到哪里,都能很快和学生达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讲授赢得了台下学生富有激情的回答,课堂上,允许学生插问,“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了疑问,启发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触发想象与思考,敢于质疑,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下能与学生如亲友般的相处,他们那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无不令人赏心悦目.这些教师们能利用情感教学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将自己的创造思维激发出来。
二、激发学生观察学习的兴趣,拓展思维空间
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数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时最大问题就是无话可说,他们为了应付老师,就从网络上或是从资料杂志上摘抄一篇或随便说几句口水话或身边事,这当然有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局限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接触的人和事有限外,更主要的是对学习的激情不浓厚,不善观察,对身边的事物往往感到太平凡,没话可写。作为教师可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观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特别是感知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拓展其思维空间。首先做到日常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语言源于生活,可让学生相互叙述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故事,突破心理与语言上的障碍,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语言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口头表达的机会;另外,设计一些真实的情景,激发语言表达的情趣,引发联想,要求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并可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性人格。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把自己感触最深的事记下来,日积月累,素材多了,思维空间开阔起来了,待到用时便可信手拈来。再次可通过野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野炊等活动观光大自然,体验实践,感触生活,说话就会感情真挚深厚,内容充实。引导学生不断变换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好课堂,接触的各种各样的人是学习语言的好老师,只要把学习的目光引向身边的生活和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学生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留心生活,头脑里积累的素材愈丰富,交流的欲望愈强烈,表达也就愈自然畅快。
三、加强读写,厚积薄发,促进学生思维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对社会、生活感悟较深的优美文章和诗歌及名篇名作,广采博收,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用时能厚积薄发,这是获得语感的前提,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推荐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和书报杂志等,如四大名著和《小小说》、《读者》、《课堂内外》等,并重视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妙要,可摘抄一些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学生则可在阅读中吸取别人的语言运用技巧,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深邃的思想等,长此“厚积”就能轻松“薄发”。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首先,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合理的故事发展情节,如学习《项链》后,让学生想象《虚荣与代价》的故事续写结尾;学习了《边城》,让学生完成练习翠翠和二少爷傩送结婚之事,这种富有创造色彩的练笔,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思维,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坚持做阅读笔记,分门别类地储存知识总汇。再次,阅读中遇有好的文章,如荀况《劝学》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最后一段又用形象的比喻论述了学习贵在坚持、积累、专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则熟读背诵,既能进行字词句篇等语言表达形成方面的熏陶,又实现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涵,语言信息和自然社会知识方面的积累,渐渐地学生的言语仓库充实起来了,语感好起来了。在其次是简略概述,上完一篇课文后可让学生简略概述课文内容,概述是对课文内容保持原样或重新组织语言叙述的一种阅读方法,可使复杂的思维对象条理化,抽象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它有利于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概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弄清表达脉络,思维畅通
思维能力是口语表达智能的核心,口语表达过程实质上是“感于物——应于心——发于口”。语言表达就是要将思维与感受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出来,而思维不清就表达不清,要表达得明白,思维必须清晰有条理。如学生对老师、同学天天接触,非常熟悉,有感情,但真正要他表达相互间的关系,就有一定难度,其思维实际还处在一种“模糊”的状态,离清晰有条理的表达还有一段距离,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在观察、阅读和表达的各项训练中可指导学生如何思考,特别是在口语表达时,就应考虑如何促进学生思维趋向清晰、有条理,就要理清思路“为什么说——说什么——怎么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先说的话和后说的话有内在的联系,话由旨遣,内容切中切要,前后呼应,详略得当,过渡自然,避免语序颠倒,语无伦次。可见,语言表达既涉及逻辑理论的指导,也与大量具体阅读所隐含的语法、句法、文法规则的学习密切相关,但更与思维情绪的激发密不可分。只有几者互为促进,潜移默化,才能不断提高表达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长期坚持练习,就能逐渐达到思维敏捷,逻辑清晰,表达流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马关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