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言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够准确、优雅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教学,是进入使用层面上的教学,因而具有实践性特征。本文主要从言语教学具有实践性以及要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实践性这两个方面出发,试图对言语教学的实践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言语教学;语言教学;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教学即言语教学
首先,“语言”和“言语”是有区别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言语则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包括听、说、读、写等,人们通过“说”这一动作行为,产生了“话语”这一结果,这种行为及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即为言语,言语由听、说、读、写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构成。平时我们所说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只要是进入应用层面就都是言语。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言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够准确、优雅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教学,是在教学生怎样用汉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教学。
二、言语教学的实践性品格
纵观当前中小学语文课堂,我们通常都在进行“语言教学”,它与“言语教学”的区别在于“言语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重在教学生如何优雅、熟练地使用语言,而“语言教学”则更多是在培养语言学家,但这并不是语文教学的本职工作,也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我们的教学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是要让语言知识进入到使用领域,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只有进入使用领域的语文教学,才能称之为言语教学,正因为言语教学进入了使用层面,因而具有实践性特征,也正因为以使用为主线、为宗旨,言语教学的实践性法则才能得以充分贯彻。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表达既是一种实践行为,又是一种实践能力,这种行为与能力,只能在实践中获得和提高,脱离言语实践空讲语法、规则等理论的语文教学只能算作浮在云端上的教学,学生只能抬头望,却不能伸手碰。对这样的学习,学生只会望而却步。因此,语文教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落到地面上,为学生真正接受,所以学习语言如同学习画画、演奏一样,必须经过科学、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学生的亲身实践,那些书本上学来的语言知识才能够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再通过不断实践进行检验,从而使学生形成稳定、可靠的语文素养。所以说,“言语教学”必须把实践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三、言语教学的实践性践行
“言语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将学到的语言文字知识不断进行使用、操练的过程。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例如在教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翠鸟》时,学完课文的第一段,可以让学生对这一段进行仿写,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类型,学生通过仿写练习,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基于文本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实践。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在这种渗透式的实践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再看到一篇优秀的文章时,就算不用教师引导,学生也会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模仿与积累。如此一来,通过实践,学生便会由之前被动地接受课文转化为主动地吸收、借鉴课文,这样便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语文素养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不断提升,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素养的提升如果没有学生的亲身实践是不能够实现的。再如在教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课文《蜜蜂引路》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画出蜜蜂引路的路线图,这样便将课文中原本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线路图,也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如此一来,通过实践这座桥梁,便缩短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深入理解了课文。
其实不光是在小学,在中学阶段言语教学的实践性特征也应贯穿于教学的方方面面。对于初、高中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水平相对于小学生已经有了较大提升,因而实践则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很有必要。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会再像小学生一样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进行实践,对自己在实践中所产生的困惑、见解、想法等则关注、监测得较少,相反,他们往往能够带着自己的见解、思考去进行实践,这样实践之后的效果也是显著的,因为学生已经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并能够对知识进行甄别,这正是实践所提供给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的有利契机,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才得以不断提升。例如在教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所列举的大量名人事例、名言警句等,引导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积累,然后运用到自己今后的作文当中,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经历、想法不同,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理解将这些素材用于不同的写作中,这样原本固化的素材便被学生用活了,同时拥有了这种通过课文积累素材的意识,学生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主动去积累那些在写作中可能会用到的素材。正是在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操练中,言语教学的实践性充分地得到了实现。
总之,实践通常能够对语文教学起到一举两得甚至一举三得的作用。只有在实践中,语文教学才能成为一泉活水,言语教学的实践性特征才能够得以充分展现。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谭文旗.换一个角度打量语文—言语教学探讨[J].阿坝师范学院报,2003(3).
[3]欧阳芬.言语形式是语文课立科之本[J].中学语文教学,2002(12).
[4]鄒兆文,叶熙钊. 试论语文课程的“言语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23).
作者简介:修雪楠,女,1993年生,赤峰市林西县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语文教学;言语教学;语言教学;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教学即言语教学
首先,“语言”和“言语”是有区别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言语则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包括听、说、读、写等,人们通过“说”这一动作行为,产生了“话语”这一结果,这种行为及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即为言语,言语由听、说、读、写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构成。平时我们所说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只要是进入应用层面就都是言语。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言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够准确、优雅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教学,是在教学生怎样用汉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教学。
二、言语教学的实践性品格
纵观当前中小学语文课堂,我们通常都在进行“语言教学”,它与“言语教学”的区别在于“言语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重在教学生如何优雅、熟练地使用语言,而“语言教学”则更多是在培养语言学家,但这并不是语文教学的本职工作,也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我们的教学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是要让语言知识进入到使用领域,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只有进入使用领域的语文教学,才能称之为言语教学,正因为言语教学进入了使用层面,因而具有实践性特征,也正因为以使用为主线、为宗旨,言语教学的实践性法则才能得以充分贯彻。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表达既是一种实践行为,又是一种实践能力,这种行为与能力,只能在实践中获得和提高,脱离言语实践空讲语法、规则等理论的语文教学只能算作浮在云端上的教学,学生只能抬头望,却不能伸手碰。对这样的学习,学生只会望而却步。因此,语文教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落到地面上,为学生真正接受,所以学习语言如同学习画画、演奏一样,必须经过科学、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学生的亲身实践,那些书本上学来的语言知识才能够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再通过不断实践进行检验,从而使学生形成稳定、可靠的语文素养。所以说,“言语教学”必须把实践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三、言语教学的实践性践行
“言语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将学到的语言文字知识不断进行使用、操练的过程。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例如在教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翠鸟》时,学完课文的第一段,可以让学生对这一段进行仿写,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类型,学生通过仿写练习,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基于文本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实践。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在这种渗透式的实践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再看到一篇优秀的文章时,就算不用教师引导,学生也会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模仿与积累。如此一来,通过实践,学生便会由之前被动地接受课文转化为主动地吸收、借鉴课文,这样便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语文素养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不断提升,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素养的提升如果没有学生的亲身实践是不能够实现的。再如在教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课文《蜜蜂引路》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画出蜜蜂引路的路线图,这样便将课文中原本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线路图,也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如此一来,通过实践这座桥梁,便缩短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深入理解了课文。
其实不光是在小学,在中学阶段言语教学的实践性特征也应贯穿于教学的方方面面。对于初、高中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水平相对于小学生已经有了较大提升,因而实践则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很有必要。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会再像小学生一样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进行实践,对自己在实践中所产生的困惑、见解、想法等则关注、监测得较少,相反,他们往往能够带着自己的见解、思考去进行实践,这样实践之后的效果也是显著的,因为学生已经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并能够对知识进行甄别,这正是实践所提供给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的有利契机,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才得以不断提升。例如在教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所列举的大量名人事例、名言警句等,引导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积累,然后运用到自己今后的作文当中,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经历、想法不同,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理解将这些素材用于不同的写作中,这样原本固化的素材便被学生用活了,同时拥有了这种通过课文积累素材的意识,学生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主动去积累那些在写作中可能会用到的素材。正是在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操练中,言语教学的实践性充分地得到了实现。
总之,实践通常能够对语文教学起到一举两得甚至一举三得的作用。只有在实践中,语文教学才能成为一泉活水,言语教学的实践性特征才能够得以充分展现。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谭文旗.换一个角度打量语文—言语教学探讨[J].阿坝师范学院报,2003(3).
[3]欧阳芬.言语形式是语文课立科之本[J].中学语文教学,2002(12).
[4]鄒兆文,叶熙钊. 试论语文课程的“言语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23).
作者简介:修雪楠,女,1993年生,赤峰市林西县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