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633.33
我这学期教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所带班级分别为初二年级一班和二班。这学期的教材除过第五和第六单元的古文,其他的课文主要是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教学上,我在把握这些文体特征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共同探讨和学习。大作文一共写了六次,随笔写了十四次,听写了五十余次(有时是让小组长进行听写及默写),认真地批改完了语文练习册并填写完毕教师学习手册,基本认真地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各项任务。经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收获很大,其中最主要的收获如下:
第一,“想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以前一直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直到走上讲台以后才真正体会到。教师经常批改各项作业真的很辛苦,尤其是语文老师要批改作文,这项工作真的非常考验教师的各项智慧,甚至有的教师因为长年的辛劳患上了职业病。
小时候,看到老师站在三尺讲台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特别的魅力,这种魅力总是吸引着我,于是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教师。因缘际会,大学学的专业就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本以为语文非常好教,只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再加上有各种各样的参考书给学生讲解就万事俱备了。但是当我真正走上讲台的时候,特别是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才恍然发现,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迷茫过、失落过,幸运的是在这期间有我的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以及在教学上的指导与殷切期望,再加上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张张可爱无邪的面孔,使我觉得教师真的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职业,尤其是经过了考研的意志磨练,使我更觉得自己要做好教书这件事。那时,我总是用这句话激励自己:All our dream can come true,if we have the courage to pursue them.(如果我们有勇气去追求,我们所有的梦想都可以成为现实。)这句话现在依然是我的座右铭,它激励我坚持并且坚定地朝着教学这条道路走下去。因此,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学会苦中寻乐,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任劳任怨。
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孩子们都是纯洁的天使,他们即使有各种各样顽皮的行为以及不认真学习的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受周围环境——同学、朋友、家庭、社会等的影响,但这也不排除一些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毕竟他们还是孩子,意志力、自控力比较薄弱。美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危机理论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心理危机,发展的过程就是化解发展危机的过程,12—18岁的孩子正处于角色同一性和角色混乱时期。就像卜岩老师给我们上课时说的,“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财富,老师应该珍惜获取财富的机会”。我也特别喜欢那些总是挨批,但又总是对老师笑眯眯,特别尊重老师的学生,这样的学生用一位老师的话来形容,就是“我伤学生千百遍,学生待我如初恋。”学生很可爱。而且思维永远都是那么活跃、敏感。因此,教师讲话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骂,更不能打。教师不能保持高高在上俯视学生的姿态,要能够与学生处在一个平台上,与学生平等交流,用心灵沟通。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二,“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这是我在这学期又一个大的收获。教师的工作是在一天一天地上课、一次一次地批改作业、一个一个地晚自习中熬出来的。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对自己有高的标准和严的要求,就一定要有实干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的完成好各项工作。即使你侥幸逃过了学校对教师工作的检查,但是却逃不过学生的眼睛,逃不过良心上的质问。事业要靠本领来成就,语文老师也是一门事业,因此,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
每次上课的时候,看到学生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以及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臉上镶嵌着的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心里就会感到特别的温暖,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课备好,这样才能把课讲得精彩,方不辜负这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觉得教师要想把课上精彩,就要认真地反复阅读文本,并对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还要借阅工具书查阅,直至弄懂弄通为止。如果自己对一些字词和内容模棱两可,那又如何来教学生呢?只有自己理解了课文才能给学生讲解。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反思和敢于质疑,善于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知識的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学习知识。
只是纯粹地灌输知识的老师永远也不会是一个好老师。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申老师也说“学生很聪明,他们是一点就通,一说就会,一拨就转的。”面对聪明的学生,教师就要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好教学问题,而且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环环相扣,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评判,真正会思考、会阅读。在这一点上,我常常以惠老师和穆老师为榜样,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比如说我设计的《台阶》一课,最初是倾向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经过穆老师的指点,不仅全文的线索马上理清了,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她们的教学设计就是在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而不是干巴巴地提问。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一定要做一名认真备课的教师,并要时时处处向优秀看齐,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第三,语文教师应该是一名学问家。这种学问家,应该是拥有语文教育的智慧,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并对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有所涉猎,都有所知晓,不断积累,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左右逢源,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文本进行设计以后,对教师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新任教师讲课的时候容易落入这样的窠臼:全部都是教参内容,缺乏自己的理解与解读。而文本分析的完整,也离不开适当的课外拓展和延伸。语文教育要真正做到“止于至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不仅仅是掌握学科专业性的本体知识、教师教育的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实践性知识,更要有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书香能致远”。
文以载道,语文老师更是教育专家。真正的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能够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能给学生在人生上的启迪,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是慈眉善目、虚怀若谷的,每每听他讲话,如沐春风,受益匪浅;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是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在高处指引和激励着你,使你不断进步并且始终不会迷失方向;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学问家,时时处处在引导和唤醒学生积累知识,学习文化。这也是我日后努力的方向!
总而言之,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最好是一节课一反思。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语文教师更应该把教学反思当成一种习惯。以上是我刚走上三尺讲台后的一些教学总结和反思以及努力的方向,希望能鞭策自己走得更远。
我这学期教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所带班级分别为初二年级一班和二班。这学期的教材除过第五和第六单元的古文,其他的课文主要是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教学上,我在把握这些文体特征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共同探讨和学习。大作文一共写了六次,随笔写了十四次,听写了五十余次(有时是让小组长进行听写及默写),认真地批改完了语文练习册并填写完毕教师学习手册,基本认真地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各项任务。经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收获很大,其中最主要的收获如下:
第一,“想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以前一直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直到走上讲台以后才真正体会到。教师经常批改各项作业真的很辛苦,尤其是语文老师要批改作文,这项工作真的非常考验教师的各项智慧,甚至有的教师因为长年的辛劳患上了职业病。
小时候,看到老师站在三尺讲台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特别的魅力,这种魅力总是吸引着我,于是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教师。因缘际会,大学学的专业就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本以为语文非常好教,只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再加上有各种各样的参考书给学生讲解就万事俱备了。但是当我真正走上讲台的时候,特别是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才恍然发现,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迷茫过、失落过,幸运的是在这期间有我的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以及在教学上的指导与殷切期望,再加上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张张可爱无邪的面孔,使我觉得教师真的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职业,尤其是经过了考研的意志磨练,使我更觉得自己要做好教书这件事。那时,我总是用这句话激励自己:All our dream can come true,if we have the courage to pursue them.(如果我们有勇气去追求,我们所有的梦想都可以成为现实。)这句话现在依然是我的座右铭,它激励我坚持并且坚定地朝着教学这条道路走下去。因此,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学会苦中寻乐,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任劳任怨。
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孩子们都是纯洁的天使,他们即使有各种各样顽皮的行为以及不认真学习的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受周围环境——同学、朋友、家庭、社会等的影响,但这也不排除一些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毕竟他们还是孩子,意志力、自控力比较薄弱。美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危机理论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心理危机,发展的过程就是化解发展危机的过程,12—18岁的孩子正处于角色同一性和角色混乱时期。就像卜岩老师给我们上课时说的,“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财富,老师应该珍惜获取财富的机会”。我也特别喜欢那些总是挨批,但又总是对老师笑眯眯,特别尊重老师的学生,这样的学生用一位老师的话来形容,就是“我伤学生千百遍,学生待我如初恋。”学生很可爱。而且思维永远都是那么活跃、敏感。因此,教师讲话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骂,更不能打。教师不能保持高高在上俯视学生的姿态,要能够与学生处在一个平台上,与学生平等交流,用心灵沟通。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二,“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这是我在这学期又一个大的收获。教师的工作是在一天一天地上课、一次一次地批改作业、一个一个地晚自习中熬出来的。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对自己有高的标准和严的要求,就一定要有实干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的完成好各项工作。即使你侥幸逃过了学校对教师工作的检查,但是却逃不过学生的眼睛,逃不过良心上的质问。事业要靠本领来成就,语文老师也是一门事业,因此,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
每次上课的时候,看到学生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以及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臉上镶嵌着的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心里就会感到特别的温暖,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课备好,这样才能把课讲得精彩,方不辜负这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觉得教师要想把课上精彩,就要认真地反复阅读文本,并对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还要借阅工具书查阅,直至弄懂弄通为止。如果自己对一些字词和内容模棱两可,那又如何来教学生呢?只有自己理解了课文才能给学生讲解。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反思和敢于质疑,善于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知識的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学习知识。
只是纯粹地灌输知识的老师永远也不会是一个好老师。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申老师也说“学生很聪明,他们是一点就通,一说就会,一拨就转的。”面对聪明的学生,教师就要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好教学问题,而且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环环相扣,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评判,真正会思考、会阅读。在这一点上,我常常以惠老师和穆老师为榜样,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比如说我设计的《台阶》一课,最初是倾向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经过穆老师的指点,不仅全文的线索马上理清了,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她们的教学设计就是在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而不是干巴巴地提问。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一定要做一名认真备课的教师,并要时时处处向优秀看齐,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第三,语文教师应该是一名学问家。这种学问家,应该是拥有语文教育的智慧,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并对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有所涉猎,都有所知晓,不断积累,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左右逢源,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文本进行设计以后,对教师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新任教师讲课的时候容易落入这样的窠臼:全部都是教参内容,缺乏自己的理解与解读。而文本分析的完整,也离不开适当的课外拓展和延伸。语文教育要真正做到“止于至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不仅仅是掌握学科专业性的本体知识、教师教育的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实践性知识,更要有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书香能致远”。
文以载道,语文老师更是教育专家。真正的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能够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能给学生在人生上的启迪,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是慈眉善目、虚怀若谷的,每每听他讲话,如沐春风,受益匪浅;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是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在高处指引和激励着你,使你不断进步并且始终不会迷失方向;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学问家,时时处处在引导和唤醒学生积累知识,学习文化。这也是我日后努力的方向!
总而言之,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最好是一节课一反思。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语文教师更应该把教学反思当成一种习惯。以上是我刚走上三尺讲台后的一些教学总结和反思以及努力的方向,希望能鞭策自己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