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点入式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gu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中语文教师意识到,在文本赏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多点切入,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如今点入式教学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授课方式。经过调查发现,通过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使用点入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深入地挖掘教学的切入点。鉴于此,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语文教学的切入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介绍。
  关键词:高中语文;点入式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5-0021
  一、以课文背景作为切入点,准确理解文本内容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点入式教学时,可以将文章内容作为授课的切入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了解文中的关键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深层思想,授课教师需要提前将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事例告知学生,只有对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有更加充分的理解,才能够帮助高中学生理解作者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以教材中的《荷塘月色》为例,教师在对这篇内容进行讲解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景物的描写进而发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朱自清是在1927年这一时代背景下写出的《荷塘月色》,因此,教师应当以文章的写作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欣赏该文,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明白朱自清在欣赏美景时流露的伤感情绪。
  二、将文章的标题作为切入点,从而提升高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课文的标题作为切入点,实际上,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标题都是作者精心选择后写下的。因此,通过分析课文的标题就能够窥探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例如,高中学生在学习《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时,觉得内容十分晦涩难懂。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文章的标题作为阅读理解的切入点,当学生看到这一题目后,会产生如下思考,荆轲是谁,他为什么要刺杀一个国家的王?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渊源。因此,带着这些问题再进行阅读时,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以文章体裁的相关特点作为切入点,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意图
  经过调查发现,以往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主要采用分解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意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只有在文章讲解的过程中选择科学的切入点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实际上,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阅读能力,只要为其选择更加适宜的切入点,学生就能够快速进行阅读并理解文本表达的基本含义[1]。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祝福》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对该文进行阅读时,应当尽可能将学生带入祥林嫂这一小说人物中,祥林嫂作为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弱小平民,在旧社会中受尽折磨。因此,授课教师可以将小说的体裁特点作为阅读理解的切入点,并在阅读前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鲁迅先生笔下的悲剧人物祥林嫂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鲁迅先生是如何利用人物语言以及环境描写的方式刻画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鼓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文本的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意图,进而捋顺文章的思维脉络。
  四、以文本疑点作为切入点,理解作者的真实情感世界
  实际上,教师在进行语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文本的疑难点作为阅读理解的切入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高中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例如,在阅读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这些问题就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高中生对文本的深层思考[2]。例如,教师在讲解教材中《纪念刘和珍君》这一文时,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疑点。例如,有的学生在阅读后提出这样的想法:作者在前文对学生请愿这种流血行为进行了否定,后来又对其牺牲进行了肯定,这是前后矛盾吗?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这种近似矛盾的说法了。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使用这种细致剖析的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疑难点一一击破,最终帮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真实情感。实际上,通过阅读文章能够发现,鲁迅先生在文中缅怀了请愿牺牲的那一群学生。
  五、以文章的主题作为切入点,达到对话文章人物的目的
  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并分析文章的主旨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还能够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并以此为切入点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内涵,从而达到对话文本人物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教材中《苏武传》这一文进行讲解时,可以将苏武的性格特点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因此,在课程的导入环节,教师以苏武“高贵的灵魂”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对这一品质进行交流与讨论,并且积极地鼓励学生在文本中找出能够反映苏武高贵灵魂的细节,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独特的表现手法,从而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3]。
  六、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能够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使用点入式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课文的重点知识,进而提升课堂的授课质量。研究发现,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五个方面作为文章的切入点进行讲解,分别为:文章的背景、文章的标题、文章的体裁、文章的疑点以及文章的主题。点入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本阅读的技巧,进而使学生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丁文静,韦冬余.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本研习”板块的特征与教学切入点——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策略[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2):117-119.
  [2]杨山英.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J].商品与质量,2016(21):342-343.
  [3]趙永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活动设计研究[J].新课程,2019(33):2.
  (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第六高级中学456400)
其他文献
摘要:散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但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将散文文学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根据教学实践表明,味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出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能够起到显著成效。为此,本文主要从语言积累、文章领会、文学欣赏、文化开掘等方面对味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教师要对传统单纯讲解的教学方式作出改变和革新,要发展学生的各项素养和能力,就一定要引导学生来深度学习,把握地理知识的内涵与本质。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在实际的地理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等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利,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革新观念,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本文谈了影响读写结合运用的主要因素,并依据影响因素提出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为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思考与启发。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018  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每一名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把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
摘要:地图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元素,也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内容的基本工具。鉴于地图在高中地理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结合高中地理课程实践性、综合性以及时代性等特征,把握学生心理,寓意于图,引导学生勾勒临摹活化课堂,同时还应加强板图教学,借助漫画等手段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和识图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