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谐剧中洞见自己 生活里遵循本心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y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谐剧创始于1939年,1943年定名为谐剧,也是诙谐之剧、和谐之剧。它由一人独演,通过演员与虚拟的人物对话来完成故事的叙述。它以诙谐、幽默为主要手段,寓教于乐,寓庄于谐。
  谐剧创始人王永梭1939年在四川合江县各界庆祝新年游艺晚会上,自编自演第一个谐剧《卖膏药》。他扮演了一个跑江湖的流浪汉,运用虚拟手法,使空旷的舞台上显现出众多人物,从而烘托了所表演的角色。
  笔者写到这里,已然双目含泪。谐剧——是根植于想象,又驾驭想象;根植于生活又提煉生活的表演艺术。凭核心表演者的一己之力,通过面部表情、台词语言与肢体动作的精妙组合,塑造折射出一个个生动的虚拟人物,并与之互动,表演极致时,观众甚至潜意识地跟随着演员一同望向其余“人物”,或喜或愁。演员需要在一次次的戏剧冲突中引领观众。通过一人的表演使全场观众感受到人物“真实的存在”,表演者需要记忆众多人物举止,这对扮演者基本功底要求之高、需要演员对实际生活观察之深,对表演者自我经历的打磨和极为丰富的情感储备要求之严苛,我只能试着去想象。
  与虚拟人物的互动,是谐剧演员吴丹与自己的一场场对手戏。吴丹对于事业可以做到的决心与付出,由此可见一斑。
  在热播的东方卫视 《喝彩中华》节目现场,当徐帆老师问到为什么各方面条件这么好的吴丹依旧选择坚持谐剧表演的时候,吴丹这样回答:“我非常热爱谐剧,它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我愿意用我自己并不大的力量,去为它做一些什么。我觉得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我愿意。”话毕,掌声连连。
  吴丹学曲艺那年,她只有十几岁。自从看了一位老艺人的表演之后,她就像被下了蛊似的,不撞南墙不回头。
  三年前的一天,吴丹所在曲艺团的团长任平带着她去拜访四川谐剧历史上首位女艺术家张廷玉老师,这便开启了吴丹重新找回自己的旅途。“如果不是张妈妈,我不会重新找回自信”。六十多岁的张廷玉退休十多年后都再没收过徒,吴丹来了之后立马着手搜集剧本,给她悉心传授和谐剧有关的一切。
  张廷玉是谐剧创始人王永梭的第一位女弟子,吴丹则是张廷玉唯一的一位女弟子,从1939年创立至今的谐剧,正迎来优雅而动人的坚守与传承。
  “她赋予了我艺术道路上的新生命。她是我见过最优雅的女人,真的是把生活过成了诗。”张廷玉与吴丹之间既有师徒之间的恩情,也正是中国曲艺的传承。
  2016年对吴丹来说是极重要的收获年,努力了十多年,她终于以演员参赛者的身份踏上第九届全国牡丹奖的舞台,并且斩获新人提名奖,“非常感谢张妈妈,也感谢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放弃的自己”。
  从一个客观的剧本和戏剧情节中添加自己主观的情感表达,这是谐剧的第一重转化;第二重转化是将自己主观的情绪通过饰演的人物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转化成一个客观真实的“场景”;第三重则是通过故事与塑造的角色向观众传达的艺术哲理。
  学习谐剧急不来,张廷玉从基础的知识开始教吴丹,经常给她讲戏。在表演之外,张廷玉还告诉吴丹必须阅读经典书籍,“谐剧是为了讲述人物故事,演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才能对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习谐剧的过程枯燥乏味是一定的,为了练习眼神,吴丹每天盯着水珠从玻璃上滑下来,它的动程和弧度都在她的注视里,直到消失为止。又或者连续几个小时盯着鱼缸里的金鱼游来游去,一个转身的动作连续练习一个月……像这样的基本功,吴丹到今天也不敢断了练习。学习的过程有多难,吴丹不想说太多,因为观众只会看结果,“每个人学习每件事都特别不容易,我只想拿作品说话,过程我自己消化。”
  对于生命中好的赠予,我们用双手捧住,但不必高过头顶;对于抛来的批评和打击,我们就用肩膀抗住,它能强健我们的骨肉。等到上天向我们送来更好的赠礼的时候,我们才能接得住。
  角色与角色之间的转化,是对于事业的执着,舞台与舞台之外的切换,是对于生活的热爱。
  执着又热爱生活的人,向来都精彩无比。在谐剧演员之外,在主持人和平面模特之外,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时间与我,是不断赛跑的关系。不是追逐光阴,是尊重岁月。”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场合都有着不同的角色。在时间的行进过程中,每一个小的愿望不断地累积,累积起来的愿望所传达出来的状态即是我们通常所描述的理想。理想是可以被设定的,但更加是可以被修正的。尊重时间的易逝性就是尊重生命本身,它丝毫不会让我用随意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也是需要认认真真对待的。
  “除了父母之外,你现在最想感激的是谁呢?”
  “是一路支持我、鼓励我、呵护我到现在的,我的先生。在相遇相知的这么多年,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他坚定的支持与鼓励。”
  吴丹在采访中的语气平和而坚定,自信而谦逊,非常有礼貌,亲切中透着一股子的乐观和豁达,果真是一位潇洒向上的时代新女性。
  我们不禁期待,这个白羊座女性身上可能迸发出的更多可能性。
其他文献
“我们可真是找了一件难事来做。”提及筹备中的四川省文联纪念改革开放40年文艺特展,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特展总策划平志英笑着说。  不论是全国首家摘掉人民公社牌子的广汉向阳公社,还是伤痕美术的开端之作《为什么》、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政治经济到文学艺术,四川的改革开放历程异彩纷呈,可圈可点。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四川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更具特别的意义。  自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被译介到国内,引起了国内读者广泛的阅读兴趣,但因缺乏对外国历史发展、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了解,读者往往无法对外国文学作品及其文化内涵有深刻体会。于是,导读作为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外国作品的工具便出现了,《英美文學经典作品赏析与导读(英国篇)》属于编写水平较高的一部。本书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英国文学从产生、发展、成熟到形成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全过程,揭示了文学与历史、宗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持续跟踪关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及使用情况。在研读过程中发现,有部分课文在语言文字方面作了一些修改,小至一个标点,大到调整段落结构、增加段落篇幅等。这些改动显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倾注了编者的良苦用心,因此特别值得推敲、研究和思考。那么,课文修改得到底好不好?为什么要进行修改?这样的问题自然不时萦绕在笔者的脑中。现在我们以二年级上册课文《玲玲的画》(原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为例,采
主管单位:达州市达川区委宣传部  达州市达川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达州市达川区作家协会  符纯荣  FUCHUNRONG  《川东文学》执行主编。曾用名符纯云,笔名远帆、巴山石头。四川省作协会员,达州市诗词协会副主席,达州市达川区作协副主席。先后策划、主编《秋韵诗报》《碑河风》《蒲江势》《川东文学》等多种文学报刊。  寄语  达州市位居川东偏北、巴山南麓,巴河、州河、渠江终年流淌,得益于
摘要:莫言在小说中的语言运用独树一帜。他勇于在创作中突破语言常规,灵活搭配和重组词语,以自己敏锐的主观感受,自由发挥对语言的运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莫言风格。本文试结合莫言小说,总结分析其中语言使用特点。  关键词:莫言小说 语言  引言  莫言是当代著名作家,自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和他的作品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聚焦莫言,仔细品味其创作的小说,从《红高粱》到《透明的红萝卜》,再到
从2004年开始,我国香港地区开始推行全港性系统评估(territory-wide systemassessment,简称TSA)。TSA为低风险评估,旨在评估学生的基本能力。TSA于每年5月举行,评估的范围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评估的对象包括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和中学三年级的学生。以语文学科试题为例,TSA试题设计包括阅读、写作、聆听和说话四个方面,其中说话评估的设计颇有特色。本文以201
冠毒肆虐起尘嚣,神州大地顿寂寥。滚滚云霾生魅魎,灼灼心潮灭瘟枭。八面四方援三镇,万众一心筑爱桥。军民融合擎天柱,天使奋力斩毒妖。   古风.静待花开   早春二月待花開,万物复苏放眼来。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都是爱!   廖赤军   1962年生于成都市,现任成都电力行业协会会长,曾任四川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科技委委员,省民革委员,四川省税务局特邀监察员,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委员,2019年被市经信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皮连生等编著的《小学语文学习与教学论》基于教学心理学,采用了语文能力分类与课型相结合的全新思路,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指导读者如何通过教学将课本的内容与形式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读写综合能力。本书是作者及其团队在语文教学科学化方面探索十年的结晶,旨在通过把握教学目的与学习规律,利用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引导教育工作者走出当前“高耗低效”的课程设计困境。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已经走过两年多的时光。两年间,“新”的不只是教材,更伴随着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方向。在所有的这些“新”中,一线的语文教师无疑十分关注新教材背景下的“新测评”。学业水平测试无法像新教材在开学时便可揭开面纱,总在学期末才姗姗来迟,带有明显的滞后性。笔者真切地体会到,使用新教材的教师们,这两年,常常是在“战战兢兢”的状态中度过。教师们的焦虑,不仅源于新教材所带来的观念革新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