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谐剧创始于1939年,1943年定名为谐剧,也是诙谐之剧、和谐之剧。它由一人独演,通过演员与虚拟的人物对话来完成故事的叙述。它以诙谐、幽默为主要手段,寓教于乐,寓庄于谐。
谐剧创始人王永梭1939年在四川合江县各界庆祝新年游艺晚会上,自编自演第一个谐剧《卖膏药》。他扮演了一个跑江湖的流浪汉,运用虚拟手法,使空旷的舞台上显现出众多人物,从而烘托了所表演的角色。
笔者写到这里,已然双目含泪。谐剧——是根植于想象,又驾驭想象;根植于生活又提煉生活的表演艺术。凭核心表演者的一己之力,通过面部表情、台词语言与肢体动作的精妙组合,塑造折射出一个个生动的虚拟人物,并与之互动,表演极致时,观众甚至潜意识地跟随着演员一同望向其余“人物”,或喜或愁。演员需要在一次次的戏剧冲突中引领观众。通过一人的表演使全场观众感受到人物“真实的存在”,表演者需要记忆众多人物举止,这对扮演者基本功底要求之高、需要演员对实际生活观察之深,对表演者自我经历的打磨和极为丰富的情感储备要求之严苛,我只能试着去想象。
与虚拟人物的互动,是谐剧演员吴丹与自己的一场场对手戏。吴丹对于事业可以做到的决心与付出,由此可见一斑。
在热播的东方卫视 《喝彩中华》节目现场,当徐帆老师问到为什么各方面条件这么好的吴丹依旧选择坚持谐剧表演的时候,吴丹这样回答:“我非常热爱谐剧,它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我愿意用我自己并不大的力量,去为它做一些什么。我觉得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我愿意。”话毕,掌声连连。
吴丹学曲艺那年,她只有十几岁。自从看了一位老艺人的表演之后,她就像被下了蛊似的,不撞南墙不回头。
三年前的一天,吴丹所在曲艺团的团长任平带着她去拜访四川谐剧历史上首位女艺术家张廷玉老师,这便开启了吴丹重新找回自己的旅途。“如果不是张妈妈,我不会重新找回自信”。六十多岁的张廷玉退休十多年后都再没收过徒,吴丹来了之后立马着手搜集剧本,给她悉心传授和谐剧有关的一切。
张廷玉是谐剧创始人王永梭的第一位女弟子,吴丹则是张廷玉唯一的一位女弟子,从1939年创立至今的谐剧,正迎来优雅而动人的坚守与传承。
“她赋予了我艺术道路上的新生命。她是我见过最优雅的女人,真的是把生活过成了诗。”张廷玉与吴丹之间既有师徒之间的恩情,也正是中国曲艺的传承。
2016年对吴丹来说是极重要的收获年,努力了十多年,她终于以演员参赛者的身份踏上第九届全国牡丹奖的舞台,并且斩获新人提名奖,“非常感谢张妈妈,也感谢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放弃的自己”。
从一个客观的剧本和戏剧情节中添加自己主观的情感表达,这是谐剧的第一重转化;第二重转化是将自己主观的情绪通过饰演的人物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转化成一个客观真实的“场景”;第三重则是通过故事与塑造的角色向观众传达的艺术哲理。
学习谐剧急不来,张廷玉从基础的知识开始教吴丹,经常给她讲戏。在表演之外,张廷玉还告诉吴丹必须阅读经典书籍,“谐剧是为了讲述人物故事,演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才能对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习谐剧的过程枯燥乏味是一定的,为了练习眼神,吴丹每天盯着水珠从玻璃上滑下来,它的动程和弧度都在她的注视里,直到消失为止。又或者连续几个小时盯着鱼缸里的金鱼游来游去,一个转身的动作连续练习一个月……像这样的基本功,吴丹到今天也不敢断了练习。学习的过程有多难,吴丹不想说太多,因为观众只会看结果,“每个人学习每件事都特别不容易,我只想拿作品说话,过程我自己消化。”
对于生命中好的赠予,我们用双手捧住,但不必高过头顶;对于抛来的批评和打击,我们就用肩膀抗住,它能强健我们的骨肉。等到上天向我们送来更好的赠礼的时候,我们才能接得住。
角色与角色之间的转化,是对于事业的执着,舞台与舞台之外的切换,是对于生活的热爱。
执着又热爱生活的人,向来都精彩无比。在谐剧演员之外,在主持人和平面模特之外,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时间与我,是不断赛跑的关系。不是追逐光阴,是尊重岁月。”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场合都有着不同的角色。在时间的行进过程中,每一个小的愿望不断地累积,累积起来的愿望所传达出来的状态即是我们通常所描述的理想。理想是可以被设定的,但更加是可以被修正的。尊重时间的易逝性就是尊重生命本身,它丝毫不会让我用随意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也是需要认认真真对待的。
“除了父母之外,你现在最想感激的是谁呢?”
“是一路支持我、鼓励我、呵护我到现在的,我的先生。在相遇相知的这么多年,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他坚定的支持与鼓励。”
吴丹在采访中的语气平和而坚定,自信而谦逊,非常有礼貌,亲切中透着一股子的乐观和豁达,果真是一位潇洒向上的时代新女性。
我们不禁期待,这个白羊座女性身上可能迸发出的更多可能性。
谐剧创始人王永梭1939年在四川合江县各界庆祝新年游艺晚会上,自编自演第一个谐剧《卖膏药》。他扮演了一个跑江湖的流浪汉,运用虚拟手法,使空旷的舞台上显现出众多人物,从而烘托了所表演的角色。
笔者写到这里,已然双目含泪。谐剧——是根植于想象,又驾驭想象;根植于生活又提煉生活的表演艺术。凭核心表演者的一己之力,通过面部表情、台词语言与肢体动作的精妙组合,塑造折射出一个个生动的虚拟人物,并与之互动,表演极致时,观众甚至潜意识地跟随着演员一同望向其余“人物”,或喜或愁。演员需要在一次次的戏剧冲突中引领观众。通过一人的表演使全场观众感受到人物“真实的存在”,表演者需要记忆众多人物举止,这对扮演者基本功底要求之高、需要演员对实际生活观察之深,对表演者自我经历的打磨和极为丰富的情感储备要求之严苛,我只能试着去想象。
与虚拟人物的互动,是谐剧演员吴丹与自己的一场场对手戏。吴丹对于事业可以做到的决心与付出,由此可见一斑。
在热播的东方卫视 《喝彩中华》节目现场,当徐帆老师问到为什么各方面条件这么好的吴丹依旧选择坚持谐剧表演的时候,吴丹这样回答:“我非常热爱谐剧,它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我愿意用我自己并不大的力量,去为它做一些什么。我觉得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我愿意。”话毕,掌声连连。
吴丹学曲艺那年,她只有十几岁。自从看了一位老艺人的表演之后,她就像被下了蛊似的,不撞南墙不回头。
三年前的一天,吴丹所在曲艺团的团长任平带着她去拜访四川谐剧历史上首位女艺术家张廷玉老师,这便开启了吴丹重新找回自己的旅途。“如果不是张妈妈,我不会重新找回自信”。六十多岁的张廷玉退休十多年后都再没收过徒,吴丹来了之后立马着手搜集剧本,给她悉心传授和谐剧有关的一切。
张廷玉是谐剧创始人王永梭的第一位女弟子,吴丹则是张廷玉唯一的一位女弟子,从1939年创立至今的谐剧,正迎来优雅而动人的坚守与传承。
“她赋予了我艺术道路上的新生命。她是我见过最优雅的女人,真的是把生活过成了诗。”张廷玉与吴丹之间既有师徒之间的恩情,也正是中国曲艺的传承。
2016年对吴丹来说是极重要的收获年,努力了十多年,她终于以演员参赛者的身份踏上第九届全国牡丹奖的舞台,并且斩获新人提名奖,“非常感谢张妈妈,也感谢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放弃的自己”。
从一个客观的剧本和戏剧情节中添加自己主观的情感表达,这是谐剧的第一重转化;第二重转化是将自己主观的情绪通过饰演的人物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转化成一个客观真实的“场景”;第三重则是通过故事与塑造的角色向观众传达的艺术哲理。
学习谐剧急不来,张廷玉从基础的知识开始教吴丹,经常给她讲戏。在表演之外,张廷玉还告诉吴丹必须阅读经典书籍,“谐剧是为了讲述人物故事,演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才能对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习谐剧的过程枯燥乏味是一定的,为了练习眼神,吴丹每天盯着水珠从玻璃上滑下来,它的动程和弧度都在她的注视里,直到消失为止。又或者连续几个小时盯着鱼缸里的金鱼游来游去,一个转身的动作连续练习一个月……像这样的基本功,吴丹到今天也不敢断了练习。学习的过程有多难,吴丹不想说太多,因为观众只会看结果,“每个人学习每件事都特别不容易,我只想拿作品说话,过程我自己消化。”
对于生命中好的赠予,我们用双手捧住,但不必高过头顶;对于抛来的批评和打击,我们就用肩膀抗住,它能强健我们的骨肉。等到上天向我们送来更好的赠礼的时候,我们才能接得住。
角色与角色之间的转化,是对于事业的执着,舞台与舞台之外的切换,是对于生活的热爱。
执着又热爱生活的人,向来都精彩无比。在谐剧演员之外,在主持人和平面模特之外,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时间与我,是不断赛跑的关系。不是追逐光阴,是尊重岁月。”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场合都有着不同的角色。在时间的行进过程中,每一个小的愿望不断地累积,累积起来的愿望所传达出来的状态即是我们通常所描述的理想。理想是可以被设定的,但更加是可以被修正的。尊重时间的易逝性就是尊重生命本身,它丝毫不会让我用随意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也是需要认认真真对待的。
“除了父母之外,你现在最想感激的是谁呢?”
“是一路支持我、鼓励我、呵护我到现在的,我的先生。在相遇相知的这么多年,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他坚定的支持与鼓励。”
吴丹在采访中的语气平和而坚定,自信而谦逊,非常有礼貌,亲切中透着一股子的乐观和豁达,果真是一位潇洒向上的时代新女性。
我们不禁期待,这个白羊座女性身上可能迸发出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