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组织特性是决定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是大学教学管理的立足点与内在依据。在坚持学术自由的前提下,制订统一的教学规范是合理的必需的。平衡教学与科研管理机制,克服“重科研轻教学”倾向是当务之急。注重教学管理中的专家教授作用,可以使教学管理从单一的行政管理桎梏中摆脱出来。教学管理要从集权走向分权,激活基层学术组织,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管理中来。
【关键词】大学;教学管理;行政管理
大学教学管理是一个充满争议且模棱两可的问题。从大学内部来看,一方面,教师抱怨教学管理部门约束他们的教学行为,从教材征订到命题考试、从教学计划到成绩评定,事无巨细,全要检查评估,这是对教师的不尊重、不信任;另一方面,教学管理部门却认为,教师存在着教学行为不规范、教学精力投入不足等问题,不严格管理不行。从大学与政府关系来看,一方面,学校抱怨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教学事务插手过多,管理太细,妨碍教学自主权的落实;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则认为大学存在着不重视教学、忽视质量的倾向,需要加强监管才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不同主体认识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大学教学管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因此,正确认识与处理大学教学管理中的几对关系,从理论角度分析大学教学管理背后蕴藏的理念与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学术自由与统一规范的关系
学术自由是大学的一大古老传统,是大学组织文化的精髓与灵魂。按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解释,学术自由是指教师和学生不受法律、学校各种规定的限制或公众不合理的干扰而进行讲课学习、探求知识及研究的自由。然而,没有抽象的纯粹的学术自由,学术自由作为一种权利,不能完全脱离社会的意识形态,必然受到社会的干预。德国基本法规定“教学自由不得免除对宪法之忠诚”,即使在美国这样声称学术自由的国家,教授因言论出格而遭解雇的事件并非少见。所以,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提醒教授在运用学术自由时应避免引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有争议的内容;应注意表达的精确性并尽力表明只代表个人观点,应表现适当的自制和对他人的尊重。可见,学术自由并非意味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随心所欲,口无遮拦,放任自流。如果教师与学生以学术自由作为挡箭牌,认为大学教学管理是对学术自由的妨碍与伤害,这就是对学术自由的曲解。
2 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的关系
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多样性与模糊性为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大学处于教学、科研、服务三者孰轻孰重的摇摆之中。大学强调科学研究,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它不仅提升了大学的地位与作用,而且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只有参与到科学研究之中的教师才能给学生带来第一手的材料,把学生带入学术前沿;只有教师投身于研究之中,才能更好地把专业知识准确地传递给学生。然而,这只是从一般意义上而言的,具体到实践中,教学与科研并非天然和谐,也会存在着相互抵触、相互冲突的情况,尤其当一个具体的组织或个人要同时进行这两种活动时更是如此。教师把精力更多地投入研究之中,在教学工作方面的精力、时间投入相对减少;一些教师对教学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只是关心出了多少研究成果,通过科研成果赢得研究业绩和学术声望,并获得个人晋升、奖励的机会。教师的科研成果成为个人名利双收的“硬通货”,这一“以科研成果论成败”的教师晋升制度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负面作用,给教学管理带来消极影响。正如阿什比所指出的,由于一些大学教师“研究的动机往往不是为着改进教学的质量,也不是为着渴望发现新事物或新思想,而只是为发表论文以猎取声望和升级”,因此,他们往往“减少本该用于教学和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这在当前大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3 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我国大学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利用行政方法强调按照权威性的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实行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集中统一、有章可循的特点,但也带来了行政权力过大、学术权力过小,重共性管理、轻个性管理,资源配置行政化、学术问题行政化等弊端,一些行政管理者不懂学术规律,用行政手法对待学术问题,方式简单粗暴。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下的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着大量从事教学科研的“双肩挑”行政管理人员这一特殊现象,他们具有双重身份,利益均粘,使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交织在一起,很难截然区分。
正确处理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的学术管理。在我国,教学管理主要是各级行政人员的责任,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组织机制不健全,已经建立起来的学术管理机构也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时甚至沦为教学管理部门的摆设与工具。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学术管理的各项制度与专业委员会,尽可能地吸收教授进入决策机构或参与有关决策的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才干,同时,发挥各级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咨询机构的作用。学术性活动若离开了民主、自由、自治,就会失去生命力。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也是教学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大学作为一个正式组织,具有明显的现代社会科层化组织特征,对于大学这样高度专业化、结构松散的组织,科层化的行政管理显然十分必要。尤其是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内部结构的复杂化,大学已成为占有庞大社会资源的事业部门,在教学管理中不得不考虑效率的问题,而效率化取向必须依赖行政管理手段。诚如菲利浦•G•阿特巴赫教授所言:“现代大学的规模和复杂性增加了科层结构,疏离了教师和学生,削弱了参与意识和共同管理。当前,在中世纪巴黎大学被视为神圣且几个世纪以来受到维护的教授治校的传统可能正面临最严峻的挑战。”脱离行政管理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当然,要转变教学行政管理就是指挥、控制的观念,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加强服务意识。
4 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集权与分权主要指管理权力在各层级的配置程度,如果职权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里,则这个组织的集权化程度较高;相反,基层人员参与程度越高,组织的分权化程度就越高。
大学组织目标的复杂性使大学组织必须分权。大学人才荟萃,思想活跃,必须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充分吸取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才能使大学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从权力分配与组织构架来看,大学存在着二元权力结构与矩阵组织形式,既有行政权力又有学术权力,学者既忠实于单位部门,又忠诚于学科学问。正因为如此,分权比其他任何组织显得更加重要,高度集权无法实现对此类组织的控制与协调。
对此,英国著名教育家阿什比有过精辟论述:“在有关科学和学术的组织中,决策权普遍分散在整个组织里,而且如果要保持组织的统一,必须使这些决策相互协调,使每个成员只感受到最小的限制或压抑。”阿什比道出了大学教学管理的真谛。同时,分权还意味着要让教师和学生拥有部分决策、监督、参与的权力,建立起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以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良性和高效运行。应该说,我国目前大学的人事架构、制度建设与组织文化中,仍然摆脱不了官本位的思想,缺乏对学校教师与学生权利应有的重视,这给大学教学管理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学;教学管理;行政管理
大学教学管理是一个充满争议且模棱两可的问题。从大学内部来看,一方面,教师抱怨教学管理部门约束他们的教学行为,从教材征订到命题考试、从教学计划到成绩评定,事无巨细,全要检查评估,这是对教师的不尊重、不信任;另一方面,教学管理部门却认为,教师存在着教学行为不规范、教学精力投入不足等问题,不严格管理不行。从大学与政府关系来看,一方面,学校抱怨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教学事务插手过多,管理太细,妨碍教学自主权的落实;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则认为大学存在着不重视教学、忽视质量的倾向,需要加强监管才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不同主体认识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大学教学管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因此,正确认识与处理大学教学管理中的几对关系,从理论角度分析大学教学管理背后蕴藏的理念与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学术自由与统一规范的关系
学术自由是大学的一大古老传统,是大学组织文化的精髓与灵魂。按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解释,学术自由是指教师和学生不受法律、学校各种规定的限制或公众不合理的干扰而进行讲课学习、探求知识及研究的自由。然而,没有抽象的纯粹的学术自由,学术自由作为一种权利,不能完全脱离社会的意识形态,必然受到社会的干预。德国基本法规定“教学自由不得免除对宪法之忠诚”,即使在美国这样声称学术自由的国家,教授因言论出格而遭解雇的事件并非少见。所以,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提醒教授在运用学术自由时应避免引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有争议的内容;应注意表达的精确性并尽力表明只代表个人观点,应表现适当的自制和对他人的尊重。可见,学术自由并非意味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随心所欲,口无遮拦,放任自流。如果教师与学生以学术自由作为挡箭牌,认为大学教学管理是对学术自由的妨碍与伤害,这就是对学术自由的曲解。
2 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的关系
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多样性与模糊性为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大学处于教学、科研、服务三者孰轻孰重的摇摆之中。大学强调科学研究,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它不仅提升了大学的地位与作用,而且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只有参与到科学研究之中的教师才能给学生带来第一手的材料,把学生带入学术前沿;只有教师投身于研究之中,才能更好地把专业知识准确地传递给学生。然而,这只是从一般意义上而言的,具体到实践中,教学与科研并非天然和谐,也会存在着相互抵触、相互冲突的情况,尤其当一个具体的组织或个人要同时进行这两种活动时更是如此。教师把精力更多地投入研究之中,在教学工作方面的精力、时间投入相对减少;一些教师对教学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只是关心出了多少研究成果,通过科研成果赢得研究业绩和学术声望,并获得个人晋升、奖励的机会。教师的科研成果成为个人名利双收的“硬通货”,这一“以科研成果论成败”的教师晋升制度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负面作用,给教学管理带来消极影响。正如阿什比所指出的,由于一些大学教师“研究的动机往往不是为着改进教学的质量,也不是为着渴望发现新事物或新思想,而只是为发表论文以猎取声望和升级”,因此,他们往往“减少本该用于教学和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这在当前大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3 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我国大学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利用行政方法强调按照权威性的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实行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集中统一、有章可循的特点,但也带来了行政权力过大、学术权力过小,重共性管理、轻个性管理,资源配置行政化、学术问题行政化等弊端,一些行政管理者不懂学术规律,用行政手法对待学术问题,方式简单粗暴。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下的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着大量从事教学科研的“双肩挑”行政管理人员这一特殊现象,他们具有双重身份,利益均粘,使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交织在一起,很难截然区分。
正确处理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的学术管理。在我国,教学管理主要是各级行政人员的责任,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组织机制不健全,已经建立起来的学术管理机构也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时甚至沦为教学管理部门的摆设与工具。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学术管理的各项制度与专业委员会,尽可能地吸收教授进入决策机构或参与有关决策的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才干,同时,发挥各级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咨询机构的作用。学术性活动若离开了民主、自由、自治,就会失去生命力。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也是教学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大学作为一个正式组织,具有明显的现代社会科层化组织特征,对于大学这样高度专业化、结构松散的组织,科层化的行政管理显然十分必要。尤其是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内部结构的复杂化,大学已成为占有庞大社会资源的事业部门,在教学管理中不得不考虑效率的问题,而效率化取向必须依赖行政管理手段。诚如菲利浦•G•阿特巴赫教授所言:“现代大学的规模和复杂性增加了科层结构,疏离了教师和学生,削弱了参与意识和共同管理。当前,在中世纪巴黎大学被视为神圣且几个世纪以来受到维护的教授治校的传统可能正面临最严峻的挑战。”脱离行政管理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当然,要转变教学行政管理就是指挥、控制的观念,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加强服务意识。
4 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集权与分权主要指管理权力在各层级的配置程度,如果职权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里,则这个组织的集权化程度较高;相反,基层人员参与程度越高,组织的分权化程度就越高。
大学组织目标的复杂性使大学组织必须分权。大学人才荟萃,思想活跃,必须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充分吸取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才能使大学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从权力分配与组织构架来看,大学存在着二元权力结构与矩阵组织形式,既有行政权力又有学术权力,学者既忠实于单位部门,又忠诚于学科学问。正因为如此,分权比其他任何组织显得更加重要,高度集权无法实现对此类组织的控制与协调。
对此,英国著名教育家阿什比有过精辟论述:“在有关科学和学术的组织中,决策权普遍分散在整个组织里,而且如果要保持组织的统一,必须使这些决策相互协调,使每个成员只感受到最小的限制或压抑。”阿什比道出了大学教学管理的真谛。同时,分权还意味着要让教师和学生拥有部分决策、监督、参与的权力,建立起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以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良性和高效运行。应该说,我国目前大学的人事架构、制度建设与组织文化中,仍然摆脱不了官本位的思想,缺乏对学校教师与学生权利应有的重视,这给大学教学管理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