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梦在语文课中放飞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chao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应给孩子以梦”,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理性认识排挤了感性体验,被动接受压抑了个性自由,孩子的梦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以至出现了一批“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老态龙钟”的儿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与深思。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孩子们是梦的王子、公主,他们心中充盈着激情与幻想:“让老鼠成为猫的好朋友”、“我们坐着月亮在太空中遨游”……
  而语文课,似乎生来就是为放飞儿童的多彩梦而存在的。
  欣赏每个孩子的梦,就得蹲下来看孩子的梦,用“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眼中的世界”。在平时的语文课中,“小蜻蜓会与‘我’共舞”、“我想和小花鹿做朋友”、“我想变成‘花仙子’”……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的想象在展翅飞翔,个性在张扬,智慧的火花在炽热地燃烧,他们并不能意识到自身语言的艺术魅力。而教师和学生的心灵融为一体,始终用微笑来容纳孩子的一切,对于孩子的幼稚和天真,教师们要用一颗宽容、理解的心来对其表现出来的创新思想和想象能力加以肯定和赞赏:“你真了不起,想象力非常丰富。”“你多像一位小诗人呀!”这种做法就能满足孩子内心的自我肯定的要求,强化其积极向上的欲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支撑宽阔海洋、高广天空的责任则需要我们教师来承担。
  欣赏每个孩子的梦,就得为孩子的梦创设情境乐园。情境的创设其实是人为地优化环境,能让孩子们自如地展示其梦的乐园。它表现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所创设的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笋芽儿》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笋芽儿的语气来感知春天的活力,如果设计赞美说话训练,学生的感受则是很肤浅的。因此,我给他们创设了情境:“自然界中有很多动、植物,当春天来临,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动、植物?你想对它说些什么?”以此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他们畅所欲言。渐渐地,情绪高涨的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自己就是小笋芽,我趁热打铁:“小笋芽刚刚钻出地面,看到这个世界太明亮了,太美丽了,她觉得一切的一切都太新奇了,请你以小笋芽的身份对桃花、燕子等动、植物谈谈你的心里话吧!”学生的脸上个个洋溢着笑容,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桃花姐姐,你好美呀!是你第一个唤醒了春天。”
  “燕子妹妹,我想和你做朋友,我们一起快快乐乐地玩,一起唱歌,一起捉迷藏!”
  “柳树姐姐,你的柳枝好长哟,在春风中你轻轻地摆动着柳条就像春姑娘优美的舞姿。”
  “小草弟弟,我和你一样,刚刚从地下钻出来,就看到了这么美妙的世界,我们就一起快乐地成长吧!”
  可爱的孩子们还不忘送上自己真挚的祝福:祝小燕子年轻漂亮;小柳树越长越苗条……
  我被孩子那充满激情的描述感动了,被孩子们五彩斑斓的梦陶醉了。教材是实例,生活是源泉,想象是动力。把心中的梦想展示给教师和同学,这是孩子们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更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
  儿童的多彩梦就如轻盈的蒲公英,乘着风儿的翅膀遨游天地才是最大的心愿,而我们——教师就应该在语文课堂中放飞孩子的梦想。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相对茫茫字海来说也许并不多,但对于刚识字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却并不容易。单单小学语文六年制二册就要求:认识460个字,其中300个是要求学会写的字,160个是要求认识的。识字量的提高,使生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的生字呢?我认为,只有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  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期刊
学生的认识活动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动脑动口,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目的。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奉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只有当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教师才能予以诱导启发。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探求精神?其方法枚不胜举。以下仅就“设悬”、“质疑”、“解囊”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做法。  “设悬”、“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学好这门课,对于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面对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语文教学有了新的界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个要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新课标的
期刊
一、语文课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在语文学习中,应把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而一个人语言能力又主要表现在语感上。正如吕叔湘所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什么是语感呢?通俗的说法,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悟,在视听之际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音、字形而立刻理解其表示的意义的能力,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在人们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    二、将语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听
期刊
诗歌是韵文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散文,最明显的特点是语言有鲜明的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通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诗人用精练的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使读者受到感染和教育。  诗人写诗,不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的形象,集中歌颂最有意义、最能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及由此所激发起的情感去打动读者。  尤其是古诗,它的语言简练,通假字较多,感情同样丰富。一首诗,往往就是一
期刊
学生怕作文,怕上作文课,一提作文就没情绪。而实际上,他们的生活是比较丰富多彩的,每天耳闻目睹的事并不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讨厌作文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针对这些情况,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写——读——写”相结合   在学习课文之前,要求他们写或口述与课文相同的景物,然后与课文对照,转入学习课文,这样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作者的匠心与自己的不足,学完课文后再引导学生用
期刊
《狼》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课文,是蒲松龄老先生《狼三则》中的一则。其第一自然段叙述了屠户遇狼的内容。原文共两句:“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这段的整体文意很容易理解。对“途中两狼”一词,历来都解释为“路上两只狼”。虽然这种解释很直接、好理解,但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欠准确,有不妥之处。笔者认为这里的“中”应读做zhòng,释为“遇到”,“途中两狼”应释为“路上遇到两只狼”
期刊
电化教育以直观、高效、易行的优势深受教育者的喜爱。投影是众多电教仪器中的“小字辈”,它使用方便灵活,简单快捷,能发挥出“一点一滴”的作用,具有相当大的教学应用优势。目前,在课堂电教中唱主角,被广大教师所推崇。  识字的难点是识字形,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只有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使学习成为自主学习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参与意识,诵读是多种感官参与以声释义的活动,而巧妙的“引读”通过对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掌握,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尝试的几种“引读”方法:    一、激趣引读法    所谓激趣引读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对读或教师激
期刊
《魔鬼辞典》上对“名著”的解释是:人人都希望自己读过,但人人又读不下去的作品。此言不谬,确实读名著不像读武侠、言情小说那样轻松。但不读又不行,因为按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规定,一个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名著要达到145万字(相当于10本初中语文课本的字数),那么,如何才能把名著读下去,通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从中间向两边读的方法    面对厚厚的一本名著,一本正经稳坐在书桌前,摆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