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统编教材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进行主题阅读教学的意识,在教学中通过确定主题、感悟主题、探究主题、深化主题,尽力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结合学生成长和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努力构建更丰富的课堂,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关键词:统编教材“1+X”主题阅读课堂教学
在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时代,学生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快手、抖音等各种视频软件,数不胜数,对纸质阅读形成一定的冲击,纸质阅读量随之下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学生多读书,是刻不容缓的大事。2017年启用的统编教材提倡“读书为要”,“专治不读书”。教材总编温儒敏教授多次强调:最好的阅读课应该往课外延伸,统编教材重视把阅读往课外延伸。他建议中小学语文教学采用“1+X”的方法: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文章用于课外阅读,把课外阅读列入教学计划之中,让学生依据阅读兴趣自由挑选课外书,进行个性化阅读。因此,在语文统编教材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主题阅读教学的觉悟,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以下,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低段落实“1+X”主题阅读教学的要求。
一、研读教材,依据学情定主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同一篇课文,可能有很多值得发掘的主题。
主题阅读教学要想取得实效,教师就要以教材为原点,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同备课组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形成合力,尽可能多地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材解读的深度,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促进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趋于合理,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基于这样的思考来确定主题,同一篇课文在不同学段、不同班级能教的主题也不一样。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1课《狐假虎威》为例,短短的一篇课文,非常经典,值得挖掘的主题也很多,可以从文章体裁角度开发寓言主题,从故事内容角度开发“本领”主题,从朗读角度学习演课本剧,等等。笔者在备课时发现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多,于是开发了“学写对话”主题。围绕老虎抓住狐狸时的三句对话(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学习分段。我对孩子们说:“分段写对话,清清楚楚,还能把日记写得很长,你们开心,老师开心,家长也高兴,多好的事啊。”
依据学情确定主题,教师就要在上课之前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这就对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度解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备好一节课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没有经过这样的过程,主题选择、教学内容的挖掘与组合就无法深入,主题的统领作用、整合作用也就无法发挥。
二、立足课堂,细读文本悟主题
主题阅读教学是在教材基础上的合理拓展,教学的艺术,不是告诉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去感知什么,体会什么。阅读教学归根结底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细读是慢慢地读,仔细地读。细读文本就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深读文本,对文本的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尊重文本,以文本为起点,注重解读细节和分析结构,通过充分阅读,对文本的丰厚意蕴做出充分的阐述。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课文读懂了,方法也随之有了。”面对经典好文《坐井观天》,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男女生赛读、分角色朗读,学生几乎都能背诵了。通过各种朗读,学生发现文章中的对话很有特点,在交流反馈环节中,学生说:
“老师,我知道了,我们每个人说的一句话都能分一个自然段。”
“老师,我现在知道了,我在日记里只要遇到‘说’这个字就会加冒号和双引号是错的,其实说后面如果没有说话内容是不需要加这个标点的。”这个学生可以与自己的写作进行比较,这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提倡。
“我今天总算知道双引号的用法了,一个人说的话要全部放在双引号里,不能丢了。”这个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能有这样的发现,让我很欣慰。
三、补充阅读,自主探究拓主题
清华附小的名师窦桂梅老师认为,教好一节语文课,最需要厘清的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决定了语文课堂的“灵魂”,“怎么教”决定了语文课堂的“品质”。主题阅读教学旨在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索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目的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主题,关注学生想要了解什么或有什么疑问,并从中清楚地捕捉到学生最想了解什么以及最需要了解什么。教师在此基础上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以此来推动学生自我求知、自我探索、自我发展。教学时注重由点到面、以人物为中心、由一篇课文了解一个作家等,教师如果能掌握这些主题,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较强的阅读期待,进而从一篇文本逐渐过渡到多篇文本、整本书的阅读。学了课文《妈妈睡了》,围绕母子亲情主题,笔者推荐学生再次阅读绘本《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引导学生发现妈妈无所不能的原因是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妈妈也是这样做的,让学生与课文中的小朋友产生共鸣:孩子爱妈妈,妈妈爱孩子。我们所做的主题阅读不同于“课外阅读”,它拓展的内容必须以主题为出发点,是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续。值得注意的是,拓展阅读终究是为了服务课堂教学,突出教学主题,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
四、读写结合,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语文课程关注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注重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语文的运用规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加深理解,把握书中精髓。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力求在一个主题的带动下,把多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形成一个更大的语境,让学生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理解。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心雕龙》曾写道: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通过入情入境的文本阅读,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让学生有了表达的冲动,这时候再动笔,效果水到渠成。例如教学课文《坐井观天》,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精彩的人物对话,发现小鸟和青蛙各自说话的特点,厘清他们争论的原因——站的位置不同,视角也不一样,之后推荐学生阅读童话《五指争功》,使学生对各具性格特点的角色对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跃跃欲试。如果这时候让他们写青蛙跳出井口之后和小鸟的对话,他们便能一气呵成。比如有个学生写道:
青蛙從井里跳了出来。
小鸟说:“看,天有这么大!”
青蛙张大嘴巴,说:“啊,天比我想象的还要美。”
小鸟说:“还有陆地上的花花草草和小动物。”
青蛙说:“我要永远在这里待着。”
也有学生这样写道:
青蛙跳出井,小鸟带它去其他地方。
小鸟带青蛙坐车去了城市,那里有许多高楼,青蛙说:“真美!难道还有比这儿更美的地方吗?”
小鸟说:“当然有啊,我带你去看看。”它们又去了公园,青蛙看见了许多花和草。
青蛙说:“我好喜欢这里啊!”
通过学习课文,阅读课外例文,学生对对话的主题认识更清晰,感悟更深刻,以读助写,又通过写话练习,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理解。这正是主题阅读教学所追求的。
主题阅读教学注重语文学科与儿童生命体验中价值主题的结合,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题阅读教学尽力拓展教学内容,努力构建更丰富的课堂,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晏春芬.浅谈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策略方法研究【J】.小学语文教师,2018(7-8).
责任编辑:陆晨阳
关键词:统编教材“1+X”主题阅读课堂教学
在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时代,学生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快手、抖音等各种视频软件,数不胜数,对纸质阅读形成一定的冲击,纸质阅读量随之下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学生多读书,是刻不容缓的大事。2017年启用的统编教材提倡“读书为要”,“专治不读书”。教材总编温儒敏教授多次强调:最好的阅读课应该往课外延伸,统编教材重视把阅读往课外延伸。他建议中小学语文教学采用“1+X”的方法: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文章用于课外阅读,把课外阅读列入教学计划之中,让学生依据阅读兴趣自由挑选课外书,进行个性化阅读。因此,在语文统编教材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主题阅读教学的觉悟,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以下,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低段落实“1+X”主题阅读教学的要求。
一、研读教材,依据学情定主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同一篇课文,可能有很多值得发掘的主题。
主题阅读教学要想取得实效,教师就要以教材为原点,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同备课组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形成合力,尽可能多地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材解读的深度,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促进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趋于合理,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基于这样的思考来确定主题,同一篇课文在不同学段、不同班级能教的主题也不一样。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1课《狐假虎威》为例,短短的一篇课文,非常经典,值得挖掘的主题也很多,可以从文章体裁角度开发寓言主题,从故事内容角度开发“本领”主题,从朗读角度学习演课本剧,等等。笔者在备课时发现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多,于是开发了“学写对话”主题。围绕老虎抓住狐狸时的三句对话(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学习分段。我对孩子们说:“分段写对话,清清楚楚,还能把日记写得很长,你们开心,老师开心,家长也高兴,多好的事啊。”
依据学情确定主题,教师就要在上课之前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这就对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度解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备好一节课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没有经过这样的过程,主题选择、教学内容的挖掘与组合就无法深入,主题的统领作用、整合作用也就无法发挥。
二、立足课堂,细读文本悟主题
主题阅读教学是在教材基础上的合理拓展,教学的艺术,不是告诉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去感知什么,体会什么。阅读教学归根结底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细读是慢慢地读,仔细地读。细读文本就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深读文本,对文本的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尊重文本,以文本为起点,注重解读细节和分析结构,通过充分阅读,对文本的丰厚意蕴做出充分的阐述。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课文读懂了,方法也随之有了。”面对经典好文《坐井观天》,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男女生赛读、分角色朗读,学生几乎都能背诵了。通过各种朗读,学生发现文章中的对话很有特点,在交流反馈环节中,学生说:
“老师,我知道了,我们每个人说的一句话都能分一个自然段。”
“老师,我现在知道了,我在日记里只要遇到‘说’这个字就会加冒号和双引号是错的,其实说后面如果没有说话内容是不需要加这个标点的。”这个学生可以与自己的写作进行比较,这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提倡。
“我今天总算知道双引号的用法了,一个人说的话要全部放在双引号里,不能丢了。”这个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能有这样的发现,让我很欣慰。
三、补充阅读,自主探究拓主题
清华附小的名师窦桂梅老师认为,教好一节语文课,最需要厘清的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决定了语文课堂的“灵魂”,“怎么教”决定了语文课堂的“品质”。主题阅读教学旨在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索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目的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主题,关注学生想要了解什么或有什么疑问,并从中清楚地捕捉到学生最想了解什么以及最需要了解什么。教师在此基础上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以此来推动学生自我求知、自我探索、自我发展。教学时注重由点到面、以人物为中心、由一篇课文了解一个作家等,教师如果能掌握这些主题,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较强的阅读期待,进而从一篇文本逐渐过渡到多篇文本、整本书的阅读。学了课文《妈妈睡了》,围绕母子亲情主题,笔者推荐学生再次阅读绘本《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引导学生发现妈妈无所不能的原因是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妈妈也是这样做的,让学生与课文中的小朋友产生共鸣:孩子爱妈妈,妈妈爱孩子。我们所做的主题阅读不同于“课外阅读”,它拓展的内容必须以主题为出发点,是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续。值得注意的是,拓展阅读终究是为了服务课堂教学,突出教学主题,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
四、读写结合,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语文课程关注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注重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语文的运用规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加深理解,把握书中精髓。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力求在一个主题的带动下,把多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形成一个更大的语境,让学生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理解。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心雕龙》曾写道: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通过入情入境的文本阅读,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让学生有了表达的冲动,这时候再动笔,效果水到渠成。例如教学课文《坐井观天》,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精彩的人物对话,发现小鸟和青蛙各自说话的特点,厘清他们争论的原因——站的位置不同,视角也不一样,之后推荐学生阅读童话《五指争功》,使学生对各具性格特点的角色对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跃跃欲试。如果这时候让他们写青蛙跳出井口之后和小鸟的对话,他们便能一气呵成。比如有个学生写道:
青蛙從井里跳了出来。
小鸟说:“看,天有这么大!”
青蛙张大嘴巴,说:“啊,天比我想象的还要美。”
小鸟说:“还有陆地上的花花草草和小动物。”
青蛙说:“我要永远在这里待着。”
也有学生这样写道:
青蛙跳出井,小鸟带它去其他地方。
小鸟带青蛙坐车去了城市,那里有许多高楼,青蛙说:“真美!难道还有比这儿更美的地方吗?”
小鸟说:“当然有啊,我带你去看看。”它们又去了公园,青蛙看见了许多花和草。
青蛙说:“我好喜欢这里啊!”
通过学习课文,阅读课外例文,学生对对话的主题认识更清晰,感悟更深刻,以读助写,又通过写话练习,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理解。这正是主题阅读教学所追求的。
主题阅读教学注重语文学科与儿童生命体验中价值主题的结合,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题阅读教学尽力拓展教学内容,努力构建更丰富的课堂,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晏春芬.浅谈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策略方法研究【J】.小学语文教师,2018(7-8).
责任编辑:陆晨阳